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多月来,文莉和其他所有武汉人一样“四门不出”,但随着疫情的持续,她逐渐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隐患——63岁的父亲患有慢阻肺,药已经快吃完了,给老人做雾化用的爱全乐也几近告罄。
“这个时间,别说去医院了,连附近药房都不敢去,再说药房也没有这个药。”文莉满是担忧地说道,“只要一想到这个事,我半夜难受得睡不着觉,睡着也是各种噩梦。”
文莉父亲的情况并非个案。我国共有将近4亿慢性病患者,他们需要长期服药、定期到医院复诊,通常而言,慢性病一次处方医保用药量为4周,局部地区针对个别疾病会将用药量延长至12周,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患者一次至多只能储存1个月药量。
疫情发生以来,受就医和交通限制的影响,不少地区的慢病群体复诊难、取药难,直接面临断药的危机。除了慢阻肺患者,癫痫患者、术后康复患者、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者、甚至部分罕见病患者,一旦断药,病情将受到不可逆的影响。
针对这部分患者,医药电商企业搭建起“药品信息桥梁”,专门上线了“湖北地区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平台”,并联合当地药房建立起配送网络,联通患者组织和志愿者尝试打通配送环节的“最后一公里”。
正是求助于这样的方式,文莉找到了父亲急需的爱全乐,但另外的口服药却始终没有找到。“如果再没有药,老人怎么办?我真的是欲哭无泪。”她说。
在看到医药电商为患者解决难题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局限性,受制于药品这一商品的特殊性,医药电商药品品类本身有限;而封城、交通管制等因素的叠加更使得医药电商所依赖的物流优势难以延展。
“根据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断药登记信息,整体的情况大概是这样:60%可以通过线上、本地调配来解决,20%是寻货的难题,剩余20%要通过后续志愿者来完成。”京东健康医药部总经理金恩林在接受亿欧大健康采访时表示。
断药危机
对于慢病患者而言,吃药是跟吃饭、喝水一样必要的日常行为。
胡玫家住武汉市武昌区,今年66岁的她因癫痫已经持续吃药超过10年了,每天要吃开浦兰和曲莱两种药,由于受疫情影响,她所居住的小区完全封闭,上次去离家最近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续方开药已是1月中旬,“只开了一个月的量”。
癫痫俗称“羊癫风”,临床症状为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吐白沫,肌肉强直性收缩等。目前,药物是治疗和控制癫痫的主要手段,若患者在服药期间如果无故减药、断药,极易导致癫痫症状复发,且许多抗癫痫药物属于治疗神经类精神疾病的药品,购买相对困难。
“本以为吃完这些再去一趟医院就行,结果没想到会有疫情,”胡玫说,小区还没有禁止出入时,她也想过要再多开一些药放在家里,但问了武昌好几家三甲医院,都没有她需要的药,又打电话给武汉当地几家规模较大的连锁药房,*有货的药房却在长江对岸的汉口。
医院、药店的途径都找了,她开始求助互联网,“我之前从来没在网上找过药,前段时间自己搜了一些网上平台,有的说没有这种药,有的找客服没人理,我不确定买了能不能送到,就没敢下单。”胡玫说道。
能试过的法子都试过了,胡玫心底愈发没底了,眼看着再过一周就要断药,疫情的发展情况又不太明朗,她不得不擅自更改了服药剂量,把剩余数量比较少的一种药减半服用,把剩余数量较多的增加一半的量,她也知道这样做有危险,“但实在是没别的办法了”。
面临断药危机的不止胡玫,在距离武汉140多公里外的湖北黄石市黄石港区,魏琳的父母也快没药了,两位老人都已经70多岁了,每天都需要服用降压药来保持血压稳定。*的女儿魏琳长年在国外工作,去年12月底回国看望两位老人后,春节并没有回家。
两位老人平时吃的药全赖相熟的邻居去医院药房帮忙取,但春节期间邻居不在家,虽然魏琳在12月底回家时专门去医院为二老备足了春节期间的药量,但随着疫情的爆发,此刻相隔千里、身在国外的她,还是对父母的情况担忧不已。
这场疫情的爆发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对于湖北地区1300多万慢性病患者而言,这种无措感尤甚,不少高血压、糖尿病、癫痫、术后康复患者需要定期复诊、购药,在这个非常时期,许多地区前往医院不便并存在交叉感染风险,他们被迫面临断药的危机。
医药电商补位
好在断药没有真正发生在胡玫和魏琳父母身上,2月17日,胡玫在小区门口接过了快递员送到的药,两位老人所需的降压药也成功买到了。
而这,均得益于“湖北地区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平台”。2月10日,京东健康旗下京东大药房上线了上述平台,两周多时间,截至27日晚,平台已收到湖北地区超过16000条慢病患者的断药求助信息,80%在平台登记的慢病患者用药需求得到解决。
16000多条求助中,癫痫、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患者,以及重症康复期患者占求助比例的2/3,另外1/3多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地区分布上,2/3的患者来自武汉,另外1/3的求助者来自武汉以外的其他湖北地区。
当时,胡玫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自己的用药求助信息。第二天,京东客服通过电话与胡玫取得了联系,询问情况后,客服告诉她,她需要的这种药在京东平台某个大药房旗舰店里就有,从商家在武汉当地的药仓可以很快发货,快递也能送到小区门口——就这样,胡玫顺利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药。
魏琳父母的情况也别无二致,魏琳帮忙登记完求助信息后的第二天,平台客服便电话联系了两位老人,而后通过客服提供的在线购药链接,远在国外的魏琳在线为父母下单,帮二老买好了药,现在药也已经送到了。
京东健康之外,阿里健康也于2月13日上线了“湖北地区缺药登记”服务,截至21日,收到上万条紧急缺药求助信息,来自武汉、孝感、黄冈等区域的较多,其中87%是慢病用药需求,且大多来自乡镇;30%的患者已经面临断药,70%的患者剩余药量比较少。
“患者提交信息后,阿里健康通过调动平台的药品供应链,比如湖北药店联盟、全国药店联盟,结合物流及短配企业合作,以及药企力量,多角色多形式社会化力量合作资源帮助患者找寻急需药品,并安排专人处理求药信息,力争72小时之内向用户反馈找药进展。”阿里健康“缺药登记”项目负责人梁素娟表示。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为慢病患者匹配上了需求,但金恩林和梁素娟在接受亿欧大健康采访时均表示,疫情局部地区的交通管制和物流限制还是面临的*困难,目前平台还在竭尽全力对接各种社会力量解决。
“我们正通过各种办法在尝试,包括志愿者接力、药品放在县城自提点自提、药店的小货车开着送货等。”梁素娟说道。
金恩林也具体说道,收到的求助信息可具体分几个情况,80%的需求其实是京东、顺丰之类的快递可达的,这里面涉及一部分没货的,京东在争取更多商家加入的基础上,把京东大药房西安的库存争取送进湖北;最难的在于物流完全不可达地区,大约有1000多条信息,目前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寻找本地供应方,另一个是招募志愿者人力带货。
慢病是重要突破口
关注湖北地区的慢病患者之外,医药电商平台也尽力将服务拓展至全国。
2月26日,继前日公布面向湖北地区的五大举措后,阿里健康又联合天猫推出了面向全国慢病患者的处方药服务:患者打开淘宝APP搜药品、选药房,将对应药品加入“需求清单”,在互联网医生复诊开方后,完成费用支付,最快可在30分钟内收到药品。
而京东大药房则在2月8日携手17家药企推出“慢病关爱计划”,慢病患者可以通过京东大药房提供的复诊、续方、购药、配送一站式服务,以及专属购药福利,避免外出感染风险,解决疫情期间的购药难问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疫情期间慢性病患者的买药难题,这些医药电商平台更希望解决的是,患者日常的处方药购药需求——经历过去围绕OTC、医疗器械甚至保健品等品类的价格战、促销战后,医药电商的主战场已经逐渐延伸至处方药。
在B2C医药电商产业发展的近15年历程中,在上游,占据药品市场总额85%的处方药难以流向线上医药市场,是阻碍行业发展的*大障碍;在下游,对个人消费者在线销售处方药的限制,则是阻碍其发展的第二大障碍。
眼下,随着国家对处方外流的鼓励以及《药品管理法》的全面修订,这两重障碍正慢慢被揭下,而多个医药电商平台也早已纷纷抢滩布局,或者建立DTP药房,或者联姻互联网医院,为承接处方外流、销售处方药作好准备。
而其中,慢性病是医药电商首先能突破的重点——慢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具有稳定的购药、复诊需求,且随着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慢病的市场潜力会进一步拓展。
曾有一位内分泌科医生作过一个比喻,“如果说普通的治病是把掉落到水里的病人捞起来,对于慢性病的治疗通常是终身的,我们更倾向于理解为教会病人如何在水里生存,”在他看来,这种生存法则的教育是公立医院难以实现的,这就给了互联网平台相应空间。
健客CEO谢方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培养消费者认知是医药电商爆发突破口。回到此次疫情,在实体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较高时,医药电商通过推出的各种活动,培养了用户进一步适应和熟悉在线购买处方药。
此前,一张身上挂满药袋的照片在网络走红,武汉江岸区后湖解道惠民苑社区网格员丰枫,因负责帮居民买重症慢性病药物,身上挂了两大串共计100多份药品。
在一家媒体的推送里,有网友评论,“电商是不是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尽管这样的疑问或许有失偏颇,但消费者对医药电商认知加强可由此略见一斑。
加速药品供应链重塑
作为药品销售终端之一,医药电商一端连接着消费者,另一端则连接着全国各大药企。
过去,药企将药品推广、销售的主要阵地放在医院上,医药电商并非其所重视的渠道,但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根据中康资讯旗下中康CMH数据,2018年,我国七大终端药品销售额达到1.67万亿元,城市公立医院为销售*的阵地,占据了市场一半的销售份额。不过,城市公立医院市场的销售额增速有放缓趋势,随着分级诊疗、医药分家、处方外流等政策引导,基层医疗、零售药店、网上药店市场份额正逐步提高。
此前,面对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带来的变量,不少药企措手不及,纷纷表示要建立医院市场之外的新分销渠道。例如,华森制药去年3月发布2018年报时表示,未来产品销售将从聚焦公立医院,逐步拓展至民营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连锁药房以及电商平台等。
2019年9月底,在就带量采购话题采访111集团首席运营官祝鹏程时,他也曾向亿欧大健康提到这一趋势——针对带量采购带来的系列冲击,药企需要加强多渠道营销,尤其是要借力医药新零售渠道,利用互联网医药平台的渠道和技术优势快速触达院外市场。
其具体解释道,目前院外渠道不够集中、很分散,药企自建渠道去铺市场的话,成本高、速度慢,例如线下药店市场,中国有超过40万家连锁和单体药店,单靠药企自己去触达不现实,但借力互联网医药新零售平台,可以加速实现渠道下沉、快速上量。
回到此次疫情,购药需求涌向线上,线上药品供应链压力陡增。“传统的药品供应链,不够重视互联网渠道,假如互联网供药体系顺畅,供应链压力会大大缓解,这次疫情将来会重塑药品供应链。”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论断。
金恩林具体解释道,“京东积极动员上游合作伙伴寻货、保证供应,像之前媒体、机构突然说的双黄连有效,另还有一个治疗艾滋病的、一个治疗疟疾的,以往都没有销售过,但京东在物流有优势,因此得到了供应商的极大支持。”
在金恩林看来,这次疫情让更多药企认识到医药电商的备货、配送能力,对这些药企来说,其可极大帮助他们提升旗下药品在民间分散用户中的可及性,“例如罕见病药品,这类需求量是非常分散的,线下门店备货很浅,也仅有少部分的店可以备货,从经营上来说,这并不划算,但如果是电商的话,基本一个仓能够覆盖整个省的需求,比较合算”。
(为保护隐私,文中文莉、胡玫、魏琳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