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停不了的网贷瘾?

有业内人士称“不暴力催收根本不可能拿到钱”,网贷用户大部分经济能力有限,但行业潜规则下,各大公司熟视无睹。
2019-10-29 07:59 · 无冕财经 有范

“叮当”,李华的手机响起,又是信用卡账单提醒。

“再过半个月就是最后还款日了,还有5张信用卡要还。”李华(化名)一边熟练刷着信用卡套现的POS机,一边喃喃自语。

为了能给每张信用卡还上*还款额,李华还在借呗、微粒贷、360借条、拍拍贷这几个平台上借钱周转。“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已经持续两年了。再这样下去精神就要崩溃了。”李华无奈地对无冕财经特约研究员说道。

两年前的“双十一”,因采购质量问题,李华经营的淘宝店遭遇用户退货,一下子亏损超过10万。为填补运营资金和还信用卡,李华又先后申请了几个网贷。最后由于网店不景气,丧失还款能力的李华只能通过几个网贷平台以贷养贷,利滚利导致他如今负债接近40万。“有时候刷抖音看到网贷广告,心理就有种莫名的恐惧感。”闷闷不乐的李华,还在为这个月的还款焦虑。

曾几何时,放贷一直是银行和地下钱庄的“专属权利”。如今放贷和借贷遍地开花,抖音、今日头条、UC浏览器等各种视频和资讯平台,都充斥着大量的网贷广告。

10月21日,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因外包公司冒充国家机关,采取恐吓、滋扰等软暴力手段催收债务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等犯罪被杭州公安立案侦查。以普惠金融的名义大行其道的网贷,虽然已经从野蛮生长发展到合规经营,但网贷行业仍是多事之秋。

为何它们热衷放贷?

51信用卡“出事”的10月21日,与杭州相隔不远的乌镇,正在举办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马云李彦宏雷军张朝阳曹国伟周鸿祎等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公司大佬都出席了。

这一众大佬除了是互联网公司的一把手外,也是很多人的债权人,俗称债主。据无冕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网贷所属的互联网金融赛道,国内主流的互联网公司无一缺席,经营网贷业务的传统互联网公司至少超过18家。凭借流量收割的红利,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号称利息*、放款最快、最受用户欢迎的贷款产品。

▲不少互联网公司都有贷款产品。

从放款主体来看,当前互联网公司的贷款产品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自有资金放款,自身就是放款主体,该类产品以阿里的借呗、腾讯的微粒贷为代表;另一类则是为放款银行导流、筛选合格借款人,只是起到中间人的撮合作用,自身并不作为放款主体,该类产品以京东金条、360借条为代表。

除了传统互联网公司外,放贷更专业的P2P公司更是多如牛毛。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P2P行业累计平台数量为6617家,其中,仍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有646家。从整体看,经营网贷的传统互联网公司仍在小幅增加,放贷已经成为主流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业务。

互联网公司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热情高涨,然而,和阿里、京东、苏宁、唯品会等电商企业天然衍生出来的金融匹配业务不一样的是,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业务和原业务的关联性都十分微弱,几乎都是重新独立开辟出来的新业务。

互联网公司热衷放贷,归根结底在于,与原有业务相比,放贷等金融业务赚钱更轻松,来钱更快。

以腾讯微粒贷为例,微粒贷日利率在0.045%-0.05%之间,折合年利率在16.2%-18%,相比银行抵押贷款5%-6%的年利率显然要高出不少。此外,在借款周期方面,微粒贷借款周期仅有5个月、10个月、20个月可选(不排除视用户有所不同),不仅没有灵活的短借款期,而且用户要提前还款的话,未到期的本金利息也必须一并扣除。

显然,除了在利率收益方面高人一等之外,在时间收益上,微粒贷同样不甘落后,美其名曰放宽用户的还款周期,实际是将利率乘以时间的财务收益发挥到*,尽可能多收利息。

相比高利息,更致命的是用户对网贷平台都有天然的依懒性。

只要用户有贷款额度,当需要借款的时候,*自然是熟悉的平台,也就是常说的复贷率(指重复借款),这是人性给网贷平台带来的天然便利。以360金融为例,2019年上半年,其平台复贷率高达70%

无冕财经统计了13家在美股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其中2018年亏损的互金公司只有3家,分别是信而富、简普科技(融360)、和信贷其余10家互金公司均实现盈利,平均利润率达31.46%。要知道,P2P行业尤其是部分非头部公司的贷款年利率接近甚至超过24%也是司空见惯。显然,以放贷为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赚钱并非难事。

▲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概况。

相反,以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美图等为代表的一众互联网公司,虽然无论在规模、市值、技术还是影响力方面都远超美股互金公司,但尴尬的是,这一众互联网公司至今仍未能实现常态化盈利。

相较而言,躺着收利息和手续费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实在是羡煞旁人。就连苟延残喘的ofo都在垂涎互联网金融这块蛋糕,ofo 的APP仍充斥着大量的借贷和分期广告,哪怕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引流。

▲ofo APP上的借贷广告。

事实上,相比P2P公司做网贷,主流互联网公司无论在流量推广还是产品琢磨方面的实力,明显更胜一筹。坐拥流量红利的互联网公司不介入互联网金融,不放贷,似乎是“于理不合”。由此,也不难解释为何如此多的互联网公司“不务正业”,前赴后继杀入网贷“红海”。

停不了的网贷瘾?

搜索各大网贷平台可以发现,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模型等高大上的词语,几乎是当前所有互联网公司网贷产品的文案标配。

仍记得在互联网金融萌芽的当初,金融科技是网贷乃至整个互联网金融最光鲜的标签。

回想2010年,阿里小贷通过数据分析和自动授信平台,向淘宝商户发放*笔贷款时,不少人惊呼这是科技的进步。2015年,腾讯的微众银行利用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技术,向一名卡车司机发放首笔3.5万元贷款,外界对无人银行倒推传统金融改革寄予厚望。

到2019年的今天,当所有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做贷款和分期产品的时候,人们再也感受不到互联网公司当初的科技情怀,换来的只有铺天盖地的借钱广告,大量的卡奴和工薪一族“闻贷色变”。当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而来,人们发现,这些自带光环的互联网公司只不过是披着金融科技的外衣,合法放贷而已

以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有着特殊的贡献,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金融的改革和创新,提高了社会消费力,解放了内需消费市场。但除了P2P公司外,连主流互联网公司都在放贷的时候,网贷则确确实实提高了社会的负债率。

据2019年汇丰银行、海尔消费金融、融360的统计数据显示,90后群体负债率高达1850%,在消费贷款群体中占比达43.48%,以贷养贷用户占比近三成,同时衍生出了校园贷、裸条贷、教育贷等放贷乱象。

毫不夸张的比喻,网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沦为实实在在的当代鸦片

借款人通过低门槛的网贷满足资金需求的短期快感后,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网贷方便,只要还上就好。然后当借款人后续还款能力不足时,会千方百计地从另一个网贷平台借钱来还旧平台的到期借款,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借款行为逐渐让人“上瘾”。

最后,在隐性高利率和复利的计算下,时间越长借款人的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现金流中断还不上款,借款人迎来的就可能是精神折磨和暴力催收。

针对暴力催收问题,一位曾担任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控总监向无冕财经特约研究员直言:“不暴力催收根本不可能拿到钱。绝大部分网贷逾期的人并不是没有还款意愿,而是没有还款能力。如果通过诉讼走法律程序,不仅会拖个一年半载,而且就算胜诉了,借款人也基本没有财产可以执行。面对这种小额高频的逾期债务,网贷公司也只能穷尽手段通过心理战去击垮借款人,让借款人千方百计筹钱来还。”

▲聚投诉上有关暴力催收的投诉,图片截取自聚投诉。

不难想象,长期的债务缠身及暴力催收,会给借款人的身心带来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大多数沦落到借网贷的用户,本身就缺少经济能力,但这个行业各大公司所谓的风控模型不是不知道,只是因为利益驱动而熟视无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51信用卡被查的当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了《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首次对以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进行非法放贷的行为入刑。

各种乱象横生的网贷乃至高利贷,将会得到一番有效的整顿,但无法立即改变的现实是,放贷公司和借贷者可能不会减少。

(文中李华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无冕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