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单车8月5日发布公告称,10日23时起,将对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格进行调整。7天、30天和90天卡的无折扣价将调整为15元,35元和90元。实际上,美团单车不是*个涨价的,早在今年1月,哈啰单车就已经将同样三档骑行卡的价格调整至同等水平。
哈啰单车的涨价还不止于此。据《北京日报》消息,有多地网友称,哈啰单车起步价已从每半小时1.5元提升至半小时2元,目前沈阳、长沙、佛山、绵阳、珠海等多个城市单次骑行涨价已生效。
在涨价面前,有网友感慨:”共享单车越来越骑不起了。“
在2016年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随后一路上涨。以杭州为例,目前使用1小时哈啰单车需要支付4.5元,这高出了公交车,甚至部分地铁的交通价格。
本来因便宜而被大家接受的共享单车,现在为何越来越贵了?
01
“开始涨价了,补贴结束了”
在哈啰单车调整价格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共享单车变了。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入涨价的行列,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宣泄着自己的不满。有网友留言道,“开始涨价了,补贴结束了”、“市场份额有了,就开始涨价”、“我还是自己买辆(自行车)吧。”
“现在用美团单车比较多,它也是我*开了月卡的。相比青桔和哈罗,美团的车好骑一些,在我活动的范围美团投放的也比较多,相对更加方便一点。”90后上班族绍洪宇(化名)是上海一位美团单车的忠实用户。谈及此次涨价,他对观察者网表示,虽然涨价范围可以接受,但还是让人感到无奈。
“个人觉得单车涨价和共享充电宝是一个套路,就是在用户习惯培养起来,以及竞争格局稳定后,企业就开始收割了。涨价不是*次,过去主要涨单次骑行的费用,洗掉零散用户,逼着那些使用频率高的成为月卡用户,月卡用户多了以后通过涨价开始收割。这次涨价虽然不爽,但涨的范围倒也还能接受,相比共享充电宝感觉没那么离谱,但话说回来不爽也没办法,需求摆在那里,能接受就用,不能接受就只能自己另想办法。”
公开信息显示,美团单车此次上涨的是骑行卡“无折扣价”,用户实际接触的“最终优惠价”可能会更低。不同城市、不同购买渠道等因素,也会影响骑行卡的实际支付价格。以8月8日(涨价前)杭州市的美团单车骑行卡为例,30天畅骑卡的无折扣现价为25元,但新用户只需支付9.2元。
对于涨价一事,一位接近美团单车的知情人士对观察者网表示,现在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都在调整价格。美团单车骑行卡目前的价格调整,也是在疫情之后出于各种考虑推出的。单次骑行价格是没有变化的。此外,骑行卡骑手现在依然有各种优惠政策。
02
从补贴到涨价,共享单车为什么能比公交还贵?
美团单车并不是今年*涨价的品牌。早在半年前,哈啰单车就已经率先涨价。今年1月,哈啰单车7天、30天、90天骑行卡的无折扣价迎来调整,分别上涨为15元、35元、90元——今年8月,美团单车也准备将自己的同类产品上涨到同等水平。
滴滴青桔的单车畅骑卡近期暂未涨价:7日畅骑卡10元、30天畅骑卡25元、90天畅骑卡75元。
虽然美团、青桔、哈啰三家单车品牌的用户,在购买这些畅骑卡时可以享受到优惠,但现在的涨价潮已经引起了不少关注。
因为在畅骑卡之外,单次骑行的费用也上涨了。据《北京日报》8月7日消息,有多地网友称,哈啰单车起步价已从每半小时1.5元提升至半小时2元,目前沈阳、长沙、佛山、绵阳、珠海等多个城市单次骑行涨价已生效。
共享单车,怎么就突然骑不起了?
据国内媒体报道,共享单车从当年的“补贴乱战”稳定后,价格一直在上涨。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随着后续其他车型的推出,共享单车的价格调整为1元/小时,如今从市场平均水平看,一小时收费3.5-4元已成普遍现象。
哈啰单车网站目前显示,其基础定价为“1.5元(15分钟以内)+1元/15分钟(超过15分钟时)”;美团单车为“起步价1.5元/30分钟(起步价)+1.5元/30分钟(时长费)”;滴滴青桔与美团单车基本一致。按此计算,若用户骑行时间为1小时,哈啰单车需人民币4.5元,美团单车和滴滴青桔需3元。
如果长时间骑行,共享单车价格,理论上正在超过2元的公交车价格,甚至赶超部分地铁线路价格,它的性价比优势正在减退——这正成为多地消费者的一种共同感受。人在江西的95后谢北嘉(化名)接受采访时称,夏季气温高、天气炎热,路上车流也不少,如果是临时或者应急出行,她更愿意选择网约车等出行方式。
共享单车使用时的“不方便”,也让一些消费者不愿意接受涨价。
与谢北嘉一同接受采访的陈文栋(化名)表示,在某次共同骑行中,他自己的停车点距离谢北嘉的停车点仅为2米,但事后他却因为停车摆放不到位,需要额外支付数十元的调度费。他认为这是电子定位不准确带来的麻烦——无论是自身的原因,还是共享单车的原因。加上涨价,陈文栋认为共享单车其实“并不方便”、“并不划算”。
直观来看,涨价背后主要还是成本上涨问题。
共享单车的收入渠道很单一,但是花钱的地方却很多:自行车成本、人力成本、运维成本……上游成本抬升,同行企业涨价,那么很多企业就容易选择跟着调整。
以原材料价格为例。据《华夏时报》报道,近两年,包括金属材料、塑胶在内的自行车上游原材料都在涨价,基本上涨15%-20%。作为自行车的核心零部件材料,铝锭占自行车成本的20%-30%,而其价格从13000元/吨涨到23000元/吨,涨幅超过80%。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正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等困难。
中自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自行车涨价的企业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以互联网身份进入行业的企业,其销量不大,更重利润;还有一类是市场话语权较强的头部企业,敢于通过产品涨价方式转移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
目前市场上投放的每辆共享单车成本在200-3000元之间。但实际上,企业不仅仅需要为共享单车的购置付出较高的成本,还需要对海量的自行车进行保管、维护、调度(用户乱停乱放)。相比于花样百出的支出,共享单车的盈利途径却显得无比单调。
03
共享单车,走歪了吗?
回顾共享单车的早期阶段,各企业的主要盈利手段往往是用户押金。动辄199元的用户押金,更像是企业补充资金的金融产品——这也是各大企业不断烧钱、圈地,扩大单车投放数量的驱动力之一。铺天盖地的宣发、一家比一家凶猛的补贴……它们是业绩的兴奋剂,也是企业的毒药。
共享单车企业内卷,用户到底是沾光了,还是吃亏了呢?
共享单车企业需要比拼扩张速度和补贴幅度,但是往往又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战略。投资者的钱和消费者的押金就像是一块块砖,很多企业并没有在盖房子,更像是拿着一块又一块新砖,去盖一面自己不知道形状、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停下来的墙。这个时候,如果新钱不再流入,资金链断裂,整个生意便轰然倒塌——比如某些共享单车的”退押金难“,它已经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共同记忆。
乘着互联网科技的春风,共享单车企业却在打一场和科技水平无关的战争。大浪淘沙过后,现存的、最为活跃的共享单车品牌们,无一不有自己的大树。比如美团单车和滴滴青桔,名字就带着它们的出身。
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用户而言,押金正在退出舞台,吸押金、不规范、能力弱的企业们正在被淘汰,但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仍是个谜题。
计时收费是企业盈利逻辑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在于”羊毛出在猪身上“——让共享单车业务为其他盈利业务引流或者赋能。例如,美团和滴滴的主业跟出行更相关,收购共享单车业务后,可以实现自家APP的应用场景闭环,单车引流,本地生活变现。
但哈啰单车却相对尴尬。尽管背靠蚂蚁集团,但共享单车与支付宝其它业务的协同性就没有那么明显,没有真正被阿里收入囊中。因此,哈啰不得不自己开拓变现渠道,推出顺风车、酒旅、到店服务等业务,重新走上烧钱的道路。
哈啰成为三家中涨价最凶的那一个,也就不难理解了。
共享单车本身需要烧钱、换量,但是它本身也是流量的一部分。如何绕开烧钱的老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去覆盖自己的运营成本,甚至尽可能地提高利润率,这将成为一个不小的难题——长期以来,头部的共享单车品牌基本也都在亏损。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哈啰单车在2021年启动美股上市的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起,哈啰单车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高年亏损金额超过20亿元;被美团全资收购的摩拜单车2018年到2020年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滴滴2021年的财报数据显示,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300亿的“其他业务”的亏损中。
共享单车还逃不开一个话题:用户需求,到底是什么?
站在成本的角度上,共享单车的逻辑基本盘是用户临时的、应对紧急情况的弹性需求。
对于绝大多数一个行业来说,如果你对生产资料有长期的使用需求,直接买下来都是比租赁更便宜的方式。共享单车的本质是租赁,因此便宜本来就不是它的优势。
“共享”的初衷其实更贴合临时的、紧急的需求——如果你固定通勤、两点一线,需要天天骑自行车,显然买一辆更划算;如果目的地距离你不是很近,你又等不及网约车前来,显然共享单车这种情况下可以救急——无论是哪种场景,它们显然都是和骑行卡、包月卡、包年卡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当然这种说法也并不*,比如一个消费者喜欢骑共享单车去地铁站。
对于这部分用户而言,共享单车涨价就很容易背刺到他们。从用户感受上来说,消费者已经因为退押金事件受过一次伤了,未来的涨价只会让消费者们越来越敏感。人们会因为划算而来,也会因为“不够划算”想要离开。
如果共享经济一直没有独立的盈利模式,运营者想要留住用户,就只能用亏损来换取使用频次,那么它本质上还是烧钱为其他业务引流,是互联网巨头们的“婢女”。
要想让共享经济成为独立的生意,那就只能接受它为用户救急的属性,使用频次下降,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
而对于用户来说,也必须意识到过去低价的共享单车并非常态。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触顶之后,很多低价都会消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观网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