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接国家电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请务必知悉。”3月27日晚,全国各大影院陆续收到停业通知,原本已经进入复工初期的影院们遭遇紧急叫停,情况又恢复到了两个月前。
(图片来自网络)
“感觉是当头一棒。”某影院经理告诉娱乐独角兽。收到停业通知时,这家影城正在准备复工,“原本准备4月2号开业。”在这之前,国内已经有529家影院开业,3月28日,上海原本有205家影院也将迎来开业,但是“刹车”来得突如其来又不可抗拒。
这对影院行业而言,是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已经开始营业的影院需要进行小规模退票处理,同时承担影院二度停业带来的成本损失,而影院长时间无法营业,行业焦虑在加深。某电影从业人员表示,“这两年影院竞争越来越激烈,顾客越来越理性,影院利润不断下降。如果再长时间不开业很多影院资金链将彻底断裂。”
另一方面,则是心理层面上的冲击。“成本是一回事,因为现阶段基本上影院营业也是赔钱,主要是信心上的打击吧。”影城经理感叹。
3月16日国内影院开始小规模复工,《战狼2》《何以为家》《复仇者联盟1-4》等20部中外经典影片计划复映,虽然票房大盘与观影人次都十分冷淡,但是行业隐隐看见一切走向正轨的希望。然而10天后,一切再度停摆,行业大起大落,从业人员们则是五味杂陈。
但所有人也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面对灾难,胜利的到来总是一波三折。
复工又停工,影院“难念的经”
舆论市场一直讨论的问题是,现阶段影院应不应该复工?这是一个现实与情理两难全的问题。
从观众市场来讲,大部分观众尚未做好观影准备。有媒体在微博上发起投票,“近期你会去电影院看电影吗?”,投票人数达到38.4万,其中30.7万人选择了“不去,老老实实宅在家里看吧”。公众的这一多数性选择一定程度是由于影院现阶段只能以低成本的老片复映方式试水开业,经典影片虽然有IP价值与情怀效应,但是疫情之下对观众的吸引力有限而造成的。
此前行业预想中的“报复性观影潮”并没有迅速到来,公众比想象中更加理性。
从疫情发展情况而言,隐患无法完全避免,还未到放松警惕的时刻。3月28日,河南省漯河市对外通报,新冠肺炎新增1例确诊病例,同时截至3月29日12时,北京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1例。疫情传播并未断绝,仍旧需要严格防疫,避免人员交流与群聚性活动。这就意味着,现阶段空间相对封闭、人员流动性大的电影院并不是一个*活动场所。
但从电影行业情况而言,影院的长期停业已经造成了不小的生存压力。除去这段时间短暂的复映时间,全国影院已经停业超过两个月,而这两个月的时间国内票房产出能力*的春节档“流产”,2020年*季度电影产业上下游各环都面临损失。
某影业负责人对娱乐独角兽表示,“我们这次损失很大,具体的数字还没有确认,但是一直在上升。”
参考2019年同期票房数据,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统计,2019年*季度中国电影票房为186.14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将比预期目标减少百亿左右票房。
而对于各类影院而言,2020年*季度的缺失对全年收入产生重大影响。“一二线大城市影院春节月的票房可能占到全年票房的15%左右,三四线城市一些小影院春节月票房可能要占到全年票房的30%-40%。”某电影从业人员说。
而在资本市场上,院线股起伏不定,从3月20日-27日,金逸影城、万达电影、上海电影区间涨幅均超过6%,今天除了金逸影视,上海电影、万达电影、横店影视、长城影视等股价均出现带跌。
同时,行业内一部分影院已经被动洗牌出局。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今年前两月,影院类企业新增不到8千家,与2019年同期相比,我国影院类企业新增数量下滑25%。截止3月27日,2020年已有2263家影院类企业已注销。
“如果影院停业再往后延续两个月,那应该很多中小影院会倒闭。”一位电影行业资深经理人透露。“理论上,影院盈利除了票务收入,还有食品饮料、衍生品销售、广告等收入,但实际上,三四线城市的中小影院主要依靠大档期的票务收入维持运营,资金链条本来就很脆弱,疫情冲击下,情况并不乐观。从业者也很有压力,很多影投公司也只给员工底薪或者*生活保障。”
或许可以看出现实条件与影院行业之间的矛盾。疫情影响还在持续,影院复工的理想时机还未到来,但是电影行业两个月甚至更长的空窗期,给影院带来了运营压力,影院期待复工。
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特例故事,但春节档这个时机将电影产业的损失进一步放大。
“新冠病毒肆意造成了各行各业的停工,电影最重要的档期——春节档的停工,给所有影院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大地院线董事方斌说。
而影院不能轻易复工,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信号。“影院行业在各个国家的老百姓心目中或许是疫情等级风向标一样的存在,当各国宣布影院停业时,说明疫情真的很严重;反之,当影院恢复营业时,说明战胜疫情了。”
而这次,影院的再次停工,是防止疫情控制出现任何意外,也示意公众,胜利还未完全到来。
新片上映风险大,
电影行业何时复苏?
现在询问电影行业内各人员,预计影院何时能正常营业、行业复苏?得到的答案并不相同。乐观的人预计“大概五一档吧”,保守的人预计“六月初吧”,也有人感到迷茫,“现在没法说什么时候能够开业”。
而行业内老生常谈的问题是,影院开业后是否有足够的电影能够放映?此前影院开业选择复映老片,或许能够体现一定的问题。
“因为各地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同,同时也没有发行方愿意在这个时期发行新片,所以个别地区个别影院进行复映片预热,满足观众观影需求。”大地院线董事方斌说。
复映老片是一个过渡手段,一方面以老片低价营销获取客流量,作为一种暖场手段,吸引公众对电影的关注;另一方面解决电影市场内容缺乏的问题。
疫情冲击,电影产业既期待着复工,但也害怕复工后的冷淡市场。灯塔数据显示,3月27在平台统计的194家影院中,有50多家影院票房0收入,80多家影院票房收入在100元以下。
这意味着,新片在复工初期上映,要面临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大体量电影,背后牵扯着数十家出品发行方,对票房市场有着相当的期待,从上游制作到决定档期、下游发行、电影营销、争取排片等要经历一个精密的策划流程,这类电影或许并不愿意在市场惨淡之时冒险入场。
大部分发行方或许是保持着谨慎态度。某影业负责人表示,“今年影片发行预计不会有太重量的片子上映,行业需要观望。”
这同样是一个矛盾问题,所有人都在等待影院营业、市场复苏,但是作为先锋部队需要勇气,大部分发行方在小心试探。“好多发行公司在问,影院什么时候营业,影院开业一段时间后,市场慢慢恢复,大家就会开始投放新片。但如果市场一直不好,那肯定很多电影都不敢投放了。”影院经理说。
同时,这也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电影不敢冒险影院放映,同样不会轻易选择线上放映。不管是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影院是电影放映的主要渠道,即便Netflix屡屡打破电影市场传统规则,但是大部分大体量电影依旧坚持影院放映。一方面,流媒体不能代替影院电影放映通过技术达到的观影体验;另一方面,流媒体的平台承载能力,不能完全消化爆款电影产生的票房收入与周边红利。
疫情期间,有《囧妈》《肥龙过江》《大赢家》等电影进行线上放映,片方获取版权费用,流媒体平台获取用户流量,但这意味着电影在票房市场失去竞争力。
“影院是渠道,没有了这个主要渠道,制片方肯定压力很大。流媒体也是一个渠道,但不是什么电影都能卖出去,也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卖得好。”
于是现阶段,电影行业能做的似乎只有继续守望,这份守望是坚持也是责任,“当前的防疫防控工作还在持续,在面对其它行业陆续复工的情况下,电影人迫切想要复工的心态也是人之常情。但影院封闭的场地特性和社交属性确实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服从大局更是电影从业者们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大地院线董事方斌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