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研发费用是净利两倍,中芯国际重资布局的14纳米能盈利吗

根据IHS统计预测,14纳米及以下更先进制程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 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386亿美元,2018年至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19%。
2020-06-28 11:31 · 经济观察网 沈怡然

中芯国际从申请科创板到过会的19天里,围绕公司的争议正在出现。

自6月22日上交所披露中芯国际招股书注册稿后,中芯国际(01093.HK)盘中大涨,至6月24日继续涨至28.45元,股价创历史新高。

当前来自上交所、券商、业内人士,正在聚焦于一个问题:公司将两倍于净利润的资金投入到一个收入不足1%的技术中——14纳米制程工艺。那么该技术能否为公司带来明显的价值扩张?目前,相关方对该问题的看法出现分歧。

14纳米先进制程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增长空间。国元证券认为,从竞争格局来看,中芯国际在14纳米时代迎来价值扩张的机遇,6月25日,一位曾多年从事芯片代工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14纳米时代公司仍然面临较大市场竞争的风险。

倾力投入14纳米

集成电路尺寸越小,工艺水平越高,便能在同样面积的晶圆上,制造出更多的芯片,或者令同样晶体管规模的芯片会占用更小的空间。14纳米工艺是中芯国际目前*进制程,能应用于智能手机、平 板电脑、机顶盒、AI、射频、 车载和物联网等领域。但该工艺相比全球*进工艺开发进度5纳米、7纳米仍有距离。

14纳米制程工艺在2019年Q4实现量产,该项目收入不足总营收的1%,目前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但公司却在当年对14纳米及以下制程,投入了约33.2亿元,相当于当年净利润的两倍。可以说公司选择将资金重点投入到先进制程,而非28纳米等成熟工艺上。

对于14纳米的价值空间,国元证券认为,公司将在14纳米时代迎来价值扩张的机遇。理由是,公司14纳米制程的市场空间、竞争格局远远优于28纳米制程。

该机构认为,从格局来分析,摩尔定律演进到14纳米以下,制程格局有着明显的变化。14纳米及以下玩家只剩下中芯国际、联华电子、格罗方德、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相比之下,28纳米节点玩家众多。这就导致28纳米产能过剩,且竞争压力巨大。

根据中芯国际招股书,目前全球范围内有技术能力提供 14 纳米技术节点的纯晶圆代工厂由 28 纳米的5家减少至4家,而其中有实际产出的纯晶圆代工厂仅剩3家。

国元证券回溯了行业标杆台积电的制程演进,并表示台积电在自2015年进入16纳米 FinFET制程节点后(等效14纳米节点),盈利能力、市值进入高速增长期。

14纳米盈利争议

一位曾多年从事芯片代工业的人士认为, 14纳米市场格局对中芯国际来说是有挑战的。代工企业的产业链位置和商业模式,决定了其很难实现差异化竞争,后入者跟随*者是常态。台积电在该工艺上得以盈利,是因为它作为龙头企业,技术量产的时间*于对手,引领了客户标准。但对跟随者来说,情况并非如此。这也是上述联华电子、格罗方德等退出先进制程市场竞争的原因。

该人士称,在芯片代工市场,*者普遍选择这样一种商业策略,对每一代先进制程,选择先推出一款通用型平台,等后入者纷纷跟随上来,便会降价原有平台,并通过做细微改进,对原平台进行升级,推出Plus版本,这种方式既能深度绑定客户,又能让对手失去市场竞争力。从客户角度看,他们也希望代工企业推出标准化的产品。

根据IHS统计预测,14纳米及以下更先进制程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 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386亿美元,2018年至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19%。

而券商和该人士均认为14纳米仍然具有较好的市场空间。国信证券认为,先进制程的芯片设计费用会越来越高,设计公司难以承受,所以即便7纳米面世,很多公司从成本和收益角度看,都不会迁移到7纳米。

上述人士也认为,由于升级到下一代的消费电子的费用太昂贵,所以芯片设计公司对于部分工艺节点会停留很长时间。该人士称,未来判断14纳米的毛利率水平,应该从设备折旧、良品率、客户品质三方面来判断,需要公司进一步披露更多信息。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