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晚间,味千拉面母公司味千(中国)公布全年业绩公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味千(中国)营收为23.78亿元,同比增长1.9%;餐厅业务销售额为22.18亿元,同比增长0.3%;公司毛利为17.93亿元,同比增长2.2%。
此份年报公布的业绩显示,公司股东应占溢利5.51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4.87亿元的亏损,同比增长213.2%,这也验证了之前3月12日味千(中国)发布的正面盈利预警的公告,2018年公司业绩扭亏为盈。营收与餐厅业务销售额,都是公司自2015年持续下降以来,首次上涨。
财报显示,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味千连锁餐厅数量为766,相较于2017年的餐厅数量704家,增长8.8%,新增门店主要集中于北京、江苏、浙江及上海等地,味千大量开发中小型餐厅,并通过严格选址策略确保开店成功率。
而毛利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味千全面调整菜单以及通过直接购买方式,使得原材料成本来源较为稳定,存货消耗成本下降。并且2018年年内,味千集团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成本,对点餐系统进行了优化,并聘用富有管理经验的员工,在门店数量增加约8.8%的情况下,人力成本仅增加约3%。
与此同时,在2018年内,集团适时推出一些营销活动,主打各类特色礼品的促销,不断吸引新老顾客的光临,使集团在市场中充分受益。
一路狂奔之后
遭遇发展瓶颈
味千拉面1968年创始于日本,1996年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潘慰将其引入香港及内地,并先后取得该品牌在香港、澳门及内地的*经营权,并于2007年3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以内地为基地的快速休闲餐厅连锁经营商。而其创始人潘慰也从2008年开始连续4年成为胡润餐饮富豪榜首富,并获得“拉面女王”的称号。
一路狂奔的味千拉面,在2010年已经拥有500多家门店,并喊出“五年千店”计划。但八年多过去了,当初辉煌的味千拉面似乎变得黯然失色,在近几年的道路走的并不顺畅,营收下降,毛利减少。在2018年公告中显示,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味千连锁餐厅数量为766,远未实现其之前提出的五年千店的目标。
2011年7月,味千拉面被爆广告造假,其着力宣传的纯猪骨熬制的汤底是用浓缩液勾兑而成,因涉及虚假宣传,味千拉面股价暴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骨汤门”事件对于味千拉面来说是其衰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受“骨汤门”事件的影响,同时店面租金、食材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上涨,在2012年,味千拉面出现了多地关店的现象,有数据显示,其净利润在当年猛降56%。
自救举措无法抵抗“内忧外患”
在“骨汤门”事件后,味千拉面也有尝试过多种新的方式想要改变营收下降的现象。
从2012年开始,味千拉面在中国实行多品牌化战略,不仅有拉面,还有味牛、麻布十番、喜多藏等多个品牌,并且分为高端、中端、大众三档,涵盖烧烤、日料、咖啡店三大品类。但这些定位于不同消费者的品牌对于味千(中国)的业绩提升并未起到明显作用。
2015年,外卖市场崛起,味千拉面看准时机,投资百度外卖,持有一定股份。这也使其在2016年中报中,净利润大增。但中报也显示,其核心业务的营收能力是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同店销售增长下降及门店数量减少。并且2016年的年报显示,其营收与毛利都是下降的。随着外卖市场的激烈竞争,百度外卖于2017年被饿了么收购,味千手中股权价值大大降低。在2017年的年报中,味千拉面显示的营收持续下降。
昔日味千拉面凭借其独特的日式风格进行差异化营销,达到一定程度的辉煌,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餐饮赛道,使餐饮消费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再加上消费趋势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对于餐饮行业的品牌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好吃,还要好玩有趣。
并且味千拉面内部的管理也是一塌糊涂,在2019年3月14日发布其首席财务官刘家豪以支票欺诈方式挪用资金约2363.7万港元的消息,外界一片哗然。实际上,在此前2012年刘家豪就被爆出挪用公款,但金额并没有很大。
虽然在2018年味千(中国)实现了扭亏为盈,但内部的混乱,外部的压力,使得这个年近半百的老品牌还是有点自顾不暇。不仅仅是味千,还有其他很多的老式品牌,都面临着品牌年轻化与产品创新转型的迫切需求,味千们是否还有翻盘的机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