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宋立新致敬世纪企业家:在不确定性中杀出血路的英雄

宋立新表示,“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创新智道就是‘做不同,不放弃’”。“做不同”所需要的勇气,“不放弃”所承受的煎熬,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的适应能力在中国商业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他们的成功难以复制,却又是最生动的教材”。
2017-11-24 16:53 · 投资界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11月24日消息,由《英才》杂志发起、新浪财经、北京青年报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于2017年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出席并致辞。

  宋立新将创立在世纪之交,近十年来快速成长的企业领导称为“世纪企业家”,宋立新认为,这些人诞生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里,要不断冲破旧机制的壁垒,适应新体制的变化;见证了中国加入WTO的历史进程,决胜国际化竞争的挑战;快乐且痛苦地接受互联网的颠覆,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博弈;在致富过程中,经受了权力寻租的种种诱惑,在致富后,又面临资本运作的种种陷阱,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创新英雄。

  宋立新表示,“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创新智道就是‘做不同,不放弃’”。“做不同”所需要的勇气,“不放弃”所承受的煎熬,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的适应能力在中国商业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他们的成功难以复制,却又是最生动的教材”。

宋立新致敬世纪企业家:在不确定性中杀出血路的英雄

以下为致辞实录:

  宋立新:尊敬的各位来宾,欢迎来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今天我们以拳王阿里的故事作为本届大会的开启,不仅是向无数“阿里”这样坚信自己终将为社会带来独特价值的英雄致敬,也是感慨《英才》创办二十年,中国已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龙头福泽全世界。

  二十年内,中国企业创业创新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企业家对发展环境进步的渴求永无止境。影片中用“我告诉过你”来表现理想实现的喜悦,今天在座的企业家,你们所实现的辉煌已大多超越了儿时的梦想。因为,在中国,儿时的我们,梦想振翅的天空也就那么高。

  所以,我们大多是在无意识的过程中开始我们创新之旅的。尤其是世纪企业家的“创新智道”更是惊心动魄。我把创立在世纪交之、近十年来快速成长的企业领导称为“世纪企业家”,他们诞生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里,要不断冲破旧机制的壁垒,适应新体制的变化。他们见证了中国加入WTO的历史进程,决胜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他们快乐且痛苦地接受互联网的颠覆,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博弈。他们在致富过程中,经受了权力寻租的种种诱惑,他们在致富后,又面临资本运作的种种陷阱,他们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创新英雄。

  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创新智道”就是“做不同,不放弃”。“做不同”所需要的勇气,“不放弃”所承受的煎熬,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的适应能力在中国商业史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他们的成功难以复制,却又是最生动的教材。中国年度管理大会正是伴随着他们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孜孜以求地希望记录下中国商业史上珍稀的篇章。

  这些年不只一次,我听到专家们说:这是中国经济的艰难时刻,但每一年我们都收获了增长,虽然有些数字可能注了水,但是今天在座的各位,这些年一直保持增长的企业请举一下手,谢谢你们。虽然有些人不好意思举手,但是我知道,你们的企业也是实实在在地增长了,这就是现实,这说明“做不同,不放弃”是中国人的天性。

  无论是《白鹿原》、还是《大宅门》这些脍炙人口的电视剧将中国人“不闲着”的特性淋漓展现。焦虑是“世纪企业家”的共同特点。虽然“焦虑”也会导致投机取巧,但只要有“做不同”的信念和责任心,即使头破血流,伤痕累累,“不放弃”总会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做不同”的勇与“不放弃”的韧是创新的“度”,速度、宽度和高度往往是矛盾的,或许这正是目前中国企业创新的遗憾,环境变化太快,我们只能坚持方向,无法保持战术,这是所有变革时期的危与机。

  按照马斯洛的原理:人们追求创新的原动力从未改变过,五个阶梯驱动力的升级,也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从最初的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存状况,到今天追求被尊重和实现自己对社会的独特价值。中国的商业进步已完成了历史性的一跃。

  但是,创造一个尊重企业家创造力的体制机制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敢于担当的能力。人们欢呼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政策,这是市场活力的本源,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盼望“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惊喜,但我们更渴望“润物细无声”的生态。我们享受了“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改革红利,今天,世纪企业家又要承担“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只有激发更多人创新创业,才可能实现。

  “宁可要失败的创新,也不要平庸的重复”,这是中国年度管理大会创立伊始的初心。这十七年来我们不断总结中国企业创新进程的得与失,也感慨潮起潮落的兴衰荣辱。“创新”的另一个称谓就是“试错”,但谁能“容错”?谁有能力“辩错”?谁有权力“纠错”?这是一系列主体资格的复杂问题。只有在法治环境里,分清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才会有更多英才愿意去做这个“谁”,解决中国企业迅速发展与法治建设逐步完善的矛盾,同样需要创新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王阳明说凡事需“事上练”,想,全是问题,做,才有答案。谢谢各位今天拨冗到场支持本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期待各位实践与思想分享。十七年的大会和二十年的《英才》,我们也亟需变革,需要创新创造价值,不负所有支持我们的人的期望。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711/42340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