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防疫大战,基本已告一段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药物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大数据公司。
“大数据公司在其中的作用,仅次于药物。”数据宝的CEO汤寒林称。
在这次抗疫大战中,大数据发挥了多项作用,比如监测人口和车辆流动、追踪确诊病例、预测疫情。
而一些大数据公司投入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参与防疫大战,“纯公益,服务都不收费”。
多位业内人士称,大数据行业也因此获得了政府部门的认可,“被认为确实有用,一些行业的污名也被洗刷”。
在这场全球危机过去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能会得以提升;而大数据行业的地位,可能同样会得以提升……
01参战
从2020年1月23日开始,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陆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带领大家参与防疫大战的政府部门,一度陷入焦虑之中。
最开始,防疫工作都靠人力完成,效率很慢。
比如,对于人群的追踪和锁定,就是一个极为繁琐的工作,且工作量庞大。
北京一个街道的防疫组负责人陈合萍透露,刚开始,他们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监控和管理。
为了监控人员流动,他们在门口摆了一张桌子,一个个登记。
人多的时候,根本忙不过来,后面排起了大长队,陈合萍看着都着急。
“不行,我们需要一些更高效的办法。”很多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都和陈合萍一样陷入焦虑,急需新的解决方案。
政府最终找到的帮手,就是大数据公司。
年后,各地和政府部门走得比较近的大数据公司,几乎都接到了后者的电话。
正月初二,数据宝也接到了贵州省贵安新区相关部门的电话:“帮我们开发一套防控疫情的系统吧,用于排除确诊、疑似人群。”
“从年后开始,很多大数据公司就安排人员紧急回来加班,按照政府的需求,定制系统。”汤寒林称。
还有一些公司不是被政府“指派”,而是主动出击。
摄星智能CEO杨理想看到疫情严重,在除夕晚上10点,开始开线上会议,部署行动。
“我们要利用大数据开发一套疫情预测系统。”
很快,他们就投入了行动,“团队两班倒,谁累了就睡一会,没有上下班之分。”
各家大数据公司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启动,加入抗疫大战中。
1月28日,浪潮帮助云南政府上线了疫情监测指挥系统。
2月6日,阿里巴巴称,已陆续与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搭建了“数字防疫系统”。
而腾讯帮北京市政府开发了疫情跟踪数据报送系统。
有多少家大数据公司投入了这场防疫大战?
“大概有20%的大数据公司都参与了,主要是偏政务类的公司。”汤寒林预估。
一支庞大的数据战队加入了防疫大战,开始全面释放战斗力……
02大战
在大数据公司参战前,政府部门是如何监测流动人口,并筛选高风险人群的?
刚开始,陈合萍会在小区门口询问对方坐了什么航班、什么高铁,并让其出示订单记录。
拿到这些航班和高铁订单号之后,陈合萍再去对照,看哪些航班和高铁上出现过患者。
“核实一个人,起码要花15分钟。”
大数据公司加入后,各地的二维码系统开始纷纷上线。
汤寒林也研发了一套二维码系统,用户扫一下,填入基本信息,就能知道他是否有风险。
“我们还同步接入了相关交通部门的数据,用户填写自己的出行信息后,我们很快就能判断他是否撒谎。”汤寒林称。
确定信息无误后,再拿它们与高危航班进行匹配,就能很快锁定这个用户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最终页面显示的颜色,成为了信号灯。
“高危就出现红色,安全就出现绿色。”
2月11日,杭州市政府也与阿里合作,推出了“杭州健康码”。
用户填写信息后,也会出现一个颜色码。
绿码通行;黄码需进行7天以内的集中或居家隔离;红码需进行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
这套二维码系统的效率,确实比人工高了很多。
陈合萍在上线扫描系统后,发现一个人的通过时间,从15分钟变成了0.5分钟,“效率提高了30倍”。
在追踪人员的流动方面,各家大数据公司各显神通。
比如,在北京,不少小区和店铺的门口,扫码填写手机号,就能显示这个人最近14天是否离开过北京。
三大运营商证明行动轨迹的方法
这个系统看起来挺神奇,它背后的技术支撑方,是各大运营商。
“运营商有信令信号,知道你是否漫游到某个区域,运营商才是最强大的数据商。”有业内人士评价。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春暖花开,一个北京驴友去爬野山,四下无人,不用戴口罩,好不惬意。
突然,一条短信袭来:“河北欢迎你。”他一惊,赶紧返回,在小区门口扫码:外地返京,隔离14天。
虽然这个故事充满黑色幽默,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大数据在防疫中的作用。
一旦有人确诊,各部门如何追踪这个人接触过的人群?
“调取支付的数据,可以用于追踪。”一家大数据公司的负责人罗西说。
比如,上午10点钟,一个确诊病例在一家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并用手机完成了支付。
那么,在10点零2分和9点58分支付的人,就是排在这个确诊病例前后的人——他们就是近距离接触者。
人的流动可以被监控,车的行程,也可以被追踪。
罗西称,用摄像头扫描一下小区门口的车辆,识别车牌号之后,就可以知道对方是不是去过高危地区。
“我们也接入了高速、收费站等数据,基本可以锁定一辆车的行动轨迹。”
各地对于高危的定义并不一样,所以系统还得定制开发。
例如,江苏盐城做社区排查的时候,会看对方是否去过淮安,“因为当时淮安的疫情比较严重”。
疫情是可以预测的吗?
“可以预测,根据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政府管控力度的差异等,可以建模预测。”杨理想称。
他举例称,在疫情发展初期,主要考虑的是一个地区的疫情传播模式、速度。
而到了后期,就要考虑人口流动速度、政策是否严格等因素。
比如,政府控制人口流动后,60%的人口不动,和30%的人口不动,对疫情的走势会有不同影响。
“这样基本能算出来拐点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复工,误差率在1%至3%之间。”杨理想称。
监控人群、车辆的流动,甚至预测疫情,大数据在这场防疫大战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3未来
“大数据在防疫中,起到了仅次于药物的重要作用。”汤寒林称。
这对整个大数据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称,行业的污名,在一定程度上被洗刷。
过去几年,部分大数据公司野蛮发展,导致数据被过度使用,大量用户隐私外泄。
“每一次大数据行业被严打,老百姓一片叫好,其实我们觉得蛮心酸的。”罗西称。
而在这次防疫工作中,大数据公司表现不错,确实解了政府的燃眉之急。
一些大数据公司甚至在前期投入数百万,去支持系统的开发。
“大都是免费给政府使用,后期的服务也是免费提供。”罗西称。
汤寒林后期还上线了企业复工的查询工具,“都是免费的”。
“免费提供服务,且确实有作用,这让政府部门对大数据公司和大数据行业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观。”罗西称。
当然,这些大数据公司还有更长远的考虑。
比如,解决眼前的疫情难题后,可以再为各地政府搭建“防疫系统”——这个领域的市场非常巨大。
而目前全球疫情非常严峻,这些在中国已经成熟的大数据工具,还可以输出到国外。
“国内免费,是匹夫有责,但国外使用,自然是要收费的。”罗西称,这些大数据公司在前期积攒了足够多的打怪经验,往后就可以征战全球了。
杨理想称,自己的疫情预测系统,“现在韩国和日本也在使用了”。
推想科技CEO陈宽称,经过这次疫情,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行业会逐渐褪去神秘外衣。
“大家不会再觉得这些技术虚无缥缈,而是会觉得,它们确实在我们身边,能帮助我们。”
他认为,这次疫情中积累的有价值的数据,会给予大数据行业“养料”,助力这个行业快速发展。
这次抗疫大战中,大数据成为了一位主角。
“感觉行业有些扬眉吐气了。”罗西称,大家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行业士气提升了不少。
在上一次SARS的疫情中,中国的电商平台崛起;在这一次的疫情后,中国大数据行业是否会重回*?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