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科全息不仅在光子晶体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上具备独特优势,更在商业化进程中实现自我造血。这正是投控东海对其进行千万级别A轮融资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近年来国内智能显示产业有了快速发展,但是产业链上游光学功能薄膜的研发和生产,一直是整个显示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全球光学功能薄膜领域的核心技术,多为日本、韩国及美国少数企业所掌握。不过,一家来自深圳的新型光学材料厂商深圳市光科全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科全息”),却打破了这一局面。
光科全息近期完成了千万级别A轮融资,投资方是深圳市投控东海基金,这也使得它及其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郭滨刚博士进一步为大众所了解。
作为超材料主要成员之一的光子晶体,是一种在亚微米—纳米尺度上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人工微结构材料,可以达到控制光子运动的目的,被科学界和产业界认为是“光半导体”或“未来的半导体”材料,在显示、探测、传感器、光运算、光芯片、热光伏系统及军事防护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光子晶体的研究也相当重视,光子晶体研究先后得到了国家“973计划”和“863计划”的支持。
郭滨刚,这位主张“用材料控制光”的“追光者”,带领着不足百人的团队,用六年时间,让光科全息一跃成为拥有世界*的光子晶体材料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光学薄膜显示产业领域成为上游技术引领者。
梦想根植创新热土
常言道“四十不惑”。2015年,处在四十岁关口的郭滨刚,放弃了在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院平静又优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毅然选择回国创业。在此之前,他从1991年就一直从事材料专业的研究,曾从事过多项NEDO、METI等大型产业技术项目的研发工作,也带领团队拿到了日本全国性的大奖。但是他依然清醒地看到全球显像技术领域产业格局的现状:无论是针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还是精密制造,中国都没有掌握本产业的核心价值环节;同时,近年来中国企业和研究人员在尖端科技领域里不断自主创新,重塑产业格局的事例层出不穷。
郭滨刚内心的创业梦想开始萌动。“材料的将来必然要向这种计算材料学或超构材料发展,从工业体系上来说,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一定也会向光信息产业发展,我想在这个大趋势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可是作为一名外国人,要想在日本主导从事这样全新方向和新兴产业的研究,可能性非常低。
相比较之下,国内“双创”热潮涌动,创业创新氛围浓厚,郭滨刚几经考察,选择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作为自己“追光事业”的起点。“我希望将自己20多年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一个更大的产业,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对于这样一位光子超材料领域的*专家,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专门派人帮助他熟悉相关创业政策。这座“创新之都”的包容文化,至今仍令郭滨刚赞不绝口。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光科全息最开始只能先进行单一环节的研发,郭滨刚带领最初的几位合作伙伴成功研发光子晶体超材料薄膜。2016年10月,光科全息被深圳市政府推选参加全国“双创周”,作为主展馆的新材料项目汇报给了国家领导。
“在那样的活动现场,如何才能直观形象地将我们这个项目展示出来,让参展者快速有效地了解?我们找了一台画质比较差的投影仪,通过光子成像薄膜对红光、绿光、蓝光做定向增强,让观众显著感受到画质提升效果。”眼见使用光子成像薄膜相比传统投影显示屏幕,在色彩显示能力上提升了两到三倍,一举扭转投影偏暗感强烈、色彩不够艳丽的痛点,在活动现场立即有客户提出购买需求,光科全息也就此在创办*年就实现了盈利。
市场的认可让郭滨刚与伙伴们大受鼓舞,光科全息在信息显示领域乘胜追击,除了在投影市场有大范围批量应用,进入爱普生、极米、得力、坚果等投影设备头部公司的上游供应链,又将光子成像薄膜应用到艺术展览、广告传媒、酒店餐厅等场景之中,达成合作的有法国博物馆授权的梵高艺术展、日本东京画廊艺术展、分众传媒、淘屏等。
定位原材料供应商
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是顾客、价值和利润,作为科技型企业,核心技术就是其价值和利润的基础。郭滨刚在最初定位光科全息的商业模式时,就摒弃了垄断或者独占的思维。“我们拥有的核心技术是一种超构材料的结构设计,围绕这个核心技术,我们将企业定位为上游原材料供应商。”
因此,光科全息秉持“OPEN”的合作架构,不直接涉足终端产品,而是在将光学薄膜这一基础材料应用到众多产业领域上下足功夫,在每一个产业领域寻找到*秀的合作伙伴。郭滨刚表示,“我们并没有将自己定位成他人的竞争对手,反而是他们的伙伴,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整套更优秀的系统,给他们赋能,通过合作释放出这一全新材料的产业价值。”
这种开放、共享的思维模式,贯穿了光科全息的发展历程,也让公司得以高速发展。
成立之初的两三年,光科全息更像是一个小型实验室,并没有在公司架构、商业模型等层面耗费太多精力。团队就是认真研发、申报专利,有客户提出购买需求,就想办法生产并满足需求。直到有风险投资进入后,公司才逐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郭滨刚开始有意识地考虑完整的企业架构应该怎样发展和运营,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在资本方的引导下,当时光科全息的团队增至25人,组建了研发部、行政部和客户服务部门,由最初坐等客户上门到有意识地开拓服务目标客户,例如博物馆、机场和政府的展览厅。
又经过近两年的积累,光科全息组建了产品部和设计部,陆续研发了微结构光学成像薄膜、光子晶体蓝光滤波防护膜、微结构抗菌类薄膜等产品,郭滨刚着手考虑实现量产。“之前我们一直是轻资产运营,但作为上游原材料的制造型企业,研发、制造和销售都是重要环节。”
由于微结构光学薄膜是一种全新的材料,没有一个现成的工业流程来支撑,光科全息想办法整合资源来搭建量产的生产线,2019年赣州生产基地组建完成,生产链条进一步完善。在2020年第三季度,产品开始正式大批量化进入市场后,光科全息当年的营业收入即突破了数千万元。郭滨刚预计今年之后,这个数据将以每年三倍左右的速度增长。
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光科全息也十分重视继续推进光子晶体及有关材料领域的深入基础研发工作,并与多家知名高校联合设立了校企合作实验室。公司的科学家团队来自日本东京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世界*学府和科研机构。其中多数科研人员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超过20年以上。
在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方面,光科全息已经储备有120多项专利,每年新专利的储备数量大概在三四十项。
合作共赢,共创未来
光科全息企业宣传册的封面上,除了公司名还赫然印着“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公司理念,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远不止渗透于企业的商业模式上。
让员工一展所长。郭滨刚主张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真正有效的管理者,我更擅长还是带队做研发。如果完全以自己的科研经验去经营企业,可能会带来麻烦。在我不专业的领域,就找专业人士来合作,管理方面更多依仗我的伙伴,请他们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里发挥专业的长处。”和新兴的众多高科技公司不同,光科全息的核心团队里,70后比例十分高,只要成为公司合适的伙伴,就能给予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企业就是一个平台,能让每一个人施展自己的才华,才是*的状态。”郭滨刚说,“只要大家在长远目标上一致,甚至只是短期目标一致,都可以让大家找到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
陪客户共同成长。郭滨刚认为,优秀的产品也需要有效的市场引导,只有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快速有效把产品对客户的价值充分展示出来,才能得到对方的信赖与接受。这也是光科全息能够快速与众多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的原因之一。“科研工作者大都过分追求*,觉得把产品做到*才是*的,但市场上真正销售得好的产品,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只有找到性能与价格的平衡点,把产品定性到合适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实现销售价值。”在郭滨刚看来,很多科创型中小企业有优秀的原创技术,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定要思考怎样建设信息和资源的对接渠道。光科全息只要看准一个潜在客户,就愿意陪着客户共同成长。
和竞争者一起发展。一个产业,如果只有一家企业默默无闻地运作,蛋糕一定做不大。作为光子超材料领域的科研领军者和企业家,郭滨刚希望有更多企业加入光学超材料市场,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因为这样才能培育出一个新的产业。
在光科全息的发展规划里,先通过投影、LED、晶圆加工等既存市场应用来支撑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然后逐步布局到照明产业、公共卫生与健康产业、印刷与包装产业、通讯产业、半导体产业等众多产业中。以投影大画面产品为例。有第三方机构预测中国的家用投影设备在2024年将突破1000万套,这意味着这个市场可能会有四五百亿人民币的空间需要去填补。
半导体产业就是光科全息未来数年将全力耕耘的一个应用产业。“随着5G甚至6G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大数据信息处理需要更好更优秀的信息载体和信息材料体系,而光子的处理效率是电子的千万倍,光子替代电子必将颠覆整个半导体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此次光科全息从深投控旗下的投控东海获得的千万级别A轮融资,就会用于开启面向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渗透。
投控东海之所以投资于光科全息,是在通过尽调和对产业上下游的深入研究后,认定光子超材料是一个值得布局的“赛道”,而光科全息不仅在光学微纳结构超材料,特别是光子晶体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上具备独特技术优势,更在商业化进程中成功实现自我造血,这一点非常稀有。加上对郭滨刚这位团队领军人的认可,双方很快就达成了战略合作。
“光学超材料是一个大趋势,赛道庞大到足以支撑很多企业,大家一起发挥创造力,可以让更多人享受新材料的研究成果。”郭滨刚对光科全息的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