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丁香诊所首店关闭 互联网医疗线下局待解

在业内普遍弥漫着的悲观情绪下,也有人在思考互联网诊所的希望在哪里?
2022-09-01 09:02 · 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作者 | 张铃 毛志成

8月22日,丁香诊所杭州滨江店结束了最后一天营业,正式关闭。

这家静悄悄谢幕的诊所,6年前曾在众人瞩目中走上台前:它是互联网医疗公司“丁香园”开办的*家线下全科诊所,也是国内首家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线下诊所。

杭州滨江店关闭后,丁香诊所目前仅存杭州城西店、以及其在福建福州的门店。

丁香诊所城西店工作人员告诉经济观察网:“滨江店已经不开了,现在合并到城西店,患者有需求可以来城西店。至于城西店未来会不会关闭或者合并,我们还没接到通知。”

按照丁香诊所官方说法,闭店是“为了实现硬件环境与服务范围的升级”。与经济观察网记者交流的多位行业观察者,则对滨江店的消失多有唏嘘。

过去几年,丁香园之外,微医、医联、春雨医生等一众互联网医疗公司,对线下医疗的探索之路,也不那么平坦。

人们对互联网医疗公司线下业务的讨论,再一次被掀起。

01

潮起

2015年,丁香园筹建丁香诊所。2016年,丁香诊所杭州滨江店开业。

这个诊所参照美国全科医疗体系模式,致力于在社区解决慢性病、常见病和小型外伤的诊疗,面积约800平方米,有儿科、小型急救、成人诊室、B超等9间诊室。最初加盟的十几名医生全部来自公立医院。

彼时,丁香园对诊所的期待值很高。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认为,丁香诊所是理想的、真实的线下还原, “诊所是互联网医疗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诊所的话,很多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是没办法尝试的。”

中国的私立医院大致有两种,面向高收入人群的高端全科诊所或专科诊所、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医院。丁香诊所希望绕开这两种模式,把自己定位为“中端全科诊所,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慢病诊疗服务,同时建立诊疗前的咨询服务和诊疗后的慢病管理”, 试图把医疗资源优化,重新做配置。

丁香园的选择有其政策背景。2014年,国家卫健委正式提出“远程医疗”这一名词,互联网医疗也随即爆发。2015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社会办医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随后国内迎来了社会办医潮。

丁香园开起*家线下诊所的同期,春雨诊所和超过300家医疗机构签约。2017年3月,微医首家全科中心正式开业,并计划三年内建成100家全科中心。

创业者和资本持续涌入。一时之间,互联网医疗线下诊所热潮涌动。

飘在空中的互联网医疗*次踩在了地面。那两年,几乎所有的医疗论坛都在热议,互联网医疗公司从线上走到线下,这是否拉开了颠覆医疗的序幕?

随后几年,丁香诊所没能密集、广泛地开设新店。2016年8月,丁香诊所第二家门店杭州城西店开业,2017年8月,第三家门店在福州开业,此后未开设新的门店。2021年11月,丁香诊所的日常运营由国际医疗品牌嘉会医疗接手。2022年8月,滨江店关停。

02

潮落

“疫情只是加速了他们的业务调整进度。资本的短视特征,必然导致无法短期盈利的项目会被关停并转。” 卓壮医生集团CEO张梁平说。

在业内看来,丁香诊所只是丁香园的尝试方向之一,是一种资本的试错。

不同于互联网的灵活多变,自建诊所烧钱多、风险大,运营需要时间和品牌积累。“丁香诊所不算*的失败,全科医疗当年很火,但是落地得不好。”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很可惜,整个社会环境没有丁香诊所的生存土壤。”

互联网医疗线下诊所大体分为两种模式:轻资产合作运营模式,以春雨医生为代表;重资产自建模式,以丁香园为代表。

春雨诊所则早已在2016年就关停了全部线下门店,合作机构也大多数没能实际运营。

类似的,在早期的资本助推之后,许多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线下业务也进入瓶颈期。微医的全科中心,到现在也只开出不到十家;企鹅杏仁在升级为未来医生后被并入医联集团,关停了部分门诊。

“丁香诊所、原企鹅杏仁等互联网医疗背景策动的这一批诊所,资本在投资的时候,诊所对目标受众的画像大多是基于想象。”张梁平认为。

成本、盈利、流量变现、医保商保支付等问题,始终压在互联网线下诊所身上。近两年,大环境下行、疫情又加大了压力。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村夫日记创始人赵衡对经济观察网分析:“互联网和高端是互斥的关系,互联网服务都是小额高频,高端医疗服务是高额低频。” 而开诊所最重要的资源是医生,资历深、能力强的全科医生必须用高价吸引。

一位三甲医院医生表示,公立医院的病人、收入都更有保障,身边的医生基本不会选择去互联网线下诊所:“这种诊所要找到合适的医生是有难度的。医生去了怎么发展?职业前景怎么规划?好医生留不住他就会走。”

包括微医全科、丁香诊所在内,非公立医疗诊所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与医保系统也存在一定壁垒,对多数患者的吸引力并不高。

本就没有跑通商业模式,疫情开始后,互联网医疗线下诊所举步维艰,加速洗牌。“现在很多公立医院业务量、收入都在下滑,病人量也没有原来多,公立医院能扛得下去,互联网线下诊所可能就会熬不住。”上述医生表示。

03

向前

国家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诊所数量的增速从2020年的7.82%下降到2021年的1.09%,遭遇十年来诊所增速*值。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总计亏损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高达553万元。

“做线下医疗必须有一定密度、流量要足够大、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分析:“光有情怀当然不够,也不能求速胜,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公司是在小马拉大车。”

吴士君同时认为:“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有足够的多层次医疗需求,对互联网诊所的发展应该保持乐观。”

拦路石还在,闯路者也还在涌入,在摸石头过河。

2022年7月,全球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宣布收购拥有188家线下诊所的One Medical。2022年8月,字节跳动斥资约百亿收购美中宜和。许多互联网医疗公司也还在继续对线下医疗的投资。

一位互联网医疗领域资深从业者认为:“资本对互联网诊所没有太大意义,医疗风险很高,介入太深是危险的。”

在业内普遍弥漫着的悲观情绪下,也有人在思考互联网诊所的希望在哪里?张梁平认为,基层或许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县域的互联网诊所有几个优势:患者去大城市看病不方便;多点执业的医生越来越多;多重政策扶持下县域的医疗有起色。互联网平台背景的品牌诊所如果能触达、扶持优质医生扎根到县域,会有很大的市场。”

对于当下互联网诊所的低潮,医库软件董事长涂宏钢告诉经济观察网:“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做不好的人,永远会有新的人继续去探路。悲观者永远正确,但市场属于乐观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