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份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三年前就签署的双赢协议尘埃落定。
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宣布,经阿里巴巴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将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蚂蚁金服33%的股权。
2014年8月,阿里巴巴发布的招股书中曾公开披露这一潜在的交易安排。根据当时协议,蚂蚁金服每年需向阿里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金额相当于蚂蚁金服税前利润的37.5%。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阿里巴巴有权入股并持有蚂蚁金服33%的股权,将相应的知识产权转让给蚂蚁金服,上述分润安排同步终止。
阿里宣布入股,不仅能让蚂蚁金服的股权结构更加明晰,更重要的是,分润不再持续,蚂蚁金服有了更多现金流,似乎离上市又近了一步。
为估值4000亿元的“亲儿子”开路
就在不久前,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胡润百富中国独角兽指数》,蚂蚁金服以4000亿元估值位居榜首。如此庞然大物,未来在资本市场的走向必将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业内人士分析,阿里此番入股蚂蚁金服,正是在为自己 “亲儿子”IPO扫清障碍。
蚂蚁金服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0年,马云没有在阿里巴巴董事会完全授权的情况下剥离了支付宝;2011年,支付宝成了马云和谢世煌控股、员工持股的内资公司。2011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了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浙江阿里”)。
2013年,浙江阿里以支付宝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同时任命彭蕾为CEO。这就是蚂蚁金服的前身。2014年6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
2014年,在阿里上市之前,阿里巴巴集团、雅虎和软银就支付宝股权转让事件正式签署协议,几经修改后,协议最终为:支付宝将继续为阿里巴巴集团及其相关公司提供服务,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也将获得支付宝的控股公司(蚂蚁金服)给予的合理经济回报。回报额为支付宝在上市时总市值的37.5%(以IPO价为准),并将下限提升至93.75亿美元。
同时,在补充协议中,出现一条“优惠政策”:即如果阿里集团根据协议获得了小微集团33%的股权,则之前所提到的年净利润分成、上市变现一次性现金付款将全部“免单”。此外,补充协议对蚂蚁金服上市开出的条件是市值不低于250亿美元。
三年后,这一优惠政策变成现实。分析认为,本次交易将使得蚂蚁金服股权结构更为清晰稳定,抗风险能力提升、知识产权完整性加强,为蚂蚁金服上市扫除障碍,随着A股和港股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政策向好,蚂蚁金服或将加快上市步伐。且蚂蚁金服无需继续每年分享37.5%税前利润给阿里巴巴,将拥有更多现金流,账面也会比较好看。
A股还是港股?官方回应:无上市时间表
作为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最终上市“归宿”备受瞩目。
2015年7月,蚂蚁金服完成A轮融资,引入了全国社保基金、国开金融以及几大保险公司等8家资方。2016年4月,蚂蚁金服完成B轮45亿美元融资,由中投海外和建设银行下属机构建信信托领投,中邮集团以及四大险资等A轮投资者跟投,蚂蚁金服目前整体估值跃升至750亿美元。
从背后投资方可以看到,蚂蚁金服的股东中有大量的中字头资本,包括全国社保基金、中投海外、中国人寿、中邮资本、建银建信等等,这是释放出准备A股上市的重要信号。
而证监会近日召开的2018年工作会议则指出,“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改革现有发行制度,解决BATJ类企业不能在A股上市的问题,以提升我国资本市场核心竞争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或将吸引独角兽科技公司在A股上市。这也被市场解读为都在争相吸引此类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显然会成为其中之一。
另外,这几年,蚂蚁金服与港交所曾传出多次“绯闻”。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11月1日蚂蚁金服在香港召开全球化发布会,马云再次发声,香港必须改革上市规则,才会考虑蚂蚁金服赴港上市。随后,香港上市公司商会隔空声援马云,呛声港证监“食古不化”。
时隔一个月后,港交所祭出了“24年最大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在香港上市,这意味着蚂蚁金服赴港上市最大的障碍被扫清了。四年前错失了阿里巴巴,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进行了深刻反省,这次不惜对修改香港上市条例,估计不会轻易让蚂蚁金服从手中溜走了。
此次阿里入股,外界纷纷猜测为未来上市铺路,但阿里首席财务官武卫拒认两事有连系,重申蚂蚁金服未有上市计划,仅指新架构下有利双方发展新零售,手机支付等业务。
马云出席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曾表态,今年不会考虑蚂蚁金服在港上市。他去年11月时也指出,未来1年半蚂蚁金服都没有上市打算。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Rica,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02/4270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