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创投“冰与火之歌”正上演:十年“黄金蜜月期”过后,LP专业性被质疑,新一轮的资本寒冬将要来临!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也表示,在2018年,由于受到大的金融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新一轮的资本寒冬将要来临。他说,创业者也好,投资人也好,在2018年要有非常大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是一种防御能力。
2018-03-25 23:15 · 投资界 Rica

  过去十年,堪称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黄金时代”。

  十年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悄然走到了世界创新的前沿,“Copy to China”越来越少,“To Copy China”渐渐成风,庞大的中国市场加上独有创新力已经使得中国互联网企业跻身世界互联网产业一线行列。

  一系列变化的背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功不可没。他们发掘、投资了为数众多的具有潜力的互联网企业,加快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创新与发展的速度。不仅如此,他们正在帮传统企业完成产业升级,帮国内的企业去到海外寻找可以带来技术、管理、品牌等各方面提升的并购标的。

  这十年,行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监管权从国家发改委转移到了证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要求基金备案、要求从业者参加从业资格考试。中国创投行业从松散、随意逐步走向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2016年年底迎来了历史性的重要一刻。证券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私募基金的认缴规模首次突破十万亿大关,达到10.24万亿元。十万亿成了现实。

  而1.2万家投资机构,8.5万亿管理资本量,13万登记从业人员,这三个数字则描绘出2017年我国股权投资规模现状。

  行业扩容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历史上,这恐怕是第一次,政府、学校等等几乎所有组织都在鼓励创业、谈论创新,并将PE/VC作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最靠得住的动力”。

  但同时,伴随政策和环境的变化,质疑声也一直存在。那么,那些始终处于浪潮巅峰的人如何看待这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可讲?对于下一个十年,他们又会如何定义?2018“第十届中华创投家论坛”上,他们娓娓道来。

独角兽增多、跨境投资热、人民币基金成“主流”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是国内公认顶级VC,无论美元还是人民币投资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浦晓燕看来,过去十年是中国创投行业黄金十年,总体投资金额规模、募资规模都大幅增长,培育出了一批中国乃至全球的龙头企业。移动互联网+创投行业的组合助力中国新经济在全球市场弯道超车。

  从更微观的数据看,中国独角兽的数量明显变多。2017年,全球214家独角兽中有55家来自中国,在全球的十大独角兽的公司中,中国占了四个,在排名前三的超级独角兽中,中国占了两个——滴滴和小米,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中美两国共同占比80%以上的格局。

  她还谈到,创业生态也在从copy to China变迁到copy from China。本土互联网生态中的高强度竞争在某些领域如电商、工具、短视频等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业企业和团队,有机会向海外输出“中国创造”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2017年跨境投资成为投资圈的一个热点词,看到更多的创业团队向海外市场扩张、向移动互联网发达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和国家渗透。

  此外,浦晓燕提到过去几年间的一个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成长企业愿意接受人民币投资,在TMT领域尤为明显。人民币基金崛起的时间节点发生在2007和2008年,人民币基金的募集数量和资金规模开始超过外币基金。从募资端看,人民币基金在我国VC/PE募资市场中占“霸主”地位。根据清科研究数据,2017年前11个月,3418支新成立的基金中有3339支基金是人民币,募资规模为1.5万亿。外币基金募集“高走低开”,而人民币基金正在崛起,并且大步迈进。

盛世投资集团总裁张洋持有相同看法。他认为,十年来最大变化来自于行业环境——不预先设限、不争论、只埋头于发展,“大家全面创富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但也带来诸多困惑,接下来应该在发展中不断地解决问题。”

清科集团联席总裁袁润兵提出三点变化。第一,现在GP、LP的概念算是完全普及了,这在十年前对大家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第二,现在整个行业从业者的数量和素质以及专业程度都在提升。第三,十年前行业投资逻辑相对简单,现在更加专业、聚焦、精细。

  仅仅成立四年的梅花天使创投基金虽然年轻,但已投出近300个项目。其合伙人张筱燕最大的感受是,发现创业者在融资时宁愿选择小一点规模的基金,而梅花核心的投资策略,就是真正愿意长期支持创业者。

LP专业性被质疑,新一轮的资本寒冬将要来临

  LP专业化问题引发现场大讨论。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上,LP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LP越来越多元,增速异常迅猛。但实际上富有家族及个人仍然是LP市场份额中最主要部分。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拥有闲置资产,这些上市公司的资金也逐渐开始成为资本主力。产业基金加入了LP市场的大队伍。

  2016年9月“创投国十条”发布,推动创投主体多元化、拓宽创投市场资金来源,市场正式迎来了国家队,全年前3季度就有两支超千亿规模的国有基金落地。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6—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政府引导基金共有1408支,基金目标规模8.58万亿元,已到位资金规模为3.4万亿元。产业类、PPP类、创投类政府引导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促进“双创”事业发展。并且,单支政府引导金规模不断攀升。

  政府引导基金不断增加,使得创投行业开始向纵深拓展。其中,母基金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态势。

  一片大好的生态环境下,问题在滋生。

盛世投资集团总裁张洋认为,市场缺少长期、稳定的投资者。许多LP套用基金的外壳,但是否长期从事创投型资本投资也不确定,这是长期资本的缺失。再者,行业的模式没有变,前期投入、后期退出套利,这是否适合接下来行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值得深思。

中华创投家同学会会长、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则认为,有些LP对自己所投GP不尽了解,并没有把尽调重心放在GP究竟为投资人赚了多少钱,现金回报多少上面,这导致了双方信息不对称。

  前海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首席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董事长靳海涛强调,“募资难,尤其是中小机构募资难,在短中期难以改变,合格投资人缺乏,所以说市场需要大量的专业母基金的涌现”。

  而对于2018年,大家一致表示“挑战很大”。

  许小林强调,2018年可能成为股权投资行业优胜劣汰的标志性一年。下半年的融资寒冬主题是:强者笑、弱者亡。股权投资行业中专注细分领域的机构中会跑出白马,专业性不够的传统领先机构可能会掉队。

  而在今日深圳IT峰会上,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也表示,在2018年,由于受到大的金融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影响,新一轮的资本寒冬将要来临。他说,创业者也好,投资人也好,在2018年要有非常大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是一种防御能力。创业者如果能在上半年融资就要马上融资,下半年资金紧张时再融资就比较困难了。

  “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系就像夫妻关系,永远弄不清楚,”倪正东认为,创业者是企业真正开车的人,投资人最多是一个副驾驶。投资人不能变成创业者的老师,这其实是不合适的。但是创始人也要尊重契约精神,没有契约精神的创业者走不远。如果一个投资人比创业者还知名,那就要小心不要轻易去越位。因为投资人是帮助创业者打仗,不是代替创业者打仗。

中国投资协会股权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刘健钧总结,创投行业未来的七个变化:

  第一,行业发展的高质量化,提升水平、打造品牌,这是创投未来的生存之道。

  第二,资金来源的机构化,由实业企业家和个人的资金转向机构。母基金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在不断壮大;未来社保会加大对创投基金的投资;保险公司会加大对创投基金的投资。

  第三,投资行业的专业化,对行业有深刻理解,对前瞻性的行业有前瞻性的研究,只有深入了解行业才可以发现优质企业。

  第四,投资阶段的中早期化。

  第五,投后管理的精细化,提供投后管理和增值服务,是创投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第六,资本退出资本多元化,IPO、协议转让、并购退出、MBO、清算等多种方式。

  第七,组织形式的低成本化,有限合伙与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Rica,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03/42917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