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颠覆者周鸿祎归来

对于企业来说,颠覆式的创新才能使企业在通往巨头的路上屹立不倒;对于行业来说,又需要那种敢于挑战叫板,对成规说不的勇士。
2017-11-27 09:22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冯彪

周鸿祎和360太需要一次回到视野中心的大动作了。

  回归A股、借壳上市落定,11月7日360借壳标的江南嘉捷复牌,同一天,周鸿祎自传《颠覆者》面市。

  时间的重叠可能并非巧合。

  时间回到2016年12月,以真实故事改编的美国电影《萨利机长》正在热播。故事的核心是,客机起飞才两分钟就遭遇鸟群撞击,飞机双引擎同时熄火失效,150名乘客和5名机组成员命悬一线时,机长萨利以40多年的飞行经验果断决策,在208秒里成功迫降哈德逊河,最终155人无一伤亡,创造了飞行奇迹。

  在自传中,周鸿祎坦露了自己对电影的喜爱,称电脑里存了上千部电影,其中*是《萨利机长》。

  看着萨利在208秒里的每一个决策,哪怕一秒的迟疑和误判都会让生命变成数字,电影前的周鸿祎,从纽交所退市不到半年,20年创业中的一次次尖锋决策在眼前浮现,他将如何评判自己的选项和决策?

  2001年,与CNNIC公然抗争,在中文域名领域杀出一条血路;2003年,以1.2亿美元变卖了自己创办的公司3721,成为雅虎中国总经理,随后陷入困境的周鸿祎又选择离开雅虎二度创业;

  2006年,因为痛恨到处横行的“流氓软件”,从 360抽调队伍进入查杀流氓软件的行列,终于在2008年进军免费杀毒业,2010年“3Q大战”全面爆发……

  在自传中,对于“造反派”这个标签,周鸿祎也欣然接受,不过,他选择了“颠覆者”作为书名。

  回归A股:他重新穿上红色T恤

  回归A股,周鸿祎和他的团队用了两年。

  6年前在纽约投资人面前穿着西装领带正襟危坐时,周鸿祎多少有点拘谨。今年1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的重组新闻发布会上,他穿着他惯常的标志性红色T恤衫,神情泰然。

  这才是中国网民更熟悉的“红衣主教”的形象。

  360公司重组上市方案是典型的重组上市方案。

  上市公司江南嘉捷全部资产作价18.72亿元,通过资产置换和现金转让方式置出。360公司的100%股权作为本次拟置入资产作价504.16亿元,与拟置出资产中的置换部分以等值置换方式抵消后,置换资产与置入资产差额部分由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方式向360公司全体股东处购买。

  交易完成后,360公司实现重组上市。

  2016年7月28日,360以每股51.33美元的价格完成私有化从纽约股票交易所退市。在海外上市的6年时间,360同其他中概股类似,美国投资者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不熟悉带来企业价值的低估。在中概股回归热潮下,受价值低估之困的360决定归来。

  除了对估值的考虑,周鸿祎也表示,360获得用户的基础是其安全业务,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互联网安全厂商企业需要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

  在江南嘉捷重组说明会上,周鸿祎表示:

  促使360回归的*因素是作为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身份问题,为了参与到中国国家网络安全和社会网络安全建设中,360就应该从一个外商投资公司变成纯正的中国国内公司。

  近年来,360多次参与政府网络安全项目,像G20杭州峰会、两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大事件背后的网络安保都有360的参与。

  当网络安全被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参与中国网络安全建设,360回归A股完成身份转化,100%中国公司身份无疑显得很重要。

  而且,在安全领域,回归后的360提出大安全概念。按周鸿祎设想,未来的360是家安全公司,而不仅仅是互联网安全公司。

  巨头归来:夹击中如何破局?

  尽管回归早在前年就基本敲定,但360最终选择借壳上市既在市场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此前市场就多次传言360将通过IPO上市,甚至360还聘请了中介做上市辅导。纷纷猜测谁将成为360的借壳标的时,周鸿祎还曾专门辟谣称不会借壳。

  至于为何没走IPO通道?在11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周鸿祎回答,这是公司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众多股东的意愿,综合各方面的考虑作出的战略性选择。

  这个回答相当于没有回答。

  众所周知,与IPO所需的漫长时间相比,借壳重组能够节约不少时间,尽快上市。对360而言,时间恐怕比市值规模更重要。

  最近几年,互联网江湖似乎已经告别当初的自由生长、蛮荒争斗、跑马圈地的时代,进入了几大诸侯各分天下的时代。

  腾迅在社交上无可匹敌,阿里的雄心已经到了要成为第五大经济体,百度专注于人工智能。新一代互联网创业者玩遍了直播、共享、打车等新鲜玩意儿。

  360在安全业务领域尽管仍然占据超过90%的市场份额,但360主要收入业务中的广告和游戏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互联网这个一定程度上需要赚眼球的行业,从事网络安全的幕后英雄360也少了一些被聚光灯照耀的机会。

  夹在传统互联网巨头和当前互联网新贵中间的360,可谓前有巨石挡路,后有新秀追击,他太需要一次振聋发聩的呐喊以重振势气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周鸿祎透露,2017年上半年,360已实现营业收入53亿,净利润14亿,扣非后净利润近10亿元,占2017年已承诺业绩的45%,接近全年业绩承诺额的一半,结合目前的营业业绩,“公司对实现承诺业绩非常有信心”。

  谈及未来计划,周鸿祎称,将在现在安全研发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建设网络空间安全研发中心,升级拓展系统安全,拓展360在安全业务涉及的领域,建立搜索引擎的人工智能化,信息流和商业化服务平台,建立360互动娱乐平台,以及进一步提升360国际化业务能力。

  归去来兮:选择斗士还是颠覆者?

  11月3日,360借壳江南嘉捷的消息正式落地的这天,在七年前恰巧也是腾讯向QQ用户弹出了360和QQ二选一,3Q大战推向高潮的日子。

  众所周知,那场大战改变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可能互联网世界都需要向“3Q”大战说声谢谢。事后,腾迅虚怀纳谏,转向开放。周鸿祎一战成名,次年带领360赴美上市,一度市值突破百亿美金。

  在周鸿祎20年的创业生涯中,因屡屡叫板行业巨头,挑战成规,而被贴上了“造反派”、“斗士”、“挑战者”、“鲶鱼”的标签。周鸿祎自传开篇便是回忆少年时的熊孩子。他创业的*家公司,名字叫3721,“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典型的“刺头”名字。

  不过,3Q大战7年后,周鸿祎似乎内敛了不少,今年47岁的他开始了反思。他在自传中写道:

  我也成了知名的“红衣大炮”,成为一个知名的“斗士”,到今天,我也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不会像以往那样在公关方面“肆意妄为”,我希望给360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

  与被称为“斗士”、“造反派”相比,相信周鸿祎更喜欢作为颠覆者,并将此作为自传的书名。

  他说:“我独爱颠覆者,也青睐有颠覆精神的年轻人。因此,我将我的自传命名为《颠覆者》,以向那些拥有颠覆精神的人致敬。”

  选择颠覆者而非斗士,可能周鸿袆觉得当年他打破行业规则,推出免费的杀毒软件从而改写行业比他与其他企业的争斗更具价值。

  对于企业来说,颠覆式的创新才能使企业在通往巨头的路上屹立不倒;对于行业来说,又需要那种敢于挑战叫板,对成规说不的勇士。

  曾经,周鸿祎都做到了。

  今天周鸿祎选择了颠覆者,选择了回归A股,选择了为360创造一个更和平的发展环境。

  周鸿祎自己说道:虽然互联网创业者可能永远不会遇到像萨利机长一样极端状况,但是我依然感觉它们冥冥之中有某种共通之处,那共通之处就是——

  人们如何在没有前车之鉴的判例中进行决策,又如何在泰山压顶般的压力之下做出*的判断,对于创业者来说,每一天都是压力测试。

  周鸿祎今天的选择,对行业、对360、对周鸿祎本人,成败得失的判断只有交给市场和时间。

  但不论是成是败,360和周鸿祎已为互联网经留下可资反思的东西,就像他在新书发布会上所说:

  “也许企业你不一定最后能够留下什么有形的财富,所有的钱这些东西最后都会从记忆中被抹掉,最后真正有价值的是思想和价值观。”

  周鸿祎想给创业者的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答案或许就在书名里:去做一个巅覆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