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1年应届生预计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显示,从行业的选择上看,计算机/互联网/通信行业备受毕业生欢迎。
一边是热火朝天的求职需求,一边是供不应求的招聘市场。
在求职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企业更偏爱有实习经验的应聘者,75.4%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候选人实习经历视为加分项。
因此简历上的互联网大厂实习经历,也成为了金光闪闪的门面招牌。
年轻的学生们在“内卷”中不断追赶彼此,在大厂的格子间里从零开始适应996。
作为实习生,在没有KPI压力的视角下,他们如何看待互联网的工作?短暂体验过互联网的实习之后,他们又有怎样的心得?
我们和7位在大厂的实习生,聊了聊他们眼中互联网。
1
“上班*天,老师说,互联网人是早九晚十二。”
@土豆 HR 一线大厂 985硕士 北京
相较于我之前的实习,不得不说互联网公司效率真的很高。
投完简历之后两天就约了我面试,面完第三天收到的offer。
从面试到入职大概就一周左右的时间正式上岗,而且很明显的是,公司不太会给学习的时间,基本一到两天就要求你完全上手,整个运转体系都非常快。
当时会去大厂其实也有点跟风心态,身边很多同学都卯足了劲想去互联网公司,就觉得如果能够进入一线大厂工作,还挺有面子的,也能给自己的简历镀金。
但进去之后发现,大公司远比我们想象的内卷严重,更可怕的是,这种内卷是不自觉进行的。比如说我们每个月都会有招聘组的大会,当着所有人的面,颁发优秀实习生。
我*次参加的时候还跟旁边人吐槽觉得这也太尴尬了,我这种超级社恐如果被颁奖*会脸红到脚趾抠地。
但后来才知道,能够成为优秀实习生的人是有机会转正的。
所以大家会很努力地去比拼,你拉了多少个高级候选人,我组了多少场面试,都是会被计入到KPI当中的数据。
那之后,我也开始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这场比拼之中了,在实习的最后,我也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优秀实习生的奖项。
站到台上的时候,我的心里并没有觉得尴尬,反而有种扬眉吐气的快感。
说实话,我们的工作并不算繁重,只是要时时推进,工作和生活无法完全分开,候选面试的人无时无刻不在联系我,有时候甚至周六日也在回消息。
我记得特别清楚,入职*天,正职老师跟我们说的话:“互联网无限发展的今天,是无数个互联网人早九晚十二熬出来的。”
我每天八九点下班,走下大楼的时候外面天都黑透了,但大楼还是灯火通明的,大部分时候,这里的灯常常会亮到半夜十二点。
2
“大厂实习的第三个月,我轻度抑郁了。”
@香蕉 行政管理 一线大厂 二本 深圳
仔细想想,我会去大厂实习,是很多机缘巧合共同成就的。
我实习很早,本科学的法律,但慢慢发现没那么喜欢,到毕业的时候想转方向去做市场类。
当时想要简历好看,基本投的都是五*公司,最后收到了来自一个互联网大厂的offer。
进去之前还是有很多想象的,实习之后...不能说是完全不一样吧,但确实也是打碎了一点滤镜。
首先就是加班问题,说实话我在进入公司工作之前,就已经做好了996的准备,但我的确没有想到加班文化在大厂是被合理化甚至是被夸赞的。
当时我们副总监表现出来的态度甚至是:“我让你加班,是给了你机会锻炼,你不应该有任何情绪。”虽然说他自己加班也非常严重,但他加班工作年薪百万,我加班工作还是一天150。(笑)
但就算再不想,加班也无法避免,以我们部门来说,招人永远招不够,工作内容就是有那么多,今天不加班做完明天会更多,所以只能硬着头皮熬。
我当时恰逢毕业,要写论文,又是异地实习,几乎每周都要两个城市来回跑,但即便是每天加班到很晚,在leader那里依然没有得到正向反馈,离职的时候,他说我只达到了他百分之七十的期望。
这些对我来说都蛮挫败的,那段时间非常崩溃,有时候躺在床上会不自觉地掉眼泪,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有点轻度抑郁的倾向吧。
leader从始至终都很冷漠,可能在她看来,这只是一段工作关系,不需要和我维系别的什么,但我的确在工作上很受挫,好像无论怎么做,她都不会满意。
另外就是人际关系的问题,部门里有很严重的派系斗争,甚至会强行拉站队。
我离职之后才从同期那里知道,原来部门里一直有另外一个正职会拿我的错处来攻击带我的老师。
这件事让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后怕,明明当时我只是一个实习生,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被利用的工具?
现在很多大厂都喜欢标榜自己扁平化管理、没有上下级区别什么的,但我想说在我们公司,至少是我们部门,是不存在的。
外包员工、正职员工、实习员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待遇,甚至有的会议内容都不会被推送到实习生所工作的电脑上。
带我的正职老师跟我强调最多的就是不要越级汇报、尽量不要找别的老师解决问题等等。
3
“后厂村*一个不996的公司,但我极其焦虑。”
@小雨 市场公关 转型期大厂 双非硕士 北京
老实说,大厂实习经历给我带来的成就感,更多是公司本身的名企光环,而非工作本身。
我在的公司是一个老牌大厂,年龄层相对来说偏高,我接触到的人和信息都很固定,总体来说有点枯燥无聊。
我们每周都会开例会,经常一开就是好几个小时。
这也是我最焦虑的时候。我们leader是一个很有能力但同时对下属要求也很高的人,她希望实习生有创造力、在工作上有延伸拓展。
但我们连本职的基础工作都做不完,根本没有心力去进行所谓的创新。
这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leader一方面对我们要求严格,但我们达不到,就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很强烈的焦虑;而在这种高压之下,我们更加战战兢兢,也就更做不好工作。
还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们公司存在的问题,等级森严,人际关系复杂。
我们部门是项目制,大家各凭本事跟进,所以暗地里的勾心斗角也很严重,是我这种实习生都能体会到的复杂。
最尴尬的是有一次部门里调来一个副总监,但是第二天的部门聚餐大家都没叫他,我们另一个实习生妹妹说漏了嘴。
副总监明面上没说什么,但那一整天我们的工作氛围都很低压,现在想想还是非常窒息。
4
“熬夜写稿到两点,但我很快乐。”
@瓜啊蹊 二线大厂 内容运营 双非硕士 北京
相比较大部分人,我觉得我最幸福的就是能在实习中做到自己想做的事。
我18年本科毕业,当时就有听身边人聊到找工作难的问题,所以从考上研究生开始,我就一直有进大厂实习的打算,而且毕竟是在北京读书嘛,这么好的平台和资源,不想浪费。
我是中文系的,一直很想做内容相关的工作。
进入大厂没多久,熟悉了基本的工作流程也能做的很好之后,正职老师就派了原创稿给我写。
紧接着就是在晚上找各种资料,还远程call了几个比较熟悉相关信息的朋友帮我一起研究,那天一口气熬到半夜两点多,第二天又早早地到公司自己梳理了一遍,打磨很久才交给老师。
我一直挺忐忑,担心她们觉得我写的不好,但事实证明我写的还不错,发稿那天老师特意在群里艾特了我,夸奖我写得很好,数据也很好看,那天真的超级激动!!!到现在即便离职了,也很感谢那一段经历。
当然了,大公司的内卷也是一定存在的,我去公司没多久就来了一个新的实习生,她*天就做了一份工作日报,当时我们都惊呆了,觉得她很厉害。
结果部门主管看到了之后就说,既然她都做了,那么以后大家都做吧……搞得其他实习生都很不爽,这个实习生自己也有点尴尬。
虽然说现在加班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但不得已的996和为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努力,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5
“实习结束后,我决定回家考公。”
@manalgo 用户运营 一线大厂 海外留学 深圳
在进入大厂实习之前,我就有听说过关于互联网公司的各种奇闻轶事。
比如说福利很好氛围很好、加班文化盛行,当然还有那个传说中的“三十五岁定律”。也就是说互联网公司里几乎见不到三十五岁以上的人。
在我们部门,*的leader才三十一岁,已经是总监级别的了。
可能是因为年龄都差不多,所以整体氛围很好,大家一块儿点下午茶,中午出去晒太阳。
公司在文化建设这一块做得也很好,碰到节日就会在公司布置相应的场景,还会在食堂开自助餐。
我离职之后一个月还收到了公司的圣诞礼物,想想还是很幸福的一段经历。
我觉得不管是不是大厂,工作氛围都很重要,比如我们部门的leader是一个有点佛系的,对大家的要求就是把工作做好就行,不会刻意要求加班啊打鸡血什么的,而且还会经常跟我们开会,问我们的工作体验如何。
相比之下,隔壁部门就有点惨,KPI一天一查,氛围也很压抑,有人受不了,没做完实习就离职了。
但总体来说,我觉得我们公司还是很创新的,毕竟是年轻企业,大家都很有干劲,而且勇于探索,不惧试错。
不过我还是没法接受长期996的工作状态,那段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已经让我的身体亮了红灯,难以想象如果长期这样会怎么样。
互联网三十五岁的定律也让我很恐慌。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太难熬了,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爸妈还是希望我可以回到家乡,过更加稳定的生活。
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体验,我也很喜欢当时的工作氛围,但是,我还是准备回家乡考公啦。
6
“我忙到十点下班,隔壁工位的女孩没事干。”
@芝芝 视频策划 二线大厂 211硕士 北京
回想起我的实习生活,就是忙,忙,忙。
因为我去的时候部门里正好走了一个正职老师,加上我实践经验比较多,老师们默认我可以完全胜任工作,所以从*天开始就是高负荷的工作状态。
周末值班,我在五棵松的粤菜馆边吃饭边值班
有一次我十一点多下班,显示打车排队一百多位……只能说大家且肝且珍惜吧。
我*次写视频脚本,之前我完全没写过这种东西,但正职老师就直接丢给我一个以前的脚本让我对着写,说不懂再问他。(当然我最后还是对着自己一点点摸索学习了。)
后面发现这好像是互联网公司的常态,普遍学习周期短,而我也是因为曾经的实践经验与工作内容有一定重合,才能拿到这个offer。
身边人也确实很厉害,我们旁边工位的人学历都很高,985、211都是标配了,还有很多国外回来的。
啊说到这个我想起来一件事,我们部门曾经来了一个实习生妹妹,两个礼拜了都没有干活,不是她偷懒,是因为大家都太忙了没人有空告诉她她需要干什么,原本负责带她的正职老师也忘记了这件事......
导致她自己最后实在太无聊,过来私戳问的时候,我们才想起来还没给她派活儿。
所以也挺奇葩的,有时候大厂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分工精密,每个人都在流水线上运转。感觉更像一个个小小的工作室,内部的管理有时候挺混乱。
7
“进入大厂实习,也是一种应对内卷的方式吧。”
@快乐小鸭 内容运营 一线大厂 985本科 北京
我应该算是同龄人中实习比较早的吧,在大二的时候就有了*份大厂实习。
或许也不算早,毕竟在内卷盛行的今天,即便已经拼尽全力,也很难证明自己比别人出色多少。
之所以想要进入大厂实习,肯定是因为大厂光环啦。有了大厂title的加持,不管是申请海外院校的研究生,还是未来就业找工作,都会更顺利一些,这也是一种应对内卷的方式吧。
但进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历和院校只是*关。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是否精准对标这份工作所需要的,并且在面试中能向你的HR和主管清晰表达出来。
如果说入职之前,我对大厂的滤镜是“这里有一群又优秀又有趣的人”;那么入职之后,就是“当滤镜变成现实是什么样的体验”。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大厂永远实用和效率至上,工作氛围很活跃,也时常需要头脑风暴,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可以提出来甚至被采纳。
所以,实习生虽然是个螺丝钉,但是也可以争取成为一个有想法敢表达的螺丝钉。
不过实习的成本确实很高,薪水完全无法cover。
为了上班离公司近一点,我在离公司20分钟路程的小区租房,光是房租都要3000元。
公司的中午饭需要自费,外加其他零碎的生活开支,每月一共至少4000元的支出。但我的实习工资每天只有一百块,基本上每个月自己倒贴2000元。
我同部门的实习生伙伴基本也是倒贴的状态。不过大家好像都不太在意金钱成本,仍然挤破头想来。
身边也有不少人在实习生阶段就已经开始疯狂加班。
比如住在我隔壁房间的室友,在做直播运营方面的工作,每天晚上11点多才到家,休息日还需要开会,比996夸张多了。
加班可能和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有关,但是看我室友也挺乐此不疲的,可能也是一种个人选择吧。
还有一个挺好玩的体验,就是作为首批00后进入职场,当涉及到年龄和代际话题时,经常会被问“00后都在关注什么”。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喜欢看帅哥搞选秀的追星小天才罢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谷雨数据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