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完美日记,骑虎难下

在品牌层出不穷的市场,新品牌难逃为流量打工的命运。若想在竞争激烈的美妆市场站住脚,完美日记还需要拿出真功夫。
2022-05-27 17:47 · 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 王慧莹

5月26日,是2022年618大促节预售的*天。和往常一样,头部主播李佳琦依旧选择了他最热门的“美妆节”打头阵。

*的不同是,当花西子、colorkey、酵色等国产美妆品牌齐刷刷地出现在李佳琦直播间时,唯独少了曾经国产美妆界的“流量王”*日记。

要知道,李佳琦是*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招股书中单独提到的KOL。“我们经常和Austin Jiaqi Li一起工作,他是一名拥有超过3400万粉丝的美容产品直播KOL”。*日记在招股书中如此表示。

但如今,*日记却在失宠。与之伴随的,还有其母公司“国产美妆*股”逸仙电商的业绩下滑、股价暴跌。

早在3月份,逸仙电商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核业绩。2021年,逸仙电商实现营业收入58.40亿元,同比增长11.60%,增速远少于2020年的72.65%;净亏损为15.47亿元,亏损同比缩小42.45%。

一天后,不尽人意的表现让逸仙电商股价跌至历史*位,只有0.75美元/股,跌幅达39.52%。如今,逸仙电商的股价再度下降。截止5月26日收盘,逸仙电商股价为0.45美元/股。

更严重的是,逸仙电商发布公告称,收到纽交所函件,公司股价在连续30个交易日内低于合规标准的1美元,若在6个月内未能将其股价恢复到1美元以上,纽交所将启动停牌和退市程序。

伴随着母公司股价的下跌、濒临退市等问题,“国货之光”*日记曾经的辉煌烟消云散。

回想2018年双11,*日记用90分钟时间销售额便突破1亿元,紧接着成为天猫双11史上*超越欧美彩妆品牌的国产品牌。直到其母公司逸仙电商2020年11月份上市,也被市场看作是一个奇迹。

众所周知,这样不俗表现的背后都绕不开一个词——烧钱营销。据国元证券研报,2018年8月之前,*日记在小红书上的品牌声量占比达到45.91%。同时,*日记还与15000个美妆博主开展合作。

这导致了母公司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据逸仙电商财报,其营销费用在营收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2019-2021年,分别为41.27%、65.20%、68.60%。

可现实问题是,新消费品牌“来得快,去得快”,当烧钱营销的*公式失灵后,持续的高营销不仅会反噬利润,更会影响品牌的市场地位。*日记从国货之光,到母公司濒临退市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更关键的是,在品牌层出不穷的市场,新品牌难逃为流量打工的命运。若想在竞争激烈的美妆市场站住脚,*日记还需要拿出真功夫。

*日记的营销“*公式”失灵了

2020年11月,逸仙电商创始人黄锦峰和创始团队一起敲开了上市的大门。一个细节是,创始团队身穿的黑色文化衫,上面印着“TheFutureBeauty”,这与其最初“成为中国欧莱雅”的梦想不谋而合。

头顶“中国美妆*股”的光环,逸仙电商上市后股价曾一度涨至25美元/股,成为国内*市值破千亿的美妆公司。逸仙电商旗下主品牌*日记,更是多次抒写国产美妆品牌的神话。

网红效应让*日记快速地攻池掠地,“国货之光”的名号也越来越响亮。追根溯源,是*日记地毯式的营销方式发挥了作用。

新消费品牌的浪潮下,一个流传较广的营销法则是——5000条小红书+2000篇知乎问答+薇娅李佳琦带货=新品牌。

*日记便是凭借着这一营销*公式出圈的。2020年9月,逸仙电商在招股书中描述自己为“中国最早在所有主要社交平台上大规模使用KOL的美容平台之一”,称该公司与包括李佳琦、薇娅在内的近1.5万名不同知名度的KOL有合作,甚至直接签下了女明星周迅做代言人。

从中腰部KOL到国际明星,*日记一直在真金白银地为营销掏钱。体现在财报上,其母公司逸仙电商的营销费用在营收中占比逐年上升,2019-2021年,占比分别为41.27%、65.20%、68.60%。

但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让逸仙电商陷入逐年亏损的境地。过去三年,逸仙电商除了2019年实现盈利,2020和2021年均出现巨额亏损,净亏损额为26.88亿元和15.47亿元。

明显的问题是,由于*日记长期烧钱营销,难以盈利,为此它正在有意地降低营销投入。

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逸仙电商营销费用为6.05亿元,同比下降41.9%,且同期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重下降4%至67.9%。

随着营销比重的下降,*日记的营收也随之下跌。

2022年*季度,逸仙电商总净收入为8.91亿元,同比下降38.3%。财报指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彩色化妆品品牌的净收入下降了45.6%。

与此同时,逸仙电商预计,2022年第二季度总净营收为8.083亿元至9.608亿元,同比下滑37%至47%。逸仙电商为此给出的理由为,一是全行业彩色化妆品需求持续疲软;二是疫情对线下体验店、在线订单履行能力和供应链的持续负面影响。

逸仙电商或许没有说出实情,从上述数据来看,营销费用和营收相近的降幅,直指逸仙电商的营销依赖症。

尴尬的问题在于,*日记似乎陷入了流量的陷阱里,其难以完全抛弃营销打法,毕竟随着营销*公式的广泛应用,其他消费品牌都在试图复刻*日记的营销打法。

正如李佳琦当初可以带火*日记,如今也可以带火其他品牌。

*日记如果不继续投入营销,曾经“国货之光”的市场地位便很难保住,可谓是骑虎难下。

而伴随着主品牌及核心业务的收入下降,逸仙电商在资本市场的日子也不好过。自2021年二月以来,其股价却一直在下跌,截至目前,股价更是跌破一美元,相较于上市时的160亿美元市值,市值跌幅超95%。

显然,曾经的营销优势,已经成为*日记发展的掣肘。

一直以来,*日记和其母公司逸仙电商似乎都在为流量打工。对于国产彩妆品牌来说,用营销来增加曝光度,进而占领市场无可厚非。但到后期,营销的*公式失灵后,*日记却无法摆脱营销依赖症,也没有找到新的出路。

线下门店,没能成为*日记的解药

*日记线下门店的诞生,源于黄锦峰和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一次晚饭。彼时,黄锦峰正对线下模式犹豫不决,张磊随即给出开设线下店的“让女生快速变美”的建议。

就这样,*日记开启了线下渠道的拓展。当线上流量越来越贵时,*日记布局线下看似是个破局之路。

可明显的对比是,与线上营销换来的消费者不同,*日记的线下门店门可罗雀。

连线Insight曾走访过多家*日记线下门店,一个共同的感受是,简约高端的装修风格并没有换来络绎不绝的消费者。

早在2019年,各大商超里就有了*日记的身影,起初*日记在以最快的速度铺店。根据*日记官方的介绍,截止2020年8月,*日记在全国已经开设线下门店160家,有120家是当年新增的。

但快速铺店没有换来销量的增长。据逸仙电商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日记的线下体验店仅贡献了总收益的8.5%。

线下门店这条路并不好走。

到了今年一季度,逸仙电商CFO杨东皓将公司一季度净收入下滑归因于“行业对彩妆需求疲软,以及主要城市疫情复苏影响线下门店销量。”

不可否认的是,疫情作为不可抗力因素打乱了*日记线下布局计划。

按照*日记的计划,到了2022年门店总数将超过600家。但受疫情影响,线下门店的经营受影响是不争的事实。*日记创始人黄锦峰曾表示,2020年*日记有三分之一门店反复关了开、开了关。也是这时,*日记采取了更谨慎的拓店步伐。

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日记缺少线下基因,线下门店简单复刻线上逻辑,是行不通的。而*日记前期大规模铺店的举动,似乎还是把线下当作规模增长的渠道,和线上大肆营销的手段不谋而合。

要知道,品牌的线上和线下存在着本质区别。如果说线上可以依靠营销、流量,但线下则更聚焦服务和管理。具体而言,线下门店耗费的租赁、人员管理等费用都不是小数目。

“人财物产供销存,至少有60-70%,线上和线下不能共用。”一位行业人士曾向经济观察报分析。

这意味着,拓展线下相当于从0开始。逸仙电商招股书也印证了线下拓店成本的支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彼时的拓店速度给其带来将近2亿元的巨额支出。

与此同时,伴随着疫情的反复,供应链、物流的压力也在增大。逸仙电商CEO黄锦峰在2022年一季度财报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比较谨慎的判断是在未来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我们的供应链、物流体系及整个经济环境依然不是那么乐观。”

不能忽视的是,由于美妆品牌因人各异、千人千面的特性,线下门店都是他们不能放弃的阵地。线下门店为消费者提供了试用、挑选的机会,也让门店和消费者的联系和黏性变强。

这也意味着,和线上渠道相比,线下消费者基于信任度,偶然性下单的几率比较大。但如果想要提高复购率,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

显然,在线下渠道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日记并没有摆脱线上依赖症,线下门店也没有成为*日记的解药。

加大研发力度,*日记来得及吗?

“中国品牌为什么一定要比别人差?”逸仙电商联合创始人陈宇文在视频《爆款中国》中曾发出过这样的疑问。

回顾过去,国产品牌总是被贴上“质次价廉”“低端”“国际大牌平价替代品”的标签。在消费者心中,国产品牌质量与进口品牌的差距一直存在。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让国际品牌几乎垄断的美妆市场,*日记的横空出世一度扭转了市场上的这一看法,其标榜的“中国欧莱雅”名噪一时。

但一直以来,以*日记为代表的国货品牌都在饱受产品力的质疑。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日记的投诉达到533条。有消费者表示,宣称“大牌平替”的*日记有智商税的嫌疑。具体而言,一个小细跟口红正价89.9元,但重量只有0.8g;而大牌口红虽然300+,但足足有3g。

看似便宜,但实则是“量少价高”。这样算下来,*日记并不便宜。

*日记的爆款法则也随着研发能力的不足而难以持续。

回想*日记的上一个爆品是什么?小细跟口红、动物眼影盘、名片唇釉。要知道,这些产品都是早期推出的产品了。

为了提高消费者对自身产品的认可度,*日记开始加大研发的投入。逸仙电商在IPO融资时曾表示,融资有三大用途,一是打造研发能力;二是开更多线下店;三是并购更多品牌。

但逸仙电商的研发投入低,导致进度很慢。

从其财报上看,2018年至2020年,逸仙电商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64万元、2318万元和6651万元,分别占净收入的0.4%、0.8%和1.3%,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逸仙电商开始发力研发。但数据上,其研发费用仅4330万元,不足10.8亿元营销费用的零头。到了2022年*季度,这项数字为3580万元,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从去年同期1.9%增加到4.0%,也不及同期营销费用的三分之一。

当线上营销逐渐失灵时,*日记才想起来加大研发力度,似乎为时已晚,效果也还需要几个季度后才能显现。

不能忽视的是,国内美妆市场已经被国际品牌占领多年。而国产品牌,大多是这几年崛起的年轻品牌,本身在产品实力上,与国际品牌就有一定的距离。早期他们靠性价比和营销,收获了大批消费者,但后期产品力没跟上的话,依然会导致客户的流失。

而如果现在才开始加大研发力度,想要真正生产出实力产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消费者和市场愿意等吗?

答案是否定的,留给*日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逸仙电商的股价一路下跌,如今市值已蒸发近1000亿元。

更重要的是,由于市场表现不佳,逸仙电商还面临着退市风险。4月12日,*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官网发消息称,因公司股价持续低于美股交易价格合规标准的1美元,已收到纽交所于4月11日签发的ADS交易价格的违规信函。

资本市场已经没有耐心等待*日记提升产品力了,消费者也没有耐心等待。

在品牌众多的美妆市场,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选出*产品力的产品。放眼整体美妆市场,韩妆的黯然退场,到欧美品牌的强势增长,都在证明一个美妆品牌想要活下去,护城河还是产品力。

如今,曾经红极一时的*日记没有摆脱营销依赖,线下门店也难以起势,研发成果还有待考验。*日记想要再次掏空年轻人钱包,需要尽快证明自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