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士余主席:
您好!
首先向您表示祝贺。您领导的中国证监会正在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变革——IPO改革;上一次如此重要的变革是股权分置改革。您和您领导的中国证监会也将因此在中国经济史留名。
IPO改革成绩巨大。2017年上半年有238家企业成功IPO,募集的规模高达1254亿元。IPO数量及筹资金额增幅分别为250%和342%。与此同时,A股市场估值体系日益健康,价值投资日益深入人心,中国资本市场的空气从未如此清新。而从长期看,日益健康的市场也将让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
但IPO发行常态化能保持多久,IPO改革的终点又究竟在哪里,市场并不清晰。而市场人士又普遍认为,A股就像一个还没竣工却住满了人的大厦,投鼠忌器,要想大修大改,难度越来越大。以沪深交易所为资本市场主体的改革,穷尽了历届证监会主席们的智慧,能到现在的局面,实属不易。
主板的改革,是存量改革,虽然本次改革已经堪称丰功伟绩,但未来继续进一步深化推进并没有那么容易;而三年前国务院一纸扩容的批文,却在三年后让新三板柳成荫——在这个增量市场,改革还有牌可打。
走出富凯大厦,往南200米,金阳大厦——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它的另一个名字叫“新三板”,就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答案。
美帝经济结构转型下注册制改革的经验
从1792年24位股票经纪人签下《梧桐树协议》开始,也并不是所有优质公司都能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微软、苹果等一批科技公司爆发成长,急需一个交易所来承载这批公司的资本化,这些公司就上不了当时的纽交所,美国证监会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美国就没有想过要解决纽交所的问题。
相比中国证监会,美国的同行们逊色许多,竟然从来没研究过“关于经济结构转型下纽交所注册制改革”的问题。
美国人民看得开,死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交易所无非是发行和交易嘛,股票上哪不是发,上哪不是买卖。他们找到了纳斯达克——当时还只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的系统,把它搞成了全球第二大的证券交易市场。
风水轮流转,现在早已经轮到交易所跪求优质公司,纽交所也通过阿里巴巴、Twitter等公司上市逐渐找回优势。纳斯达克、纽交所、新(家坡)交易中国区首席代表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忽悠”中国企业去他那上市。
“咬住牙关,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用两三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这是刘主席您下的决心。想想美帝真是命好,牙关也没咬,也没有艰难时刻,甚至连请经济学家吃饭都省了,更谈不上强迫纽交所关注国家经济转型,竟然就把事情办成了。
纳斯达克的建立、发展和繁荣,简直是资本市场增量改革的典范:与其像打仗一样,费尽心机进行存量博弈,不如考虑增量改革,重新建设一个新市场。投资者开心,公司开心,纽交所也开心,这简直就是一个童话故事。
存量改革就是革命,增量改革才能行得通
“刘士余主席让更多企业上市,稀释了存量股票的筹码价值,导致市场下跌,所以必然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部分股民、“野生”经济学家、股评家的“逻辑”总是相当感人。
证监会主席的椅子真不好坐。坐在这个位置上,刘主席您竟然真刀真枪搞起了IPO改革,就凭这点,*要写入中国经济史。
最近一次这样敢为天下先的证监会主席是尚福林。12年前,尚福林推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硬生生地让绝大多数没有流通性的股票获得了流通性。
这真是一大伟业。不能流通,算什么股票市场?尚福林的办法是赎买。法人股为了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要把自己手中的股票送一部分给存量流通股东,或者,支付其他代价也可以。如果你持有100股流通股,通常法人股东会送20-30股给你,换取可流通的权利。
股权分置改革是典型的中国式改革,有什么争议可以谈,谈着谈着就可以把事情解决。最终,流通股东、法人股东各取所需,都开心——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
现在,到了IPO改革,还是要用中国式改革的通用办法去解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增量改革,1978年以来这个办法屡建奇功。
改革要找到增量。
比如,依靠顺丰、四通一达成为全世界快递最发达的国家,而不是大刀阔斧地改革邮政系统;
比如,北京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没有去拆二环里的胡同。人实在太多,迁到通州,搞个雄安特区也很好,为什么非要啃硬骨头?
反观此次IPO改革,其核心是:通过大量新公司上市,补充A股的新鲜血液,稀释市场原有的壳价值。消灭市场炒壳、炒重组等丑恶现象,让市场变成一个正常的市场,让投资真正变为投资,真正从长期保护1亿股民的核心利益。
可是,很多股民不买帐——实际上,这也是股民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要是真懂这个道理,亏钱概率就不会高。
不仅股民不买帐,部分每天忙于追涨杀跌的机构投资者、每天算计着怎么管理市值却不在主业上下功夫的上市公司也不买账。
更有甚者,即便是在上市庆功酒会上赞颂刘主席IPO改革的新上市公司董事长,在酒醒之后,也极有可能成为坚定的反对IPO改革分子。
利益,都是利益。
既然拆老房子困难,为什么不在另一个地势平坦的地方建一个新区?既然A股改革困难,那就另起炉灶,新的炉灶已经准备好了——新三板。
新三板是*的增量改革试验田
坦诚地说,本届证监会在IPO改革的决心和策略上,已经远远超过前面几任证监会。财务造假顶格处罚、从严约束再融资、从严约束套现,能做的,本届证监会都做了。
要是还在质疑刘主席您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片衷心,那真的是说不过去了。
但即便是证监会主席,背靠国家意志,穷尽了所有的方法,仍然步履艰难。
不是证监会不努力,而是以沪深交易所为主的IPO改革,难度太大。半年上市200家企业,超过历届证监会主席的成绩,能做的都做了,刘主席已经很伟大了,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去责怪。
但刘主席,何不换一种思路?
改革阻力最小,最能出成绩的市场,就是新三板。实际上,这并不能算改革,这是一个新的市场,这是一个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受到损失。
没有民意的裹挟,没有历史包袱。放开手脚,证监会的同志们终于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资本市场的理解,重新搭建一个市场。
以新三板为改革试验田,几乎是*的路径,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
1、这里实际上已经成为全国性的交易场所。几乎从零起步到一万多家公司,按照公开市场的规则在这里运转,挂牌、做市、定增、监管、还包括摘牌;
2、新三板监管取得了巨大成功。股转系统从无到有,搭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整个市场下跌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发生系统性风险,也没人到股转公司举牌子。市场分层、董秘考试都代表着股转的监管在不断成熟;
3、这里有一大批成熟的新三板从业者。不管是股转系统的监管员、90家券商挂牌、做市、督导部门的工作人员,一万家新三板挂牌公司高管、投资者的业务素养和对于市场运行规则的理解程度,都已经相当成熟了。
4、这里是一个机构为主的市场,这里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所在地。机构为主的市场,相对来说,更加理性,抗风险能力也更强。以证监会为代表的监管层,有条件充分吸取以前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漏洞以及改革的得失,建设一个新市场。
不成熟的建议是,在新三板市场,证监会完全可以再设立一个“精选层”,辅以上市公司相同的监管和政策。过去多年,证监会和交易所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监管经验,要新建一个市场易如反掌,一片肥沃的土地正在等待开垦,一个资本市场的“雄安特区”正在等待建立。
“除了沪深两所吸纳新公司的能力在增强,新三板的功能在越来越突出,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二月份,刘主席您曾经对新三板称赞有加。
是时候兑现这句话了。
所以,刘主席,从富凯大厦出门,右转200米,这就是IPO改革的答案。
这只是我们的浅见。无论如何,坚定支持中国证监会关于IPO改革的伟大实践。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读懂新三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