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渠道与产品双轮驱动 锅圈持续深耕预制菜蓝海市场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的成立是对当前预制菜产业发展迫切诉求所作出的积极回应。
2022-04-28 10:52 · 投资界综合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共同指导下,*全国公益性预制菜行业自律组织——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旨在为更好地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宋聚国表示,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的成立是对当前预制菜产业发展迫切诉求所作出的积极回应。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8.94%,预计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预制菜概念在资本市场也非常活跃,目前A股的预制菜概念股共有34只。此外,据企 查查数据,2013年至2022年1月,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2起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华鑫证券在研报中分析指出,无论B端还是C端,预制菜的市场需求都很旺盛。综合来看,预制菜行业迸发出勃勃生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蓝海阶段。

预制菜市场增势迅猛,必然带来市场主体的激烈角逐。新老企业先后入局推新,进军预制菜蓝海市场。前有安井食品从速冻食品切入预制菜收获新增长点,后有社区餐饮数字化零售新物种锅圈食汇从火锅食材超市成功升级为覆盖“在家吃饭”全场景的实力玩家。可以说,无论是产业链纵向延伸,还是业务横向拓展,预制菜都已成为行业参与者拥抱消费市场的重要抓手,预制菜发展正全面开花。

BC端需求同时发力,预制菜成新消费蓝海

2020年以来,预制菜C端需求不断被挖掘、扩容。零售端消费升级叠加疫情催化,使得预制菜行业的热度和关注度*高涨。而事实上,预制菜此前在B端早已应用广泛。2010年至2019年,B端预制菜需求始终保持快速增长。

有观点认为,餐饮行业的巨变驱动了预制菜行业在B端的两次飞跃。*次飞跃发生在2010年。彼时,餐饮市场正在推动连锁化进程,连锁餐饮品牌对菜品及其口味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标准化生产的预制菜成了备餐的不二佳选。值得一提的是,预制菜在降低人工、租金和原料等成本方面也大有裨益,助力餐饮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由此,预制菜在B端市场的局面逐步打开,随即进入放量期。

2014年,外卖行业崛起,配送速度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衡量标准。这也意味着,店家需要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菜品的准备及输出。相对店家完全采取人工操作而言,预制菜是更具性价比、更稳定的选择。免洗切的预制菜不仅大大提高了出菜率,还以其丰富的搭配,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口味,一举多得。基于此,大量小B端客户也开始使用预制菜产品,预制菜行业迎来第二次飞跃,在B端市场的渗透也得到了进一步加深。

当预制菜在B端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C端消费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宅家文化、懒人经济影响之下,烹饪小白、单身群体不断扩容,给预制菜圈粉C端提供了先决条件,加之消费升级与城镇化发展也让预制菜消费释放了更多潜力。华鑫证券强调,2020年疫情的出现,使得预制菜从B端开始扩展至C端,需求快速增长。此外,疫情期间消费习惯的培养,让人们对预制菜的需求有所延续。使得预制菜在疫情得到控制、外出恢复正常之后,依旧有望作为家庭消费常规备品被纳入日常采购。

据央视财经消息,今年3月,全国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上海地区近半个月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幅甚至超过250%。倍数增长的成交量背后,是C端对预制菜消费认知的显著提升。

预制菜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诸多专业分析人士的关注,此前,华鑫、国海等多家券商发布相关研报并指出,降本增效、餐饮连锁化和外卖渗透率提高这三重利好叠加,拉动预制菜B端需求提升,预制菜C端需求也在疫情下加速渗透。如今BC端需求同时发力,预制菜行业已成为新消费蓝海。

在这一波机遇多多的蓝海市场中,各路玩家“各显神通”,抢占市场领地。锅圈食汇自2017年入局以来,便凭借多重优势在预制菜行业脱颖而出、圈粉消费者。从食材到器具、从底料到蘸料、从火锅烧烤到八大品类,锅圈满足了消费者宅家火锅烧烤、朋友聚会、露营野餐、居家囤货等多场景的餐饮需求。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锅圈身影频频出现,成为人们分享做菜攻略的优选对象。而锅圈打造的“社区中央厨房”,也让其服务进一步为更多以社区为主要活动范围的老年人提供了便利,进一步巩固加深了其在C端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影响力。

此外,锅圈充分利用产业链协同优势,业务赋能小B企业,为其提供产品和运营支撑,并将B端规模优势反哺供应链上游。据悉,锅圈积极转变角色,以供应商的身份为小微餐企提供特色预制菜、特色凉菜卤味、火锅烧烤食材和配套设备等支持,帮助个体商户和小微餐企轻松开店、高效运营。而小微餐企集合而成的需求也反向影响了锅圈供应成本的降低。目前,锅圈正与B端市场双向赋能,共同打造良性、共赢的发展生态。

渠道与产品双轮驱动,锅圈构筑*优势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尽管目前BC两端均显示出对预制菜的消费热情,但渠道单一、菜品局限仍是预制菜消费的痛点,同时也是预制菜行业发展的机会点。

招商证券指出,从C端或者小B来看,目前预制菜渗透率还不高,尤其是在下沉市场,消费者教育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但从长期来看,品牌及渠道仍是预制菜品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有分析强调,布局的品类不同,预制菜企业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同。基础品类如生腌制品、基础调味品,具有需求刚性和天然复购,因此更看重企业的渠道扩张能力。可选品类如爆款类熟制品、卤味,属于供给决定需求的产品,更看重企业洞察消费者心智的能力。

基于基础品类的出圈诉求,锅圈加速布局全渠道扩张,融合线上线下业务,不断强化消费者教育。据悉,目前锅圈已经上线了锅圈APP和小程序,还入驻了外卖、电商等第三方平台,对消费者生活及其社交场景更多的触达,让锅圈获得了更广阔市场的关注。

联盟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恒生发布于4月20日发布的《2022预制菜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消费者中,仍有高达78%的消费者偏好线下购买预制菜,这给持续深耕门店建设的预制菜企业释放利好信号,而早已覆盖8000+门店的锅圈也在这场消费注意力的竞争中更有话语权。如今,锅圈已渗透到一至六线市场,服务半径集点成片成面。在稳步实践中,锅圈已有条不紊地建起了*壁垒的零售渠道网络。除此之外,锅圈还在不断解锁业态新模式,与物美合作打造“店中店”。目前店中店已在北京、杭州等地开始运营,进一步拓宽了锅圈品牌的线下流通渠道。

而可选品类更考验企业打造产品的能力,如何迅速使单品进入C端、B端市场,形成大单品是预制菜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已打造600+SKU的锅圈或许更有发言权。基于消费者心智,锅圈依据不同消费特征推出定制产品,如针对结构小型化的家庭,锅圈推出即食即热方便一人食品牌“憨憨”系列;偏爱川味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地道的酸菜鱼或牛油火锅;享受做饭乐趣、又不想耗费过多时间的顾客也可以挑选锅圈的快手菜,简单便捷,可以自由搭配。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推新让锅圈俘获了更多群体的喜爱。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激发了多数人对做饭的兴趣,消费者对安全卫生又不失美味的预制菜更显偏爱。自制手抓饼披萨、烤虾滑、空气炸锅黑糖糍粑等创意烹饪也让锅圈再度出圈,锅圈凭借产品力逐渐深入人心。《白皮书》指出,火锅类、快手菜套餐等品类和水煮牛肉、佛跳墙、酸菜鱼等预制菜单品在线上长期畅销,锅圈在其中表现显著。

据了解,目前锅圈多达300人的专研团队还在不断拓展产品矩阵,持续输出惊喜,以主动的姿态,塑造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华鑫证券指出,尽管国内预制菜行业发展蔚然可观,但仍存在市场集中度分散、尚未出现行业龙头等不成熟问题。目前,我国预制菜渗透率也仅达到10%-15%,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国内市场空间广阔。

这也意味着,在预制菜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新老企业均有望成为行业的执牛耳者。在预制菜赛道已具备品牌影响力的锅圈食汇,或许可以持续凭借其在品牌、产品、渠道、供应链的多边优势,持续抢占甚至引领预制菜这一蓝海市场长期、有序、精细化的发展。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