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青铜、铁器、蒸汽机等这些由智慧与技术相结合的代表性产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跃迁,毫无意外地都曾将人类带入更高等级的文明。实际上,不满足现状进而改变世界,是人类进化生存的本能。如今,在信息技术和数据浪潮的双螺旋结构深化之下,Web3成为了部分人相信能重塑社会制度、经济体系和文明的新方式。
在系列前三期内容中,我们收录了前媒体人、现机构出海投研人士关于Web3的内容分享,这其中有理想化的概念和技术构想、有现实困境及自身矛盾点、甚至有狂热背后的庞氏宿命。但技术就是技术,技术从不会停止生长,它只是实现人类疯狂想法、将过去的不可能变为现实世界的进化论上的一环而已。关键在于技术的使用者——人,如何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将Web3取精用宏,最终实现与技术共生。
作为Web3系列的完结篇,本文尝试从那些踏入Web3行业的从业者视角、赛道以及技术与现实的鸿沟方面,开放性地讨论Web3的机会与未来。
时至今日,关于对Web3的探讨,仍然存在着一条结界。它将关注Web3的世界一分为二:Web3的拥趸者和Web3的观望者。
拥趸者认为Web3就是一种新的互联网生产协作关系,更强调去中心化的平等赋权;而观望者则是秉持着对Web3存在着刻板的印象,认为Web3基础设施和相关技术并未成熟落地,但概念先行,依靠着crypto(加密货币)的流通产生价值且其中大多数的项目都是击鼓传花,是新型的割韭菜手法。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Web3确实能在不久的将来带来一场热潮。而每一次技术浪潮来临之前,这世界上对其的争论也不会停止。
因为这样的现状在以前的技术革命中也能找到类似的经历。AI(人工智能)诞生后,人们担心其所带来的人文伦理以及AI能否取代人类的观点甚嚣尘上,但经过技术厂商们的市场调教,如今的AI也可以很好地与人类共存,至少目前阶段并不会取代人类。相似地,这种情况在云计算爆发之前也如此。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在忍受外界舆论和内部压力的多重打击下,用十年时间将阿里云的故事书写出来。
也正因此,本文想要讨论的内容是:1.是什么吸引了拥趸者,让他们奉Web3为圭臬?2.当我们在讨论Web3时, 是否该辩证来看?3.新风向or新骗局,技术与应用落地的鸿沟究竟在哪里?
01、再说Web3:吸引力来自哪里?
「Web3是一个有未来但现在却看不到的技术,我很想参与,但却又无从下手,如梦幻影。」一级市场业内人士小七说道。
小七这种对Web3抱有一定的期望却不得门而入的想法并不是个例。另一位曾经的币圈人士Grace也对如今的Web3抱有很大的疑问,「Web3是互联网之外的又一黑话聚集地,这里有太多的大词、新词,遍地是廉价的吹捧和造富神话,而且他们言必称去中心化,貌似这已经成为了Web3世界中的*正确」。
Web3概念的火热,让其迅速成为当下最为主流的概念之一,以至于随便拉一个人就可以说出其中一二。而对于那些相信Web3终将改造世界的人来说,他们自称Web3 Builder,努力做着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不断释放新的token,更像是既得利益者,通过一些造富神话疯狂吸引前来加入的年轻人。
「我不怀疑Web3技术,但对做Builder的人持有疑问。这里当然不是为爱发电,但可以肯定的是,Web3项目里的分成比例是确定好的,早期投资人和参与者只是占了很少一部分,剩下的基本都会以空投的形式发放给对Web3有贡献的人。但前提是,你能在这里做出过贡献,同时有后入局者能接手你的盘子。」 Grace说道。
「我也想进入Web3的世界,获得一些增加财富的机会。」小七表示。目前来看,Web3对于普通大众的吸引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大家对财富的渴望。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打着Web3从业者身份并闯入该领域,企图一夜暴富的人不在少数。这种现象级的梦想犹如是闪烁着霓虹灯的老虎机,当你按下按钮的那一刻,就已经将全部的信念和资产倾注于此,试图通过疯狂的造富神话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并实现以小博大。
前币圈媒体人Davis是Web3产品Mirror的使用者,最开始他仅仅是在微信公众号等Web2平台上进行内容的分发,不过当他得知自己的朋友Mirror上发文章,上了焦点图并相应地得到了相应的一枚$Write token(价值15个ETH)后,自己也开始将原创内容搬到了Mirror上。
Mirror是由a16z的合伙人Denis Nazarov推出,主要结合DAO、NFT构建了一个所有权经济模式,给所有内容创作者提供一套*工具,解决创作者赚不到钱,无法通过内容的价值变现难题。即用加密技术提供的工具,为创作者赋权,重新定义在线出版(publishing online)。
「一篇好的内容能换得到一辆特斯拉,这种产出比真是太吸引人了,比苦哈哈地在Web2里埋头写东西来的快。」但事实是,Davis多次在Mirror上进行内容编辑和发放后,并没有如他的朋友那样获得相应的$Wirte币。此外,由于Mirror使用了去中心化数据存储协议,当用户在Mirror上进行内容的存储时,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在Mirror上发了几十篇帖子了,至今也没得到相应回报。我甚至有点怀疑我的内容是否不够精彩,还是说这背后也有人为的参与因素,决定我是否可以获得$Write币。」
尽管Mirror 是现阶段最接近Web3的产品,也曾一度在Web3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但目前来看,其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产品使用并不是很友好。一些使用过Mirror的创作者向我们表示,Mirror上bug不断、产品体验不够*。「只是一个在线的内容排版器,出了问题也没有特定的社区来讨论解决,对我来说有点糟糕。」至少从目前来看,类似Mirror这样的Web3故事并不能完全打动门外的Web2看客们。
02、辩证看Web3,NFT、X to Earn的一体两面
现在大家提到Web3时,言必称NFT、元宇宙、X to Earn,似乎这些就代表了Web3,或者说这些就是塑造Web3世界的一种新方式。或许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聊Web3时,如何避免偏见而更全面地认识它?
2021年3月,美国艺术家Beeple的数字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最终以折合人民币约4.5亿的价格成交,让NFT的潮流涌向了世界。
在当下,你会看到NFT用户、项目发行方中间,经常存在着一种“莫名”的默契:用户想要拿到该NFT的价值,用以在现实世界(Web2时代)中带来更多的财富机会,而项目发行方则需要用户购买NFT时产生的费用作为项目启动资金。换句话说,绝大部分的用户对NFT都是抱有一定的财富增值期待。
此时就回到了最原始的交易环节,即通过提前的信任+价值认定而产生内容的交换。但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风险:项目方跑路、单个交易者多次买卖相同的NFT进行洗盘交易,人为地夸大其价值。
关注加密货币和Web3的朋友会发现,许多业内人士在Web2的社交平台上,经常顶着一张无聊猿作为头像,不仅是各路明星如斯蒂芬·,库里、贾斯汀·比伯、周杰伦等人,还有蔡文胜、朱啸虎、林嘉鹏、张了了等企业创始人和VC也加入其中。实际上,这对于Web3参与者来说,既是一种身份认定和身份标识,同时还是推动局外人和旁观者加入Web3的一个有效手段。
但辩证来看,存在即合理。对于品牌商来说,发行NFT会作为一种营销利器,借助于NFT的形式,品牌的内容呈现方式和形象将会有所变化,同时也会给品牌的营销提供新的创意。比如,可口可乐与3D虚拟化身应用平台Tafi合作推出的NFT收藏品“Coca-Cola 友谊盒”,一方面实现了实体商品与虚拟物品的联动,增加品牌营销的有趣程度,带来新活力,另一方面也让品牌进军Web3提供了基础。
类似的手段还有各种X 2 Earn的赚钱模式。比如被保守型朱啸虎买入的StepN,以及成为菲律宾国民“命根子”的Axie Infinity(国内人称之为阿蟹)。
「早期的StepN主要是币圈的人在玩,今年破圈了之后,这种运动就能赚钱的lifestyle让StepN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普通人。」一位关注Web 3行业的人士说道。「包括Axie,在游戏里战斗换取虚拟货币,让不少的人都认识到了Web 3所带来的奇妙性。」
但细想下来,Web 3更像是局外人的狂欢,局内人的盛筵。受制于Web3的底层技术不够成熟,财富流通的承载机制全部依靠“乱象丛生”的加密货币。StepN打着可以跑步挣钱的噱头,吸引巨量用户加入,用后面的人的钱超额补贴前面的人,也导致了Move to earn的故事看似性感,却难以掩盖其背后关于“庞氏骗局”的讨论。
这就好比,当StepN由于某些原因悄然关闭中国市场后,人们发现,有关Web3应用的生命周期都不够长。但对于投身于其中的从业者和投资者来说,他们是其忠实信徒,他们相信去中心化,相信DeFi,相信GameFi,相信DAO的共识所带来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无论是Move to Earn还是Play to Earn故事都足够新鲜,符合人们当下挣钱的期望。
「X 2 Earn应该是一个闭环可持续的过程,但目前看大家都跑去Earn 了,谁来X,谁来生产呢?所以也只能不断让新人入场来填补缺口。」
这种观点对,也不对。对的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事物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件物体转移到另一件之上。财富也是如此。不对的是,东南亚一些人通过Axie Infinity实现了自身的收入增加。
由CoinDesk的专栏作家Leah Callon-Butler拍摄的纪录片《玩到赚:菲律宾的NFT游戏》就揭示了在疫情期间,菲律宾的穷苦人民通过这种游戏模型的方式创造收入,将在AxieInfinity赚的token兑换成法币去补贴家用,甚至一位22岁的年轻人买了几栋房子。
但实际上圈外的人对Web3的评论一直都偏负面且刻板,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Web3。而有意思的是,Web3圈内的布道者似乎也没有太多站出来做大众教育和解释这些内容。相反,一些Web3的人士会觉得Web2世界里对Web3的采访和报道只是零光片羽,甚至“太过古典、并不准确”,他们也更愿意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共同寻找新的财富出口。
03、鸿沟难平,真实的Web3离我们有多远?
由于经历和视野不同,每个人对Web3的接收能力也有差异。但现实是无论你拥趸还是观望,最终的区别就在于,拥趸者能否做好其中的概念布道和技术落地,让Web3脱虚向实,走向真正的现实世界,完成观望者的路转粉。
毫无疑问,这条路是无比漫长的。从2008年比特币的诞生,到如今加密行业和去中心化思维经历的不断“死亡”前往海内外角逐新机会外,由此引发一次次财富跳跃的数字浪潮。有的人会所嫩模,不断鼓吹财富故事;有的人下海干活,探索理想与现实的融合之地。
而无论是区块链、加密货币还是Web3,都给了当下的人们打上强心剂,指引着大家前往新的世界探索。但有意思的是,我们今天看早期的理想主义化加密精神,似乎与如今的Web3重塑世界信念,在现实世界中都遭遇了一定的阻力。
比如,区块链加密技术发展时,为了满足不可能三角,主流的项目如比特币、以太坊、EOS都做了一定的妥协和让步。
在这里简单说下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安全、高效。一般来说,去中心化是指拥有大量区块生产和验证的节点,节点越多,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安全性是获得网络控制权所要花费的成本,通常在共识机制的设计中锚定现实世界的资产,例如工作量证明机制锚定的是算力;高效性就是每秒处理交易的笔数,也就是TPS,造成区块链项目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每笔交易都要在所有节点上达成一致。
如今,区块链世界中的不可能三角戏份也逐渐在Web3世界中上演。即Web3世界也无法满足完全去中心化、安全性和高性能。
区块链审计与安全公司 CeriK 发表的2022年2季度Web3安全报告显示,仅在2022年前6个月,Web3 项目就因黑客攻击和漏洞利用而损失超20亿美元 —— 已大于2021全年的总和。而在2022年2季度发生的27次闪贷攻击中,损失金额已达到3.08 亿美元 —— 相较于今年1季度的1400万美元损失可谓是相当巨大。
在我们当下的Web2世界中,投资者经常致力于角逐管控权的比例和董事会席位,以保证价值获取和综合治理监管管理权限。而在Web3中,人们更愿意用“治理”来代替“监管”。前者是天人同权,后者是中央集权。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全接受由“社区”中的所有人来共同参与和决策一件事的情况发生。
要知道,在Web3中,人们所追求的纯粹化的去中心化内容,是一个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没有实现过的现实问题。无论是反对集权还是崇尚自由,这种理想技术与现实世界的次元壁一直都未曾被打破。
但我们也看到,Web3行业的先行者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机会,将新加坡、非洲等地作为发展阵地,也因此带来了当地的物价有所上涨。据外媒报道,新加坡6月份消费者价格创下逾13年来*涨幅,因私人交通和住宿成本上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贸工部25日发布数据显示,与5月份相比,新加坡整体通胀率在6月份上升1.1个百分点,核心通胀率上升0.8个百分点。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先行者的前进方向。
当然,先行者往往都关注技术,而用户则更关心产品。当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生产与手工化制品在市场中有所矛盾时,水晶宫的封顶落成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平衡。
我们应当重视Web3当下的运作规律,同时尊从任何新技术早期带来的多样性,但同时不必要将过多地将财富和未来押注于它之上。至少现在来看,我们距离Web3世界的真正出现还有一定的距离。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