旗下微信矩阵:

蛰伏17年,弃高薪创业,他4个月出产品,7个月获3轮融资,同时被小米、京东看好

话虽这么说,但这背后是李树欣17年的工作经验作为创业的支撑,其深刻理解时间点、硬件应用场景、用户接地气的重要性。所以,他说VR这事,是他要干一辈子的事。
2017-04-25 14:39 · 创业邦 L

  提及摩象,或许陌生,但去年小米发布的VR眼镜大家应该是熟悉的,没错,摩象就是这款VR眼镜背后的打造者,是小米去年新纳入的VR生态链公司,也是小米生态链中*关注VR的公司。

  摩象科技成立于2016年4月,成立便获小米天使轮投资。核心技术是模拟人的视觉系统,专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立体视觉、穿戴式设备等领域,在硬件和内容两条主线同步发展。硬件方面,摩象投资开发VR显示设备,VR交互设备和VR影像采集设备。内容方面,摩象搭建VR直播平台和VR影像分享发布平台。

除了与小米合作外,摩象科技还与京东进行战略合作,成立短短4个月之久,便受到小米和京东两家公司的投资。据了解,2016年8月,摩象还未出产品就获得京东的投资,同年11月,又获得德同资本Pre-A轮融资。

人生*次创业

  摩象科技的创始人李树欣,在涉足VR领域前,曾在半导体行业扎根十余年。

  从毕业后开始说起,李树欣最早在intel工作几年,曾参与了XScale嵌入式项目组,这是intel早期开发的一款偏移动端的芯片。2006年,该项目卖给Marvell。

  随后李树欣来到全球著名的半导体设计IP公司MIPS,此时的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接触更多的领域,比如NFC芯片,无线路由器到高性能计算机等,随后进入ARM。

  2014年,李树欣开始进入到互联网领域,多次与腾讯相关人员进行行业交流后,毅然离开上海来到深圳腾讯总部,与腾讯员工一起设立了腾讯智能设备中心,李树欣主要负责技术与产品。在2年的任职期间,他看过很多硬件项目,但最终让他动情的是VR。

  李树欣曾回忆,*次接触VR,还是用Cardboard类的产品,当时体验的是3D游戏和一部恐怖片。也是这次亲身的体验,让李树欣意识到VR产品的与众不同。当时腾讯内部对VR新项目也非常重视,也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16年4月,李树欣决定离开腾讯出来创业,成立摩象科技。

尽管摩象是李树欣的*次创业,但在半导体深扎的那十余年里,他见证了移动芯片时代的重要变革,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软硬件开发经验,对于如何将底层的技术与应用结合有着深刻的理解,这给李树欣后来的这次创业奠定了基础。

  摩象科技成立后,分设三地,北京、上海、东莞。其中北京分部负责内容研发,上海总部主要负责硬件和设计,东莞部门则负责生产和制造。“虽然目前团队只有40人,但具体涉及到20多个岗位,如图形计算、传感器、结构光、视觉算法等”,李树欣说道。

结缘小米,开启一场“移动VR”的旅行

  摩象与小米的结合似乎是一种必然,摩象北京分部与五彩城小米总部仅有一条街之隔,而在与小米合作的四个月里,外界对摩象科技几乎一无所知,直到小米*款VR眼镜发布,摩象得到了井喷式的报道。

与手机结合的移动VR成为他当下最为看好的方向,而这其中的机会又来自于硬件,所以他更看重的是实质性的产品。而做移动VR,在国内只有跟着手机公司做,才可能最有机会。他自己判断是,国内小米和华为最有机会做出来。

  采访中便可得知,李树欣并不是一个冒险主义者,理科出生的他,多数情况下理性的思想占据上风。李树欣创办摩象时,虽然正值VR势头正旺,但发展速度明显缓和下来,“要不是小米的投资,自己可能不会来创业做VR。但这样的机会,不会年年有”,他坦诚地向邦哥说道。

  话虽这么说,但这背后是李树欣17年的工作经验作为创业的支撑,其深刻理解时间点、硬件应用场景、用户接地气的重要性。所以,他说VR这事,是他要干一辈子的事

  他回忆称,“当时小米探索实验室正好在探索VR的方向,与自己的判断吻合,所以也算是一拍即合,命中注定吧”。

加入小米生态链后摩象负责硬件开发和生产制造,而小米探索实验室则负责规划小米VR整体的策略、VR眼镜硬件ID、小米VR App的开发、手机系统底层优化、以及内容生态的运营。

  无疑,有了小米的投资,摩象是幸运的,从一开始就解决了资源、资金、用户、供应链等问题。这样也使得在合作大概4个月后,小米就发布了*款玩具板小米盒子,不久又发布了199元的正式版VR眼镜。

为小米做硬件,为京东做软件

  目前,摩象团队有40多人,成员主要来自于intel、ARM、Amazon、Microsoft、Motorola、腾讯和爱奇艺等科技公司。在图像算法、计算机视觉、嵌入式软件、多媒体编解码、图形学、云计算等方面均具备十年以上工作经验。

  团队大部分人负责研发,因对产品体验要求很高,一般“用户觉得不错”的产品是不会被摩象推向市场,“我们希望做的产品有品牌传播性,能够让用户用了以后介绍给朋友、家人”,李树欣这样告诉邦哥。

  除了与小米合作,各自分工完成移动VR设备外,摩象还引入了京东的战略投资。因为京东*、电商是很重要的硬件渠道,内容方面,VR场景很适合植入各种各样的广告,生活类的广告内容很有潜力,合作的产品可能是类似于阿里buy+的VR购物场景应用。换句话说,一开始摩象便布局了渠道和未来的广告变现。

  现阶段,摩象团队在硬件和内容两块同时在尝试,内容领域涉及游戏、视频、直播等。“比如时装周、教育、旅游等的直播,我们都在接触合作伙伴”。

  “从运营的角度而言,我希望做更扎实的准备,所以我估计在半年左右有成规模的内容出现”,李树欣向邦哥透露。

沉住气,往前走

  在经历了倒闭、裁员后,相比于2016年上半年而言,今年VR整个行业显然进入理性发展的阶段。接下来,intel、高通等芯片厂商在VR上大量投入,把基础设施做好,整个产业将开始朝向一个集中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市场数据显示Carboard销量有8800万部,算是比较普及的产品,但一个塑料架子+两个镜片,无法进行优化,发展自然到瓶颈期,“下一步有可能也是跟手机深度优化来做”,李树欣告诉邦哥。

在李树欣看来,移动VR终究走向一体机,但目前时机尚早,用户量很难起来,另一方面,目前的一体机价格贵,且内容没那么好,“消费者愿不愿意多花钱是由内容决定的”。

  短期内在内容不发达的情况下,李树欣想做的是,从门槛低、用户愿意接受的产品入局VR行业,然后将体验逐渐往上升,“硬件走一步,软件走一小步,内容才能随之做出更好的形态”。他把这个过程比作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从这个形态上看可以确定的是,今年或者接下来2、3年,移动VR是发展的一个方向。一方面质量有保障,另一方面数量有保证,“这事就容易成”,李树欣向邦哥说道。结合小米手机做移动VR产品,基于这种手机庞大的用户基础,实现VR产品的转换率。

  不过他坦言,做移动VR除了将成本降下来外,在技术上会遇到很多挑战,比如传感器的校准,手柄的优化,手势交互使用的自如舒适等等。“尤其市场早期形态并那么明朗,产品形态等存在很大的变数,我们需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既不能做早也不能做晚,这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不过我们有明确的思路做这件事”,李树欣充满自信地说道。他称,*代解决看的问题,第二代解决玩的问题,到第三、第四代解决较强的互动,包括自由移动。

  李树欣曾在研习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把自己要干的一辈子的事比喻为“攀登珠峰而不是爬香山”。

“爬香山,你不用做任何计划,吆喝一伙人,一鼓作气就上去了,可爬珠峰,这么干,肯定死路一条。”

  “因为这不是一天能上去的,你连路在哪都不知道,只能看到有座山在那里,到处是冰川。这个时候只能步步为营,我要做的事情不是看到这个山很好,我怎么到山上去,拍个照片发朋友圈。我现在需要考虑的,是*个前进营地应该扎在哪,而且我能够每年往前进一步,我就能够建立自己的优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