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发布的2018《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一张中国新面孔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它既不是背靠政府的央企国企,也不是金融地产、互联网高科技行业的新贵,而是一家多年扎根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
它就是雪松控股集团,一家连有些广州人都还很陌生的广州企业。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发展水平的权威参考,是反映企业实力、规模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中国企业在《财富》500强的变迁,也是中国经济变迁的一个缩影。
1995年,“财富世界500强”首次发表时,中国大陆仅有中国银行、中化集团和中粮集团3家国企上榜。当时入围的发达国家企业中,美国151家,日本149家,处于*统治地位。
自那时起,上榜的大陆企业开始增多,但绝大多数是上游重化工企业,或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公用企业。从中石油、中石化,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从国家电网、中国国电到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从五矿、神华到宝钢、中国铝业,这些入围企业无一不是手握大量资源、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居于*垄断地位的央企国企。
后来,银行、保险类巨头也相继进入500强行列,并凭借*的“盈利能力”不断排名靠前。今年,10家银行继续是中国*钱的企业,其平均利润高达179亿美元,远高于全部中国公司的平均利润(31亿美元),也高于美国上榜的8家银行平均利润(96亿美元)。
中国民营企业直到2008年,才有联想集团首次出现在《财富》500强榜单中,但至今以来的10年来,民企入榜的数量和增速依然落后于国企,而在最新的入围榜单上,即使是民营企业,也有近一半来自金融保险、地产以及互联网领域。
雪松控股此次闯入世界500强榜单,而且首次入围就能排到361位,显示出不俗的实力,也树起了民营企业扎根实体经济,创建世界级现代化强企的一个新标杆。
数据显示,2017年该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27.1亿美元(合221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8.4%;利润10.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资产规模达到207.38亿美元。
而且,相比同属一个行业的荷兰托克集团(排名第32位)与中国中化集团(排名第98位),雪松控股虽然体量没那么大,利润水平却是三家中的最高。
更让人刮目的是,从一家不起眼的广州本土房地产开发商,到今天拥有大宗商品供应链、化工、文旅、社区生态运营、金融服务、地产六大业务板块,以及两家A股上市公司的世界500强企业,而且是又强又大的500强企业,它只用了短短21年的时间。
这也让它在今天实体经济一片低迷,民企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整个经济寻求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格外具有参考意义。
雪松控股的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君华集团,最初几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它推出的江南世家清漪园别墅项目,曾创下广州独栋别墅的销售纪录。
此后,君华集团又在珠三角地区陆续推出十余个楼盘,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尤其中国入世后,经济加速增长,楼市迎来黄金期。很多人都相信,沿着房地产开发这条路子走下去,公司的日子会很滋润。
但以张劲为首的决策层,却不这样想。
在他们看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高,市场对住房的需求水涨船高,房地产的生意肯定要做下去。但一条腿走路终归是不行的,企业要发展壮大,要成为百年老店,还得要有更坚实的产业支撑。
于是,公司决定到房地产之外寻找更多机会。
凭借多年摸爬滚打练就的商业嗅觉,公司决策层判断国内即将掀起一轮投资建设高潮,直线拉升对能源及各种原材料的需求。这将改变全球大宗市场的供求格局,并给相关商品的供应链带来重大影响。
是否拥有完整、高效的产品供应链,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很重要,因为这不但决定了公司能否掌握更大的产业主动权和话语权,也决定了它的价值空间和风险应对能力。
2002年,雪松成立了“君华贸易”(供通云供应链集团的前身),开始布局大宗商品业务,并设定目标:要向完整、高效的供应链前进,成为行业的价值创新整合者。
成立之初,供通云主要从事铜、铝、锌等商品的传统贸易,一方面承接紫金矿业、云铜、中铝等上游冶炼厂的分销包销,一方面服务于下游中小企业采购、加工、回收等需求。
此后,供通云持续围绕这两端做深做强,既在业务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提升,也在整个大宗商品流通的关键环节不断布局卡位,让自己成为整个行业的增值创造者,而非只是单纯的中间贸易平台。在市场畅旺的时候,这种努力显得有些多余,甚至也看不出效益,但当行业拐点到来,躺着也能挣钱的时代结束,这种努力就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威力和价值。
供通云正是在这样的拐点上,完成了关键一跃,成为市场*。这个拐点就是2009年大宗商品开始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以及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行业艰难期。
这一转向给很多只是简单扮演中间商角色的同行带来巨大挑战,也让整个行业进入激烈的洗牌期:那些不能在中间商角色之外创造价值的人开始被市场抛弃,那些深度参与产业价值梳理、重构,并能在中间商角色之外为供需两端创造增值的人则迎来崭新的机会。
一开始就围绕两端创造增值,也因此让自己成为行业价值创造者的供通云狠狠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期间,他们不但将已有的优势*限度地发挥,还相继推出点价权让渡、代理套保、虚拟库存、委托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内容来争取客户,把交易品种拓展至有色、化工、石油、钢材、农产品等领域,同时也布局物流、仓储、码头等供应链资产,建立信息化交易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3千多家企业提供供应链系统一站式服务……这些从供需两方长远发展和价值效率着眼的创举,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效率和价值提升,也让供通云迅速崛起。
比如,给下游中小企业的价值创造,就让供通云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
华南地区一家铜杆厂,只有3000万的资金,拿到了一笔1个亿的订单。可在金融降杠杆的环境下,这种小铜杆厂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供通云与这家铜杆厂签协议,铜杆厂只需要付3000万元的定金,供通云就为其提供了1亿元的货物。这1个亿的货采用委托加工的形式,货权在供通云。假如这家铜杆厂出现违约或者有问题,供通云接受铜杆厂以铜杆偿债(因为其在产业链上的客户足够多,可以瞬间变现),这是银行做不到的。
而在该铜杆厂把铜杆卖给更下游的电缆厂时,供通云通过应收账款保理的方式,让铜杆厂迅速拿到了货款实现利润,加速其回款再生产,待电缆厂出售货物后,再把货款还给供通云。
这家铜杆厂借助供通云,只用30%的资金就做了100%的生意,资金的利用率和营收规模均翻了多倍。供通云则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实现利润。
再以广州某国有电缆厂为例,它仅仅把采购渠道换成供通云,每年就节约120万元至130万元的采购财务成本,相当于公司一年5%的利润,省钱的同时,供通云集中自己强大的系统优势来服务它,也让它的整个采购和相关服务品质,相比过去自己做而言得到了堪称天壤之别的提升,并且省心太多太多。
和这家电缆厂一样,很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过去都是自己建立采购体系,在采购上因为数量小而没有议价权,在物流运输上,也是要养人养车,可运输量又不是很大,既劳心费神,又费钱费力。供通云则以多年积累的经验、资源,尤其是一套强大的系统服务能力和集中采购,在这两点上形成巨大优势,继而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到取代所有类似企业采购与物流体系的境界,并且在多赢的格局下,实现了自己业务的巨大腾飞。
这些年,供通云还不断打造智能供应链,进一步提升效率和效益,开创了诸多的行业*,也通过这些*推动整个行业的价值链的优化与升级。比如:它*个把点价模式引入到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并基于10多年来积累的海量历史交易数据,*个引入跨国公司量化风控管理体系,有效降低供应链业务整体交易风险;同时,它也*个应用区块链底层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信用成本………
更值得重视的是供通云的发展策略:摆脱周期的影响,坚持走价值之路和可持续道路。16年来,供通云从不“赌行情”,而是从本质出发不断苦练内功并掌握核心价值,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与2011年-2015年大宗商品下行周期中,它仍然保持无一单毁约的*口碑。这也让大量上下游客户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获得有优势的价格,扩大经营规模。
目前,供通云已构筑起集仓储、物流、咨询、期货、保险于一体的大宗商品闭环供应链平台,经营区域覆盖华南、华北、华东,还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分公司,营收规模超过1000亿元。
也是在强化供通云的过程中,雪松控股加速了扎根实业的步伐和布局,让自己从服务实业走向亲自发展实业产业,并建立起崭新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版图。
为打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大宗商品资源的能力,雪松收购了海外知名石化类大宗商品贸易商Granite Capital SA,甚至一度传言它有意把亚洲*的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来宝集团收入囊中。在供应链管理建立优势后,2016年,它又做出出乎意料的决定,花费48亿元收购了山东淄博的上市公司齐翔腾达,成为那一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收购案之一。
从房地产、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到化工市场,跨度不可谓不小。决策背后出于何种考量呢?
收购齐翔腾达这一上市公司,让雪松直接进入了资本市场,但更重要的还是出于对产业布局的考虑,通过拓宽投资领域增强集团的发展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将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到实体经济。
在世界范围内,碳四(C4)资源的化工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齐翔腾达是国内C4深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由其提炼生产的甲乙酮、丁二烯、顺酐、异丁烯等产品,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对生产合成橡胶、高级润滑油添加剂、医药、农药、涂料、胶粘剂、油墨等精细化工产品不可或缺。
雪松控股入主齐翔一年多以来,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产业基础和运营能力,不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给齐翔带来了巨大的业绩提升,同时也双向驱动,推进其技术改造升级与化工产业重构,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横跨全产业链的企业。
目前,齐翔腾达拥有全球产能*的单套甲乙酮装置,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拥有全球最高水平的丁二烯生产技术,被看做是该领域的全球“隐形冠军”。2017年,齐翔腾达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278%,实现净利润近10亿元,同比增长71%,在2018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上位列第334位。进入2018年,齐翔腾达还完成了20万吨/年的顺酐生产装置改造与扩展,进一步加强自己的领导地位。
齐翔腾达在并购后实现如此幅度的业绩增长,作为产业整合与创新的策划、组织者,雪松集团功不可没。但它并不满足,目前,公司还正与德国、韩国的国际一流化工企业深入合作,希望助推中国的精细化工行业和新材料迈入世界*行列。
在供应链领域围绕整个行业的价值再造不断创新提升,通过供应链支撑,切入化工领域后,雪松一方面继续强化该领域的供应链整合,一方面围绕具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对其进行增值赋能,最终走出一条重塑产业价值链,既实现自我发展,也推动产业换代、升级,贡献经济转型升级的多赢和可持续道路……
这些经验,也被雪松控股引入到更多实体领域,令其产业版图不断扩展。至2016年,雪松控股已完成供应链、化工、文旅、金融等六大产业布局,而且在每个领域建立起自己的方法论,以及扎实的业务根基。
作为产业重构整合的高手,雪松始终聚焦于那些有良好成长性的、与整个经济发展趋势相吻合的行业,并努力从中挖掘投资机会。
当文化旅游成为投资风口、各家商业集团将特色旅游小镇当做“标配”业务时,雪松文旅也适时推出了自己精心打造的旅游品牌,并一炮走红。
这就是丽江古城的大研花巷。
古城丽江是国内知名度最高、吸引游客最多的旅游地之一,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3500万人次。但过度的商业开发严重恶化了丽江的旅游市场环境,不断有人抱怨景区产品质量下降,强迫消费、宰客欺客、艳遇酒托、殴打游客的乱象更是多次曝光,让丽江的形象一落千丈。
针对这一痛点,雪松文旅精心推出了大研花巷项目,打造全新的丽江旅游形象。
为了重拾游客的信任,大研花巷要求所有商家严把商品质量关,明码实价,严禁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文化是特色旅游小镇的核心要素,对提升游客体验至关重要。
大研花巷立项之初,雪松文旅就紧紧围绕“文化”做文章,一方面完整保留古城原有的建筑、街道及历史风貌,另一方面深度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将纳西族传统的工艺、美食、歌舞、礼仪及玉石、茶道、药膳等特色内容引入小镇,恢复了很多古老的手工作坊,打造原创品牌,为游客提供地道的纳西族文化旅游体验。
凭借对旅游产业的深刻洞察和理解,雪松文旅在国内树立起独具特色的旅游模式,至今,它已在全国多地复制丽江大研花巷成功经验,并继续优化改善,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结合餐饮、购物和酒店,突出中国文化元素,对文旅产业进行升级重塑。
仅2017年,雪松文旅就服务中外游客500万人次(预计2018年超过2000万人次),并刮起了一阵旅游变革的旋风,引领多地旅游产业进入体验式消费的新阶段。凭借这一成绩,雪松文旅还荣获业内2017年度*商业模式大奖,成为2017年度著名文化旅游品牌。
尽管经济周期上下起伏,但雪松坚持投资实业,并且始终在对经济最敏感、最前沿的行业获得突破。这背后,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为了让实业在金融的支持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持续提升企业价值,雪松很早就与国内多家银行机构开展合作。比如今年6月,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为雪松提供300亿元的综合授信服务方案,优先为雪松在西安市投资的文旅、供应链等板块业务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在产业精准洞察前提下,再借助金融的支持,雪松的多元化道路行稳致远,无论是房地产、大宗商品供应链,还是化工、文旅乃至社区运营,都做到了在不同时期、不同市场,找到成长性产业并站稳脚跟,推动其持续发展,然后取得稳定收益。
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例,基于雪松控股在供应链服务的优势,某国有大行今年主动与雪松合作,开发了“雪松云·智链”平台。这是一个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型门户,它通过实时的具有法律效应的不可篡改的数据共享,降低信任成本,大幅提高供应链交易和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效率。
今年6月9日,智链平台悄然上线。作为大宗商品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供通云将作为融资主体,通过智链获取银行授信,为上下游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基于行业一线业务经验,供通云通过对行业特点和市场趋势的系统性研究分析,以及建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准确把握大宗商品供应链关键价值的组合创新,为产业链上数千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恰到好处的金融、资源、信息等服务,最终作为一个行业价值的链接与塑造者,共同化解了市场风险,也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这种价值的组合创新,供通云也在供应链每个价值点都找到创造增值的机会,进而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从而实现自身较高的利润,而且是靠促进产业良性发展,不是靠所谓把握周期机会获得暴利的可持续的利润。
比如,下游中小企业往往实力有限,不能满足传统商业银行的风控标准和信用要求。供通云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就瞄准这点做深入布局,打通产业端的各个链条环节,对接资金端,解决产业链融资难题,成为这些企业的“血脉”守护者。
中小企业是支撑实体经济的基石。它们占据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着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发明创造和80%的新增就业,但其处境依然非常尴尬。
经济向好时,货币放水,金融杠杆大行其道助力产业扩张之时,大央企、大国企以及龙头大民企吃肉,中小企业喝汤。经济低迷,去产能,去杠杆,中小企业往往也是首先被实际上的调控,首先挨打,不少企业都是处于流动性稍一紧张就整体停摆的危境。
供通云通过产业驱动,以自身为核心企业迅速打造了一个“1+N”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加速了货物流转速度,其自身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雪松也借助供通云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提升其资金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成为中小企业降成本、提效率的支撑性平台。
这种做法实现了产业资本的有效积聚,确保更多资金投入到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中去,提升企业竞争力,助力实业做强,也对整个经济转型升级趋势下,金融业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进而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并驾齐驱,推动经济由大变强具有参考意义。
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劲认为,雪松的商业秘诀,就是集中优势资源布局蓝海产业的“无人区”,以“复杂协调、产业升维”的创新思路重构产业价值,努力成为所在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
这让雪松通过自身的努力,对整个行业的升级再造打造了一个个样并分享到成功的果实,也让不是*科技公司的雪松,大步向*的产业公司前进。
中国的金融资本在这些年实现堪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其高速发展的动力却不是根基于服务和赋能实体产业的发展,而是来自交易甚至投机炒作的盛行。
这造就资本繁荣的另一面是实体经济无法得到很好的资本支持,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血脉”不畅更是很多企业家的一大心病。
从这个意义上说,坚守“实业兴国”、依靠把握“产业蓝海”机遇而跻身500强的雪松,就更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认识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