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卖粪起家,40岁创业 年入超700亿,马云曾冒雨拜访他

现在的横店集团市值千亿,有多家上市公司,年收入达700亿。
2019-08-13 07:02 · 创业智库 唐一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中国好莱坞”,无数电影电视剧在这里拍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浙江横店。

有人调侃:

“这里一年有五六十个抗日剧诞生,平均每天有300多个‘鬼子’被打死,在横店一年会‘死’10亿鬼子,可绕地球两圈。”

现在的横店集团市值千亿,有多家上市公司,年收入达700亿!

但几十年前,这里只是个偏远小镇,四处都是荒山野岭,人均年收入75元,但有一个人挺身而出,把横店做到了今天的成就。

他就是徐文荣。

他卖粪起家,40岁才创业,却把横店做成了一个市值千亿的大集团。

就连工作非常繁忙的马云,听说了徐文荣的故事,也专门冒雨前来拜访,还为他撑伞!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徐文荣的故事。

靠卖粪赚回1000斤粮食

40岁*次创业

1935年,徐文荣出生于浙江东阳,那时候的东阳是一个非常落后、贫穷的小农村。

徐文荣家里也很穷,一年到头只能吃两顿白米饭,一顿是过年,另一顿是秋收。

因为穷,小时候的他一年到头只能穿一条破裤子,还常常被邻居嘲笑,这让年少的他非常自卑。

为了改变命运,他只能想尽办法,但去参军被刷了下来,只能在家里务农,却幸运地进入了县供销社,但后来又回家务农。

直到28岁那一年,一直碌碌无为的徐文荣等来了一次机会,赚得了*桶金。

当时山区的农民苦于种玉米没有肥料,但徐文荣却知道有一种肥力很高的肥料——那就是粪便积在马桶壁上的固体晶状体“马桶砂”。

由于有这一个信息优势,徐文荣跑去和当地的公社说,愿意用这种肥料来换粮食。

于是,他挨家挨户地收这种马桶砂,最后收到了1500多斤,拿去换粮食,换来了1000多斤粮食,净赚1200多元,这在当时可是巨款!

赚了钱,徐文荣没有全部自己留下,反而分了不少给当时有困难的家庭。

即便如此,他还是被人举报“投机倒把”,差点深陷牢狱之灾,幸亏那些受过他恩惠的人仗义执言,他才逃过一劫。

在这之后,他不敢再做类似的事情,一直谨小慎微,老老实实做一个农民。

不过这一次,他在村民们心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后来还成为了横店大队书记。

40岁那年,他被委任为横店一家濒临破产的缫丝厂的厂长,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次创业。

东奔西走借钱创业

利润3年翻了10倍

10年做出上亿资产

要创业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家缫丝厂濒临倒闭,*的困难就是缺钱。

徐文荣只能想尽办法找钱,一方面是找乡亲们集资,3年归还,不计利息,足足跑了全公社37个大队;

另一方面是找银行贷款,因为横店太穷银行不肯借,他几乎磨破了嘴皮子,“请相信我们,我们一定按时还本付息!”“请帮帮我们,横店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

就这样东奔西走,徐文荣凑到了26万元,但有了钱还远远不够,他还要去操心钢筋、煤炭、蚕丝……

有一次他去金华出差,为了赶回横店参加一个重要会议,误了点的他竟然跃上一列已经启动的火车,死死抓住立杆,不断拍门要求列车员开门。

列车员听到动静过来开门,怒斥他“你连命都不要了?”,徐文荣只是一边陪着笑脸一边说:“对不起,下次不会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横店缫丝厂在重重困难之下,居然提前开机投产,徐文荣也不负众望,投产*年就净赚7.6万元,第二年赚了15万,到了第三年更是赚了30万!

赚了钱,大家都很高兴,不少人都觉得见好就收,生怕有一天会亏损。

但徐文荣却觉得,已经改革开放了,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机会就在眼前,不仅不能退缩,而是要更进一步!

为此,他决定把缫丝厂转型为针织厂,生产尼龙衫。

这一下,大家都惊呆了,赚钱赚得好好的,还要冒风险再扩大生产,这不是犯傻吗?

除了徐文荣,工厂的领导班子没一个同意的,但徐文荣就是不死心。

为了减少压力,他建议先在缫丝厂建一个针织车间,弄来20台机器先试一下。

结果比徐文荣想得还要火爆,做出来的产品一生产出来就被一扫而光。

于是,20台机器变成了140台,24小时连轴转也供不应求。

针织厂成立的*年,利润就超过100万。

随后,徐文荣趁热打铁,带领大家做起了内衣厂、针织二厂、印染厂、丝织厂、化纤纺织厂...做成了一条非常完整的轻纺产业链条。

但徐文荣这个人从来不容易满足,轻纺产业虽然做得很好,但他始终关注着其他领域的发展机会。

80年代,他在一次座谈会上,听说磁性材料技术门槛高,产品销路广,非常有销售前景,于是又计划做磁性材料。

他拿出了自己*次创业时的劲头,亲赴宝鸡学技术,三顾茅庐请人才,选址开工建工厂...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横店磁性材料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产品质量,均已跃居全国前列。

时至今日,由这家企业发展而来的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更是登陆A股,市值过百亿,年营收超过60亿!

这一切,都是徐文荣背后的坚持与努力。

3个月做出一条广州街

横店影视城由此面世

在徐文荣的带领下,横店集团将生意的版图扩张到了医药、汽车、草业等大领域,先后办了700多家企业。

到了80年代,横店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本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有名的“世界瓷都”和“江南药谷”!

但即便如此,徐文荣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他很快又有了新的打算——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这一次,徐文荣又遭到了大家的反对,但大家的反对都非常有道理:

有官员说,横店无名山无名川,且无天(机场)无地(火车站),搞文化旅游不靠谱,还是安心做工业吧。

另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也劝徐文荣,地图上都找不到横店,还是别异想天开了。

但徐文荣就是不死心,他一直苦思冥想,怎么样才能在横店发展文化产业呢?

直到1995年,转机终于来了,当时导演谢晋准备拍一部《鸦片战争》,跑到东阳看景,恰好在一次饭局上认识了徐文荣。

徐文荣听说谢晋正在寻找一处能够体现19世纪南粤广州街景的所在,但一直找不到,思考了一下就提出:

“3个月内,我们出钱做一条广州街,你来拍摄,你看怎么样?”

谢晋以为徐文荣只是喝多了,根本没把他说的话放在心上,要知道3个月内做一条广州街,这怎么可能?

第二天谢晋就回北京了,徐文荣的助手却一路追到北京,谢晋才知道徐文荣是来真的,于是一拍即合,签下协议。

协议签好了,接下来就是干活,徐文荣再次体现了自己高超的行动力:

协议签好的第二天,徐文荣考察了地形;第三天就决定炸掉三座山开始施工;

3天内,就从横店所在的东阳各处召集了不少能工巧匠,组成了120支施工队。

徐文荣下了个死命令:“每个工程队,建一栋房子。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下雨还是下雪都不能停工。”

不仅要有速度,还要有质量。

谢晋导演对细节要求非常高,筑墙只能用青砖,红砖不可以,瓦片只能用琉璃瓦,最要命的是道路的石板,必须要旧的。

实在没办法了,徐文荣只能让人跑到外地,用10倍的价钱买下从墓地拆下来的旧石板。

就这样苦战了3个月,徐文荣果然没有食言,包括官府、民宅、当铺、赌馆、烟馆在内的160多座建筑拔地而起。

谢晋导演对此非常满意,《鸦片战争》也彻底改变了横店的命运。

在横店拍摄《鸦片战争》

之后,徐文荣又先后在横店打造了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香港街、江南水乡等13个影视基地,削平了近百座山。

徐文荣坚持免费让剧组来拍戏,虽然少赚了拍摄费,却赢得了很多剧组,有了剧组,不少游客也纷纷而来。

据统计,截止2017年,横店已经接待游客累计达到2亿人次。

“生命不止,我的工作就不停!”

在横店影视城出名之后,徐文荣依然没有停下脚步,他心底还有一个大计划——建造圆明园。

之所以会想做圆明园,是因为他心中的爱国情怀——以前国家穷,圆明园被人烧了;现在国家富强了,就要想办法建起来。

和他之前的每一次计划都一样,这一次反对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有人说,建山寨圆明园,还不如把钱捐给文物保护机构;还有人说,横店经营困难,所以通过建圆明园圈钱……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徐文荣再一次犯了犟劲,他念叨着“你争论你的,我做我的。”

银行不借贷,他就自己成立新公司筹集;模型没有现成的,他就一张张收集图纸。

施工期间,已经年近80岁的他在施工现场走不动了,就坐在轮椅上看。

在本可以享福的年纪,却要做这个,徐文荣只是说:

“圆明新园是我一辈子*的文化梦想,我不想给世人留遗憾。”

可以说,徐文荣老人家真的是我们企业家的典范:

他白手起家,靠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过人的胆识,他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改变了一个山区小镇的命运。

哪怕一次次取得成功,他也没有就此停歇脚步,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

更难得的是,他并没有执着于个人财富的积累,而是想着家乡人民的致富。

甚至,他还有一颗爱国的心,为了民族自豪感而打造圆明园。

正如他说的那样:

“只要生命不止,我的工作就不停。因为我深爱着我的事业和横店这片热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智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