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柳夜熙又更新了

3条视频,增粉776万,获赞超千万。柳夜熙,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2021-12-17 08:05 · 盒饭财经 玉谷子

3条视频,增粉776万,获赞超千万。

12月12日,被上千万网友催更的“美妆博主”柳夜熙,在抖音更新了一条视频。

一条狭窄幽暗的街道,柳夜熙手撑一把油脂伞,走进一家店铺。电视机中出现一则8岁小女孩的“寻人启事”。

“怎么最近都是你在店里,你姐去哪了?”柳夜熙问。

“我姐啊……她出去了。”阿一犹豫片刻后,回答道。

画面一转,阿一姐姐出现,在看到柳夜熙后她转身跑进一个充满电子设备的昏暗厂房,这里杂线铺满地面,无数个电脑屏幕上闪动着正在传输数据的大脑图形,8岁的小女孩正躺在床上,头上戴着仪器。

“你连孩子都不放过”,柳夜熙拿出手中的魔法笔,准备动手,阿一阻止,随后柳夜熙为他画上了看不见的眼影,姐姐现出原形,柳夜熙“收妖”成功,姐姐和她的女儿得救。

“柳夜熙,这……只是个开始。”剧情结束。

尽管只有4分钟,但叙事流畅,画面感真实,充满了赛博朋克的味道和电影质感。

评论区,有人称赞“我竟然在抖音!看电影!!!” “白嫖这么高级制作有点不好意思”,还有人评论“元宇宙今天又涨了”。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的下面,除了时下最火热的“元宇宙”,还打上了“脑机接口”的标签。

截至目前,有关“柳夜熙” “柳夜熙是谁” “终于等到柳夜熙更新” “柳夜熙*”等相关话题在抖音上已有超过7.6亿次播放,都在挖掘和创作这个被抖音称为“*个元宇宙博主”虚拟偶像背后的故事。

一夜之间,蹭上元宇宙快车的虚拟偶像,再次翻红了。

事实上,虚拟偶像并不是全新概念。从洛天依带货直播,到爱奇艺打造虚拟人物才艺竞演节目《跨次元新星》……虚拟人物的出现,不仅为“Z世代”带来新鲜的互动体验,也给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注入新灵感。

但也有观点认为,柳夜熙在技术上并没有任何突破,之所以一夜爆红,是迎合了市场对于元宇宙概念的狂热情绪,属于新瓶装旧酒。

柳叶熙带来的讨论,和对元宇宙的认知延展。不少观点已经从运营角度讲清楚了,本文则试着从技术角度,还原柳叶熙的技术背景。

读完本文,你将了解:

1.她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2.柳夜熙背后的虚拟人技术演进

3.虚拟人成型之后,如何进入元宇宙


虚拟人的“台下十年功”

虚拟人起源于日本动漫的角色发展,最早的虚拟偶像鼻祖要算2007年出现的“初音未来”。作为一个以语音合成引擎为基础设计的音源库,初音未来能唱无数首歌曲,和ladygaga同过台。

虚拟人中,二次元形象居多。如登上21年春晚的“洛天依”, B站网红“yoyo鹿鸣”,抖音爆红的“小狐狸NINICO”,屈臣氏代言人“屈臣曦”,都属于这一类,并且借助次元流量,都已成为热门IP,通过代言、商演、直播等成功变现。

2019年,哔哩哔哩甚至专门为二次元虚拟偶像举办了一场名为Bilibili Macro的线上演唱会。初音未来、洛天依以及作为虚拟主播的Kizuna AI、白上吹雪等在演唱会的舞台上出现,瞬间引起轰动。

由于技术限制,超仿真虚拟人目前角色不多,大多以静态图片或者几秒短视频的形式出道。柳夜熙也仅仅128秒。

如走时尚路线的虚拟人物“翎”,外貌东方,身材出众,热爱国风,善京剧。这类有个性的虚拟KOL,一方面具有新事物的流量热度,一方面容易吸引大量次时代消费者关注,且不会有真实偶像的塌台风险,成为广告商的新宠。2020年5月出道,目前已签下多家大牌合作。

柳夜熙是开创性的角色,她实现了仿真虚拟人在短视频上的首次尝试。按照主办方的说法,这是一个2.5次元的形象设计,处于二次元动漫形象和三次元的真实世界人物形象之间的位置。

这类“超仿真”形象的后期开发过程非常漫长——1.高精度原画设计;2.高写实3D建模;3.导入高水准的虚拟人引擎;4.高精度动捕;5.高精致的修帧渲染。每个步骤都耗时耗力,不懂行的人很难做好。

首先是3D建模,要做到高写实,除了皮肤,毛发的细节精细还原之外,难点在于如何做到表情自然,说话口型不失真。相较于原理相似的语音合成技术,将声音、口型、表情匹配适宜要难得多,很容易造成“僵硬木讷”的观感。

纯动画的*设计成本高昂,所以,每个虚拟人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实时驱动的真人,这群动态捕捉演员和配音演员都称为“中之人”(驱动着虚拟形象的真人),将他们的言行嫁接到角色身上,是最常见的操作

行动演员的动捕服里包含多个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运动动作,手套里也会有十多个节点,用于采集手部关节动作。高精度的动态捕捉,一方面依靠背后中之人的表演技巧,另一方面要求技术能够将中之人的表演有效捕捉。柳夜熙的连贯动作也和背后演员分不开。

比如,为《泰坦尼克号》《头号玩家》等提供过*支持的公司--数字王国打造的教育路线的高仿真虚拟人“小艾”就是高精度动捕的作品。

“小艾”的制作以Momentum为核心技术,面部表情上运用了超高精度的眼球追踪,甚至可以捕捉到演员的眼球震颤;在头发处理上,能根据演员不同动作幅度,进行重力计算,同步摆动,逼近真实效果。

最后的渲染是所有动画设计不能绕过的重要一环,最终成品到底几分逼真,都靠这个过程的修饰,也是众所周知的耗时。

2019的科幻冒险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由《阿凡达》《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操刀,讲述26世纪一个拥有机械手臂少女的战斗故事。为了效果逼真,后期渲染4.32亿小时,一度成为当时的热点新闻。

三万台电脑,800名技术人员同时工作,因为电脑高负荷运转发烫,甚至低温时能看见工作室有热气往外冒。

越是要求逼真,渲染过程要求越高。

仅仅完成一个128秒柳夜熙就需要涉及到这些复杂的技术。从本质上讲,她是一个出色的后期*作品,就像视频下有一个7.7万赞的热评“不买票就能看电影了”。

不可否认的是,柳夜熙暂时不能和观众互动,属于剧中角色,类似于游戏中的NPC。而另外一种能够和观众互动,能实时反馈的虚拟人也在研究之中。

能独立思考的“真人”

齐耳超短发,碎刘海,高鼻梁,若隐若现的几点雀斑,一张大气的“国际脸”加上177的身高,模特形象呼之欲出。

她就是博采传媒设计的超写实虚拟人--20岁的马当飒飒,英文名Madam-ZAZA。当你和她四目相对,你可能会觉得这位20岁的女孩就是真实的。

更惊喜的是,这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虚拟人。比如可以和现场观众实时笔心,给受众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马当飒飒正如电影《Her》中的萨曼莎,都是带有自我意识的虚拟角色,能与人类产生情感交互。飒飒背后由AI驱动,所以自带灵魂,而柳夜熙背后由“中之人”驱动,没有“中之人”的时候,只是一个静止的躯壳,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要让虚拟人能够像真人一样兼具IQ和EQ,进行有逻辑、有个性的交互和反馈,目前的技术还在探索中。

为了给飒飒“长脑子”,博采传媒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超写实引擎与实时互动算法,由于技术的限制,她的“栩栩如生”也才展现一个小角,进一步的互动也在开发中。

除了背后驱动,两类人物在效果实现上也有区别。柳夜熙这类制作完成再发表的虚拟人,用的都是离线渲染技术,能够为了追求高精度不计时间成本,多用在电影的后期*上。

若要像马当飒飒一样实时互动,也需要实时渲染,大量数据表明,延时控制在100ms以内,观众才能感受到声画同步。一般这种技术多用在游戏上,对设备要求高。

相对游戏,超仿真虚拟人对应的身体动画、表情动画、毛发模拟、布料解算、灯光反射模拟等一系列计算渲染需要更加强大的算力支持。技术尚在发展中,暂未有理想的角色面世,多停留在设想阶段。

如三星旗下Star Labs实验室在2020年CES上带来了此类智能“虚拟人”项目设想—Neon。

在STAR Labs的设定中,Neon外形酷似人类,主要出现在各类职场中。同时利用AI,在和人类的沟通交流中不断学习,持续完善角色的智能性。

清华大学的虚拟学生“华智冰”也是类似的例子。

据澎湃新闻,华智冰不仅会四种舞姿,可以根据音乐的急缓调整动作,还可以根据某个字作诗,并可以根据某几个关键词创作一幅画,甚至可以写一些短文章。

研究团队目前对“华智冰”的学习规划和Neon类似,都是先进行大量数据包的输入录入基础信息,然后通过AI进行自主学习,能自己生存。

虽然,“华智冰”陷入一系列“AI换脸”的舆论风波,但这种设计初衷是很好的。

这类离开了“中之人”,能够独立思考的虚拟人靠AI技术驱动,他们能够理解人类的言行举止,同时做出适当的反馈。

这类角色可以担任元宇宙时代中人机交互的接口,相当于互联网时代的APP的功能。

元宇宙中都是虚拟人

上述两种虚拟人角色,无论是“中之人”操控还是AI操控,都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目前的个人虚拟人角色还只有少数明星拥有,比如:黄子韬、迪丽热巴、张艺兴等,这些也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二次元角色。随着技术发展,会越来越普及。

元宇宙是和现实世界平行的存在,现实世界里长什么样子,元宇宙就会是什么样子。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虚拟人”。像《头号玩家》中展现的一样,个人穿上穿戴设备后,成为自己角色的“中之人”,进入元宇宙的世界。

至于AI操控的智能虚拟人,也能应用在元宇宙的许多人工服务领域。比如商场售货员,博物馆讲解员等重复性工种岗位,虚拟人可以比人类做得更加出色,而且永远不会抱怨,不会疲倦。人类则可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享受生活。

当下的大多数游戏,角色设定都是二次元风格,和真人还是有很大区别,沉浸感有所欠缺。元宇宙结合超仿真虚拟人,将角色外形设定为个人现实中的实际长相,或者自己的理想长相,都会提升角色的沉浸感,拉近和现实世界的距离。

如果我们现在想要在游戏中创建一个理想的角色形象,大多通过“捏脸”,本质是3D建模。

比如美国的捏脸平台--Genies,是基于AI的虚拟形象设计平台。用户可以根据喜好设计自己的头部形象,整体角色呈现头大身体小的戏剧效果。

但这种操作有门槛,耗时长,并且常常捏完之后发现不像自己。就此衍生出了“游戏捏脸师”的行业,“兼职游戏捏脸师月入上万”的话题甚至在前段时间上过热搜。

据后浪研究所,一位95后广东游戏捏脸师表示,游戏捏脸数据需求量大,普通原创作者月入上万,优秀的创作者一个月能赚6-7万。

字节跳动也在今年9月上线了一款捏脸APP—“Pixsoul”。

虚拟人成型之后,如何进入元宇宙,操作虚拟人,要从穿戴设备开始。

穿戴设备的门槛

目前已经有了一种可以算为元宇宙先导体验的产品--协同办公的虚拟会议室。如Facebook打造的VR工作平台Horizon Workroom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先用VR设备扫描现实办公桌面,连上电脑,带好头戴眼镜。眼前会出现一个虚拟空间,键盘和电脑会和现实位置一样,且电脑屏幕上的内容已完全和现实同步。所有的与会同事,彼此之间在现实中或许相距很远,通过vr都能聚在一起,每个人拥有一个二次元化身。还配上了手势捕捉等功能,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但不少用户反应它的头戴设备很沉重。

穿戴设备的突破是元宇宙绕不过的技术门槛,甚至有的人佩戴VR眼镜会引起头部3D眩晕症等。针对这一问题,不少科技公司其实早已在探索的路上。

Micorsoft的HoloLens系列,整体设计简单,在向轻便方向发展,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今年4月的美国陆军招标中,微软中标,十年内交付超过12万副头戴式AR设备,合同总价值可能高达218.8亿美元,就是针对HoloLens系列的定制开发。

Facebook将上万人力投入在了AR/VR业务上,扩展半导体和脑机接口的一系列专利。

苹果有计划在2022年发布*穿戴式头显设备,不同于FB,Apple专注是VR和AR一体的头显设备,AR眼镜会和手机共存。

阿里也正在研究裸眼3D技术。即在不佩戴眼镜的情况下也能看到3D效果。

短时间内,柳夜熙火了,她的样子是否就是未来元宇宙中普通人的样子?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物到底能多逼真,到底能多智能,这个问题还难以回答,但虚拟人作为元宇宙的角色基础,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盒饭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