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新冠疫苗受试者的“抗疫日记”

接种后半年内,医学团队会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多次随访,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以及体内是否产生抗S蛋白特异性抗体。
2020-03-27 09:12 · 品玩 Cactus

“昨天已经做了常规检查,结果合格。今天上午空腹采血,一会做最后一项血生化,如果合格就可以开始接种疫苗,祝我成功!”

“大家好,我是任超。今天是我接种隔离观察的第4天,身体状态良好,无不良反应,请大家放心。很多网友好奇我们怎么度过这段隔离期,需要做什么,今天我就具体来分享一下。”

以上两段内容来自新冠疫苗志愿受试者莫诗琦和任超的微博。

随着新冠疫情不断蔓延,全球逾20种新冠疫苗正在“超速”研发中,截至目前,全球已有中国和美国两支疫苗已开启临床试验,中国的疫苗名为“Ad5-nCoV”。

根据疫苗专家陶黎纳的解读,腺病毒载体疫苗是把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先整合到腺病毒里,再打入人体,让人体合成S蛋白。相当于将疫苗的“图纸”输入人体,让人体根据“图纸”合成疫苗。

3月16日,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开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经过严格筛选,目前已从4800名报名者中选出108位志愿者进行Ⅰ期临床试验。这108位受试者在接种疫苗后要为期14天的疗养隔离观察,其提供的数据将影响到新冠疫苗下一期临床试验进程。

在新冠疫苗首批接种的108名志愿者中,有不少人像莫诗琦、任超一样,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接种日记”,与网友分享接种经历、解答问题。在成为新冠疫苗受试者的同时,又成为一名科普者,让我们对了解疫苗又更近一点。

108志愿者怎么选?

这些志愿者参加的试验,叫做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其主要目的就是测试和评价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Ⅰ期需要的志愿者并不多,招募条件仅限武汉地区常住居民,其中武昌、洪山、东湖风景区户籍居民优先,年龄18-60周岁。最后筛选出来的人又会被分为低、中、高3个不同的剂量组,进行分组试验。

所有志愿者均为自愿报名,成为受种志愿者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提前筛查、现场体检入排、疫苗接种及留观。在初筛通过之后,在体检现场,志愿者需要进行信息登记、知情同意、初选判定、采血、关于身体状况的检查、核酸检测、CT检查及二次入选判定这一系列过程,一切顺利才能最终接种。

完成接种后的14天,需要集中隔离观察期。接种后半年内,医学团队会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多次随访,看其是否有不良反应,以及体内是否产生抗S蛋白特异性抗体。

招募网站开放后有4800多人登记,对于志愿者的筛选也是一项繁琐而又谨慎的工作。根据此次新冠疫苗临床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江小川(化名)在接受《新京报》采访中的描述,研究人员会根据报名人的信息标记为:红、黄、蓝三种颜色。

红色为不合格,代表存在一定潜在风险的人;黄色为可来可不来;蓝色表示基本符合30多条要求。标记蓝色和黄色的预约登记人员,需要电话再进一步核实,根据核实情况确定是否可以来。

首批接种新冠疫苗的108名志愿者中,已有12人的微博信息被公布,有退役军人、有学生、有普通居民。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专属的“接种编号”,但网友们给他们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108好汉”。

随着接种者的身份被公开,这些志愿者也说出了自己报名的初衷。

年龄*的志愿者@荆楚老吴说自己愿做有点意义的‘炮灰’”;47岁的闫女士说在家隔离到只会做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便决定报名;跑龄4年的马拉松爱好者任超跟母亲开玩笑说,自己是光棍,不能让拖家带口的人去;19岁的大学生志愿者秦媛媛希望自己能为家乡抗疫出一分力。

108志愿者怎么隔离

目前Ⅰ期临床试验志愿者招募已经结束,报名通道已关闭。除了各大媒体们的跟踪报道以外,这些志愿者们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接种疫苗的隔离日常,让外界多了一个渠道了解疫苗实验的进展。

编号038志愿者任超每天坚持拍摄一段视频向网友“报平安”,除了汇报自己的身体状态,还会细心解答网友的疑问;编号007老吴把自己的想法和有意思的事情写下来发表成微博文章;编号009朱傲冰每天拍摄视频的同时分享自己的心得并认真配上积极向上的背景音;编号037桥野夫*晒隔离伙食,偶尔还拍拍小段子;编号053号志愿者秦媛媛加入澎湃“问吧”,在上面回答网友疑问…

通过这些志愿者的日记,可以发现了不少有趣、有用的信息。既能满足网友们对疫苗受试者们隔离生活的好奇心,还能被科普关于疫苗临床试验的知识。

疫苗受试者在隔离期间也是有任务要完成的。志愿者的腋下贴有24小时体温计,每分钟监测数据,通过手机app链接,研究人员在电脑后台都能看到;每人手中有一份“接种日记卡”,每天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在上面记录各项数据;他们手里还有一张透明的卡尺,用于测量接种部位是否有红肿、过敏等引起的皮肤反应。

志愿者们有一个自己的小群,他们会在里面交流每天的身体状态和遇到的事情,即使大家都在单独隔离中,但是彼此依然会有鼓励和照顾,发生不少有趣的事情。

据“编号007”老吴的记录,住在他隔壁的“编号009”朱傲冰在晚上上厕所时体温传感器脱落被冲走,这引起他们微信群里的一阵小骚动,幸好值班医生备有临时温度计。经过这件事大家都汲取了教训:体温传感器固定是个技术活,上厕所要夹紧点。

大家会把自己带的“战备物资”放在隔离门口,供来往的志愿者自取。编号003号志愿者在微博中表示,因为生活物资十分充沛,为了避免浪费,已经用这种方式推销出了两根香蕉、一个梨、一盒牛奶。

3月24日部队医务人员送来理发工具,“编号048”志愿者主动请缨,为男同胞们设计发型。

对于大家好奇的隔离住宿条件问题,在几位疫苗志愿者的“接种疫苗隔离日记”中,大家都提到对志愿者们所隔离的住所环境“超出预期”,三餐都有医务人员送到门口,几乎顿顿吃的都不一样。不少志愿者打趣说自己被“饲养”,每天最害怕的就是吃饭,除了担心的体重问题,也担心浪费。

而对于一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发热、头晕、浑身酸痛等症状,大家也表示目前这些状况已经消除,大部分志愿者的身体状态很稳定。在医生的叮嘱下,还在房间里、楼道里做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平板支撑、体操等等。

14天后的108志愿者

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中国正沿着5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攻关工作,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综合起来讲,目前5条技术路线都在稳步推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称:即使是特事特办,疫苗也要经过三期的临床试验。按最短时间算,临床一期不少于20天的时间。对于临床二期来说,测试临床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手续,大概需要200~300人,招募完成最短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临床三期实验是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如果病人发病率比较高的话,需要的样本量少一些,最短也得要三到五个月不等。按照这个速度估算,如果要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并证明疫苗有效,至少需要六个月的时间。

然而通常,一支疫苗从研发到投入市场至少需要10年,难度极大。新冠病毒让全球的疫苗研发进入了“生死时速”的竞赛中。

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入临床实验,让不少网友将这些疫苗受试者成为“探路者”。对此,不少志愿者发声说,这个称号太重,担当不起。正如编号038志愿者任超所说:“在我们眼里,真正的探路者是陈薇院士带领的疫苗研究团队,*针是打在了她的胳膊上。我们只是站出来跟随他们的脚步。”

对于这108名志愿者来讲,14天隔离只是临床观察实验的开始,接种后半年内依然要不断观测身体状况。隔离结束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他们都需要再回来采集血液样本,用于抗体检测,观察他们能否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抗S蛋白特异性抗体并且不会出现很严重的不良反应。

现在这只是从实验室设计、研制一个候选疫苗,到真正应用是指整个临床做完,效果好才算疫苗研发成功。对于新冠疫苗的临床实验,这才只是九九八十一难的开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玩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