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笔人民币募资出炉。
投资界6月20日消息,众为资本今日宣布旗下人民币基金完成首次关闭,募资规模超10亿元。去年夏天,众为资本宣布新一期美元基金关闭,募资折合超50亿人民币。至此众为资本在管资金超过百亿人民币。
至于外界关心的LP阵容,众为资本此次人民币募资得到了国家级母基金、顶级机构投资人及家族办公室等出资人的大力支持。同时,还有更多不同产业的领军企业加入,首关便引入了分众传媒、金达威集团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众多产业出资人,其中产业LP超过五成。
成立于2015年,众为资本身上最显著的特征是聚焦产业投资,至今投资了第四范式、树根互联、地平线、依图科技、乐言科技、思派健康、奕斯伟硅片、奕斯伟计算、云豹智能、史河机器人、弘玑Cyclone、法大大、Boss直聘、小鹏汽车、和府捞面、GoTo等多家知名公司。据悉,新基金将延续既往的投资策略,沿着产业科技投资脉络,深耕数字经济、硬科技、消费及出海赛道,聚焦投资科技驱动的成长期优秀公司。
当下,凭什么打动人民币LP?
去年,Boss直聘登陆美股,市值超百亿美金;今年,东南亚巨头GoTo印尼上市,市值超300亿美金。而第四范式、树根互联、思派健康等项目也蓄势待发,即将上市。
一家开始进入IPO收获季的机构,这可能是外界对众为资本的粗略印象。
众为资本合伙人姚安民表示,“产业科技方向的项目,很难迎来短时间内爆发性增长,往往更需要耐心,Cash-burn并不一定能加速公司的业务发展,相反很可能拔苗助长。广撒网然后靠单个项目支撑整支基金回报的策略大概率不能奏效。追求投资风险、退出时间、项目回报三者之间的有效平衡才是产业科技投资时代的最优解。”
据悉,众为从去年秋天开始本期人民币基金的募资,目标设定为15亿。今年春节刚过,超10亿资金募集到位,一举完成基金规模的三分之二。这在人民币募资困难的当下,已经是不错的成绩。
2015年众为资本正式成立,彼时移动互联网红利仍在,TMT投资如火如荼。但众为资本一直秉持“科技+产业”的投资策略,在同期成立的美元基金中并不常见,而对于如今的人民币募资,这一策略也正是LP手中无形的标尺,所以一切水到渠成。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机构LP差异化配置资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于众为资本来说,这个问题可以演变为:如何去构建产业资源生态,从而赋能给自身“科技+产业”的投资策略?
对此,众为资本合伙人徐薇表示:"作为独立的财务投资机构,‘科技+产业’的投资策略是我们从成立起就一直坚持的。当时,我们判断很难再出现互联网大平台的机会,未来科技创新一定会落地到各个产业场景中去,这需要我们走进产业当中,梳理产业逻辑,内化产业认知。众为资本希望搭建产业资源生态,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一家财务投资机构,如何构建产业生态?
众为资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投资的各个环节与生态成员高频互动。
徐薇介绍,众为的产业资源生态涵盖了独立搭建的产业专家库、定期对行业Top-down研究而积累的产业伙伴、众为背后的产业出资人,当然还包括被投企业的优秀创始人们。
与产业专家库的高频交流,加速认知沉淀。这个专家库覆盖了许多产业头部公司的高管、技术专家或者是科研界的资深教授;具体投资动作上,众为投资团队对行业做了深度的梳理和调研之后,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与该行业的专家分享碰撞,这种双向输出的交流也让众为自有专家网络不断扩容。
想要积累行业认知,庞杂的行业梳理和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通常需要做完整的赛道梳理,顺着各个细分方向调研了大量公司,才能形成自己的基础判断。这个过程往往也是项目sourcing的过程,扎实的行业认知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2015年之后,工业4.0风潮从国外成熟工业体开始发端。行业转型升级往往伴随着智能化的机会。锁定软硬结合的数字化方向之后,众为团队开始行业研究,深入到制造业一线与各个制造业生态伙伴走访和调研,其中包括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资深专家李杰教授。
在对这个方向的创业公司进行了大量梳理之后,树根互联进入了众为团队的视野。树根互联的掌舵人正三一重工的“少东家”梁在中,他自哈佛毕业后就在三一重工从基层做起,并主动请缨负责工业互联网板块,孵化了树根互联。
在系统研究了树根互联的策略打法后,众为资本发现树根互联不仅整合了三一重工多年的机械设备产业的工业智能化转型经验,团队又极具创业精神,能够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去解决产业痛点,高效的执行力也给众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公司即将进入高速成长的拐点前,2019年初,众为资本投资了树根互联早期B轮融资。目前,树根互联已经递交科创板上市材料。
姚安民表示,“在充分积累行业认知的基础之上,才能与更多的产业人保持在一个频道,一知半解的门外汉肯定是不行的。在调研产业需求,判断创新技术能否在产业落地的时候,实事求是是我们内部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通俗的说:接地气。”
如今,这一标签也被更多的产业伙伴认可。完成树根互联的投资之后,众为资本又有机会参与了三一集团孵化的三一筑工,布局智能建造领域。
而伴随投资业绩的逐步展现,越来越多的产业伙伴也选择融入众为生态,转身成为众为的产业LP。与此同时,一些长期合作的产业专家也成为了众为的投资合伙人。
VC/PE到了比拼产业资源的时候
产业视角布局投资,这是众为的核心策略之一,从产业客户需求出发,聚焦具体产业,顺藤摸瓜,发现产业链中的“卡脖子”环节、科技创新价值发挥空间最大的环节。
云豹智能便是这样的投资案例。众为团队投资这个项目的底层判断是,中国数字经济产业高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是未来整个数字经济的重要高地,大量新兴的应用给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需求,而DPU将会引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变革和演进。
放眼全球,DPU处在各国都研发制造的早期阶段,特别需要与各个产业方的深度链接。在走访了中国数据中心产业的多个巨头之后,在对相关创业团队进行仔细搜索的过程中,众为发现了团队实力最为耀眼的云豹智能。创始人萧启阳博士,本人既是MIT终身教授,也是成功的连续创业者,曾以高通高管的身份在半导体产业摸爬滚打多年,这样的经历是许多团队所不具备的。
众为生态中还有另外一位科学家——第四范式戴文渊。2017年,众为资本曾领投第四范式的B轮融资。如今,这家独角兽也递交了港股上市申请。
当初在明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这一科技创新趋势后,众为将技术趋势与各个产业横纵交叉,探寻哪一个交叉点更容易诞生投资机会。哪个产业最有付费能力?金融业肯定是首屈一指。而在一众的创业公司中,第四范式正在深挖金融行业客户。
在与第四范式接触的过程中,众为另辟蹊径——曾以“客户”的身份参加第四范式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多场线下交流活动。道理很简单,客户的声音是市场需求最真实的反馈。在判断第四范式的产品成熟度领先,踩下高速成长踏板前,众为资本领投了B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第四范式的收入也从小几千万跃升到十亿级别。
沿着产业视角,从技术实力与商业落地两个端点出发,在上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众为资本连续投资了第四范式、依图科技、乐言科技等知名项目。
放眼当下的创投市场,产业LP是众多机构争抢的优质出资人,原因在于GP不仅仅可以借助产业LP积累产业认知,同时实打实的产业资源也是每一家机构的被投企业所梦寐以求的。
今年上半年,众为领投了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企业——主线科技。而在公开采访中,主线科技的创始人张天雷特别强调了众为在签署TS之前,便将和记黄埔、顺丰控股、极兔物流、德邦物流等产业资源早早的对接给了他,众为也是拼实力在一众知名CVC中拿下领投身份。众为的另一个被投企业Convertlab,专注在智能营销领域,也被众为牵桥搭线介绍了世联行、斯凯奇、九阳电器、滴露等等优质客户资源。
徐薇透露,两年前众为资本与分众传媒合资成立了众为分众消费研究院,长期对消费各个赛道和消费者行为进行跟踪调研,这些研究成果同时赋能分众传媒和众为的消费类被投企业。
谈及消费投资,徐薇表示,“众为一直保持着与消费类产业伙伴的深度交流,这极大的加深了我们对于优秀品牌和消费项目创始人的认知,今年也会积极出手。对于消费项目的判断,众为会希望创始人和团队能够沉下心来,尊重消费产业规律,品牌是需要时间的。”众为曾参与安踏集团对始祖鸟母公司的收购,也是这一逻辑的展现。据悉,近期众为投资了某头部母婴食品品牌。
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
徐薇总结,“产业生态伙伴通过跟我们的高频互动,更加直观了解了众为产业生态资源是如何被盘活的,同时他们也有强烈的产业战略需求,在增加我们产业认知的同时,还能为被投企业带来更多资源。资金、认知、资源、专家越来越多,这样这一盘棋就活了。”
众为对产业抱有敬畏之心,不断深入各个产业学习,挖掘产业投资深度,另一方面,将自身对于科技创新的前沿讯息与产业生态伙伴交流分享,拓宽产业伙伴的创新广度。在不断的互动和业绩实力的结合下,众为资本的“产业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如今,中国创新经济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化,众为资本的投资节奏并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动而变化——做充足研究,然后“开枪”,这便是他们自己的节奏。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李天,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206/4943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