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李书福在吉利控股入股戴姆勒集团后曾表示,未来世界上传统车企将只剩2~3家。
不久前,接连有消息称,吉利将携手跨行业资本入股北汽,宝能等资本谋求控股奇瑞。虽然之后都被当事人以“胡说八道”否认,但仍有不少业界人士认为,该消息能被曝出必事出有因。
此后,《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征求意见稿)》)传出。《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支持国有汽车企业与民营汽车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强联合,组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车企业集团。
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混改”的目的不言而喻,增加国企资金实力、激发国企活力。
北汽和奇瑞的传闻、国家鼓励混改,这一切似乎印证了李书福所言非虚。我国车企融合、淘汰的大潮真的已经席卷而来?不少人甚至预测,2020年左右,我国传统车企或只剩三到五家。
但是,亿欧汽车认为,李书福“传统汽车制造业将走向融合”的判断也许没错,但大规模车企淘汰的现象恐怕还有很久才会到来,并非三五年就能完成。
北汽、奇瑞混改存在现实基础
5月15日,“吉利与北汽集团洽谈收购股权事宜”引发热议。尽管吉利和北汽在事件发生*时间就发表联合声明称“毫无根据”,但该事件仍在持续发酵。近日,吉利入股北汽的详细方案被披露——吉利汽车持有北汽不超过30%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另外还会有跨领域的巨头企业(有消息称这一企业为小米)入股其中。
可以说,北汽混改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2017年,北汽集团旗下仅合资公司北京奔驰运营良好。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北汽自主板块由于自身竞争力不足导致销量下滑严重,其中绅宝品牌销售更是同比下降57.2%至8.6万辆。今年前4月,北京汽车自主品牌累计销量仅4.6万辆,比去年同期再下滑37%。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北汽还出现了人才流失问题:今年初,原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峰和原北京汽车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蔡建军相继离职。
就在“吉利入股北汽”被爆出的第二天,5月16日,有消息称:宝能将入股奇瑞汽车。后续又有消息透露,打算通过混改入股奇瑞汽车的不只宝能一家,复星国际、鼎辉投资和正道集团董事会主席仰融都在参与竞标。
5月底,网上爆出猛料: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车第二届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上全票通过了公司股权转让的决议,奇瑞拟以不低于200亿元现金注入方式引入外来投资者,而让出的股权竟达到了51%。如若消息属实,这意味着,这家国企将向外来资本交出控股权。
2017年,曾稳坐自主品牌“一哥”的奇瑞汽车销量跌至41.8万辆,仅为去年自主*吉利的三分之一,与*时期的2011年相差26.4万辆。除了外部市场竞争加剧,周而复始的“转型”、营销团队持续动荡也加速了奇瑞近年来业绩的下行。与此同时,奇瑞汽车去年净利润已不足3亿元,今年一季度更是亏损了6.76亿元。可以说,混改已成为奇瑞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三大央企加强合作
合并仍非大势所趋
在北汽、奇瑞成为混改“主角”之前,站在汽车业国企改革风口浪尖上的企业一直是一汽和东风。
5月11日,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与长安汽车母公司兵装集团高层互相换岗的消息被爆出。东风汽车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卫东调任兵装集团副总经理;东风汽车集团副总裁、东风有限执行副总裁雷平调任一汽副总经理;一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兼产品规划及项目部部长尤峥调任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这已是三大央企之间的第三次高管换防。
除了高管换防,三大央企间的合作也在加强。2017年4月,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以及其他企业共同出资100亿人民币,在安阳市合资成立“中国一汽东风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当年12月,一汽、东风、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围绕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以及新商业模式探索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增强三方的核心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近日,一汽与东风又达成新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零部件公司。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不少人预计,三大央企合并的进程也会因此加快,未来中国将产生一个千万辆年销规模巨无霸车企。然而,三大央企巨大的体量,主要来源于合资品牌的贡献,一汽、东风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实力并不具有足够竞争力,长安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量也开始逐步向下。三大央企合并无法算得上强强联合,还有可能互相拖累。
实际上,一汽与东风新成立的合资零部件公司规划2023年实现2.6亿元营收。也就意味着,根据规划,一汽与东风即便有合并计划,预计也不会在2023年之前。此外,长安此前也发布了2025规划,规划中并未提及其他两大央企。
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汽、东风、长安三方可能会加强合作,甚至有望组建联盟,但“合并”恐怕并非三者希望看到的结果。
*国企仍未开始改革
三五年内大融合不现实
可以说,面临混改的毕竟是少数,大批企业仍未涉及其中。除去北汽与奇瑞的混改外,近期陷入“被合并”传闻的国企仅川汽野马一家。可以看出,陷入重组传闻的仅为少数业绩下滑的企业。
同样是汽车制造业大型地方国企,在北汽、奇瑞面临混改的消息不断刷屏的当下,上汽、广汽却并没有任何改革的消息传出。
上汽集团是我国汽车业当仁不让的“一哥”,旗下两大合资公司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的销量长期排名我国汽车业前三位。2017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693万辆,营业总收入8706.39亿元,两大数据均大幅*第二名。与此同时,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荣威和名爵以及上汽大通都实现了快速增长,2017年上汽集团新增的44万辆销量中,自主品牌增量贡献占比达51.6%。
与上汽大体量不同,广汽集团的优势则在于增速。2017年,广汽集团实现销售整车200.1万辆,同比增长21.27%。广汽旗下五大整车企业销量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自主品牌车型去年销量增幅为36.7%。虽然销量排不进前五,但广汽集团2017年总营业收入达到715.75亿元,同比增长44.8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7.86亿元,仅次于上汽集团,增幅更是达到71.53%。
也许,在其他车企的改革实验取得成功之后,上汽、广汽这类发展态势相对较好的国企才可能进行尝试。毕竟以上二者目前都在不断前进中,并没有改革的迫切需求。但北汽和奇瑞的混改还未真正开始,汽车产品的开发周期长达两到三年,想要真正显现成效又会在何时?
头部企业仍将持续向上
变革不会像龙卷风
当然,未涉及整合改革的国有车企不仅上汽与广汽,还有已与大众合资的江淮汽车、成功携手雷诺的华晨汽车等。所以,仅就国企方面来看,我国车企数量想要在近几年内缩减至三到五家并不现实。
而在民企方面,吉利、长城近些年发展势头正猛,新高端品牌也才刚刚推出,并拥有良好的市场表现。鉴于汽车产品一般都拥有5年左右的生命周期,吉利、长城近年不会出现明显衰退。再加上已被福特看中的众泰、已与小鹏汽车合作的海马汽车等车企。可以说,民企也很难在短期内消亡至仅剩五家以内。
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任何领域都有可能出现优胜劣汰,当然也包括汽车领域。未来,定会有一些国有企业将会面临被合并、被混改的情况,部分民营企业甚至可能会关门大吉。但是,这些即将被淘汰或者面临改革的企业,或因遭遇资金问题,或因体量较小、无足够的核心竞争力。
时代在变,汽车制造业也在变。在走向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共享化时代的过程中,上汽、广汽、吉利、长城、长安等*的中国车企也在不断自我升级。然而,根据我国汽车制造业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预计这些头部企业仍将长期存在下去。
在亿欧汽车看来,向着正确方向脚踏实地前进的汽车制造商们并不不要恐慌,继续向前进发。变革会来,但绝不会像龙卷风般席卷而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