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热锅上的剧本杀

桌游、狼人杀甚至密室逃脱也都如此,前两者至少10年前就已经在年轻人群中流行开来,剧本杀为何在2019年才真正步入大众视野?
2021-09-26 13:28 · 微信公众号:阑夕 陆离

最近,有两条关于“剧本杀”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一条是在9月22日,哈尔滨疾控中心发布消息,巴彦县新增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1例,根据流调结果显示,这位新增感染者从江西吉安出发,曾在哈尔滨连续了三天玩“剧本杀”。

另一条是同样在9月22日,新华社客户端发文,指出宣扬暴利、灵异等猎奇元素的变味“剧本杀”引人担忧。

前一条新闻让很多人产生了好奇——连玩三天剧本杀,怎么就这么入迷?

这其实是当下年轻人群体热衷于剧本杀这项新兴娱乐活动的一个缩影。

根据美团研究院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国内剧本杀消费者规模将达941万,其中超过70%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超40%用户消费频次在1周1次及以上。

此外,国内剧本杀门店数量在2017年尚不足1000家,2019年就已超过万家,到了2020年更增长至惊人的的3万多家。

烈火烹油,可见一斑。

而后一条新闻,则直指剧本杀产业在火箭式发展的同时,乱象也愈演愈烈,就在新华社发文后不久,多家权威媒体也对相关问题做出了点评。

一小一大两个新闻,折射出的是剧本杀产业在近年里的野蛮生长态势。

01、剧本杀是怎么火起来的

首先要指出的是,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翻倍增长、门店开店与倒闭量同步上升、写剧本开展会的上游开发商躺着赚钱...这些产业现状市面上已经有太多雷同分析,本文不再赘述。

反而很少有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剧本杀是怎么突然火起来的?

我试着拆解了一下,得出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剧本杀是一场“逃离现实”的社交体验,帮助Z世代们解决了缺乏“附近社交”的问题。

这是社会学家项飚提出的一个观点,即当代年轻人的“附近”概念正在消弭。

与互联网时代一起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年轻人,他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社交特征是,要么只关心自己,要么只关心距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宏大事件,对于中间层的“附近”——比如身边的人和事——越来越缺乏兴趣。

剧本杀填补了这个问题,当玩家们坐在一起,为了同一个剧本案情进行表演、推理、头脑风暴乃至舌枪唇剑观点辩驳时,就催生了新的社交,也是年轻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社交。

这是剧本杀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同好的社交娱乐关系。

就像二次元爱好者们总会聚集在漫展、CJ和B站评论区一样。

但这又难免产生新的疑问:

桌游、狼人杀甚至密室逃脱也都如此,前两者至少10年前就已经在年轻人群中流行开来,剧本杀为何在2019年才真正步入大众视野?

这种“一个行业看似突然爆发”的现象,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

其一,正是有了桌游、狼人杀、密室逃脱等“推理竞技”游戏的发展普及,才催生出了剧本杀这种站在更高维度上的玩法。

杭州资深玩家小宁是在去年疫情爆发时闷在家里时,无意中接触到线上剧本杀的,在她看来,“剧本杀要求玩家必须带入角色,才能更好的站在角色角度挖掘线索,有点像灵魂穿越,体验到了角色本人的部分人生。”

在疫情平稳后,她很快就成为了线下剧本杀的常客。

剧本杀与桌游、狼人杀相似之处在于都是文本推理,但有着后者们不具备的故事性、内容延展乃至实景表演等优势,可以更好地为玩家带来沉浸感、代入感,又不像密室逃脱那样场景搭建成本巨大,很多时候只需要一间屋子一个桌子就能玩上几个小时。

这一系列优势决定了剧本杀站在其他社交玩法肩膀上,诞生的更晚也更受供需双方的欢迎。

其二,产业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兴起需要时间。

比如在用户群体覆盖拓展方面,剧本杀作为一种悬疑推理游戏,从最核心的硬核推理死忠粉向更大众化的用户群体层面破圈传播就历经几年时间。

这其中,2015年国产悬疑推理电影系列代表的《唐人街探案》上映、2016年明星角色扮演类《明星大侦探》开播,这些影视剧综作品系列的不断推出既持续壮大了自身声势,也推动年轻人群逐渐形成了侦探推理文化。

这就为剧本杀游戏进入年轻人群的心智埋下了引线。

剧本杀玩法的进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国内最早的剧本杀玩法源于2013年传入的一款国外桌游《Death Wears White》,剧情玩法是由8个玩家代入角色,在底特律某医院中分析一起凶杀案的案情。

之后玩法从简单的剧本围读式破案向实景场馆角色变装的沉浸式玩法进化,如今更有主打推理的硬核本、情节幽默有趣的欢乐本、注重渲染恐怖氛围的恐怖本、将玩家氛围不同阵营对抗的阵营本等等多种类型。

从最开始照搬真实犯罪案例的写实沉重到覆盖更多元广泛的剧本题材,在游戏趣味性、平衡性、参与感等多方面不断优化,这才让更多年轻人能够轻松愉快的参与进来。

同样可以拿二次元和泛二次元产业进行对比,从最开始二次元小众文化到如今大众化、商业化的泛二次元产业,前后也经历了超过10年时间。

02、“政治不正确”,剧本杀的命中注定

相较于搞清楚剧本杀突然红到发紫的个中缘由,另一件值得探讨的事,是剧本杀被权威媒体轮番批驳。

在我看来,这既是剧本杀能够吸引海量年轻人,成为社交娱乐玩法新晋顶流的“因”,也是其在政策导向*的大环境下,注定存在严重“政治不正确”问题的“果”。

我们还是掰碎了说。

剧本杀的主基调就是悬疑推理,以剧本的形式虚拟出一个凶案故事,玩家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演绎和搜证线索,在DM即主持人的带领下分析、推理案件,最终找出凶手。

所以剧本杀天然离不开案件与死亡,天然就带有暴力、凶杀的因素。

这还不止,考虑到剧情逻辑的合理性和故事的精彩程度,很多剧本创作中还会引入情杀、仇杀等要素,随之而来的就是香艳故事乃至性暴力犯罪等情节内容。

如果说这些内容对对成年人来说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在缺乏分级制度的娱乐生态内,这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自然会引发担忧。

剧本杀产业的野蛮生长更加剧了上述问题。

短短两年时间从无到有,又只用了一年半就跑出百亿市场规模,蒙眼狂奔的剧本杀既严重缺乏行业规范,相关监管也远远没有跟上。

这一方面体现在绝大多数剧本杀门店未禁止未成年人入内——不要说涉及暴力、色情等元素的娱乐游戏,就连迪迦奥特曼也是会因为“存在暴力情节,可能危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而被全网下架的。

越来越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剧本杀凭什么例外?

另一方面,早在2019年剧本杀存在灵异、色情等猎奇元素的问题就已初露端倪,彼时或许因为行业还非常小众,没有引发更多关注。

当时就涌现出了不止一日、训狗人、清州会议、禁果等一大批非常出名的“黄暴本”,有玩家坦言,其中的剧情内容不仅是少儿不宜,即使是成年人也不都能完全接受。

比如《不止一日》的剧本故事中出现了乱X、强X、X童等内容,每个玩家的剧本中都涉及到了对色情内容的详细描述。

再比如《清州会议》,曾因围绕色情展开的故事内容太过夸张,还刻意把这些内容与推理过程挂钩,要求玩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不断强调这些情节,这引发女玩家严重不适而被后者在网上发帖怒斥内容制作者,并对其他玩家发出示警。

但即使如此,依然有不少玩家慕名而来,就是想通过剧本杀角色扮演玩一下擦边球。

人性如此,所以才需要规则外力约束。

这也少不了剧本杀店家的推波助澜,一些线下店不仅拿“黄暴本”作为噱头吸引玩家,甚至还主动提议多进行“大尺度互动”以调动气氛,吸引消费者。

商业社会还有一个特征是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人蜂拥而上。

剧本杀门店本身是谈不上什么品牌竞争力的。

消费者选择一家剧本杀,基本上考虑的点就是方便所有人聚会的地理位置、更吸引人的装修和实景环境、更优质的剧本和主持能力。

在这几点中,通过剧本吸引和留住消费者是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随着店家越来越多,疯狂内卷之下,越来越多剧本杀门店采买、使用过度添加猎奇元素的剧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说回来,无论暴力、凶杀,还是色情、灵异,都是很多悬疑推理小说及影视作品中的常见元素。

但怎么在内容呈现中既做到给受众交代,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又能点到为止,不特意展开描述,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需要监管介入的重要环节。

03、写在最后

随着多家权威媒体撰文批驳剧本杀乱象,这个行业距离被管起来已经不远了。

未来怎么走?

一方面需要尽快树立完善行业规范,打击粗制滥造“黄暴本”等相关问题,清理只想赚快钱的劣币。

另一方面,实景搜证类的剧本杀门店也是一个更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方向,虽然在房租、装修、服务等成本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但这也意味着门店基本功更扎实,可以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在此之外,多搞一些欢乐本、情感本,少做一些恐怖本、硬核本,也是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阑夕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