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黑石的生意经

上上周,一代传奇人物彼得·乔治·彼得森逝世,享年91岁。对于彼得森,人们有太多的赞美之词,从贫穷的希腊移民之子,到尼克松政府财政部长、雷曼兄弟公司一把手,他用一生在践行自己信仰的美国梦。
2018-04-01 09:24 · 品途商业评论 GPLP

  上上周,一代传奇人物彼得·乔治·彼得森逝世,享年91岁。

  对于彼得森,人们有太多的赞美之词,从贫穷的希腊移民之子,到尼克松政府财政部长、雷曼兄弟公司一把手,他用一生在践行自己信仰的美国梦。

  而启动资金仅40万美元,到如今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的故事,成为无数私募从业者心中的目标与梦想。

  可以说,黑石的奇迹没有人能够复制。

  今天,GPLP君讨论一下黑石的生意经,借此缅怀一下这个传奇人物。  

*的彼得森

  作为黑石的缔造者,彼得森不可再造。

  他是美国梦的一个现实版解读,受到世人欢迎也是因为他的经历激励着更多人实现美国梦。

  作为一个希腊籍移民,他出生在1926年那个尴尬的时间点,*次世界大战带来的阴影还未从大家心中消失,种族歧视矛盾激化严重,白纸一般的孩童心灵,小小年纪就被涂上了偏见和歧视的阴影。

  他努力融入环境,渴求成为一名“地道的美国孩子”,甚至向周围人隐瞒希腊籍的身份,那时的他还没有“美国梦”的概念,少年时期做的许多事情都是为了取悦父母——对于刻板的父亲,他想证明能达到他严格的要求;对于感情脆弱的母亲,只是想让她开心。

  家庭氛围紧张无趣,他坚持着“如果只有这么努力才能成功的话,我会那样做的”信念考上了麻省理工,本来是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谁曾想这所知名大学并非适合每一个学子,至少并不适合当时的彼得森。

  在后来的自传中,彼得森谈到:“就读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个复杂的选择,从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个糟糕的选择”。处在压抑情绪下的彼得森开始消极应对学校课程,后来因抄袭罗伊康论文被麻省理工学院开除。

  截止到这段经历,跟大部分寒门苦读的学子类似,没有优渥的背景、没有温馨的家庭,刻苦努力而又敏感脆弱。

  但是第二年,转折点开始了。

  西北大学批准了彼得森的入学申请,这从此打开了彼得森人生世界的新大门,2年时间读完本科,4年后又从另一所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拿到硕士文凭,毕业后入职全球著名4A广告公司,2年时间就晋升成了副总裁。

  “我晋升得实在太快了”,彼得森自带危机意识,他选择了离开,但是4年后在贝灵巧——*的电影摄像机制造商之一,历史再一次重演,他成为了最年轻的总裁,光环背后总有艰辛,“我越来越感到公司职责给我带来的疲惫”,他的坦诚,让人能感受得到他那种从身体到心灵的疲惫。

  1969年,彼得森接受美国前财政部长邀约出掌一家私营慈善基金会的董事长,正是这期间,他的才干被华盛顿发现。

  2年后,他接受尼克松邀请,出任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人称“尼克松政府经济领域的基辛格”,并于1972年2月转任商务部长。

  不过,好景不长。后来的故事,有流传称是不满白宫勾心斗角的岁月,有故事说是与当时的财政部长约翰·康那利之间的“瑜亮情节”不得其解,还有人说是被白宫扫地出门。总之,在做满一年商务部长后彼得森挂冠而去,结束了他短暂的政界生涯。

  此时,彼得森46岁,而让他被世界铭记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1973年,彼得森获邀加入雷曼兄弟公司,担任董事长兼联席CEO。

  这并不是一个好差事。此时正值公司的危急存亡之秋,掌门人罗伯特·雷曼1969年死后,公司陷入了长达4年的权力斗争,人心涣散,业务杂乱无章。

  彼得森接管公司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并购行动,其中包括合并当时华尔街最有名的犹太投行库恩-洛布公司。此后5年,公司收入和利润连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但是由于公司内部的权力斗争竞争加剧,彼得森最终被迫辞职。

  很难给这段经历下一个好或坏的定义,至少在雷曼兄弟工作的10年时间里,彼得森从毫无投资银行经验,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干出了*漂亮的活儿,最关键的是——结识了他的爱将史蒂夫·施瓦茨曼,正是受到彼得森的赏识,这位先后毕业于耶鲁和哈佛的高材生才能在31岁就升至公司合伙人

  1985年,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各投资20万美元,共同组建了一家小型并购公司。但是他们深知,要想跨入新兴的LBO市场,只凭4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远远不够。于是,两人开始投入并购顾问业,而在当时他们公司总共只有4个人:彼得森、施瓦茨曼和2个助理。

  新公司创办的前两年,并没有太多起色,彼得森依然和刚入行的小伙子一样,夹着皮包登门拜访潜在的客户,经常被拒之门外、不时忍受被忽略的屈辱,精心准备的贷款备忘录,人家连看都不看一眼。他的父亲又在那一年去世了,这更让他哀痛不已。

  他把那两年形容为“炼狱般难熬的两年”,他必须不停奔走在国内外各种会议之间,这样痛苦的、在60岁依然前途茫茫的生活状态,没有人会羡慕,也没人觉得这样的人是个成功者。

  这就是黑石刚诞生时候的处境。

  那个时候,没有人看好黑石。

  直到后来彼得森利用其在担任白宫内阁成员时所积累的和日本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私人关系,他获得了索尼在美国并购业务的代理权,他才打开了局面,随后,他帮助索尼以20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由此获得了1500万美元的酬金,“这比当年黑石集团的其他收入总和还高出许多”彼得森曾感概。

  自此,黑石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后成立私募基金收购运输之星,更是黑石历史上标志性的事件。12年的时间获得129.9%的回报,总收益达13.45亿美元,不仅带来丰厚的利润,还有力地证明了致力于善意的私募股权投资的主张。

  由此,美国的PE圈迎来了“黑石时代。”

  让我们看一下这个PE巨头所经营的生意。  

黑石的生意经

  作为*PE,黑石的生意自然有其独特之处,比如,黑石偏好房地产生意。

  2017年6月2日,黑石集团宣布,旗下房地产基金同意将控股的物流公司Logicor以122.5亿欧元(约合137.5亿美元)出售给中投公司,这是中投有史以来的*一笔交易,也是欧洲有史以来第二大规模的房产交易。

  公开资料显示,Logicor公司是黑石集团自己旗下的公司,2012年成立,总部为伦敦,定位为欧洲仓库资产,截至目前,Logicor已经拥有630家地产,覆盖了非洲大陆17个国家1360万平方米(1.46亿平方英尺)。

  Logicor公司到底做的是什么生意呢?

  在电子商务不断崛起的全球背景下,在美国,亚马逊和它的同时代的电商需要大量的仓库覆盖,以便在最快的时间内把他们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在中国,跨境电商也在高速发展当中,数据显示,国内跨境电商类的第三方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万家,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海外”和“速卖通”两个出口平台就已覆盖220个国家和地区。

  而据相关专家预测,跨境电商的交易额将会占据进出口额的半壁江山,而跨境电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海外仓的管理和建设。海外仓的投资已是各大物流和海运企业布局的重点,甚至在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出现了海外仓三个字。

  Logicor公司做的就是海外仓储业务,亚马逊、DHL是其客户之一,而且得益于电子商务及跨境并购,他们的业务高速发展,因为很多网店需要仓库来存放货物,以便保证货物安全运送。

  黑石集团欧洲房地产负责人Anthony Myers称:“在成为欧洲*的物流地产公司之前,我们进行了50多次并购,最终才创建Logicor。”

  这并不是黑石集团的*次房地产交易。

  早些年,在美国也曾有类似公司,比如有一家名叫IndCor的公司,也从事类似业务,后来,该公司以超过8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看起来非常相似吧,对,这个名叫IndCor的公司也隶属于黑石集团,这个操作手法正是近年黑石集团的生意。

  当然,上述房地产生意只是黑石集团的业务之一,但房地产并不是黑石集团的全部。

  2007年,据黑石集团的上市路演材料,黑石集团在私募股权、房地产和对冲基金投资领域优势明显,彼时,PE私募股权投资还是黑石集团的*大投资部门,不过,2010年之后,黑石集团的房地产部门逐步壮大。

  当然,在并购咨询及不良资产领域,黑石集团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2009年,黑石集团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并购咨询业务,涉及交易金额达4260亿美元,在这一年,黑石集团先后为施乐公司以8.3亿美元收购联盟计算机服务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协助世界*的传播集团之一Publicis Group SA以5.3亿美元收购微软互动代理商Razorfish公司;为雀巢公司以37亿美元收购卡夫食品公司冷冻比萨业务提供咨询服务;为路透社与汤姆逊并购交易提供咨询业务。

  同时黑石集团还将业务扩张到了不良资产——从2008年开始,黑石私募股权基金开始投资不良债权和结构化证券以及价值被低估的资产,并在几乎未使用杠杆的情况下,对投资组合公司进行战略收购。

  另外,还购买信誉良好的高杠杆公司和陷入财务困境企业的银行债权和证券,通过投入资本和专业知识,使许多陷入困境的优质企业恢复财务健康和竞争力,2008年1月,黑石通过支付9.3亿美元收购了拥有100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的另类信贷资产管理公司GSO,该公司拥有32亿美元信贷对冲基金、5亿美元夹层投资、48亿美元CLO业务,该项收购使黑石一跃成为全球*的信贷平台之一。

  最终,金融危机成就了黑石集团——金融危机中,黑石凭借充足的可用资金,在信贷、房地产、并购等领域拓展业务,在管理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经济净收益方面再创新高。

  最终,在一次次的扩张之后,黑石集团成为PE*。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