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工业4.0下的智慧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在今年 10 月份,国务院发布了一个对智慧供应链的指导。制造业和消费业很久以来都是没有被创新过的行业,智慧供应链能否成为新风口也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2017-12-07 10:46 · 投资界综合

  11 月27 日下午,在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2017 上海站的分论坛上,冯氏集团华东区首席代表兼利程坊总裁赵丽娟女士和利程坊创新副总裁黄国豪先生,以及各位嘉宾就“新零售大环境下的智慧供应链”话题与嘉宾展开讨论。

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工业4.0下的智慧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从去年10 月份开始,阿里巴巴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不管是巨头还是初创公司,都不想在这一方面落后。但往往舆论只着眼在新零售可能给前端消费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上,反而忽视了其在商品生产以及流通层面的重要性。事实上,“智慧供应链”作为新零售的基础,更应作为关注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全球超过 40 个国家和地区涉足供应链管理业务,并且持续发展超过 111 年的冯氏集团,见证了百余年来供应链领域的发展与变迁,着意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冯氏集团以利程坊为创新中心,以及与国内同行、合作伙伴交流的窗口,此番携手

  TechCrunch 力邀各大相关实力企业与机构,呈现智慧供应链领域创新成果与产业预判。

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工业4.0下的智慧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今年是利程坊所属的冯氏集团成立的111 周年,赵丽娟女士介绍说:“冯氏集团自1906 年起,从一个中间贸易商,发展为采购代理商,再到虚拟贸易商,一直到现在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整个供应链从需求开始,无论是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还是制造商的选择,监督生产、组装、整合物流,以及批发商,最后递到消费者手中,整个链条上的需求就是‘供应链’。”

  目前,利丰集团与全球1.5 万家供应商合作,赵丽娟女士介绍说,进入了智能时代后,希望和很多创新科技公司的发明者合作,通过不同的角色,共同提升并优化每一个“部落”的流程。

  利程坊创新副总裁黄国豪先生坦言,由于受到电商领域的冲击,实体零售业遭遇了重重阻碍,很多零售店面临严峻的挑战,但黄国豪先生坚信,实体店绝不应该被消灭,所以其如何与线上结合是决解问题的关键。

  2015 年,利程坊作为新零售的实验室诞生,利丰集团将自有品牌与合作品牌聚集到利程坊,经历了 18 个月的试验,从整个供应链的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延展等方面进行升级后,利程坊正式升级到

  2.0 版本,并帮助创新性的企业实现产业落地。

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工业4.0下的智慧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赵丽娟表示,早在十几年以前我们就了解中国工厂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而在新时代,工业 4.0 的概念已经十分盛行,其被定义为实体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的融合,依赖于各环节的数据化。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与机遇,中国也积极推动工业

  4.0 的发展。

  黑湖科技创始人兼 CEO 周宇翔觉得,过去很多公司对数据的把控、透明度以及数字化几乎为零,即便做数据化、信息化,也都是外包公司负责数据采集。在移动支付时代,借助智能手机,对数据进行传递和搜集,让数据更加民主化。工人在手机端接到任务,从生产到物流,以及产品销售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数据的结点,通过分析各个系统的来源,重构起一个数据化工厂。

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工业4.0下的智慧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随着技术层和应用层日趋完善,创业公司可以进行应用层的创新,这需要和变革的企业走在一起,帮他们节约成本并看到回报,然后共同探寻解决方案。HCM 资本高级投资经理Cheryl Feng 表示,要做到工业4.0,用数据做决策,中间有很大的鸿沟要逾越,但促进了供应链的效率提升,节省了大部分成本,进而从生产端改变整个价值生产体系。“公司CEO 看到了这些数据,就可以自己做出一个明显的决策,中层管理者可能就真的要被淘汰了。”

  但周宇翔认为,中层并不会消失,但职能会被转变,“比如以前是走动式的管理,中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变为一个需要具体分析数据的人对这个环节做判断,所以角色变成了数据驱动的管理者。”

  这就需要工厂对这些员工做好充足的培训和准备。

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工业4.0下的智慧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对于区块链在供应链中解决的问题,中信集团“互联网+”转型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信息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张波认为,区块链起到了连接作用。从用户的需求到生产的供给,主要考虑区块链的效能和可信度。

  张波分析说,区块链只有在多结点、多领域合作,才能够发挥其优势。“我们自己的一个实践,把大宗商品登记在区块链的平台上,通过构建联盟链,让货主、仓库、银行、证券等拥有一个自己的结点,所有的货物信息会被物联网、大数据锁定,登记在区块链防止篡改,所以怎么样用区块链的技术,我们的观点一定是多个结点,多个主体之间的信任关系才可以,而且这里面不仅是区块链的技术,还可以用到多种新的科技,一起完整地实现应用场景。”

  中国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的战场。那么如何将新技术应用到技术场景中,发挥并产生价值,对于底层技术做自主可控或自主研发?普华永道合伙人黄佳谈到,整个供应链的数据共享正在发生改变。比如对于产品溯源,通过系统连接起一个有信用的流程,数据化的连带是非常重要的体验。然后用大数据去做不同的分析,快速改进某一流程。

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工业4.0下的智慧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冯氏集团华东区首席代表兼利程坊总裁赵丽娟指出,一切都是以需求为起点,有了技术的支撑,就可以产生更多的需求,通过企业做不同的试验和调整,快速得出想要的东西。区块链很复杂,如果利用技术实现生态平衡,还需要进行论证。

  她认为,“公有及私有区块链各有功能及特色,是可以并存的。每个企业之间都可以有他们的私有链服务他们本身特定企业的特色。但在行业之间也可以共享相关信息,而这些将会扩大成为公有链。可以预计未来公有链和私有链将会相互补充,相互依托,兴存共荣。就好像冯氏集团提供多元化供应链给各类行业的不同的企业,而与企业本身内部的供应链互补。作为供应链的*者,冯氏集团将对智慧供应链领域发展有一个深远的影响。”

  通用电气中国制造项目总监范宏达觉得,人工智能对供应链的升级改造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带来了三个机会:首先是会消除仓库的管理,设计好的供应链,管理起来会很有效率;其次,人工智能会把数据转化到前端,数据赋能可以对产品和供应链的设计提供很好的规划;再有,当工人收到指令,可以通过指导供应链,对其作业工作情况进行反馈。

  “现在的供应链升级,已经到了一定程度,通过大数据得知消费者想要的东西,而每个数据,对上下各环节缺乏足够的透视度,来准确预测需求量和产品款式,这些都是供应链的升级点。” 从仓储来讲,消费者对产品,除了个性化,对新产品拿到手中的速度也非常在意。“比如说刚结束的‘双十一’,用了7 天的时间,才把整个的货量消化掉,所以仓储物流也是供应链升级的一点。

  如果供应链形成一个闭环的话,可以不断进行迭代升级,这个循环不是一次性的。在今天的状态下,像亚马逊或者丰田做一次循环是不现实的。“这个雪球是不断的往上滚的,很多的时候会往下掉,往下掉的时候,你要把它顶住了。” 所以供应链不断地从执行阶段获取数据,然后反馈问题,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工业4.0下的智慧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连续创业者 ARK Group 董事长张文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今天的消费者喜欢个性化的东西,可能有一些行业尝试做

  C2M,这背后的环节是及其复杂的;第二,99%的智能硬件是伪智能,并没有满足人们的需求;第三,场景化特征明显,所有的解决方案和业务逻辑,都因消费者的变化而变化。而供应链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每个环节的效率,二是每个环节的协同。

  利丰供应链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洪仲立分析道,当供应链升级到一定程度时,不仅能得到个性化的产品,而且收货速度也会更快。然而,每一家的供应链需求各不相同,怎样创造出更个性化、适用性更强的产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课题。

  洪仲立预测在未来,供应链会越来越开放,也会有更多的合作者加入。洪仲立眼中的供应链升级,靠的是创新、速度和数据化三方面。创新即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运用新科技的手段,注入算法和新概念;速度则是契合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与消费者的需求是连带关系,促进新品速度的提升;而数据化则是今后的趋势,升级供应链,云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今年 10 月份,国务院发布了一个对智慧供应链的指导。制造业和消费业很久以来都是没有被创新过的行业,智慧供应链能否成为新风口也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

从区块链到人工智能,工业4.0下的智慧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心元资本合伙人滑雪表示,对新零售和供应链十分关注,并且已经投资了20 家以上的智能消费创业公司。至于投资方式,她觉得以供应链为主的企业,应进行网状投资,如果只是投点,很难产生规模化的效应。“因为有了网络,才会发生数据采集的作用,因为数据是没有地域限制的,我们为所有的区域公司来做服务,主要是做好本地的服务,不断地产生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服务。”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安创空间合伙人庞稼认为,智慧供应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三到五年的投资来看,这是一个风口,现在可以去做。在智慧供应链的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基础技术和一些替代的技术,在很多国外的技术关于新场景的理念进入到中国后,跨境是比较好的方向。

  而作为早期的投资机构,INNOSPACE+总监兼基金创始人陈成强觉得在供应链领域,希望看到一些与大数据结合的公司,然后介绍给它们一些比较独特的资源,帮助这些项目成长发展起来。

  “我们有孵化和加速这两块,这些支持可能针对性没有这么的强,可是整个系统让我们更加好地观察企业,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角色,那么提供一对一的加速服务就比较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