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隆中对”,谁是时间的朋友

中国是光伏王国,硅片规格五花八门,上下游配套产业无所适从,阻碍行业发展并造成极大浪费。2015年,中环、隆基联手制定M2尺寸标准。由于两家市场占有率达到80%,M2成为主流。几年后隆基、中环分道扬镳,分别成为“182联盟”、“210联盟”的盟主。
2021-07-14 08:14 · 虎嗅网 Eastland

隆基股份(601012.SH)是全球*的光伏制造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其光伏组件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9%,预计2021年末单晶硅片产能将达105GW。

中环股份(002129.SZ)脱胎于国有半导体器件厂,进入光伏领域比隆基早。2017年、2018年两家单晶硅产能旗鼓相当,被视为“双龙头”。

近年以来,中环股份产能、营收、利润、现金流等核心指标全面落后于隆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环股分体制有关,比如身为国企领导,沈浩平面临“到点退休”,规划新项目、再融资、提高员工待遇等方面难免“束手束脚”。

2020年7月,“中环电子”完成了混改,TCL集团(000100.SZ)斥资125亿购得100%股权,成为上市公司“中环股份”的实控人。李东生出任中环股份董事长,沈浩平任副董事长、总经理。

中环重新成为令隆基忌惮的对手,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亦十分抢眼,2021年6月涨幅达34.3%。

“隆中对”令人期待。

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

“中环集团”的前身成立于1959年,几经变迁,于2000年成为国有独资“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简称“中环电子”)。

2000年2月,“隆基有限”前身“新盟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经三次增资,2003年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

2004年7月,中环电子与天津药业集团、天津经发投资、天津海泰科技等四家法人单位及䘵大新等9名自然人发起成立“天津市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环股份”)。

中环股份主营半导体分立器件(高压硅堆)、单晶硅及硅片。2006年,中环高压硅堆、区熔单晶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65%。子公司“环欧”单晶硅产销规模紧随日本信越和德国瓦克公司之后,名列世界第三,占世界市场的8%。

中环的核心能力是晶硅材料制造,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原材料就是单晶硅。

2006年,领导中环半导体材料设计、制造的沈浩平(毕业于兰州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升任公司“第七副总经理”。截至2006年末,781名员工中本科占比20.6%,40岁以上员工占比48.4%(典型的“北方国企”)。

2007年4月,“中环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代码:002129.SZ。时年45岁的沈浩平晋升为总经理但没持有任何股份。

截至2007年末,员工人数增至1150名,“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员工中本科占比提高到22.2%,40岁以上占比降至32.1%。

2008年,中环股份向母公司增发2360万股,取得环欧32%股权。至此,成立于2008年的环欧成为中环半导体的全资子公司。

2008年7月,“隆基有限”变更为“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主营业务是单晶硅棒、硅片研发、生产、销售。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环所在三大产业——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 、新能源,同时落入衰退周期,市场容量、产品价格均发生*大幅下降。

2010年中环新能源业务营收5.02亿,隆基营收16.5亿,看似把前浪“拍在沙滩上”,其实中环新能源业务算不上隆基的“前浪”。直到2010年8月,内蒙古光伏单晶硅一期项目投产并开始释放产能,中环股份才正式进入“双主业”阶段。

2013年、2014年,中环新能源业务营收一度超越隆基。再往后,双方差距越拉越大,“双龙头”之说渐渐无人提起。

隆基“单吊”、中环“双轮”

与“单吊”单晶硅棒、硅片的隆基相比,“双主业”的中环逐渐落入下风。

2010年中环、隆基营收分别为13.1亿、16.5亿。中环来自光伏产能下半年才开始释放,全年营收5.02亿,隆基光伏业务收入达到中环新能源收入的329%。

中环毕竟家底儿厚,光伏收入快速攀升,2011年、2012年相关收入分别为11.7亿、13.2亿。

2013年,中环光伏收入达27亿,同比增长105%;隆基营收22.8亿,相当于中环的84%;

2014年,中环、隆基光伏收入分别为38亿、36.7亿,隆基相当于中环的97%。此后两家差距越来越大,2020年隆基光伏收入达546亿,相当于中环新能源收入的314%。

从营收角度,中环的半导体业务似乎是“鸡肋”。

2011年半导体业务营收达12.6亿、同比增长64.8%,占营收的54.3%;

2012年~2016年,半导体业务营收连续下降,2016年收入6.3亿,仅占营收的10.8%;

从2017年,半导体业务复苏,到2020年收入达15.2亿,占营收的8.9%。

“双轮驱动”的效果不甚理想,但半导体业务是中环的传统强项,“技术护城河”之说可以成立

2005年,中环半导体器件产量居行业第七,仅为*名(江苏长电科技)的6.7%,销售收入却是22.9%,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附加值比较高。

中环在半导体级、大尺寸单晶硅片方面有一定优势,8英寸硅片产能30万片/月,12英寸压片产能2万片/月。

混改后的2020年8月,中环定向增发2.48亿股,募集资金50亿,用于半导体业务。根据公开披露信息,募集资金将投入8~12英寸半导体硅片生产线,截至2020年末已经使用27亿。

中环是中国*以硅材料为基础延伸形成光伏、半导体双产业链的企业。#中环半导体业务有可能大放异彩#

中环掉队

2016年,中环、隆基单晶硅材料产能分3.6GW、6.5GW;2017年、2018年两家产能齐头并进,2019年隆基产能达42GW,拉开了与中环的距离;截至2020年末,隆基产能达85GW,中环产能为55GW。

中环输掉“产能竞赛”的结果是,营收、毛利润、净利润、现金流全面“掉队”。

1)隆基成本优势明显

中环新能源业务毛利润与隆基的差距越来越大。

2014年中环新能源业务毛利润为5.4亿、毛利润率14%,隆基毛利润6.2亿、毛利润率17%;

2017年,中环新能源、隆基毛利润分别为17亿、51亿,毛利润相差196%、利润率相差11个百分点

2020年,中环新能源、隆基毛利润分别为33亿、134亿,毛利润相差306%、利润率相差6个百分点(中环整体毛利润率为18.2%)。

隆基财报显示,原材料(主要是多晶硅)约占光伏产品销售收入的55%;

其次为制造成本,2016年占销售收入的11.7%,2020年降至6.6%;

再次为能源成本,2016年占销售收入的4.8%,2020年降至3.3%;

再次是设备折旧,2016年占销售收入的3.2%,2020年降至2.9%;

*上升的是人工成本,2016年占销售收入的3.9%,2020年略微提高到4%。

中环没有披露成本构成,原材料、能源占营收的比例与隆基不会有太大差异(这是比较合理的假设),毛利润率比隆基低6到10个百分点,问题多半出在制造费用、人工、折旧这几个地方。不客气地说,中环短期内不大可能扭转成本劣势。

最近两年,中环半导体业务毛利润率与光伏产品相差一两个百分点,所贡献的毛利润与其在营收中的比例趋同。2020年,半导体业务毛利润2.67亿,占比8.9%。

2)隆基盈利能力*

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彩色堆叠柱代表各项费用率,只有蓝色“淹没”彩色才会获得经营利润。

隆基蓝色折线远远高于彩色堆叠柱,蓝筹股风范十足,中环只能算差强人意。

以2020财年为例,隆基毛利润率为24.6%,销售、管理、财务、研发四项费用合计占营收的6.3%;中环毛利润率18.2%,较隆基低6.4个百分点,四项费用合计占营收的12.9%,较隆基高6.5个百分点。

2014年,中环、隆基净利润分别为1亿、4.5亿,中环相当于隆基的22%;2020年,中环、隆基净利润分别为11亿、86亿,中环相当于隆基的时12.7%。

2020年隆基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超过110亿,中环为28.6亿。

总体来讲,中环算得上优秀,但在隆基衬托下,营收、毛利润、净利润、现金流等关键指标全面掉队,无关乎中环市值仅为隆基的四分之一。

但,中环是时间的朋友

单看财务数据,感觉中环翻盘无望。或许“混改”早来几年,让沈浩平放开手脚,局面会好些?但抛开技术只看财务很容易产生错觉、误判。

中国是光伏王国,硅片规格五花八门,上下游配套产业无所适从,阻碍行业发展并造成极大浪费。2015年,中环、隆基联手制定M2尺寸标准。由于两家市场占有率达到80%,M2成为主流。

几年后隆基、中环分道扬镳,分别成为“182联盟”、“210联盟”的盟主:

2019年,隆基推出边长166mm的M6尺寸,面积较M2尺寸增加12.2%。

2020年6月,隆基再推出边长182mm的M10尺寸并联合晶科、晶澳、阿特斯等七家光伏企业成立“M10”联盟。

2020年7月,主攻M12尺寸的中环,联合天合光能及下游组件、支架、逆变器等39家企业成立“600W+光伏生态联盟”。

硅片尺寸越做越大,是光伏发展的根本趋势。

隆基没有否认这个趋势,并从157mm、166mm一步步走向182mm。但扩张太猛,形成的庞大产能既是财富也是包袱。

与隆基处境相似的既得利益者,试图联合起来减缓光伏电池大尺寸化的历史进程。好比“马车夫联盟”反对汽车上路,失败是没有悬念的。

中环处境要好得多。M12(中环称之为G12)硅片面积达4.4万平米毫米,比M2大80.5%,有利于提高光伏电站投资性价比、降低度电成本,必然受到终端用户欢迎。

在硅片尺寸越做越大的趋势下,182将先于210被淘汰,光伏企业规划新产能时肯定会加以考虑。“中国光伏协会”(CPIA)预测,2021年、2023年和2025年,210mm硅片市场占比净分别超过30%、40%、50%,对应装机容量分别为45GW、84GW和135GW。可以说210是时间的朋友。

根据2020年报披露的信息,中环内蒙基地将于2021年末达到85GW产能,银川50GW产能将于2023年达产。到2023年末,中环产能将超过135GW,其中G12产能约为100GW。所以说中环也是时间的朋友。

2021年Q1,隆基营收158.5亿、同比增长84.4%;净利润25亿、同比增长34.2%;净利润率从2020年Q1的21.7%大幅降至15.7%。

同期,中环营收、净利润分别为74.6亿、5.4亿,同比增速分别为65.2%、114.6%,净利润率提高到7.2%,较2020年Q1提高1.6个百分点。

隆基净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多晶硅材料的上涨,中环净利润率却逆势提高,210战略功不可没。

2021年7月,中环申请定增募集90亿,用于银川G12项目。

隆基不会坐以待毙,曲靖、楚雄合计30GW硅片项目为“部分投资”,2021年内全部投产后,隆基产能将达110GW。要超过中环的135GW,还得继续扩大产能,不知是否还上182。

在这样的背景下,隆基布局N型电池、屋顶光伏、氢能电池,试图从“单晶硅一体化龙头”向“全球新能源巨头”迈进。

中环借210翻盘的概率比较大,隆基坚守硅片阵地并积极多元化或许能保住*优势。

鉴于市值仅为隆基的四分之一,中环股份的想象空间更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虎嗅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