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裁员、降薪、业务收缩,健康险行业究竟有没有未来?

当下健康险行业的热度是资本催化的产物,万亿市场规模存疑,真正具有创新力的企业也十分缺乏。
2022-06-23 08:33 · 动脉网 胡煊

融资上百亿,红杉中国、高瓴、IDG、创新工场、腾讯、美团、蚂蚁集团纷纷押注的健康险赛道,正在经历一场大危机。

从2021年年中开始,包括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互联网红利的逐步消失,健康险行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呈现降温趋势:多家健康险企业被曝裁员、降薪和业务收缩。据了解,某头部健康险科技公司从去年年底开始进行人员优化,截止目前的员工数已相较高峰时锐减了80%。

一时之间,市场质疑声纷至沓来。“市面上的一些健康险科技企业只是将传统线下的那一套打法搬到了线上,由此沦为了营销获客和卖药的工具,科技能力没有得到体现。”一位长期关注健康险行业的资深投资人告诉动脉网。

不仅如此,数位一级市场的投资人和行业人士一致表示,健康险行业战略过窄、现金流过紧、概念过热、估值过高的问题已经显现,这些都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知道,作为投资机构青睐的细分领域,健康险企业的融资额在近几年水涨船高,从数亿到数十亿不断攀升,迅速诞生了多家独角兽企业,并已有企业走向上市。

在危机之中,不少行业观察者认为中国的健康险行业没有未来:当下健康险行业的热度是资本催化的产物,万亿市场规模存疑,真正具有创新力的企业也十分缺乏。

健康险行业是虚火还是实火?行业面临的难题是什么?中国的健康险行业究竟有没有未来?接下来,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健康险成万亿蓝海,

真需求or伪需求?

要探讨我国健康险行业究竟有没有未来,首先需要回答的是,健康险万亿市场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商保与美国商保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以美国市场预测我国健康险行业发展是不合理的:在国家医保广覆盖下,我国健康险与美国市场相比并不是必需品,用户对健康险产品依赖度不高。因此我国健康险行业不能以美国为参考,需求存疑,整体规模有限。

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需要意识到,尽管市场情况有所不同,但我国健康险行业的发展仍然有巨大的底层支撑:其迅速起势的背后,实际与医改的走向息息相关。这从近年频发的相关政策便可一窥。

更重要的是,从用户角度看,健康险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供给侧矛盾:于用户而言,健康险的价值是能用可负担的提前支出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医疗支出。毕竟当前大多疾病尽管有国家医保兜底,且在集采政策下药价有大幅下降的趋势,但个人医疗自费负担仍然较重。

所以无论是从政策端,还是从用户端看,健康险的需求是真实且旺盛的。这也是健康险成为万亿蓝海市场的重要支撑。

当然,对于当下健康险行业面临的挑战,也亟待健康险企们的解决和破局。

三大挑战之下,

健康险企业如何破局?

由上文可知,健康险市场确实处在增长的快车道上。但在持续的增长中,整个行业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大挑战是我国居民尽管拥有广泛的医疗保险需求,但购买商业健康险的意识和动力还不足。所以在健康险行业的发展初期,进行用户教育、渠道覆盖和销售创新就成为了健康险企们着重发力的地方。

比如部分中小公司难以经营互联网长期人身险业务,区域化线下业务由于缺乏营销员对外难以支撑起业务规模。为此,行业头部企业镁信健康构建了一套体系,可开展某一细分短期健康险领域业务,做到精、专、规模化。

随着行业参与方的持续布局,目前该挑战正在逐步缓解。但是,如果只是进行用户教育和营销获客,健康险往往缺乏用户粘性。

为此,健康险科技企业开始在健康险种增加医疗服务和保障等相关内容。而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提速,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日益旺盛的大趋势刚好吻合:老年人群慢病占比高,亟需健康服务保障。

健康险商业模式变迁 蛋壳研究院制图

于是在服务的创新上,构建“医药险闭环”成为了行业的普遍共识:众所周知,患者买药难、买药贵以及缺乏疗效保障是我国当前医疗健康领域突出的问题。所以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可及考验着行业参与各方。

以镁信健康为例,其通过聚合自费患者的需求,并将医疗和保险打通,帮助患者以更低成本、更便捷的方式享受到前沿药品和医疗服务。为此,镁信健康已经构建起了涵盖患者服务、商保服务以及药企服务的多元化业务体系,即打造了康付健康、康付智保、康付智药三个品牌。

如何理解?就是要让老百姓用的到、用的上和用的好优质医疗资源。

比如在“用的到”上,镁信健康一直积极参与的惠民保便是很好的尝试。在惠民保中,除个别项目外,都可以做到全人群投保,这使原先商业保险拒绝的人群也能获得不错的保障。另外,行业内特别看重惠民保的综合运营服务能力。在这一点上,镁信健康的康付智保通过聚焦赋能保险价值链,提供了健康险服务和惠民保的综合运营服务,从而使相关险种更好落地,提高参保率。

在“用的上”方面,镁信健康的康付智药面向医药行业,为用户提供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化解决方案。而在“用的好”方面,康付健康通过面向C端用户,聚合了多方医疗服务资源,为用户带来了全面、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体验。

不过要清醒地意识到,做“医药险闭环”的融合十分不易。原因在于,该模式要求健康险科技公司自身除了拥有大体量的保险客户,还要拥有广泛的服务和药品网络,以及强大的数字化能力。这对健康险科技公司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例如在此次的行业危机中,部分健康险科技公司在医疗服务的供给上就表现为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力缺失,规模虽大但亏损也大,促使企业现金流吃紧。所以说,要做好“医药险闭环”,不是有医疗服务和药品网络就可以实现的,而要在多个维度进行创新与融合。

顺此思路,就延伸出健康险行业的第二大挑战,即如何充分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和进行产品创新。

举个例子,目前主流健康险产品存在着“保健康人,不保非标体”、“保短期,不保长期”、“保医保内,不保医保外”等供需错配的现象。要知道,我国“非标体”人群规模十分庞大,但由于技术不成熟、承保风险过高等原因,险企鲜少涉足该类保险产品,这也导致大量带病人群无法选择合适的险种,保险行业运营出现长期供求不平衡的状态。

正是基于这一问题,市场需要有面对肿瘤及特病患者、慢病患者、罕见病患者等群体的创新健康险产品。为此,镁信健康旗下的康付健康平台进行了相关健康险产品设计,从而实现了带病体到次标体、健康体的全人群覆盖。据官方透露,康付健康累计节省医疗支出超20亿,服务了超百万患者,这大大减轻了患者负担,也降低了医疗成本。

不仅如此,镁信健康与险企深度参与的惠民保也在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根据《2022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报告,目前惠民保实现实现了高龄人群保障的扩充,报告预估惠民保对60岁以上人群的覆盖程度已经超过10%。截至2021年底,已有27个省份推出了200余款“惠民保”产品,参保总人次达1.4亿,保费总收入已突破140亿元。

这里需要提到的行业背景是,作为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的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项目,惠民保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通过低购买门槛、低价格和大承保尺度来体现其普惠性,因此对于产品的设计要求较高。

可见,镁信健康围绕用户需求已经逐步构建起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当然,在用户意识和需求之外,健康险行业还面临第三大挑战,即风控安全和数据运维,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管理型健康险是否能持续健康运营。比如由于当前市场上的医疗健康数据基础仍然相对薄弱,且缺乏整合的结构化数据平台等,医疗数据驱动的精算定价及风险管控较为困难。

针对此,镁信健康依托真实医疗场景,为险企打造了覆盖“精算、营销、核保、 理赔、费控”保险全链路的智能保险工具库和技术支持平台,推动数据创新,提升全流程服务体验,提高用户续保率。

综上,在联动医疗服务机构、药企、险企,并辅以自身智慧科技为用户带来更好医疗体验,以镁信健康为代表的健康险科技企业通过销售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数据创新正在帮助医疗服务机构、险企做好产品开发和运维,并为健康险行业带来了新增量。

追问:中国的健康险行业

究竟有没有未来?

我国健康险行业究竟有没有未来?这是很多观察者在不断探讨的问题。

要知道,与国外成熟的医疗市场相较,中国医疗市场除基本医保外尚未发展出大型支付方,药房市场呈同质化竞争,且公立医院占据*优势且未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医药工业尚在发展的过程中。

整体而言,医疗供给端、支付端都较为分散,这形成了中国医疗市场独特的挑战。

因此,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亟需一个能整合支付方、供给方等各方资源的生态平台,助力构建以基本医保为主体、辅之以城市政策保险作为补充医疗保险、叠加商业健康险和个人自费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于是可以看到,我国从2014开始的药物研发改革、2017年公立医院将全面取消药品加成、2018年整合多方医疗保障职责的医保局成立,过去数年以“三医联动”为核心的新医改逐步推进,并迈入深水区;2020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要加速建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支付方式改革和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

在政策的大力驱动下,我国的就医、用药和支付体系加速优化,正在走向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险、健康管理等市场也相继进入快速增长道。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参与者更要推动医疗服务向价值医疗不断转化,即健康险的入局者们要以价值医疗为导向,通过拓展资金来源、提供保险保障、整合服务供给、加强产业整合等方式,深度参与“三医联动”,成为深化医改的助推器,并在化解医疗费用风险的基础上,助力推动医疗卫生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只有在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后,创新医疗支付才更具有实际价值与意义。

未来健康险的潜在用户群分析 蛋壳研究院制

不仅如此,站在社会效益的角度,健康险未来10年的专业探索之路,仍将聚焦以医疗健康管理为驱动的保险保障,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医疗健康管理实实在在的体验。这既契合了“健康中国2030”所需要的健康服务目标,也是实现“健康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已经在行动。尽管从短期来看,挑战艰巨,但从中长期来看,势必推动我国健康险市场走向成熟,且走出自身特色。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