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邮储银行回归A股,或为年内最大IPO

“按照目前进度,有望在2019年过会。”一位大型投行人士预计。
2019-07-07 10:02 · 经济观察报 胡艳明

在香港市场上市近3年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658.HK,下称“邮储银行”)终于迈出回归A股关键步伐。

6月28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邮储银行A股招股书,该行A股发行数量将不超51.72亿股,不超过A股发行后总股本的6%,且不包括根据超额配售选择权可能发行的任何股份。

从6月12日公告获银保监会原则同意,到6月18日证监会接收材料,再到6月28日披露招股书,邮储银行申报进度加快。“按照目前进度,有望在2019年过会。”一位大型投行人士预计。

2016年9月,邮储银行港股募集资金总额达591.5亿港元,此次A股IPO能否刷新A股IPO募资规模?

IPO巨无霸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资产总额、贷款总额和存款总额分别达9.52万亿元、4.28万亿元和8.63万亿元,在中国商业银行中分别位居第六位、第六位和第五位。而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邮储银行资产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14万亿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比例达3.68%。

自2016年完成H股上市以来,邮储银行“回A”工作一直受到市场关注。

今年3月,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在该行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邮储银行目前正在积极有序推进A股的IPO工作,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打通境内外资本市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6月12日晚间,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银保监会原则同意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发行规模不超59.48亿股;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补充本行资本金。五天之后,证监会接收邮储银行IPO材料。未出6月,证监会官网便披露了邮储银行招股书,将发行不超51.72亿股。

对于邮储银行启动A股IPO,中泰证券分析认为,邮储银行此时再战A股,一是补充资本,二是增加这家大行的国内知名度,市场会积极对国有大行“买账”。广发证券一份研报指出,邮储银行若A股IPO完成,将同时打通新的融资通道,邮储银行具有零售银行的定位、良好的存款基础并持续提升贷存比提高资产运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回A路上,邮储银行的“身份”在今年2月份被正式明确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此,邮储银行董事长张金良曾表示,从资产规模、股权特征等多方面,我们确实和国有五大行更像了。但我们清醒认识到,邮储成立的时间不长,和其他大行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距,需要不断努力提升。

此次邮储A股IPO,是否会延续港股上市全球规模*IPO的神话?2016年9月28日,邮储银行登陆H股,发行定价为4.76港元/股,募资总额591.50亿港元(约74亿美元,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成为继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后全球体量*的IPO,也是2010年农行上市后全球规模*的金融股IPO。

若以不低于2019年一季度末每股净资产5.49元作为发行价格,那么邮储银行上市将募资达283.8亿元,将成为2015年7月以来A股*规模的IPO,同时也是A股历史上第十大IPO。

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杨荣估算,发行近52亿股,如果按最近一期BVPS(每股账面净值)6.08,1倍PB(市净率)发行,邮储银行募集资金有望超过315亿,估值远远高于目前五大行,对大行的估值会有正面贡献。

优势与差距

“一块好璞玉。”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邱冠华在研报分析中这样评价邮储银行。在他看来,邮储银行具有三大优势:其一,网点布局深,邮储银行2018年末网点数为39719个,远高于四大行,且县域及以下网点占比达70%,与四大行错位竞争;其二,客户基础实,邮储银行个人客户达5.78亿户,公开数据中仅次于工商银行的6.07亿户,日均存款占负债97%,资金成本远低于其他银行;其三,不良包袱轻,不良率0.83%,为五大行中*,不良拨备覆盖率363%,为五大行中最高。

2016年至2018年,该行存款总额、个人存款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81%、9.66%。独特优势奠定了邮储银行以零售为主导的业务方向。从AUM(银行管理个人客户的金融总资产)来看,邮储银行2018年末AUM总量达9.27万亿元,居行业前列,而这一数据还在增长。

邮储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刘鑫表示,目前邮储银行网点的点均产能潜力很大,未来邮储银行将通过三步走推进网点转型,提升近4万个网点效能。2019年夯实基础,2020年实现网点智能化突破,2021年实现全部网点产能提升。

同时,邮储银行在部分指标方面落后于四大行。邱冠华指出,首先,邮储银行的还原息差低,还原代理费后,净息差从五家银行最高变为*。其次,中间业务占比低。中间业务仅占营收6%,远低于四大行平均水平17%。第三,运营效率低。成本收入比58%,远高于四大行平均水平27%。

不过邮储银行未来的成长依然可以追赶四大行,例如在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邱冠华认为,这一切可能都要建立在研究赋能、科技赋能和协同赋能基础之上,需密切关注邮储银行未来在这三方面的行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