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构思产品如何做到“收放自如”?

产品构思是一个草率且“混乱”的过程—— 这就好像是一项艺术创意。你会发现自己在构思过程中有了其他创新的想法,便会打乱之前的规划。
2020-08-11 12:28 · 微信公众号:IDG资本 IDG资本

从事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不同类型的角色来完成不同种类的工作。

打磨一款产品离不开推演、验证、推倒、重来,创业者和产品负责人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技巧才能确保它最终呈现的效果:不仅需要在整体上把控所有流程,合理分配团队的精力,也需要在微观处精准地迭代着每一项功能,将之优化到*。

本文作者Illai Gescheit 是初创公司产品-市场匹配的顾问,他根据产品打造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提供了一种“放大并缩小 Zoom-In-Zoom-Out (ZIZO)”的产品构思方法论——就像用触屏放大某张图片一样,可以在整体和细节之间切换自如。希望能为你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

产品经理是一个产品的主导者,产品经理的经验和理念,决定着产品“长”成什么样子。包括在谷歌从事风投工作的杰克·纳普(Jake Knapp)写的产品设计书目《Sprint》,和斯坦福设计学院倡导的一系列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启发了今天的许多产品打造者。

这里介绍的“放大”与“缩小”的(ZIZO)方法论也进一步借鉴了这些方法,并且让创业者,产品经理和设计师能够用有效的对话和结构化的设计过程,来激发创意并专注于用户需要。

你可以从战略和细节两个层面着手设计产品。

产品构思是一个草率且“混乱”的过程—— 这就好像是一项艺术创意。你会发现自己在构思过程中有了其他创新的想法,便会打乱之前的规划。

然而在进行构想时,你需要切换模式——通过策略性思考和既定的指导原则,来优化和排序自己的想法并最后讨论出一个结论。特别是对于团队*来说,需要平衡团队的精力,从毫无头绪中找到优先选项。产品负责人应具有放大和缩小宏观战略的能力,并不断频繁地深入研究用户体验的细节——这任务并非易事,但通过实践你会慢慢掌握得更好。

到底什么是ZIZO放大与缩小的产品构思方法论呢?

ZIZO 的产品构思方法像是一个框架,可以让你同时放大和缩小产品设计到不同层次。

你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层中进行设计:

1.流程设计(Flow)

2.界面设计(Interface)

3.操作设计(Action)

设计者需要在这三个关于用户体验的不同层次之间,进行切换和迭代。

通常是从流程设计开始入手,即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流程。这是产品设计的*视图。你可以深入研究、设计用户界面的详细信息,了解每个用户在每个屏幕/界面中采取的操作。但是,就像任何设计的过程那样,并不存在*正确的开始点或结束点。产品设计的整体美感在于*及其团队能在自己喜欢的模式之间任意切换的能力。

在你开始构思之前,问自己:需要跟团队明确的是什么?

在开始构建特征以及细节之前,你需要明确两个关键事项:

目标用户是谁?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需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在设计的时候尽量让这个过程简单明了。你可以将你的设计分别写在三张图纸上——流程,界面和操作三个层次。

首先*步——”缩小“:设计用户使用流程

这一步是ZIZO框架中最高层次的设计。它并不需要任何艺术技巧——你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他们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会采取的步骤。你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打开App后,用户从哪里开始这段旅程,旅程可能在哪里结束,以及什么样的留存机制可以让用户重新使用该产品。

设计用户使用流程可以采用两种策略:列表或流程图。对于工程师或程序员来说,这是解决任何问题的自然选择,换句话说,这是构建算法的步骤。

拿Uber来举例,该应用程序的用户流程设计示例如下。

注意:这只是简化后的流程设计,你可以随着应用程序的增长而扩充为更多步骤。

现在先来使用”放大“法:设计你的用户界面和屏幕

勾画出初始用户流程后,你可以放大并深入研究细节。每个步骤都应使用一个或多个用户界面来说明。如果你正在设计一个移动应用程序,那么它就是一个屏幕。如果你是要生产实物产品,那就需要当前位置或状态(例如打开位置或折叠位置)的产品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你不需要在特定时间完成所有屏幕的设计。把三个图层放在面前,你可以随时放大或是缩小——返回连续添加,修改或去掉这些功能。

因为,产品构想不是一个线性任务,而是一个迭代任务。

有时在特定屏幕上投入过多细节反而可能会引发其他更高层次的战略概念改变。作为产品负责人,你的工作是不要在细节上投入太多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全局观。

继续以Uber为例。以下是“放大”界面的一个示例:

界面设计——用户注册

界面设计——用户体验流程

继续“放大”:设计操作界面

作为产品设计者,你可以带着玩游戏一样的操作心态来设计用户使用流程。

这里的目标是使得用户像玩游戏一样被吸引,一步步持续操作你构建的产品。为了通关,用户必须采取行动——单击按钮,输入文本,从列表中选择一个项目等等。你需要通过设计出价值和收益来激发用户采取这一行动,如果你想深入地研究用户体验,就需要在操作层面来构想。

下面的草图列出了用户要执行的操作,以及每个屏幕的总操作数。这可以帮助跟踪产品的每个屏幕是否添加了过多的操作按钮,而这些体验会影响到产品磨合度,从而增加了用户流失的可能性。

操作设计——注册

操作设计——用户体验流程

操作界面应该用非常简单的词汇,例如“输入用户名”或“按下提交按钮”。并非每种产品设计都是如此,但你需要尽可能减少用户须执行的操作步骤。例如,在注册流程中,用户真的需要针对姓氏和名字分别进行操作吗?你的产品是否可以将姓氏和名字组合在一起,然后系统后台自动分离,从而让用户更轻松。

每次在进行产品构思时我都要问团队的一个问题是,你认为每个成功界面是什么样的?如果用户在某个界面上都花费数分钟算成功吗?你是想让用户切换到另一界面,分享内容,还是按“赞”的按钮?为了集中精力并简化初始产品设计,我喜欢从单个用户在每个屏幕的假设操作开始。

这不仅直接与产品目标和各项指标相关,并且还能帮助团队仔细考虑所构建的产品是否真正地解决了一开始想要解决的问题。

结语:

无论在产品的哪个阶段,产品经理往往都会在流程、界面和操作三个层面进行设计。这三个层次的工作,哪一个部分进展顺利与否,都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工作,并造成延期。而在一开始带有这种“Zoom-In-Zoom-Out (ZIZO)”的思维去进行产品开发,并直面问题,更积极地去解决不同问题,才能收获整个团队的成长,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原文《A Product Ideation Method: Zoom-In-Zoom-Out (ZIZO)》--Medium

作者Illai Gescheit

END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IDG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