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和他的职场社交王国

林凡曾这样分析中国人的社交思维:“80%的中国人,都是内敛思维,不那么外放。”毫无疑问,林凡是多数派的典范。如同他偏爱的太极拳,注重修身养性,讲究“先动心意,再出拳,要内收”。
2017-11-29 22:32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赵薇

  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去世。

  这天下午,林凡看了一场电影,以Facebook创始人为原型的《社交网络》。看完电影,31岁的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职场社交平台:像乔布斯一样,做一件有挑战的事,对这个世界多少产生一些影响。

  2017年11月15日,林凡创办的“脉脉”完成C轮7500万美元融资。在这个中国*的实名制职场社交平台上,已有数千万高净值用户完成注册,而每一个用户,都能据此获得超过10万人的潜在职场社交圈。

  中国职场人相对封闭的社交世界,正因此而发生改变。

想认识马云?没问题!

  林凡曾在脉脉上收到1000块的大红包。

  发包人是个地铁广告销售,致谢的理由是:他过去一年一千多万的业绩,都是利用脉脉上的资源获得的。

  方法并不复杂。每天通过脉脉观察行业动向,一个公司融资、招人、喜迁新居,都意味着发展良好、大有可为。而他则会寻找机会与这个公司的人建立联系,最终达成诉求关系。

  类似的职场故事,每天都在脉脉发生。

  “邻家铺子”的CEO孙邻家,曾在疯狂寻找投资时下载多个人脉软件。最后,他的手机上只留下脉脉。除了满足人脉需求,另一重要理由是,“这是*一个老板实时回复各种产品问题的APP”。

  和孙邻家一样通过脉脉获得投资支持的,还有神创世纪的运营负责人夏惠东。发布融资需求后,因缺乏经费濒临梦碎的创业小团队,仅在一周之内就完成了融资。

  前不久脉脉上线四周年,在“你与脉脉的故事”互动话题下,最有温度的回答来自一个叫马波的二手车质检员,除了毕业时通过脉脉找到工作,他还在关于催婚问题的讨论中,“一不小心”收获了一枚女朋友。

  林凡也挺得意的。平常低调的他曾在动态里炫耀,仅仅用了两天时间,自己就在脉脉上招到了特靠谱的运营总监。另一个他最近常举的例子是,仅去年一年,就有1600多人通过脉脉的招聘功能进入腾讯。

  挑工作、拓人脉、塑形象、开眼界、谈合作,这是林凡给脉脉归纳的五大核心价值,也是中国职场人“刚需”。

  强烈的需求来自职场焦虑。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职场竞争越发激烈,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激发着个人对职业发展的诉求和自身进步的渴望。也正是这种诉求,让商业社会里人与人的连接显得尤为重要。

  满足刚需的为什么是脉脉?在林凡看来,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关系都沉淀在手机上,依靠数字化来实现。脉脉则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去帮助人和人更好地连接。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法则,为人熟知的是“六度人脉理论”。但林凡和团队通过对中国特色职场进行分析,发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已变得更加紧致,“六度”可以精简到四,甚至是三。

  “也就是说,排除极端情况的话,一个正常工作两三年的人,都可以通过四度人脉连接到中国的任何一个人,”林凡说,“你想认识马云、马化腾,没问题。”

  脉脉的运行法则,是从五同关系(共同的朋友、同事、同行、同乡、同学)出发,衍生出全方位覆盖的职场社交圈。

  “一个人五同关系打通,其人脉规模可比数十万人口的小城。”他说。

  脉脉的世界中,城池林立而又彼此连通。

  目前已有的数千万高净值职场用户中,除了来自金融贸易、IT互联网、文化传媒、医疗生物、政府法律、教育培训等领域的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还潜藏着包括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分众传媒CEO江南春、搜狗CEO王小川等在内的诸多业界大佬。

  “机遇蓝海”一说,不言而喻。

比起躲炮弹,修好飞机更重要

  脉脉上线于2013年10月23日。此前,是长达18个月“败绩累累”的探索。

  这款职场社交产品最初并不被看好。

  一方面,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人脉是隐秘的、私人的、不愿共享的,只有熟人才值得信任,与陌生人在线交流则令人顾虑重重;

  另一方面,此前十年间,模仿领英(LinkedIn,全球知名职场社交平台)的本土产品纷纷涌现,但大多水土不服,中途折戟。

  更大的挑战是,脉脉上线仅两个月后,领英高调进入中国市场,并以铺天盖地的广告疯狂扩张,发展势头迅猛。

  但林凡敏锐洞悉到,“拿来主义”并不适用。中美巨大的文化差异,会导致产品出发点和形态设计完全不同。

  比如,美国人习惯将自己的资料公开在网络上,以获得更多职业发展机会;中国人则认为这样做缺乏安全感,需要运营和引导;

  美国是生人社会,因此大家不排斥陌生人之间的交流;而中国还处于由熟人社会向生人社会的转型中,即使是要联系陌生人,也希望有朋友引荐;

  美国人习惯使用邮件;而中国人则对站内信很不感冒,更倾向点对点直接沟通.......

  含蓄、内敛的中国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职场社交平台?

  一方面,相对于领英的工具化,脉脉更强调人情表达。搜索时,系统自动匹配的共通之处会增加用户之间的信任感;社区讨论涉及争议时,相关人士可实名澄清;站内沟通偏重聊天、站内信,即时沟通让连接更顺畅。

  不同于领英上简单地展示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基本信息,在脉脉上,个人可以更新动态,发表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观点,职业形象更加全面、丰满、生动。

  另一方面,以职场为中心,脉脉构建了一系列内容框架。从最初“人脉拓展、求职招聘、匿名八卦”三个基础功能,到目前涵盖聚焦职场成长的职播、聚焦深度的行业头条以及群聊、会员体系等诸多模块,许多情况下,脉脉更像是一个内容社区。

  立足本土、接地气,不断针对中国的职场文化和职场环境进行优化,成为脉脉巨大的竞争优势。

  2015年,在对产品打磨完善的同时,林凡在北上广深开始大量广告投放,脉脉注册用户迎来了一轮增长高潮。此后,随着产品不断完善,脉脉的用户数量和日活数持续猛增。

  也是在这一年,林凡想在微信上投放广告,未料被拒绝,理由是:脉脉是微信的*竞争对手。林凡哭笑不得,在他看来,真正的困难并不是激烈的竞争,而是产品的不够*。

  “空战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比起躲弹药,其实把飞机修好更重要。”他说。

  林凡打造的这架战机,已然拥有了惊人的战斗力。

  2017年4月,数据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当月APP指数显示,脉脉超越了竞争对手领英中国,位列行业*;2017年6月,APP Store中国免费商务榜数据显示,脉脉同阿里钉钉、企业微信一同跻身该榜单前三名。

  中国人的职场社交平台,在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

不会是个假师弟吧

  创业初期,林凡曾遭遇一场“学历造假案”。

  林凡毕业于清华,彼时脉脉团队几乎是清一色的“清华帮”。

  一个自称师弟的学生找上门来,希望能留下实习,还有模有样地介绍了所属的学院和专业。

  一段时间后,林凡发现,来的是个“假师弟”。

  尽管实习期间表现良好,这位谎报来路的同学还是遭到劝退。

  “我对职场不诚信行为零容忍。”一向待人温和的林凡态度坚决。

  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在脉脉平台上出现。

  同其它社交平台不同,脉脉主打实名制社交。这一举措也被认为是*中国现状的社交产品策略。

  脉脉刚上线的时候,许多人自称百度CEO、淘宝CEO,社交秩序无形之中被彻底打乱。几个月后,脉脉推出实名认证功能,并落实至今。

  “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任的国度,人的不信任恰恰是脉脉的机遇所在。”林凡说,坚持推行实名制认证,一方面可以防止虚假信息泛滥,另一方面,将实名的个人背景资料呈现出来,更有助于提升职场人的信任感。

  “加V”认证机制也是脉脉重要功能之一。申请者与供职机构皆需完善真实信息,才能实现人工认证。他以微博举例申明必要性:“如果没有加V功能,可能就会出现一百个李开复、一百个范冰冰。”

  所有举措都指向一个目标:重构一个透明、诚信的中国职场。

  令人遗憾的是,简历注水、夸大工作技能甚至严重造假等诚信问题,多年来颇具“中国特色”,一直频遭诟病。脉脉坚持的真实化、透明化,或可成为化解职场信用问题的一剂治病良方。

  “当你的朋友、你的同事甚至你的上司都在脉脉上,大家的资料都向朋友、向全社会公开,资料造假和夸大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鉴别用户职场信息真伪这件事儿就变得容易了。”林凡说,“这是一种相互监督和约束的无形力量。”

  在脉脉上,谎话非常容易被拆穿。

  一位投资人贡献了颇具说服力的个人经验:他经常通过脉脉与创业者沟通,对方往往将自己的公司包装得天花乱坠。

  他判定真伪的首要步骤,就是默默且巧妙地在脉脉上找到该公司的几位普通员工,侧面了解。通常情况下,真伪立现。

  在欧美,职场造假事件并不多见,除了严格的法律机制外,也得益于其完善的监督约束力量。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公司要求投递简历时,必须提供领英的profile(个人简介),因为接受各方监督的资料才值得信任。

  林凡表示,虽然此种模式目前被国人看作“反人性”、难以接受,但还是会成为中国职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彼时,脉脉的实名认证机制,无疑将成为中国职场人的信用背书。

信用体系构建者

  事实上,脉脉实名认证的背书,早已不仅仅局限于职场。

  早在2016年初,脉脉就与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达成深度合作,为其提供职业信用认证服务,对个人信用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此外,京东金融、考拉征信、甜橙信用等国内主要个人征信的平台也都与脉脉形成合作关系。这是职场数据在中国征信机制中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

  随着国内征信产品日渐完善,用户信用评估体系也更加多元化。脉脉上长期沉淀的职业征信大数据,已成为全国主要个人征信和消费金融公司评价个人信用的指标之一。林凡说,真实有效的个人职业信息已成为一种有形的财富,对个人的信用生活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对于许多垂直细分行业而言,脉脉提供的职场纬度视角,无疑是洞察用户信用图谱的利器。

  今年四月,脉脉与去哪儿网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在去哪儿网App端,用户可找到脉脉职业认证入口,授权使用后可进一步评估趣花信用分值,如果脉脉上职场信息完善,信用情况良好,“先出行,后付款”的消费额度自然就会提升。

  “当你有可信的身份和人脉网络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林凡说,这种信任会帮人解决许多问题,“这是脉脉在今天整个人情社会关系升级背景下,希望给大家带来的服务。”

  另一方面,脉脉开放职业征信数据接口,可以帮助合作对象全方位评估个人信用,提升风控能力,为其提供更多商业机会。

去哪儿网金融事业部CEO杨淼认为,脉脉积累的优质职场数据,将成为去哪儿网构建用户信用体系的重要指标,可更好地帮助去哪儿网评判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丰富用户的信用体系维度,有助于去哪儿网在出行、住宿、租赁、信贷等领域,为用户打造完整的旅游信用生态体系。

  基于庞大的服务体系,脉脉可以对所有的行业和所有的职场人群进行全方位覆盖,并且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壁垒。

  仅职场认证一项服务,脉脉的应用场景目前已覆盖消费金融、电商、出行、租车、民宿、OTA及婚恋等多个领域;

  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今日头条、微软、甲骨文、IBM、百度、蚂蚁金服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均先后同脉脉在市场拓展、个人信用体系、雇主品牌等领域展开了合作。

  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应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依法推进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依法交换职业信用信息、共享职业征信成果,在林凡看来,这也是始终保持开放姿态的脉脉社会责任所在。

  不久前致脉脉员工的内部信中,林凡这样写道:人和人之间只要多一点信任,不仅每个人工作和生活都会更加简单、美好,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也会有极大的提升,这在西方成熟的契约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而在中国,一个以个人真实职场身份为依托的信用社会体系正在构建。

  关于脉脉的发展愿景,林凡在脉脉四周年内部会议上这样宣告:

  让用户每次打开脉脉都有价值;

  帮助职场人提升社会经济地位;

  成为中国商业信用体系的构建者。

  “左右互搏”的侠客人生

  1980年,林凡出生在福建小城三明。

  两种迥然不同的爱好架构起他的童年。

  从小习武的林凡是武林高手,参加过长拳棍剑的市级比赛,是国家级运动员;

  另一面,他又是酷爱计算机的天才少年,十岁就能写代码,初一到高二全程沉浸在疯狂玩儿电脑、写程序的宅男世界里。

  为了考上理想中的清华计算机系,高三时,林凡戒断了电脑开始刻苦攻读。但即便逆袭为年级*,距离全省仅有的三个名额还是山海之遥。

  以孤注一掷的心态填报志愿后,林凡在高考中超常发挥,成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98级新生。

  此后,他的人生全面开挂。专业成绩排名年级*;拿到清华每年只发给五位本科生的特等奖学金;太极拳在北京高校比赛中拿奖;毕业后与师兄王小川共同创业,成为搜狗核心创始团队成员;而后转战大街网,成为技术合伙人

  但话语温和、态度谦逊的林凡,身上少有“人生赢家”、“创业达人”的强大气场。

  脉脉主页上,除了逻辑缜密、执着、有战略眼光,林凡得到的更多评价是:“我司男性里最萌的”、“亲和力爆棚”、“厚道、宽容、靠谱”,以及“男神”。

  很多时候,理工男的缜密思维和浑然天成的文艺敏感特质同时出现在林凡身上。

  他被爆料当年放弃马里兰大学博士攻读半路回国,是“因为爱情”;每天早上送娃上学晚上接老板娘回家,是标准的巨蟹暖男;他曾表示自己是理工男,“没什么情怀”,但博客上记录着他诸多爱好:玩儿单反、在午后听巴赫、跟爱人一起学钢琴。他看《巴菲特传》也看《三体》,读完《缥缈录》感慨“爱太短,而遗忘太长”;看了12本《银河帝国》后思考:也许心理史学这样的科学,将来有机会用在社交产品上。

  尽管创办了中国*的职场社交平台,林凡却并不是个社交达人。

  脉脉个人主页的动态里,他经常自称“技术宅”、“社交恐惧症患者”。所有的“加好友”在他这里都是被动式,他诚惶诚恐地表示:线上除非聊得很熟又或者有熟人背书,否则不敢加。

  并自我剖析:像我这样心态的是多数还是少数?产品逻辑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如今,脉脉的好友设置中划分了不同等级,亲疏远近,清晰了然。或者正是因为,越是敏感恐惧,越是懂社交的“痛点”。

  林凡曾这样分析中国人的社交思维:“80%的中国人,都是内敛思维,不那么外放。”毫无疑问,林凡是多数派的典范。如同他偏爱的太极拳,注重修身养性,讲究“先动心意,再出拳,要内收”。

  但他仍然是活跃在脉脉平台上的深度用户,几年来,林凡坚持在平台上更新动态、参与讨论,他还将创业故事一条条发进自己的专栏。

  里程碑式的大事掩藏在琐碎的创业趣闻中,林凡以一贯轻松、乐观的笔触记录下脉脉和自己的成长。

  愿景与现实遥相对应。

  2014年8月,B轮融资两千万美元到账,他在动态里自我吐槽“很没见过世面”,“数了好几遍才数对0”。并且表示,“希望两年后公司能赚这么多钱。”

  2016年12月,林凡发布动态,宣布脉脉盈亏平衡。

  今年11月9日,搜狗上市。林凡应师兄王小川之邀,作为曾为之奉献过七年光阴的创业元老之一,在纽交所见证了全程。他发了一条动态含蓄表示:希望自己第二个为之奋斗七年的公司也能成正果。

  6天后,在完成C轮融资后致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林凡毫不掩饰地书写了对脉脉上市的渴望,并将预期时间具体化到2019。如能如愿,脉脉将成为中国职场社交领域的*家上市公司。

  林凡的“野心”不止于此。在他的预期中,中国职场社交的市场规模有望伴随中国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一起超越美国,成为全球*。

  脉脉的目标则是,“成为全球职场社交的领头羊”。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