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北交所狂热:券商打响业务争夺战,四万高薪求人才

为了赶上“北交所速度”,被认为是北交所最直接受益者的券商机构为之开足了马力。
2021-11-24 18:44 · 36氪 宋新澳 潘心怡

随着北交所开市钟声敲响,超过400万户投资者的目光聚集于此。兴奋的不止有81家首批上市的企业,还有背后数十家保荐机构。

从9月2日宣布设立北交所,到11月15日正式开市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为了赶上“北交所速度”,被认为是北交所最直接受益者的券商机构为之开足了马力

“调研急”成为了申万宏源中小公司部分析师谢金翰近期*的感受。以往,一家公司从未上市到完成上市的主力人员往往是券商投行部门,当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后,分析师再对其撰写报告。由于北交所的设立,处于北交所后备部队的新三板公司关注度升高,分析师需要提前“跑出去”,更多地去挖掘早期价值。

对年轻分析师而言更是一种挑战,工作约两年时间的谢金翰发现,这次北交所调研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提高了,加上项目存在随机性,加班成为了他的日常,“可能明天哪儿有个好项目,今天晚上就得熬夜做功课,第二天就去调研。”

北交所以精选层为基础构筑新三板新格局,与沪深交易所错位互补,聚焦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进一步畅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路径。与主板不同,北交所瞄准的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

也因此,在研究北交所项目的时候,分析师们往往面对的企业还属于初期,很难做到有例可循,需要花费更大的功夫去做功课。

尽管忙碌,不少券商机构却也乐得如此。按照沪深交易所成立时间计算,中国资本市场已走入而立之年,投行业务发展了数十年,券商能够获得巨额收益的项目数量越来越少。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不断扩容,北交所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新契机。

券商点燃“招兵买马”热情

北交所设立消息一经公布就引发连锁效应,据财联社报道,受北交所设立影响,部分卖方研究分析师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小市值企业,纷纷推出系列深度研报,其中不乏30亿元至50亿元总市值的公司。

调研需求推动下,配备人力物力成为关键,券商“招兵买马”的热情被点燃。

据中证报10月底报道,北交所设立的消息传出后,针对北交所业务及新三板项目承揽承做岗位需求增多,招聘方多为以新三板业务见长的中小券商,也有头部券商积极揽才,对北交所及新三板业务骨干开出最高4万元月薪。

从230人增加到300人——这是中信建投研究所所长武超则为来年定下的团队扩建目标。她告诉36氪,整个注册制以来,不管是科创板还是北交所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推进速度之快,行业研究样本也在飞速增加。

在研究范畴上,武超则表示,未来中信建投将涵盖申万一级的34个子行业。由于北交所的基础还是原来的新三板,但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却发生了前置,“以前主要研究的是真正意义上已经IPO的公司,市值基本在百亿规模,北交所主要面向2亿到10亿市值规模的公司,更像在Pre-IPO阶段。”

由于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调研的一个难点出在了估值模型上。武超则认为,北交所的企业或者其所在的产业链不是很成熟的时候,沿用传统PE、PS估值方法是有挑战的,“很多公司还在一个高研发、高投入的阶段,我们怎么去给这样的公司定价?在研究上可能需要有更丰富的估值方法去完善,比如借鉴美股的现金流估值法等。

具体来看,81家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涵盖25个国民经济大类行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占比87%。目前,81家公司累计发行股票18.10亿股,累计实现募资178.64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4.84倍。

定位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北交所也被业界认为很有潜力成为“中国版纳斯达克”。

财富管理行业扩容

据券商中国报道,开市一周以来,已有1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先后被数十家机构投资者调研。其中,创远仪器在一天内被21家机构投资者同时调研,晶赛科技一天内被19家机构调研。

急于发现北交所公司价值的不止有券商,参与到前述调研的还有券商资管、公募、保险资管、私募、信托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基本聚齐了各类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则主要集中在公司的研发投入、募投项目进展、未来的发展规划及业绩预测等。

申万宏源研究所新三板首席分析师刘靖对36氪表示,“从微观层面来说,北交所打通了新三板和沪深交易所市场,把原先精选层与沪深交易所的割裂状态缝合起来,让优质企业在新三板的最高层次——北交所能得到沪深交易所同样的机构定价,从而提升了新三板整体的吸引力。事实上,9月2日官宣成立北交所以来,创新层和基础层股价的上涨和成交量的提升更不容忽视。

财富管理浪潮下,行业资金正积极地向资本市场靠拢。北交所带来了投融资协同发展预期,投资者高昂的开户热情则是其*的注脚。

截至11月12日,累计有超210万户投资者预约开通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权限,开市后合计可参与北交所交易的投资者超400万户。这与北交所设置恰当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有直接关系——9月17日,北交所发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明确,个人投资者准入的资金门槛为证券资产50万元。这一准入门槛与科创板持平,低于新三板精选层、创新层和基础层。

从公告来看,在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中,易方达、广发、华夏、南方、嘉实、大成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认购门槛低至1元。此外,汇添富、万家基金旗下的基金认购门槛也只有10元,普通投资者也可借道北交所主题基金参与北交所投资。

北交所降低投资人门槛,体现的正是财富管理行业的不断扩大。

今年6月初,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到2021年底,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268万亿人民币。

武超则的体会则是,注册制以来权益研究的需求用“爆发式的增长”这个词来形容毫不夸张。对此她解释道,“一方面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标的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或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在大幅扩容,直接对应的客户在大幅地增长。”

毋庸置疑,北交所的设立激发了投资者的财富热情,能够自由进出市场和分享企业成长红利满足了投资者长久以来的渴求。企业和投资者寻求“双赢局面”的同时,积极参与“北交所业务争夺战”的券商势必将迎来新的机遇。

在北交所开市之前,券商板块已经提前兑现了一波利好——11月11号当天,证券公司指数日最高涨幅达到了3%,为最近一个月以来的*阳线。

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高涨的投资热情,刘靖提醒表示,北交所的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中小企业基本面本身,以及市场流动性的风险。

“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弹性大,意味着上下波动幅度可能较大,单季度的业绩可能对公司股价影响较大,投资者需要作更专业的判断。”刘靖进一步强调,“二是市场流动性或许没有主板和创业板那么好,投资者*有长期*估值能力,否则容易在上下波动中迷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