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哪儿也去不了,那就去露营吧。
临近五一,原本就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露营变得更加火热,众多户外品牌都出现了"一篷难求"的情况。
户外品牌牧高笛旗舰店中,帐篷、天幕、户外椅、户外垫等一系列露营装备都被打上灰色的“缺货”标签。
就连较为常见的户外挂绳也显示缺货,无一幸免。网友们充分体现出什么是“扫荡式”购物。
▲图源:某品牌天猫旗舰店
据携程数据,“五一”假期露营旅行订单较清明假期增长5倍,站内相关关键词4月日均搜索量环比上升约一倍。
露营的火已经无需多言,从2020疫情开始,露营就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户外活动的主流选择。
艾媒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预计增速将达到18.6%,市场规模将达到354.6亿元。
规模大了,入局的人也变得更多。截止今年3月,中国共有超4.1万家露营地相关企业。其中,2021年新增企业的数量比2020年多出近一倍。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半年时间新增近万家露营企业。
这两年时间,露营赛道中也跑出了一些头部品牌。2021年年末,成立仅1年的露营品牌“大热荒野”连续获得两次千万级人民币融资。2022年3月,露营品牌“嗨King”也获得了百万级天使轮融资。
在拥挤的露营赛道中,杀出重围的从业者,该如何乘势而为延续露营热?跟风入局的经营新人们生存现状如何,他们又能在这片红海之中分得几杯羹?
民宿、咖啡店、旅行团,一切皆可露营
去年第二季度,户外品牌牧高笛没有发布任何新品,也没有做任何的推广,但股价却翻了一倍。4月18日,牧高笛股价再次涨停,这意味着牧高笛在一年内迎来了第八次涨停。
大热荒野创始人兼CEO朱显向商业数据派称,“在2020年疫情爆发之前,国内玩家已经玩了一两年的露营了。”疫情前的露营非但不是一个冷门项目,反而还早已形成了代理、销售户外装备的商业逻辑。
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也确实成为了露营快速爆发的契机,也是朱显决定创业的一个因素。
疫情使朱显原本的出境游工作进入停摆状态,在西北旅游的路途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路上的风景很美,但却没有可以停下来、坐下来的驿站,也没有基础设施能满足供给。”
为了解决需求,朱显开始采购露营设备,“当时列了购买清单,我发现采购全套的设备需要花费近十万。十万块钱,得露营多少次才能回本啊?”
朱显意识到,高昂的入行价格、整理大大小小近200个装备的耐心、足够大的车辆空间,这些都成为了露营的“门槛”。但在这一场“死局”中,朱显找到了出路。
从西北回来后,朱显创业的想法与思路愈发清晰。装备所耗费的成本,一定要从别的地方节约起来。乡村,成为解决问题的钥匙,“做露营既能够盘活乡村闲置的美景资源,又能降低成本。”
走对了降本的路线,2021年大热荒野全年营收达到了将近两千万元。
无独有偶,另一头部露营品牌嗨king,也在选址方面下足了功夫。他们往往会选择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营地距离城市80公里以内的景区。这样既能打消顾客对路途遥远的担忧,又能借用景区的基础设施和人流量。
而“露营经济”带火的远不止装备与营地,就连下游的民宿、咖啡店、旅行团等服务业也想蹭一蹭露营的热度。
位于成都的一家合住民宿,一共有四个房间。在露营爆火之后,他们仅仅是在露天阳台上放置两顶帐篷,并为线上订房标题添加上“露营地”的关键词,标价45元一晚,这居然成为了爆款“房间”。
更有顾客在平台上留言称赞说:“有着非常好的体验感,感受大自然。”
据PMS工具平台数据显示,露营类平均房价超出民宿房均价340元/间夜。这直接促使2021年露营类商家的平均房量约为民宿的3倍,露营激增的房量中也包含着民宿商家的转型。
方威(化名)在景德镇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厂,在社交软件上经常刷到露营内容后,他开始盯上了县里的草地停车场。
"县里都是本地人,自建房楼下就可以停车,很少有人会为了停车花钱。"但在方威眼里,这块停车场就是天然的露营基地。
租土地、买帐篷、买设备,方威一共花了44万。开始营业的*天车友们都过来捧场,"营业前在抖音上宣传过,*天就来了快200人。"
方威的露营基地分为基础区、柴火区、精致区、轻奢区,区域内按人数收费,每个人的收费在30元-80元。区域*消费限制在200元-500元。"营业*天赚了五千多,比在维修厂工作两周都赚的多。"
除了个体商家蹭上了露营的热度,就连旅行团也想要分一杯羹。
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旅行团在项目中添加上了“山顶露营”、“户外露营”、“星空露营”等词语。五一还没到来,美团上带有“山顶露营”关键词的旅游项目已经有超一千人购买过,销量超过了绝大多数同类旅行团。
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不少咖啡馆装潢成露营风格,就连电视荧幕上也能看到许多露营的影子。《你好生活》、《一起露营吧》、《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节目,一改传统综艺形态,将背景设定在露营地。
露营仿佛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锦鲤",只要和露营沾上边,都能赚到钱。
露营的生意“钱”程似锦?
露营的风,吹热整个行业与产业链,但露营赛道真的能“钱”程似锦吗?
露营爆火之后,2021年注册露营相关的企业达3万家,而那些算不上是企业或品牌的小商家,他们的数目只会更加惊人。但这些群体中,蹭热度、割韭菜的人有多少?真正想做好户外露营的人又有多少?
随着入场的企业与商家越来越多,露营市场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小红书上,露营的相关笔记中,总会出现“拔草”、“被坑”、“环境差”、“卫生差”、“踩雷”等吐槽。
以在都江堰花328元体验露营的顾客为例,他在美团上看到营地房源标注着"仅剩一间",便急匆匆的购买了,结果到了才发现,分明一间都没有卖出去。
而且真实的露营现场和网图相比,就是露营版"照骗",顾客称,"现场条件极其恶劣!到处都是蚊虫!厕所还是塑料棚搭建的!"
这类借露营热度割韭菜的商家,在市面上并不在少数。正是如此,露营市场变得越来越浑浊,让更多的人对体验露营产生顾虑。
但营地经营方却想为自己申冤,方威所经营的户外露营地由于选址在水库旁,在上半年饱受了雨水的折磨。
因为没有做地基建设,帐篷总是湿漉漉的。雨季时分,情况更加严重,"一涨水,连路都过不了。"方威又算了一笔账,"农业限制的原因,这块地没办法浇筑水泥,只能做离地平台,280元一平米。"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亲子顾客来到营地,生意红火,但方威却高兴不起来。"旁边就是水库,每天都在担心小孩会不会溺水。"请保安、做防护栏,这又是一笔新的费用。
"想解决这些问题,至少还要再投20多万。"方威颇为无奈,在他看来,专业性就是与投入的资金挂钩。
安全隐患、蚊虫消杀不到位、坏境恶劣、设备质量不过关等因素,都是部分顾客对露营产生"体验差"感受的直接原因。
就连以"精致露营"作为卖点的大热荒野,在一开始其实也并不精致。朱显回忆说,"当时经常有顾客反映厕所不够卫生,餐饮这条线做的也不够好。"
做露营,什么是最重要的?
喜马拉雅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琪曾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如果说风景和环境是让消费者来的理由,那么品质与体验则是让消费者买单与复购的核心。”
朱显也渐渐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他一边邀请社区上的KOL前来体验露营,一边极其关注普通用户对大热荒野的吐槽与建议。
开源比节流更加重要,只有当涌入的客户越来越多,随着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才能在露营这场"马拉松"中坚持下去。
露营热可持续吗?
放眼望去,无论是草坪、湖边、山林,都能见到帐篷像野草一样大范围蔓延,露营热能够"保温"多久?
"户外有一个关键词,叫功能性。"朱显说道。
据中研网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户外用品市场营收规模为16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营收规模将达到2246亿美元。
其中,户外服饰更能算是异军突起,预计2023年中国户外运动服饰市场将达到3000亿元,未来将成为服饰赛道里*有竞争力的一只潜力股。
户外用品的向好发展,从侧面印证了国内市场对功能的看重。
与大多数观赏性服装不同,户外服装的提问区总会出现"防风保暖效果怎么样?"、"跑步轻便吗?"、"防水性怎么样?"等问题。
美国*户外品牌负责人肖红波曾在访谈中表示,“高性价比、时尚的外观、专属的技术与材料,使户外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
露营、户外用品在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各种社交平台上刷屏之时,唱衰露营的声音也变得越来越多。
"等疫情结束,露营就凉凉"的说辞经常能在各种平台看到。
山东财经大学文旅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路琪分析到,露营文化由来已久并会一直存在下去,但因为“大家出游还是以享受为主”,所以露营成为大众化旅游的希望仍然渺茫。
在从业者看来,多种声音的出现是正常的。"当一个事物高速发展时,总有人在辩论好与不好,但露营已经开始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
"当短视频出现时,抢走了用户在其他平台的时长,最后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与商业价值。而露营就是要抢走客户一周七天中最为宝贵的周末两天。”朱显称。
短视频的逻辑也适用于露营吗?只能让时间来给出答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商业数据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