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美股熔断,危机来了:实力太弱的机构,根本熬不过去

在行业处于最低谷的时候,疫情这个“不速之客”又突然出现,行业雪上加霜,遭遇夹击。但是切记,在最艰难的时候挺下来,就能成为赢家。
2020-03-11 09:54 · 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 罗素

3月9日,星期一。北京时间晚9:30,美股开盘。

那一刻,全世界如惊弓之鸟一般的投资者们,都在屏息祈祷。

股市断崖式下跌,金融市场哀鸿遍野。

在疫情出现一个多月后,金融行业好不容易建立起信心,等待着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反弹。

而黑色星期一的出现,让一切再次变得不确定……

01黑色星期一

黑色星期一来得猝不及防,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积累了太多的坏消息:

首先,新冠肺炎的全球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其次,沙特开启石油价格战,国际原油市场出现“史诗级跳水”,仅3月9日,国际石油基准布伦特原油期货就暴跌30%。

全球股市迎来了黑色星期一,先开盘的市场哀鸿遍野:上证指数跌3.01%,深证指数跌4.09%,恒生指数跌4.23%;日经225指数跌5.07%;韩国KOPPI指数跌4.19%……

接着,欧洲股市同样沦陷:意大利富时指数跌幅超过10%,德国DAX30指数、英国富时指数、欧洲斯托克50指数悉数跌去约8%……

作为全球股票市场龙头的美股,能抵御住冲击吗?

不幸的是,美股重复了跳水的命运。开盘后,美股三大股指的跌幅都超过7%,触及熔断,停盘15分钟。

而UVXY恐慌指数,一度飙涨超过50%。

看到这样骇人的场景,投资者们呆若木鸡。

收盘时,道琼斯指数跌去了2013点,跌幅达到7.79%——这是其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日跌幅。

一天时间,美股市值蒸发了3万亿美元。

“我们在见证历史。”很多财经记者的朋友圈,被“美股暴跌”刷屏。

“十年牛市,一朝终结。”有人如是感慨。

此前,大家津津乐道的是,疫情结束后,行业是否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大部分人认为,疫情后,消费拉动金融,分期和保险领域,必然出现一轮暴涨。

但黑色星期一之后,报复性浪潮还会来吗?

02报复性反弹?

其实,报复性消费的苗头已经开始出现。

各大商场陆续开始开门营业。

2月20日,杭州大厦购物城5小时销售额突破了1100万元——去年同期,这家购物城用了12小时,才达到这一数字。

3月4日,一个北京的专车司机表示,正常时期自己一天接20单,现在已经恢复到了一天15单。

旅游业也在一点点显示出解冻迹象。

根据飞猪2月28日数据,搜索五一机票、火车票的用户比上周增长了40%,搜索五一酒店的增长了35%。

携程数据显示,想去进行周边游的人为数不少。

比如一个调查发现,北京人想去天津、秦皇岛、张家口、保定和济南等地。

保险行业也是如此。

“最近这10来天,大家开始有状态了。” 一家保险经纪公司的天津某区中心总经理张维维表示,他感觉保险市场回暖明显,“最近这一周,平均下来有三四个同事能交单”。

在线交流成单,客户已逐渐习惯。

2月底,他的一个同事签了一单寿险,保费500万。

在黑色星期一之前,大家信心十足,已经在准备迎接黑暗后的黎明

“报复性消费浪潮会对消费金融有巨大的拉动作用,黄金周期可能持续几个月,随后缓慢下降。”一位消费金融从业者表示。

“估计到6月,医美分期的业务能恢复到去年的80%。”一家医美平台的负责人李进军表示。

相对于现在业务量几乎为0、经营惨淡的医美分期,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

而在保险行业,有调查显示,疫情结束后,近七成人想去买保险。

张维维估计,到3月,他们的业务量应该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他认为,这只是开始。“4、5、6这3个月会反弹,甚至可能超过平时的2-3倍。”

根据艾瑞咨询调研,在疫情期间,保险业消费受影响程度是-16%,疫情结束后的短期内是-2%,而在疫情结束之后的长期内,是+7%。

也就是说,疫情对保险行业,长期来看是利好。

黑色星期一之后,在疫情中缓慢恢复的信心,瞬间被击穿……

03利好不再?

“压抑之后的报复性消费和增长,可能不再存在。”在美国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金融从业者王悦称,黑色星期一让他嗅到熟悉的味道。

“和2008年的感觉太像了,全面的断崖式下跌。”王悦称。

“金融危机来了吗?”——这是最近一周金融从业者讨论最激烈的话题。

大部分人抱着悲观情绪。

金融行业专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徐伟栋认为,这可能只是刚刚开始。

“如果美股击穿20000点,就有很大概率会诱发全球性萧条,这种萧条的程度,可能会超过2008年。”徐伟栋称。

王悦认为,金融危机其实已经来了。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我们期待的“疫情之后,春暖花开”,可能不复存在。

“消费金融不容易反弹。因为消费金融是建立在对未来美好预期的情况之下,如果不知道明年的工资是否会比今年高,消费就会被抑制。”徐伟栋说。

就连超前消费的年轻人,也会在悲观的情绪下缩减开支。

“‘疫情过去后会有报复性消费浪潮’,这种观点是参考的2003年的非典数据。当时,有些行业的增速确实有明显提升。”但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这一次,则未必。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与过去不同了。

其次,很多人这次受到的影响比非典时大,失业、降薪,这种影响是伤筋动骨的,“如果时间短,很容易报复性反弹,但时间长一点,就很难报复性反弹了”。

他举例说,如果有一个人疫情期间在家吃饭,一天吃三顿,疫情结束后,这个人不可能一天出去吃五顿,把疫情期间没吃的吃回来。这一类需求是不可再生的、即时性的,“没了就没了”。

“我认为,个别领域会有反弹,但不要特别乐观。”薛洪言称。

疫情,或许会成为行业分化的催化剂。

疫情还会影响借款人,尤其是优质借款人的心态。

“原来大家觉得借2万元没有问题,现在则变得谨慎多了,借5000元都受不了,很多人还会去主动还钱降杠杆。在疫情结束后的半年内,大家的心态都会这样。”薛洪言说。

他观察发现,去年下半年,金融行业的分化已经开始;疫情期间,金融行业的分化更是在加速。

“这时大家关注的,是谁能提供利率更低的贷款。高息的金融产品会因此加速走向灭亡。”

“银行、持牌消金和大的互联网小贷公司肯定能熬过去。但一些实力太弱的机构,根本熬不过去。”薛洪言表示,到一年之后,市场会恢复如常。

而对于保险而言,也有部分从业者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对保险业是中性的,“不会好,也不会坏”。

一位保险经纪公司负责人就认为,保险是“仓廪实”之后的产物,而疫情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加强了“及时行乐”的心理。

“哪怕疫情过后的这个月业绩很好,也无法弥补过去几个月的损失。”他认为,短期业绩好,是时间错配的结果。

但悲观之中,也有希望。

“全球冲击之下,各国都受损,而中国肯定是受伤最少的那个经济体。”徐伟栋称。

不久前,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也发布了一份报告。

报告表示,中性预测,如果疫情持续到2020年4月底,预估2020年Q1中国GDP增速降至4.5%左右,Q2的宏观经济也受到较小幅度的影响,GDP季度增速降至5.5%。

普华永道则认为,如果疫情在3月底、4月初收尾,中国今年4个季度的增速,将分别为4.5%、5.0%、5.8%和5.7%,全年增速将在5.2%-5.3%之间。

“我们的预测是,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会在经历今年一季度的低迷后,很快重新获得疫情出现前所拥有的增长动能。

瑞银集团的报告也同样指出,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走势,一旦成功遏制疫情,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几个季度有望反弹。

从2019年到2020年,金融行业迎来了暴风骤雨。

在行业处于*谷的时候,疫情这个“不速之客”又突然出现,行业雪上加霜,遭遇夹击。

但是切记,在最艰难的时候挺下来,就能成为赢家。

走完隧道,就见光明。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