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赋生命以岁月,康复医学赋岁月以生命”。如果说,临床医学以生存为主要目的,让患者能够生存下来;那么,康复医学则是以生活为目的,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康养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数据显示,2022年,整个康复产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人民币。
机遇一:需求爆发
“重大疾病的痊愈不再是单靠手术和药物完成,康复的效果会变成痊愈的标志。康复预防、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风险、控制复发与并发症将会为医保与保险支出做出巨大贡献。”
瑞华心康CEO陆继恩认为,随着国家对大健康行业的重视,康复各领域将迎来*的十年发展期,也预示着在中国正式开启了后诊疗时代。
动脉网研究报告显示,术后患者属于强需求康复群体,手术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需要通过运动康复治疗等,来改善患者的精神和恢复器官的功能,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从康复住院患者病种看,骨科手术、心肺科手术、神经科手术患者是术后康复群体的主要来源。以骨科手术为例,经过骨盆固定术、膝关节置换术、四肢骨段重建术的患者,如果术后没有得到科学的康复治疗,就会出现骨盆错位、血栓栓塞、假体松动等后遗症。
但是,就市场现状而言,骨科门诊缺乏与康复的有效联动和骨科手术缺乏与康复的有效联动,导致骨科术后患者缺少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患者骨关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从康复住院患者年龄看,老年人术后患者成为康复医疗服务主体人群。一方面,老年人对于健康需求的关注度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相比其他人群,老年人在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更为复杂。
目前,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7.9%,预计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55亿。
根据动脉网和蛋壳研究院的估算,约30%的老年人口需要康复医疗服务,则届时老年康复人群将新增2800万,超过7600万,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将成为康复服务重点人群。另外,慢病群体的康复治疗也将成为推动康复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
机遇二:政策红利
当然,康养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还是来自政策的支持。
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养老从来都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同时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会议确定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简化审批,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大规模培养养老护理等人才,落实对医养结合机构的税费、用地等优惠政策,发展医养保险等。
8月13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印发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118个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要求2019年底之前,每个试点城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明显成效的医联体,初步形成以城市三级医院牵头、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康复、护理等其他医疗机构参加的医联体管理模式。
早在2011年,卫生部就发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建设康复医学科,该项政策的发布为医院康复科的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2017年,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印发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对康复医疗中心提出了规范化的建设要求。
去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通过鼓励和推动社会力量举办护理机构或者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扩大老年护理、残疾人护理、康复护理、母婴护理以及安宁疗护等服务供给。
2019年,城市二级医院转型社区医院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最终目标正是打造康复护理、安宁养护中心。
据悉,为缓解康复医疗资源不足现状,2019年,北京市继续推进第四批公立医院向康复护理医疗机构转型工作。2016年至2019年,市财政已累计安排19家转型机构补助资金2.85亿元。
三大挑战:人才、运营、管理
在政策的鼓励下,康养项目成为各路资本竞相争夺的对象。但是,这块巨大的蛋糕并不好啃。
*的门槛就是康复人才的稀缺。首保恒安国际健康医学研究有限公司院长张丹梅有切身的体会,“我们都是从部队的301医院首长保健团队出来的,团队6个人中有4个医学博士,强势就是专家专业,公信力非常强,很多中高端人群愿意往我们这聚,但是我们不懂市场、资本和运营。”
即便是301医院、协和医院,在高端健康管理方面,医疗资源也是有限的。而康复医务人员的不足,直接制约了康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不少入局者缺乏对康养产业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医养结合不只是医疗,而是全过程的健康服务,重点是前端的健康管理、慢病管控和后端的失能照护、临终关怀。
但是,以目前康养小镇建设为例,有许多开发商仅仅是把康养产业当成单一的养老地产来运作,而忽视了康养产业所涵盖的诸多业态。
除了人才问题,其次就是生存问题。“一个医院培养出能够独立工作,独当一面的医生至少需要十年,还需要医生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这很难。在公立医院这座大庙里,专家不用担心没有患者,但对于走出体制自己创业的民营医院则不同,有没有病人能不能活下来是很大的问题。”民营医院三博脑科院长闫长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起了一般民营医院不做脑科的原因。
此外,民营医院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方面,存在康复数据不规范、评估量表主观性强、康复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等痛点,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与医院HIS、LIS、PACS等其他系统的连接问题。
“现在,国家要求二级和一级医院开始小型护理医院,这情况下也需要医院自己主动发起改革,做一些创新。”中普达创始人兼董事长兰云峰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方式是靠资源的开放,尤其在医疗信息数据的开放,因为没有医疗信息数据的支撑很难做到院内院外的评估,开放的态度也是真正能够讲患者居家、康复支撑起来的关键的因素。
美国经验
据璞信健康董事长王广英观察,目前,康养产业在中国尚属发展的初级阶段,美国作为全球医疗保健及康养产业大国,其康养产业发展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同业有启发和帮助;美国康养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企业创新、资本促进等重要发展要素,值得中国学习。
美国康复机构呈现精细化、细分化、医保覆盖全、独立康复机构承担重要角色等特点。在美国,各类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和康复界定,通过不同比例的报销政策,形成了机构间的明确分工,有效的缓解了急诊医院的病患压力。美国具有流畅的分诊转诊途径。
在商业模式方面,美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健全离不开医保支付系统的导向作用。美国的医保支付是以美国康复医学统一数据系统为基础,以独立功能量表(FIM)为评估工具,以一系列功能相关分类法为依据的预付制。
美国大型康复公司收入80%以上收入来源于医保费用(Medicare及Medicaid),金德里德、康博恩、优选医疗、布鲁克代尔等美国知名康养企业。
蛋壳研究院通过中美两国康复产业发展情况对比发现,康复机构美国是中国的10倍,康复医师数量是中国的3倍,人均康复费用中国为美国的1/17。
根据最新的康复医保政策《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23号)规定,我国目前只有20个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主要以骨关节康复、儿童疾病康复项目为主,覆盖范围有限。
不过,正是我国在康复医疗方面的不足,孕育了较大的发展机会。
根据市场调研,2018年我国人均康复费用在32元左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康复费用支出的增加,预计到2022年人均康复费用支出在74元左右,届时我国康复市场规模将达到1033亿元。
投资前景
在一位康养产业的资深投资人看来,护理医院和养老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人口结构造本身成:一是老龄化,二是“421”的家庭结构。
“不像以前一母生九子,养儿防老的结构。现在‘421’的下面,老人尤其是80多岁以上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2岁以上,针对这种老人需要专业人照护机构。”
从他的投资经验看来:*,民营医院如果没有专家团队的话,可能没有任何核心的竞争力。第二,只有患者相信民营医院,医院才能发展得好,才能生存。第三,重资产的投资,在医院里面如何解决需要更加的深度剖析。
“从资本化角度,一个很现实的障碍,就是民营医院直接上市的几乎没有。怎么让监管机构认可这种模式,这是一个大问题。”
据悉,目前投资机构比较倾向的两大趋势:一是精品化,专科康复将成为主流的康复服务模式。
据介绍,综合康复医院在拿地成本、科室建设、床位投入、人员投入等方面门槛较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另外,综合康复医院的运营管理十分复杂,医务人员、患者、设备、物资、后勤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
相比之下,专科康复中心(或门诊)的门槛则要低很多,管理运营也没那么繁琐,管理运营风险较低,更容易受到资本青睐。
二是智能化。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科技在康复医疗的应用,康复产业迎来投资3.0阶段,康复医疗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创新。
据蛋壳研究院统计,康复机器人领域融资额都在1000万元及以上,其中超过60%的事件都发生在A轮以前。同样,远程康复领域超过60%的事件融资也在1000万元及以上且融资发生在A轮及以前。康复信息化领域的融资事件主要发生在A轮及以前,融资额主要在500~1000万元之间,对资本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