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严重下降,颅骨突出,发育迟缓!
继2003年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后,5月12日,湖南郴州再现“大头娃娃”!
湖南郴州永兴县一家爱婴坊母婴店,误导家长给牛奶过敏的宝宝喝“倍氨敏”蛋白固体饮料,并称其为最畅销的特医奶粉,多名宝宝长期饮用后,均出现颅骨突出,患上了佝偻病。
1
铤而走险的“倍氨敏”们
倍氨敏,作为普通的固体饮料,为何要变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粉(即特医奶粉)呢?
据了解,特医奶粉是通过食品技术调整奶粉成分,满足患有特殊疾病或者特定医疗状况婴儿的营养需求。
报道称,倍氨敏的生产厂家是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湖南郴州永兴县爱婴坊母婴店,先后从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购进“倍氨敏”法国进口深度水解乳清蛋白(蛋白固体饮料)47件,2019年10月前全部售出。
由于很多家长对“特医奶粉”认知匮乏,为了销量和利润回报,倍氨敏被母婴店销售人员大力推荐,并误导家长们认为,倍氨敏是可以缓解宝宝过敏反应的“特医奶粉”。
其实,倍氨敏不是湖南郴州*起被当作“特医奶粉”的假奶粉事件。
2019年,湖南郴州市一位宝宝被检测出牛奶高度过敏后,该市*人民医院医生开的处方就包括“舒儿呔氨基酸配方粉”,这款所谓“配方粉”(特医奶粉的一种)的真面目同样是固体饮料。
除了舒儿呔氨基酸配方粉,2019年底,在湖北武昌,身为固体饮料的雅乐迪被包装成适度水解蛋白配方粉(特医奶粉的一种),公然误导消费者。
2019年6月,同样为固体饮料的浙江宁波特壹“佳瑞宝”和山东青岛“金大洋”也“佯装”特医奶粉甚至潜入了当地医院商店。涉事产品销售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和山西等地。
依据我国法律相关规定,固体饮料国家标准中没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规定,而奶粉的国家标准对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都有详细规定,特医奶粉的要求则更加严格。
而且国家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未经配方注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得在我国生产销售。
目前拿到特医食品注册的配方总共有54个。倍氨敏、舒儿呔、佳瑞宝和金大洋等均不在其列。
2
奶粉市场乱象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婴童消费市场,市场规模更是逐年递增。巨大的市场蛋糕之下,国内外奶粉品牌竞争激烈,乱象丛生。
“特医奶粉”只是冰山一角。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奶粉销售主要渠道包括:一是通过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的品牌,可以通过商超、专卖店及母婴店等线下渠道和电商等多种渠道销售;二是通过跨境保税渠道进口的产品,还有自贸区等方式,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包括企业自营的旗舰店等。
另外,还有一部分产品通过海淘、代购等方式进行销售。
伴随全球化进程,购买洋品牌奶粉变成一种新时尚。海淘、跨境电商受到大家热捧,同时也成为中国奶粉乱象的祸首之一。
就在郴州“大头娃娃”曝光之前,4月30日,进口奶粉西班牙安莱俪依幼儿配方乳粉(12—36月龄,3段),连检2次不合格。
对比国外伪、劣质奶粉流入国内事件,“假洋奶粉”更是屡禁不止。
2018年“西班牙查获8吨假奶粉,涉及多个大牌,大多准备运往中国”的消息更是震惊中外“宝妈”们,13320箱不同品牌的假奶粉被公之于众。
2017年12月,马来西亚出现了美赞臣的仿冒品,一位宝宝疑似喝下假奶粉后狂吐。同年3月,立陶宛查获1.8万盒仿冒爱他美德国版的假货,重量达11吨。
“假洋奶粉”的“化妆术”一般有三种:一是国内生产的奶粉通过“保税区一日游”,拿到海外发货凭证和入境许可;二是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的国外注册的奶粉品牌,在国内找一些企业代加工,许多国内奶粉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进口奶粉。
另外是少数国内企业在国外寻找食品厂生产代工奶粉,包装成“洋名牌”再定向销往中国。
3
“洋奶粉”借船出海
伴随全球化浪潮和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几乎成为“洋奶粉”的天下。
目前,我国通过注册的国内生产企业有103家、国外77家,却有2000多个品牌系列,其中没有生产工厂的贴牌品牌专家估计约1000个。
伴随着海淘、跨境电商、社交电商和代购等迅速发展,名目繁杂的洋奶粉不断流入中国市场。
由于跨境电商等手续比较简单,且不用交高额税,很多假外资和低劣产品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借这个跨境电商的机会涌入了国内。
另外,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带给国内奶粉生产企业的影响,不可小觑。
从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成为*实施奶粉配方注册的国家,将奶粉成分的管控接近药品。从2018年开始,不管是进口奶粉还是国产奶粉,都必须在中国进行配方注册。
目前,国产奶粉抽检合格率已经高达99.5%,位居全球最高水平。而借助跨境电商流入中国市场的洋奶粉,却没有受到如此严格的监管。
因此,不少乳制品行业人士认为,对比进口的洋奶粉,国产奶粉不论是成本价格还是管制等,均处于下风,从而导致不少国产企业或品牌为了生存下去,铤而走险,兵出险招。
例如“倍氨敏”们和它们的渠道商的误导宣传,以及“假洋奶粉”事件。
4
谁来保障孩子的口粮安全?
近年来,海关系统数次破获涉案金额巨大的跨境电商走私婴幼儿配方奶粉大案。缺乏监管的国外婴幼儿奶粉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进入国内,已成为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一大安全隐患。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何保障他们“口粮”安全?
一是不断完善法规,加强全面监管,提高违法成本。
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仍在制定过程中。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时,暂不需要获得相关产品的配方注册证书。
行业人士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快完善管理办法,提高违法成本,不让非法违规劣质洋奶粉流入国内。
与此同时,在特殊配方食品,特别是婴幼儿特殊配方食品领域,我国国家立法和监管部门等仍需加大监管力度。
二是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
在对国内乳制品从奶源到生产端、销售端等全程严格管控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营造一个良性的、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奶粉不接受严格的配方注册、海关入境检验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月度抽检,不但存在产品质量风险——很多假外资和国外低劣产品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借船出海,而且影响到中国配方奶粉市场的公平机制。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李翠枝日前在两会上建议“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清单中剔除”,意思是希望通过海关进口,经过正常的手续过关检测,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这类比较敏感的产品,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秩序,保障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质量安全。
据了解,当前中国市场配方奶粉管理体系之下,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敞开着,那就是海淘的洋奶粉质量安全没有保障。部分洋奶粉既没有配方注册,也缺乏严格监管,是目前配方奶粉行业*的风险所在。
李翠枝代表提出把这块奶粉剔出名单,纳入监管,其实是从自身行业出发,对行业秩序负责,对孩子健康负责的一个体现。
三是严格行业自律。
对于生产经营者和渠道商而言,则应严格行业自律,诚实生产经营和销售产品,不应游走在监管的灰色甚至违法地带,蚕食行业口碑。
最后,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家长们应全面了解与婴幼儿营养、健康相关的各种常识,避免成为“擦边球”式宣传的受害者,尽量选择有资质的、大品牌和正规厂家的奶粉。
另外,给宝宝挑选奶粉时,不应存在国货偏见,关键要看安全和营养两个指标。其实对比洋货,由于中外饮食习惯和文化差异,采购按中国母乳配方的大牌国货,或许更安全,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至于奶粉跨境购、海外直购或代购,因归属于零售进口,是消费者的个人行为,国家目前无法实行监管,不建议大家采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子弹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