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进入实质汇报阶段。而任何一个新区的规划工作首先是“人的规划”,未来的雄安新区人口结构将有哪些特征?相应的消费趋势又会有哪些变化?把握了这些问题的脉络,也许就抓住了创富的先机。为此,本文尝试作一些预判。
首先给雄安找个对标物
就当前来看,雄安新区拥有常住人口104.71万人,分布在1577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人口密度极低,其中雄县人口约38万,容城人口约39万,安新人口约26万。而综合社科院等多个智库机构的预测,未来雄安新区极有可能成为千万级人口规模的承载地,并打造流动化、年轻化与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区,人口红利将长达30年。如此一来,对雄安新区的人口结构特征进行前瞻预判,对于政府决策、企业投资发展等多方面来说,均是意义重大。
鉴于相关数据资料较为稀缺,经过综合考量,本文基于对标分析法,以深圳特区为对象,通过对深圳特区现有人口结构研究来对雄安新区的未来进行预判。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深圳特区的前世今生与雄安新区有诸多相似之处:
(一)战略意义的相似之处。深圳特区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正值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此背景下,深圳特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战略意义深远。
雄安新区成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特定历史时期,在北京发展已接近自然环境承载饱和之时,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决策层做出了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战略层面上讲,雄安新区不仅可以助力于解决河北发展滞后问题,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还能够作为下一个“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成为中国南北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二)人口分布的相似之处。深圳特区在发展初期,源于其年轻且享受诸多政策利好,吸引着全国各地四面八方的年轻人集聚与此,从而形成了外来人口不断增长、高端人才不断涌入的局面。相比之下,雄安新区作为一个同样由县城发展水平起步的新区,也将会在发展初期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其中又将以年轻人与高技术人才为主,与深圳特区的发展初期颇为相似。
(三)产业发展方向的相似之处。深圳特区在发展过程中,借助科技创新、人才汇集、政策引领等力量,快速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与物流等支柱产业的崛起。雄安新区同样需要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承接与北京首都功能相关度不高的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吸收首都高校、科研机构、央企和金融机构总部等单位,聚集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并形成与深圳发展模式相似又独具特色的“雄安模式”。
(四)区域优势的相似之处。深圳特区因毗邻香港、广州等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贸易优势明显,使其不仅在吸引外资方面拥有巨大便利,还与周围城市形成产业聚合发展走廊,大大助推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与之相应的是,雄安新区同样区位优势*,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大,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此外,雄安新区可以依托于北京的种种产业资源与创新研发优势,吸引大量高端人才,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综上所述,我们研究认为:雄安新区未来的人口结构将与深圳特区现有的人口结构大体相似。如此一来,通过对深圳特区现阶段人口结构等相关指标的深入分析,便可实现对雄安新区未来人口结构的前景预判。
再来看深圳人口结构特征
(一)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倒挂。从人口规模看,深圳市人口在“十二五”期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人口净增长率约为16.88‰。截至2015年底,深圳市年末常住人口约113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为355万人,非户籍人口约为783万人,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约为10.17万人(见图1)。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北京、上海这些城市,深圳存在明显的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比例“倒挂”现象(见图2),二者的比例一直在3:7左右,而同为国内流动人口集聚地的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二者的比例均在6:4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在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中,深圳常住人口结构是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倒挂最为严重的城市。
(二)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水平全国*。流动人口占主导,是人口年轻化的重要因素,深圳人口结构相较全国呈现出更为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即15-64岁的人群占绝大多数。相对于全国人口快速老龄化,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人口老龄化处于极低水平(见图3、图4)。结合深圳高承载、高辐射的城市特点与对人口快速聚集的客观需求,近年有大量年轻人前往深圳工作、生活,这也助推了深圳人口结构的年轻化态势。
(三)常住人口受教育水平全国*。为迎合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本需求,深圳市政府一直注重提升辖区内整体教育水平。整个“十二五”期间,深圳人均受教育年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十二五”末期,深圳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平均水平达到11.23年,居全国前列(见图5),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9年。受教育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人口素质的高低。由此看来,深圳常住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在全国处于*水平。
(四)常住人口就业的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是人口的重要载体,相对全国而言,深圳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三二一”特征,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更是超过当地GDP的5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6)。相应地,就业结构也与产业结构大致匹配,也呈现出“三二一”的特征(见图7)。
既然深圳的第三产业占据着*的主导地位,因而有必要对第三产业内部细分各行业做一番考究。从增加值来看,2015年深圳第三产业中,金融业比重为24%,为单项最高;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交通运输及住宿餐饮业占比分别为20%、15%、5%和3%。此外,包括软件信息服务、医疗卫生、教育娱乐等部门在内的“其他”大类占比为33%(见图8)。
与此同时,从就业分布状况来看,2015年深圳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业就业人数占比为37.2%,为单项最高;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房地产和金融业就业人数占比分别为8.63%、8.46%、6.66%、2.39%。至于“其他”这一大类的就业人数占比则达到36.66%(见图9)。
(五)常住人口收入水平全国*。要研究人口结构,收入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居民月收入水平分布状况大体如图10所示。可以看到,3000-4500元、4500-6000元、2000-3000元与6000-8000元四个收入区间的人数占比居于前列,分别为20.8%、19.7%、18.7%和14.6%,累计达到总人口的73.8%。另外,各种不同的公开信息都表明,深圳的人均收入水平与北京、上海基本相当,处于*地位。
进而推论雄安人口结构特征
结合深圳的情况看,未来雄安新区与人口结构相关的指标应该大体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外来人口与年轻人口将占据多数。未来的雄安应该是流动的、年轻的人口集聚区,这与深圳当前的状况极为相似。因此,深圳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占比高达70%的水平,以及深圳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大体作为雄安新区未来人口结构的参考。
第二,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由于雄安新区享受的政策倾斜与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其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撑。因此,未来雄安必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助力新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往往人才的个人素质与其受教育程度是呈正相关的。因此,雄安新区未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一定是普遍较高的。
第三,高端制造、金融业、互联网、科研和总部经济等就业人数将占大头。从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可以看出,未来雄安新区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基点,积极吸纳和集聚京津及全国创新要素资源,通过集聚科研院所和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此外,雄安未来极有可能被打造为北方的下一个金融中心,重点发展传统金融之外的新兴金融业态,包括交易金融、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等。这些产业都将成为雄安人口结构的基础。
第四,雄安新区人均收入将*全国。对比深圳居民月收入水平分布状况可以看到,未来雄安新区居民月收入水平也应是相似的分布结构,其判断依据同样在于雄安新区未来可能呈现的产业结构,高附加值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必抬高整体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最后预判未来雄安消费趋势
综合参考深圳的人口结构现状,可以对未来雄安新区居民的消费状况做一番前瞻性预判。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一步强化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尤其重要。近年来,全国居民消费升级已经开始加速,人们无论是消费倾向、消费品质,还是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等,都在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当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群体渐渐占据重要地位,并开始取代60后、70后消费群体引领消费潮流时,形势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美国著名研究机构ComScore的统计显示,中国内地25-34岁主力消费人群占总人口比例早已超过30%,远在世界和亚太地区平均水平之上。这些消费人群所受教育和成长经历与年长一些的消费人群不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以90后为例,他们普遍更加注重品质与服务,追求个性化、新鲜刺激多样化、高品质、体验式消费(见图11),由此引领了一波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兴起。
基于前文的分析,未来雄安新区将以高收入年轻人口为主力,由此可以预见的是,雄安新区可能呈现出的消费趋势有以下几方面:
(1)品质消费。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能够被深刻认同、投射到日常生活的品牌精神与生活方式,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为满足消费者对消费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雄安新区将在产品品质更高、更有品位格调的消费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服装、珠宝、家具家电、化妆品等领域知名品牌中,除高端奢侈品以外,高端大众品牌也将逐渐成为日常消费品。这类消费将会带动雄安新区未来的产业改造提升与产品升级换代。
(2)信息和智能消费。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与机器人、商业零售、教育、医疗、旅游、文化等产业跨界融合,使得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出现。这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类消费需求,也会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对于雄安新区来说,加大信息技术的创新力度可以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设施建设,也可以为智能终端等服务发展提供前景。
(3)服务消费。主要包括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根据国际经验,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消费结构与消费品类会呈现阶段性调整;而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会推动服务类消费持续增长。因此对于雄安新区来说,当以85后、90后和未来的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人群时,注重生活品质、文化娱乐、旅游等新观念也会日益普及。
人口是消费的需求方。试想,若干年后,在雄安新区聚集着数百上千万高素质、高收入,并大多从事着金融、IT、高端制造等工作的年轻人,将是一幅多么振奋的画面。而这些,也恰恰为那些高端、高新行业的龙头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商机。事实上,阿里、腾讯、苏宁、百度等巨头已纷纷入驻雄安,并加紧步伐进行战略布局:新零售,新型金融,人工智能,智慧物流……雄安新区的精彩已经上演,后面又将有哪些惊喜带给世人?且让时间来给我们答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苏宁财富资讯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