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电商逆战:京东下乡,拼多多进城

京东与拼多多像是分布在坐标南北极的两端,前者向下,后者向上,终有相遇之时。
2020-08-28 09:19 · 微信公众号:雷锋网 肖漫

2020 第二季度的财报,呈现出一个戏剧化现象——

近年来高速增长的拼多多发布业绩后,股价大跌 13.52%,市值蒸发 150 亿;

而京东发布财报后,却创下股价历史新高,涨幅约 20%,市值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虽然市场对两家电商公司的反应截然不同,但更为有趣的是,在公司战略层面,京东和拼多多却是面对面朝着对方领地进击。

扎根五环之内的京东开始“上山下乡”,深挖下沉市场;而三四线城市里土生土长的拼多多却整装进城,拼命上探中高端市场。

一场电商逆战,正在展开。

京东下乡

中国电商格局里,很长一段时间维持着一种稳定的竞争生态——京东 vs 阿里。不过,拼多多的横空出世及凶猛增长,打破了这一平静。

截至 2018 年年底,拼多多年度活跃用户已超越京东,达 4.18 亿;当时,拼多多仅成立三年多。而后不到一年时间,拼多多在市值上成功赶超京东。

尽管京东是成立了 22 年的“电商老大哥”,但近年来发展却尽显疲态,不仅陷入用户增长瓶颈,还环绕着管理层的负面危机。在“跑的不够快就是落后”的互联网竞争生态下,京东需要自保了。

于是,京东开始求变;而改变的方向,正是拼多多的地盘——下沉市场。

未来三年,将在下沉新兴市场再造一个京东零售!

在 2019 年度京东零售表彰大会上,京东零售集团 CEO 徐雷公布了这一决定。可以说,这是一次京东集团层面的决心变革。

不过,对擅长“五环内”生意经的京东而言,“下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还会导致水土不服。

下沉新兴市场做的是“接地气生意”,性价比当道,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更高。另外,由于三四线城市的慢生活状态,消费者对部分商品品类更注重面对面挑选,例如电器、电子产品等。

针对于此,京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举措,简而概之,即“打出一套线上组合拳,撒开一张线下布局网”。

线上主要依托京东主站和京喜。

2019 年 9 月,“京喜”上线。与拼多多类似,京喜以拼购业务为基础,借以微信等社交平台,刺激用户多级分享裂变。不过,京喜的选品独立于京东主站之外。

几个月后,京东再次加码,推出京东极速版。通过大数据了解下沉用户需求,精选出低价优质商品“*”给用户,并通过签到、*、做任务领金币等互动方式迎合下沉用户偏好。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触及下沉市场用户,促进拉新效果,京东看上了另一个下沉用户流量洼地——快手。

5 月 27 日,京东与快手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打造短视频直播电商新生态;快手用户能够在快手小店直接购买京东自营商品,享受京东的配送、售后服务。

线下场景则是以专卖店为主。

除了依托原本已开设的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和京东家电专卖店外,京东还在今年 4 月收购了线下连锁企业五星电器,计划通过打造京东体验店和万镇通乡镇店,覆盖全国县级及重点区域乡镇市场。

线下门店扮演着京东与下沉市场消费者的粘合剂角色,但这种粘性够不够强,还得着眼于服务。在专卖店之外,京东多加了一层保障——物流;而这正好符合线下专卖店商品品类的配送需求。

在去年 8 月,京东物流就启动了“千县万镇 24 小时达”计划,将商品仓储部署在低线城市,通过物流进一步联通各个线下门店据点,提升配送效率。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从京东财报业绩来看,京东的下乡之路,走通了。

今年的 618 购物节可以说是京东表现*的一年,京东的业绩非常地出色。

徐雷在 Q2 财报电话会议中如是说道。言语之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第二季度的财报业绩来看,京东不仅营收表现出色,且一改以往用户增长疲态,单季度用户增长也创下 11 个季度新高,新增 3000 万,同比增长 29.9%。

徐雷认为,这离不开上半年低线市场取得的进展,尤其是京喜和京东极速版的拉新。

显然,在下沉半场这一新开发地上,京东已尝到了甜头。而京东下乡的步伐,还在继续。

据负责京东集团战略规划部下沉规划的唐晨判断,中国是一个”葫芦型“社会,下沉市场是基数更大的下葫芦,下沉市场有差不多 9 亿人,占全国的 66%,GDP 占比接近 50%。他认为,这一格局在未来 5~10 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同时,徐雷也明确表示,下半年,京东将进一步布局下沉新兴市场和产业带、为产业带赋能,包括数字化的赋能、工厂商品的生产和开发等。

拼多多进城

与京东的下沉路线完全相反,原本就在下沉市场深耕的拼多多则是将触角伸向了一二线城市。

我们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 9.9 元买一箱芒果,这与他的消费能力没有关系。传统公司才用一线、二线、三线来划分人,拼多多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很多面。

这是黄峥对拼多多的思考。

拼多多起家于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并依托该市场的巨大红利三年实现 IPO,五年突破万亿 GMV。但这并未达到黄峥对拼多多的期望,对于想成为满足多面用户的拼多多,一二线城市是必须要拿下的缺口。

不过,拼多多入局尚晚。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市场份额早已被京东、阿里瓜分殆尽,“后来者”拼多多想要在其中撕开一道口子,实非易事。

再者,由于拼多多主攻下沉市场,平台商品品牌杂乱且较低端,甚至在早期发展中出现过”假货“、”高仿“等负面事件,这对品控要求较高的一二线消费者而言,拼多多的初印象并不加分。

“小镇青年”拼多多要进城,必须改头换面。

针对假冒伪劣产品,拼多多展开了“双打活动”,强制关闭不符规定的店铺商家,拦截商品链接并下架不良商品。

洗清不干净品牌形象之后,拼多多的下一步,是换装,改变其销售低质低价商品的品牌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拼多多进行了两大动作——百亿补贴和新品牌计划。

先看百亿补贴,这其实延续的依然是拼多多高性价比的打法,意在通过价格优势突进高端市场。

2019 年 6 月,拼多多宣布推行“百亿补贴”的策略,对高端品牌类进行成本价之外的补贴,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

为了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拼多多为“百亿补贴”策略加上了三道保驾护航的通令——100% 正品、优选品牌以及售后无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拼多多用烧钱的方式对品牌商品进行补贴,但大多是渠道链条中的商家在卖货,而并非品牌官方入驻平台。例如,近期掀起一阵舆论波澜的特斯拉、低价 iPhone 等,且这些品牌方均公开表示过拼多多并不属于授权经销商。

不过,无论是烧钱补贴,还是蹭品牌热度,搭上品牌效应的便车,拼多多都是其中获利者。

"百亿补贴"策略实行后的*季度,其补贴入口的日活用户突破 1 亿,且该季度的活跃买家数创下了拼多多上市以来单季度的*增长。作为对比,实行百亿补贴策略的上一季度中,拼多多年活跃用户仅新增 2480 万人,为拼多多历史*记录。

基于百亿补贴带来的”真香“反应,网友对拼多多的评价也从“拼夕夕”升级为“拼爹爹”。不难看出,百亿补贴不仅触达了头部城市的潜在用户,也提升了用户对拼多多平台的接受度和信任度。

再看新品牌计划。

拼多多想要上攻一二线城市,仅靠补贴只能换来一时的流量,用户粘性不足。再加上官方品牌早已选好了电商销售渠道——服装品类已被天猫收入麾下;京东则牢牢占据着数码家电知名品牌。

于是,拼多多将目光聚焦于具有生产能力却无品牌的制造企业。拼多多利用自身的流量和数据积累,帮助这些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对接拼多多平台消费者的需求,通过 C2M (用户直连制造)的方式,扶持它们创立自己的新品牌。

从短期效应来看,拼多多能够享受新品牌带来的附加效果,洗脱只卖低端产品的印象。从长远角度而言,与供应商的合作能够让拼多多抢占供应链,为长远电商之争打下基础。

新品牌计划推出半年后,有超过 6000 家制造企业向拼多多递交了申请,近 500 家企业和品牌方参与了试点工程。

截至目前,百亿补贴和新品牌计划还在持续进行着。

京东 & 拼多多,终有一战

无论是京东大举直进低线市场,还是拼多多拼命挤进头部城市,京东和拼多多之间,终会在两个市场中频频相遇。

而无论在哪一市场,电商之争终究要落到用户流量之争。

作为低线市场的较早一批掘金者,拼多多已收获了 6.83 亿用户数量,超越京东成为第二大电商平台。不过,拼多多毕竟是新生力量,无论在生态,还是在供应链上,远不能与京东阿里比拟。

并且,通过低价收割的用户流量存在着不稳定性,平台与用户之间的粘性不足;这也是拼多多屡次在财报中强调需要补课的重点。

对于京东,虽然资历深厚,但却被拼多多在短时间内轻易赶超,侧面反映着经营问题。尽管目前已大举进入低线市场,但要在下沉市场存量空间之外,截流拼多多用户,还任重道远。

随着京东下乡、拼多多进城,未来电商平台的用户流量争夺战将更趋于白热化,主场攻守的判断也将变得模糊。

京东与拼多多像是分布在坐标南北极的两端,前者向下,后者向上,终有相遇之时。待到那时,兵刃相接的较量之下,谁能胜出,还看今日功夫。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雷锋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