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微信支付的新战场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微信支付,正在撬动整个商业世界。
2019-08-06 07:52 · 接招 翟文婷

2016年Q4,微信支付日均交易笔数就超过6亿,这么高的数字,不在团队的预想之内。令人意外的是,2018年的交易量居然又翻了几倍,这一年的Q4,微信支付的交易总笔数超过10亿。

超乎想象的事情还在发生。

2019年春节之后,增长依然停不下来。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直言,他们原本觉得支付市场已经接近尾声,甚至达到饱和状态,2019年依然有大幅增长,这远远超出他们的认知。

在他们看来,微信支付是一个很小的产品。一个支付的完成无非是,一个账户的数字减少,另一个账户的数字增加。而且这个世界上的账户只有三种:你的,我的,他的。这是微信的社交属性决定的。

支付在微信的入口也很轻,用户感知不到复杂的重应用感,工具属性是微信支付的基因。

但这样一个封闭的、瞬时完成的产品,在普通人生活中无处不在时,微信团队的压力反而更大。他们开始思考,通过支付还能做什么。数字于他们而言,已经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微信支付,正在撬动整个商业世界。

微信支付背后连接着5000万个体商户与商家。每与一个行业结合,就可能完成一轮新的更替。但这背后不是特别神秘的所在,耿志军说,“是把微信支付的几个产品与原有商业逻辑的结合。”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入口升级

去年下半年,微信支付分一切就绪。这是一个基于腾讯生态数据产生的对用户信用行为的评估分值。但如果用户没有使用充电宝、共享出行等服务,在微信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入口可以查自己的支付分是多少。

微信支付分产品负责人王鹏飞说,“我们不太希望当用户没有找到使用场景时看到这个分数,他可能并不了解这个分数背后的应用和价值。”

所以这是一个场景先行的逻辑。目前微信支付分在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和智慧零售货柜等服务时能派上用场,如果你需要这样的服务,顺势开通微信支付分,正好符合免押金的分值,可以自然使用免押金或先享后付。

下半年,微信会进一步尝试极速退款等方向。微信支付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雷茂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并不确定支付分能在哪些领域很好地应用,所以还在探索。比如,支付分比较高的用户是否能够在乘坐地铁时免除安检,至少可以给相关机构一个参考。

但某种意义上,支付分的使用场景就是帮助微信支付增加了一个抵达用户的入口。包括今年推出的“亲属卡”也是由社交关系带来的一个新触点。

2019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首次对外分享微信支付的一个新品“亲属卡”,他的原话是,“一个特别好的功能”。给父母或子女绑定亲属卡,可以自动从授权人账户扣除金额,是给亲人的日常消费卡。

在谈到做这个功能的初心时,微信支付基础产品高级产品经理郭超说,亲属卡是一种工具,可以让我们在连接家人,创造生活方式变得更简单。

亲属卡在2018年6月份就已经上线,但公开课上他提及的时候,知道的人很少。张小龙说,“我们有很多好东西藏得实在太深了,很多用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些东西存在。”

当然,还有一些功能是他认为还有改善空间,比如微信卡包。卡和券在用户日常消费中是很大的一个品类,微信希望用虚拟卡包代替实体卡片,但张小龙说,“一直没有做好。”当时他只是点到,正在做改变,“希望通过消费行为和电子智能做一种自动关联,变成人与线下消费连接的通道。”

现在,会员卡包功能可以被微信支付的门店智能设备“青蛙”所承载。

这是一个支持刷脸支付的智能硬件,但线下移动支付在经历几个阶段变革之后,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扫脸支付,向供应链、客户管理方向演进是必然趋势。

比如,刷脸付可以跟会员卡包做结合。会员是商家特别关心的点,他们愿意花很大力气和成本去拉会员、运营会员。如果把工具和会员的能力相结合,可以一举两得。刷脸付的时候,取得用户开通会员的授权,下次再刷脸就可以自动识别会员,可以领券,打折,整个体验过程是自然发生的。

进军“36行”

耿志军曾把商业解读为三步曲,找到用户,与用户沟通,完成交易。

这是一套循环逻辑。商家前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让用户买单,之后希望用户二次甚至更多次复购,又要付出更多努力。

而从微信的角度,正好具备对应上述几步的解决能力,用户ID或企业账号;信息流动的能力;支付加数据分析。

耿志军说,“移动支付已是传统行业,微信支付不再只盯着支付。”

微信团队提炼出三个工具箱,近100项能力,连接微信产品和企业。微信生态能力、微信支付基础能力和微信支付行业应用。企业可以根据需求,任意组装工具。然后从100多个行业中选出餐饮、零售、出行等36个行业,深耕其中。

2019年3月的合作伙伴大会,耿志军还对外发布微信支付年度“纵”“横”战略,再次强调要深挖行业消费链,提供更好的行业应用体验。

当数字不再重要,不再追求用户数和交易量,微信团队的压力主要来自是否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对行业是否能够产生更大的助力。

微信支付有一个核心产品能力是电子发票。这个解决方案几乎已经覆盖了餐饮、零售、交通、商旅、快递等行业。

今年5月30日,他们*次对外推出出租车电子发票。这个产品的意义不仅仅是从纸质到电子的变迁,而是借此可以把出租车数据实现闭环。

现在大部分出租车通过车联网可以包含车主行驶的数据,但是唯独缺少乘客信息。微信支付政府合作中心负责人辛建华解释,支付能够连接乘客,“车上的数据实时上传交通局后台,腾讯后台与之匹配,就能形成很好的连接。”

国内单日支付笔数已经达到20亿,几乎所有场景都可以使用移动支付。耿志军说,我们的期待是与每个场景每个行业都能有更多结合。

纵深能力

微信支付连接行业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两个维度,提升用户体验;帮助企业或商户提高经营效能。

微信支付行业应用副总经理郭润增说,日常团队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实地观察,用行话说是“蹲点”,去发现商户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比如,商家会把二维码打印出来,请专人四处地推扫码注册会员。有的收银员在繁忙中要帮助用户完成注册会员的过程,或者提醒出示会员卡。此前微信已经提供了公号、小程序、卡包等工具帮助商家进行会员管理,在一些场景下也可以从线下为线上引流,他们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更高效地完成这些动作。

正是这样的“蹲点”过程,他们推出智能硬件“青蛙”,把支付工具和会员管理结合。青蛙也被定义为微信支付工具箱的新成员。而这只是开始,后续还会有更多新的硬件工具冒出来。

但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比如快餐,高峰期排队严重,效率更重要,刷脸付有时候效率反而会降低。但是在运动馆、游泳馆、加油站等场景,刷脸付确实有很大价值,微信才会去推。

这些需求的发现和方案的提出,有的是由外向内,有的是由内向外。

扫码点餐最初是微信支付的一个服务商给餐厅定制的,他们觉得这个方式很好,所以在产品原型基础上通过微信支付进行改造,比如改善接口、扫码方式和定位功能等。源自于市场的产品再返回去,这样的生命力会更强。同时,微信也会自己主导做一些产品。比如好友即会员的方式、音响提醒等。

微信支付产品负责人叶娃则说,他们很重视与大商户的配合,因为后者的经营经验更丰富,也更理解用户需求,在研发产品阶段就会通过他们获得更多启发。而当产品覆盖中小商家后,又会把产品更细分,接地气,满足更多垂直领域的商家需求,不断优化。

但这些工作不可能全部靠微信支付独立完成。一是他们团队规模有限,二是很多场景需求在不断迭代。所以,与更多行业深度结合,需要更多服务商的支持。

腾讯与万达合作停车场无感支付项目,用户通过微信绑定车牌,可以从支付账号快捷扣款。但是微信只提供基础能力和解决方案,涉及到与万达系统对接、开发、流程改造等落地事宜,都是由服务商来完成。

微信团队知道,如果实现真正的智慧生活,每天都可能触碰到新的东西。不断拓展新的场景,提炼核心能力,通过生态对外输出,才有可能为用户和商家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接招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