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平时模拟成绩,考550分以上根本不成问题,但是去哪个城市、学什么专业,我也很迷茫,一点头绪都没有。”6月8日下午高考落幕,刚刚从考场出来的文科考生王鹏(化名)对猎云网说。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公司试图通过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将App填报志愿产品推入了高考市场。
千亿级蓝海市场
据公开报道,2018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达975万人。有业内资深教育专家预测,高考高招改革将催生出6000亿的市场规模,且每年还将新生2000亿的市场。庞大的增量市场,潜藏着无限的商机,让高考志愿填成为了一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
与此同时,巨大的利润空间,瞬间吸引了资本、创业公司以及上市公司的眼球。
(点击图片阅读高清大图)
据了解,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收费从几百元上涨到数千元甚至过万元,那么,“人工智能+大数据”真的能帮助考生进行填高考志愿吗?
志愿填报App稂莠不齐
近日,猎云网走访调查发现不少志愿填报APP暗藏猫腻:数据混乱不准、咨询收费过万、专家稂莠不齐等问题。
如果揭开遮羞布,每行每业都不堪入目。高考填报志愿APP多了,鱼龙混杂。“凡是打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填报志愿的公司,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一位曾在北京多个高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对猎云网说。
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随之兴起,有些公司为赚取高额利润,打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概念,提供错误数据或是过时的参考信息。在一些高中学校附近,猎云网注意到有不少线下教育辅导机构人员向学生、家长发放志愿填报宣传单。“我们做志愿填报不是为了做生意赚钱。”
“根据考生的高考分数排名、报考意愿倾向和个人综合状况,为考生设计合理精准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案,对所有专业进行系统性分类答,目前是600元一次。”一位自称是北大研究生毕业的志愿填报人士说。
猎云网打开苹果手机应用商店输入“高考志愿”发现,与高考填报志愿相关的APP不下几十个, “高考派”“*志愿”“高考帮”、“高考圈”、“云择校”、“云志愿”、“优志愿” ······云择校甚至打出“专家一对一填志愿,落选最高赔付10万元”的宣传语。
猎云网通过下载注册“高考圈” “云择校”、“优志愿”三款APP进行对比体验发现输入地域、文理、预估分数,填写学校地区、专业就可以一键测试。除了最为关注的选报院校问题,APP设置了人工智能+大数据高考志愿填报技巧、选大学、选专业等功能都得到了呈现。
虽然每个志愿填报APP形式各异,但此类APP高考志愿软件大多都有类似性格测试,价位从十几元至上万元不等。这正切合了移动端带给学生及家长的便利,志愿填报APP无疑成了家长获取报考信息的途径之一。
北京一高中文科生张炯(化名)说,他连着在手机上下载了好几个志愿填报相关的APP,希望能够帮助到自己。每个APP根据他提供的分数,都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他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不用还有一点自己的判断力,用完后我更纠结了。”
从服务来看,不同的机构价格也相差甚远。猎云网测试了几个APP时发现,除了院校、专业两项服务查询,功能基本一致。在同样的分数下,不同填报志愿APP推荐的学校不同、录取概率测试也不同。
与其他教育细分领域不同,高考志愿填报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很容易被模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商业模式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猎云网从一份《云择校志愿填报专家一对一服务流程告知书》获悉,在服务收费上规定:2018年6月25日前:一本7800一人,二本6800一人,其中填报国家专项或民族预科每人加收1000元;2018年6月25日含后:一本9800一人,二本8800一人,其中填报国家专项或民族预科每人加收1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最后一条明确说明:落榜者按协议赔付。对此,贵阳某教育机构培训处负责人张功(化名)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市场坐地起价的现象一直存在,简直就是趁火打劫,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们主要是抓住了家长和考生的心理需求进行营销,赚钱很轻松。”
一位在贵阳从事高考志愿填报辅导的老师告诉猎云网,报考指导一般需要2个小时,从性格、兴趣、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心理测试,然后,综合考虑家长意见和孩子分数,制定合理报考方案。
此外,各种线上报考系统里亦包含性格测试、模拟填报、同位分计算等功能。事实上,这些APP都会不约而同的让你花费几十到近百元不等的费用来开通VIP。而这些测评,在网上均可以免费进行。同时,也有家长充了钱却得不到任何服务。
猎云网以学生家长身份,加入一个约230余人的2018高考志愿填报交流群,群内工作人员称,他们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都是来自大学招生办处的老师,也有普通大学老师,高中老师等,除答疑解惑外,还传授一些志愿填报技巧。
去年,据相关媒体报道,南京有家长报警称自己在某报考APP客服指导下充值了500元,却无法正常进入系统,感觉受骗。
为了保证数据的精准性,云择校平台推出了保障赔付服务,只要是云择校的皇冠用户(价值3600元),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到志愿方案实时审核,还根据考生的分数不同提供赔付额度最高达10万元的落榜赔偿服务。
去年5月,云择校采取全国代理模式,向学生、家长、老师推广志愿填报模拟卡:绿卡与金卡会员,其中金卡会员299元,绿卡会员1000元3次志愿方案审核,计划内考生意外落榜享1万元保障金。
此外,云择校创始人余月清称,云择校在提供VIP考生录取保障,考生排名在计划招生人数范围内享受20000元的赔付保障。
据一位要求匿名的教育领域创业者表示,一些志愿填报APP对外宣称与招生办、教育机合作获得数据,特别是在有些APP以“AI+大数据”为核心优势宣传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对其信息准确度、参考价值大小等都无从判断。“本想着能借助APP省事一些,结果发现参考来参考去,自己也“蒙圈”了。“
据媒体报道称, “专家指导”与“一对一”,价格千差万别。 “高考志愿君”需要1998元,“高考派”的价格是1.6万—1.8万元,“百年育才”的一对一咨询*价8000元,如果向老师了解职业规划还需额外酌情收费。“即便是“天价”咨询服务,不少家长也愿意为此买单。”北京一位高考志愿填报工作人员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线下一对一专家咨询上,各家APP填报志愿价格达数万元不等。其中,优志愿App一对一填报志愿服务分为首席专家服务与专家服务,费用在6800—12800元;而费用最高的当是“云志愿App”,其一对一填志愿标价5800—50000元。
然而,“大数据+人工智能”只是一个幌子,其真正目的是引导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咨询收费服务。原云择校合作贵州*代理商张品(化名)向猎云网透露,“人工智能只是一个营销噱头,并不能填报志愿,查询院校、专业、测评花的都是小钱,重头戏则是一对一线下大钱。”
数据来源鱼龙混杂,行业将大洗牌
“说实话填报志愿这件事,作为家长我也不懂,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儿,考的好不如报的好,重要的不是大学而是专业,多听老师的建议,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北京四中考场校门口等待孩子下考场的家长赵先生说。
曾参与开发云择校App的技术人员张荣(化名)向猎云网透露,有很多公司利用学生、家长对志愿填报中的盲点,打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进行忽悠,而真正的志愿填报仍需要回归线下,网上的数据鱼龙混杂来源并不明确。
说到底,高考填报志愿数据最重要,猎云网从多个渠道获悉,所谓APP填报志愿系统其实依靠的就是大数据,他们收集了各个省份、各个学校历年来的录取信息,包括录取分数、录取位次,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录取人数、每年的招生计划数等,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考生提供最全面的信息。
而完成填报志愿需要的数据包括院校投档数、院校录取数据、专业录取数据、院校招生计划数据、专业招生计划数据、本科类本批次招生人数、专业报考热度、考生分数排名统计表、考生密度分数统计表等等大量的参考数据。
同时,APP还列有院校大全、院校排行榜、专业大全、专业排行榜等信息系统即会显示多个符合成绩和意愿的学校专业推荐,还会分别显示这些学校去年一本*分、一本*排名,录取概率、专业简介等详细情况。
前云择校合伙人汪海峰告诉猎云网,所谓的大数据就是从书上搬到了计算机系统,结合网上进行重新优化。“对于一个十二年寒窗苦读的高考来说,通过这样一款APP来完成他的志愿,这个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所以市场上不同类型的大数据填报公司整体都存在“忽悠”,拿了一个基础数据加上简单的算法,能叫大数据吗?”
汪海峰还认为,高考志愿填报的确是一个刚性需求的市场,但是很多公司都在做一个概念,没有真正落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填报志愿更是一个伪命题。“一个普通的高中老师或者相关对应的人只要经过一周的培训,就可以胜任一对一辅导。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实际上也是比较低的。”
此前,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曾表示,很多咨询师和招办老师都是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的,工作大部分是凭感觉、凭经验积累。
猎云网以学生家长身份,加入一个约350余人的2018高考志愿填报交流群,群内工作人员称,他们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都是来自大学招生办处的老师,也有普通大学老师,高中老师等,除答疑解惑外,还传授一些志愿填报技巧。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高考志愿填报乱象的核心原因是进入门槛极低、人员素质不一。大数据填志愿有其局限性,一些个性化的东西难以解决,比如各高校的录取规则千差万别,因此,大数据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不应被完全依赖。
而眼下,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也迫在眉睫。可以预见,高考填报志愿APP将迎来大洗牌,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将很快被淘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