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市值三年蒸发700亿,创始人身家缩水50%,昔日行业老大发生了什么?

回溯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以及其中历经的从资本到互联网等推动力量的“洗礼”,华谊兄弟无疑是典型样本。
2019-08-22 09:52 · 微信公众号:宜信财富 牧森

继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近11亿巨额亏损4个多月后,影业巨头华谊兄弟近期再度引发外界关注。

7月3日,华谊兄弟公告称,公司将下属4家影院的放映设备及附属设备、设施开展售后回租融资租赁业务,融资金额为4000万元,公司创始人王中军夫妇、王中磊夫妇为此次业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不仅如此,在上周末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夏季峰会上,王中军的一番表态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最近卖掉了一批艺术品,拿过来一些现金来解决自己的流动性问题。我不觉着我卖画丢人,去年嘉德(拍卖会)的夜场一半是我的画。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么都可以卖掉。”

公开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华谊兄弟已通过各种渠道融资近30亿元。就在4年前,*时期的华谊兄弟,市值一度超过800亿,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胡润百富榜上的身家超过160亿。而目前,华谊兄弟市值已跌至121亿,蒸发近700亿,王中军、王中磊的财富也缩水超过50%。从有望进入千亿市值阵营到如今暂需“借钱”过渡,行业龙头华谊兄弟遭遇了什么?

“中国影视*股”的 800亿奇迹

回溯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以及其中历经的从资本到互联网等推动力量的“洗礼”,华谊兄弟无疑是典型样本。

1994年,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共同出资创立华谊兄弟,最初涉足广告业。彼时正值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中国的影视业真正迎来风口。这一时代大背景下,手握创业*桶金的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决定尝试“触电”。

通过与冯小刚、周星驰等知名导演的合作,华谊兄弟投资拍摄了《手机》、《大腕》、《天下无贼》、《功夫》等一系列兼具口碑与票房的电影,公众熟悉的“贺岁片”这一概念就源自华谊系电影。这家跨界“触电”,开创了中国电影商业化先河的民营企业,成立仅10年就稳稳站在了中国影视行业的排头兵阵营。

此后几年间,华谊兄弟的利润一直保持着年增长50%以上的成绩,所投资的影视剧在盈利方面可谓满堂彩。2007年,华谊兄弟将资源整合为影视、衍生品和艺人服务三大块,并启动上市计划。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华谊兄弟2009年率先登陆创业板,股价一度冲破90元。

2015年以前的近10多年时间里,由于政策端对传媒行业融资、税惠方面均给予支持,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在时代红利、资源和资本的三重助力下,华谊兄弟逐渐成为国内*规模的影视娱乐集团,也是目前国内*一家将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和互联网娱乐三大业务板块及产业投资实现有效整合的娱乐传媒企业。

也正是在2015年,作为影视娱乐行业中*家拥抱资本市场的企业,华谊兄弟迎来了继上市之后的第二个高光时刻:市值超过800亿。随着个人财富的不断增长,华谊兄弟创始人之一的王中军也由于艺术情结而不断买买买。从公开信息看,仅2014年-2016年,王中军花在名画购置上的钱就已近8亿。“这些年我自己赚的钱几乎都买了艺术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中军曾这样表示。

多重因素并现 影视巨人进入至暗时刻

分水岭出现在2016年。这一年起,华谊兄弟的净利润逐年消退,到2018年年末,净亏损已经达到10.93亿,扣非后的净亏损达到11.81亿,这个影视巨人也从曾经的高光期转而进入至暗时刻。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战略转型带来的“革了自己命”的后果。2013年,王中军提出“去电影单一化”,旗下业务逐渐划分为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和实景娱乐四大板块。但对于以影视为主业的华谊兄弟来说,这种多元化战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稀释了影片储备,进而拖累了票房业绩:

2013年,华谊兄弟7部影片的票房达31.2亿;2016年,光线传媒的电影数量超过华谊兄弟3部,票房高出30亿,第三度登顶年度民营电影公司票房冠军。2018年,华谊兄弟仅有《芳华》和《前任3》两部电影撑起票房,加上之前突然撤档的《八佰》,本是争夺票房优质时段的暑期,相较于光线传媒等其他同业,华谊兄弟排片寥寥。

“革自己命”的第二个后果,是全娱乐产业烧钱太快。例如2015年华谊兄弟分别以7.56亿元和10.5亿元收购浩瀚影视及东阳美拉,并签订了业绩对赌协议,然而华谊兄弟2016年年报显示,后两者与规定业绩的净利润差距分别超过200万和4000余万元。

而最烧钱的则是在互娱和实景娱乐上的投资。其中,华谊对手游企业掌趣科技、银汉科技、英雄互娱等项目的投入超过27亿,对标迪士尼等全球娱乐公司的实景娱乐项目——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的耗资则达35亿,而同类项目在全国的布局接近20个,烧钱程度之高可见一斑。但从华谊2018年财报来看,包括品牌授权和实景娱乐板块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下降42.15%,投产比严重失衡。

此外,行业监管收紧下的洗牌效应也在显现。2018年以来,在严控内容监管口径的基础之上,监管方对上游要素及下游渠道运行的规范性均进行了大力整治,影视行业进入调整期。这一背景下,昔日的大IP吸金模式破灭,热钱也在退出。Wind数据显示,2015年电影娱乐行业投资金额为130.91亿,2018年达到537.77亿,而今年上半年则不到3亿。

尽管王中磊对行业资本退潮并不担心,表示“我们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就没有跟资本做对接,基本上就是拿自己家里的钱出来干”,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影主业缺乏爆款,新项目不盈利以及运营压力不断增长之下,华谊兄弟资金流正迅速吃紧。目前,华谊兄弟有72亿的流动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36.47亿,董事长王中军将手中91%的股票几乎都质押出去,并重新聚焦电影主业。

可以看到,“出走”几年后,华谊想“归来”了。

新经济、数字化时代 家族传承面临“大考”

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民间财富的大量增加,先富起来的一批成功人士陆续到了传承的时刻,华谊兄弟亦是如此。2016年4月,王中军长子王夫也被选举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同时接任公司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的相应职务,从中可以看出王中军培养王夫也的用意。

王夫也1989年出生,14岁就远赴英国留学。从伦敦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对投资颇感兴趣的他先在投行历练了一段时间,随后单飞成立风投公司——集结号资本。官网资料显示,集结号资本目前参与的投资项目超过20个。

也正是因为王夫也之前的投资经历,且涉及面较年轻化,对于这位作为新鲜血液加入的长子,王中军的期望是,王夫也任职华谊兄弟董事及战略委员会相应职务后,能为公司在投资领域引入更据创新性的年轻化视野。

但随着华谊陷入转型瓶颈期,王中军的培养和传承计划无疑也受到影响。这也是包括企业家、创业者等高净值、超高净值群体共同面临的考验:新经济、数字化时代已来,层出不穷的新模式和新科技的冲击下,如何拥抱新趋势,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传承的正确“姿势”?

对此,宜信财富曾在今年年初给出建议:关注对家族的精神财富、家族企业股权与非实物金融资产等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协作发展战略和配置比例,将资产配置和家族办公室、信托架构的搭建等同时进行,并根据时代变化作出同步调整,是更加成熟的财富规划方式,能够有效实现从创富到守富,在令财富增值和传承中,同时实现家族精神的有效传承。

作为影视行业的“老大哥”级企业,站在变革门口的华谊兄弟能否冲破阻力,满血回归?

时间会给出答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宜信财富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