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互联网卖菜到底还行不行?

2020年,在疫情期间出现的社区团购蔬菜肉类,让这个市场的价值重新被评估。
2020-12-14 13:00 · 微信公众号:DoNews maomaobear

日前,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对近期热潮迭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的 “社区团购”提出质疑。

近期,“社区团购”成为互联网行业及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各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利用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区的生鲜团购。卖菜几乎成了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阿里、京东、美团等巨头纷纷布局。大家熟悉的补贴扩张模式又要来了。

这个时候,人民日报出来叫板,说巨头不仅要在商业模式上创新,还要承担起科技创新的责任,这一定程度代表了官方的态度。

那么,互联网卖菜到底行不行?为何巨头入局,而人民日报要叫板呢?我们来看一下。

顺理成章的社区团购

关于互联网卖菜的事情,其实不是新鲜事情。早在10多年前,PC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就有很多商家试验过这个市场。

但是,高昂的运输成本,稀少的用户,没有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而2020年,在疫情期间出现的社区团购蔬菜肉类,让这个市场的价值重新被评估。

与十多年前不同的是,当年人们用PC上网,如今人人有了智能手机,有了微信群,有了支付宝微信这种支付方式。物流更是比十多年前便捷很多。

以前难以解决的成本用户问题,现在都容易解决了。

以社区为单位,把菜肉从批发领域直接对接到居民,减少中间环节,是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

相比传统的高价值生鲜,社区团购可以提供更大众化的产品。

相比市场菜贩,社区团购可以减去市场摊位的租赁费用。其实,这种模式,与批发市场菜贩直接给饭店送菜是一样的,只是把社区当成了一个大饭店而已,物流成为完全可控。

已经有了电商、用户、物流的互联网巨头,做社区团购轻而易举,所以这个风口就起来了。

潜在的垄断前景

上一轮O2O已经是几年以前的,大家已经熟悉了互联网公司的玩法。

互联网巨头进入一个传统行业,先利用各种补贴低价快速扩张,用亏本的办法,把各种小竞争者挤出市场,形成*或者几家垄断。

经过一个时期,这几家垄断基本完成了,新生的资本再入场的门槛被大大提高,这个时候互联网巨头,就逐渐取消补贴,提升价格。

等到互联网巨头用巨大的份额完成上市之后,有盈利压力了,价格就再度提升,开始收割利润。而此时,各种小竞争者早就被挤出市场。后来者因为门槛太高无法入场,事实的垄断就形成了。

不过,以前的互联网巨头,收割的往往是新生市场,譬如共享单车是一个以前没有的市场,外卖叫餐以前是一个不太大的市场。这种市场形成,是制造就业机会和社会财富,只要不出问题,监管者是鼓励创新的。

而社区团购没有那么简单。互联网巨头入场的结果,是替代掉从批发市场到街头的小商贩。

这里,就有一个就业替代的问题,一个司机跑一趟就可以完成一栋楼的送货。跑一天,就能覆盖若干个社区。而这些社区以前是养活一条街几十个菜贩肉贩的。

这种就业替代的影响不可小觑,而且一条街几十个菜贩肉贩背后还有一个市场的租赁收入,这同样是一种替代。

这个影响就大了,互联网公司挣走全国千万小贩的钱,这些小贩的就业就成为监管者的问题。

所以,监管者对这种潜在的垄断并不支持。

人民日报的叫板

人民日报说,下沉社区终端,将线上流量与线下供应链整合,加大优惠补贴力度,用价格优势换流量,用户下单就能等菜上门……在“鹭鸶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发力,或许又是一个互联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改变生活的精彩故事。

但是如果我们的互联网巨头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未知、拓展人类知识疆土,再与超大规模市场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创新势能。依靠硬核科技,让企业站上价值链顶端,让国家竞争力、自主性更强,让人类的知识边界更大,不是更“香”吗?

这是一种深度的思考,互联网公司要抢着挣菜贩的钱,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一直在这种低端领域扩张,对国家来说,只是换个口袋,小碗的肉到了大碗里面,对国家总体来说帮助不大。

国家更希望,互联网企业利用实力,去研发核心科技,创造价值,占领产业高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百度是搜索赚钱,百度去做人工智能,政府是欢迎的,大力扶持;阿里做芯片,国家也是欢迎的,京东有数字科技,利用大数据提升城市管理,政府同样是欢迎的。

不要去抢小商贩的饭碗,去高端产业提升中国的竞争力,这是监管层希望看到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