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推进“东数西算”落地,正成为“两会”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3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加快打造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认为:“算力是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工程,“东数西算”对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算力产业每投入1元,将带动经济产出3到4元;算力规模平均每增长1%,能撬动GDP增长0.2%。
半个多月前,“东数西算”拉开帷幕。据央视新闻、新华社等报道,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和之前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国家级工程一样,“东数西算”顾名思义,即是让东部地区对数据、算力的需求,引导到西部地区完成。
规划的10个集群有不同分工。放在西部地区的数据,一般是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东部数据中心集群则负责处理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如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等场景。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近十年中,国家对于数字基建的投入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大。“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不仅是以国家力量对算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调配,能够带动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这是相当长的链条。
除此之外,其背后的双碳政策也值得关注——ICT行业的“碳中和”脚步,越来越快了。
01、互联网的底座
数据中心是互联网的底座。一座座机房,承载着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等等需求,承载着联通世界的互联网。
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此前,国家已经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及这一工程,去年也有一系列政策,逐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的落地。
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服务方案业务总经理刘淼对36氪表示, “东数西算”对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对东西部算力资源长久以来持续失衡的发展趋势进行积极遏制、引导及平衡。另外,能够吸引资金在西部地区的投资,让西部地区能够参与数字经济中。
当前,联想集团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均有布局,并与合作伙伴开展覆盖全国的边缘托管云合作。
为何要推出东数西算工程?又为何是在这个时候?
随着整个社会的互联网转型逐步深入,算力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而在近五年中,我国正在慢慢经历从4G转移到5G的时期,这背后是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提供支撑。因此,数据存储、传输量更是以指数型速度增长。如何保证算力性价比处于一个合适的位置,是这些年热议的话题。
算力需求在迅速上升,但基础设施资源紧张的苗头已经出现。
一个突出的矛盾是电力。去年“东数西算”战略提出之时,国家发改委就在发布会中提及,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的2%左右,且数据量仍在快速增长。据IDC预计,到2024年,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占到全社会耗电量的5%以上。
此前,由于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先发展起来,早期的数据中心大多建立在东部地区。然而,随着东部地区的土地、用电成本的逐步上升,把数据中心建在这些地区已经不再划算。因此,拥有丰富水电、风电等绿色能源以及土地资源的西部地区,就成为了合适之选。
事实上,不少大公司很早就觉察到数据中心等基建所带来的成本负担,早就在西部地区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但这些数据中心呈孤岛状存在,西部地区总体面临着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等瓶颈。
“东数西算”工程要做的,正是以统一的制度,来引导数据中心等产业有序地往西部地区走,减少数据孤岛等问题。政策中的一句话也揭示了这方面的引导:“原则上,对于在国家枢纽节点之外新建的数据中心,地方政府不得给予土地、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就是说,未来任何机构想要建大型的数据中心集群,成本肯定不会低了。
数据中心的市场需求,也会反过来影响“东数西算”战略的落地,企业是否上公有云是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中心的需求分为两大块,一个是企业上公有云,另一个是企业上私有云/混合云等。”腾讯IDC相关负责人对36氪表示,“上公有云后,企业今后因为成本而迁移的动力会更大;但如果是上私有云,或是当地有数据中心的硬性要求,这会成为能否把数据中心搬到西边的重要考量。”
02、数据中心“双碳”号角吹响
“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之际,其背后的“碳中和”经济账也值得关注。
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普遍为10-15年,并且一旦开始运转,就无法停歇,无数芯片运行时产生的热量需要以大量电力进行冷却。也因此,数据中心因耗电量大的问题,被戏称为“电老虎”。而这也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更是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政策的指向已经非常清晰。不仅是数据中心集群要往西部走,新建集群也有严格的双碳标准需要遵守。
对于“东数西算”工程,发改委也强调,数据中心集群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使用西部绿色能源。同时,集群也会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比如,集群内数据中心的平均上架率(指数据中心不能空置,需要机柜内服务器开机运行)至少要达到65%以上,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需要有显著提升,而对落实“东数西算”成效突出的数据中心项目,也会优先考虑能耗指标支持。
而在未来,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将大大提升。早在2019年,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指2022年新建大型、超大型项目PUE(指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努力达到1.4以下;并且力争通过改造使既有大型、超大型项目PUE不高于1.8。而对于存量的数据中心,政策也在引导其进行优化和改善。
而据CDCC数据,在2021年度全国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49,这一指标还有进步空间。
正因如此,“东数西算”导向催生的“双碳”需求,意味着存量和新增市场中的巨大机遇。
数据中心(IDC)行业是前期投入巨大的行业,并且拥有非常长的的产业链,上游有设备供应商,中游有数据服务、增值服务提供商,下游则有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政府机构等客户。据测算,“十四五”期间,这一行业每年将新增4000亿元以上相关投资。
第三方IDC服务商无无疑是这一工程的直接受益者。2月18日“东数西算”正式启动,A股相关板块就已经出现涨停潮,其中数据中心就有超过20家。
对于下游的云计算厂商而言,他们本身就基于数据中心承载自家业务。让数据中心降本增效,也俨然成为各家的“军备竞赛”。
比如,腾讯近期将陆续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位于贵州贵安的腾讯数据中心,就使用了间接蒸发换热+冷水蒸发预冷技术,在90%时间都能利用当地优良气候环境自然散热。
腾讯相关负责人对36氪表示,腾讯正在建设的西部云计算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就采用了腾讯最新的第四代数据中心T-Block技术,能够进一步高效节能。
可以预见的是,低碳数据中心未来也会成为一门可观的生意。华为去年成立五大军团以后,成套的低碳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也已经对外销售。就在2022 年2月份,华为就陆续官宣了与汇天网络和迪拜水电局的重磅合作。在中东,华为将为迪拜建设低碳数据园区,整体规划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采用100%绿电驱动,是中东和非洲*的低碳数据中心。
毫无疑问,“东数西算”这个历史性的工程,随着正式启动,拉开了它的序幕。对于市场上的玩家而言,坐上了“数字基建”这艘船只是开始,谁夺得“双碳”这对桨,才能在以后的日子中划得更快更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