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启航
被字节收购一年后,pico*次交出了成绩单。
9月底,pico在青岛举办新品发布会,推出新VR一体机pico 4。
产品本身,虽还不能说吊打Meta即将发布的Quest 2 pro,但Quest真正有了竞争对手,国内用户也终于有了更好的选择。
有一说一,这场发布会的阵仗,大幅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眼看各大媒体跟风刷屏,身边许多不太关心新技术的朋友也加入讨论。
恍然间,仿佛回到了2016年,VR最火热的那个时候。
01、过去的
说起VR,大家的*反应自然是游戏,还有看片。
后者没什么好说的,关键因素不在设备。
主要是前者。
不算那种十几块的纸片盒子,VR一体机就像曾经的大头电脑,从来都是很笨重的,戴在脑袋上总有势大力沉的感觉。
而且还晕人。
因为技术上的物理缺陷和网络延迟,即便在5G时代,VR设备仍无法做到将显示画面,与用户视线的观察角度做到一致。
尤其在进行诸如射击类等*人称游戏时,需要快速转动视角,这一延迟会翻倍叠加,最终反映到用户大脑中,就会呈现出实际运动与观察到的画面不匹配。
说得再具体点,虽然人体器官正在传输运动信号,但眼睛视线却告诉大脑身体并没有运动,这种神经与肉体的冲突会让人出现眩晕的恶心感。
就像晕船一样,很想吐。
很多人在玩端游绝地求生的时候都会出现眩晕感,俗称晕3D。只是在屏幕外观测就会出现不适,更别提宛若置身其中的虚拟世界。
只能说,体验不是很好。
当然,物理上的缺陷还可能靠毅力硬抗,内容上的乏味,也许更致命。
从整个市场来看,虚拟现实相关的消费级大作依旧极其缺乏。
尽管从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VR体验馆出现在大街小巷,也有不少发烧友入手了*台VR机器,但几年过去,我们能体验到的游戏似乎还是那么一些。
2019年,Facebook旗下虚拟现实穿戴设备公司Oculus收购了推出VR游戏《节奏光剑》的开发商Beat Games。这一举动,展示出VR设备厂商对于内容的渴望。
更为显著的是在2020年3月,《Half-Life:Alxy》这部优秀的VR游戏在推出之后,Steam当月统计的VR设备用户数量增长超过一百万。这反映出优秀的作品对VR行业有着多大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目前的VR行业,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内容乏善可陈导致缺少吸引用户的能力,相关企业大多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产品的技术迭代,以及内容生产,则因为缺钱放缓了生产速度,导致对用户的吸引力更低。
在B端推行还无法实现规模化,C端则相对缺乏吸引力的状况下,VR产业的未来似乎并不美丽。
不过6年时间一晃而过,iPhone的额头都从刘海换成了灵动岛,VR设备也终于改头换面。
当然,得加上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的迹象等词缀。
02、现在的
先说结论:
VR有未来,PICO有魄力,但前途尚远。
硬件方面全面升级,用户在物理上的体验感确实是增强了,这点毋庸置疑。
Pico 4与Quest 2规格比较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内容方面,也已初具规模,仅娱乐应用就有230多款,试图打造有别于传统互联网的体验。
首先是游戏,有支持4名玩家共同作战的《玩命特攻》,可在各种场景中雀环的《实况钓鱼》,带有开放世界元素的《剑与魔法》……
因为本人还没体验过,只能看网络上的测评数据。
Pico 4的PPI比上一代提升了55.6%,达到1200,游戏的画面精细程度比想象中好不少。
其次是互动视频。这方面,pico的进步只能用惊喜来形容。
比如,用户可以在pico 4里直接刷抖音,这大概也是字节跳动将内容与设备结合的一环。而且,抖音还是今年世界杯的转播商。用这个看实况球赛,肯定非常新奇刺激。
此外,pico还公布了与《三体》、《灵笼》合作,制作相应内容计划,以及和好莱坞多家影视公司、A-soul等虚拟偶像的合作。据说A-soul将时不时在上面举行VR直播,演唱会也已经在计划中。
然后是VR健身。传统健身反馈慢、动作重复性高,时常会有枯燥感,许多人坚持不了几天便放弃。而游戏化、多样化的VR健身,则能让这一过程更有趣味性。
总之,各种能看、能玩的东西,都有不少。
A-soul将于11月举办VR虚拟偶像演唱会
然而,无论怎样,Pico 4给人的感觉虽然震撼,但大体上仍没有脱离两点:
游戏机+看片道具
这些只能说是前菜,将人与空间连接起来,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获取无穷的内容与体验,才是VR乃至元宇宙的大餐。
只是在目前,尚未均匀分布而已,只能在大家最感兴趣的点上深耕。
这可能是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的原因。很多人已经在Switch身上获得了经验,当初为了健身环大冒险买的游戏机,大部分时间都被放在角落里吃灰。不过Switch上的内容生态还算比较丰富,不健身的用户还能拿来玩超级马里奥、塞尔达。
按照目前市场对VR设备的认知,做一款好游戏,确实比较符合常规。
但从长远来看,VR需要的是一个好应用,它不一定是游戏。
对更高级的游戏机,我们可能需要,更可以不需要。
03、未来的
Oculus首席科学家亚伯拉什在《发明未来》一书中曾说:
AR/VR是计算历史上第二次大浪潮。
*次浪潮,出现了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第二次浪潮,则将先后出现个人头显、虚拟混合世界与移动虚拟混合世界,模式似乎与上一次类似。
正如PC的升级演化,促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普及,如今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未来,或许VR也将发展到每个人都有一部更简化的一体设备。
这一点,从pico 4的外在也能看出。与上一代相比,更轻、更小、更舒适,画面也更清晰。
只是,因为产品不成熟,才导致在当前环境下的VR设备,无法应用于所有场景,进而衍生出游戏一体机、观影一体机和PC系辅助等各种形态的设备。
这涉及到人类的生活行为问题:
我们出于对身体的保护和美观,才穿上各种服饰。但除了衣服,几乎没有任何事物能让人接受时刻穿戴,不论是新兴的智能手环,还是古老久远的眼镜、手表这些,当然也包括了VR眼镜。
按照硅谷经典的技术生命周期理论,VR设备目前已经从早期使用者,迈向早期大众市场的关键阶段,即进入到了跨越产业的鸿沟。
以PICO为例,在进入大众视野后短短一年,新推出的PICO 4不论在消费体验还是产品完成度上,都远超出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VR产业未来比拼的也不再是单一能力,而是平台级硬件为代表的综合实力。不论是PICO背后的字节、Oculus背后的Meta还是PS背后的索尼,皆是如此。
对于整个VR产业而言,过去的一年,因为PICO和Oculus的种种动作显得格外短暂。VR头显的的定位也进一步清晰起来:
是面向全球消费者重新定义的产品。
而这种平台级的系统投入,凝结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总和,或许正如多年前智能手机拉开时代序幕那样,终于要在VR行业重新上演。
全球范围来看,最主流的VR厂商是两个,索尼的PS和Meta的Oculus Quest。
2014年,当扎克伯格拿着20亿美元收购Oculus时,曾公开说:当Oculus吸引到1000万活跃用户时,市场将形成正循环。
根据“125定律”,年出货量1000万台是个突破点。一旦突破这个值,很快破2000万将是大概率事件。
原理在于,一旦存量用户突破1000万,就具备了构建社交关系网的基础,从而实现加速度增长。
什么是社交关系网?跟微信的发展路径一样,比如我的某个好友买了PICO 4,我如果不买,就不能在数字世界里和他一起玩游戏、做任务,这就比较难受了。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此前很久,VR设备的销量都很一般。直到2020年10月,Meta发布Quest 2,不仅产品升级,售价还大幅降低至299美元,转眼间就成为爆款产品,全平台断货。
整个行业才真正迎来爆发期。
全球VR头显销量,来源:国金证券
*梯队仍是Sony PSVR 、Facebook Oculus、HTC VIVE,第二梯队则开始步入多元化,快速追赶。国内主流的VR厂商,Pico、爱奇艺、NOLO、酷睿视、千幻魔镜、大朋等,都已加入角逐。
在2021年,VR/AR硬件融资并购共发生107起,金额达到281亿元,同比增长210%。整个赛道在元宇宙概念的催动下,显得非常诱人。
尤其在去年8月字节收购PICO后,在内容资源与技术能力整合,在开发者生态和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一下就让pico拥有了挑战Oculus的能力,势必能带动国产VR出货量。
这点是值得期待的。
2021年全球VR硬件市场格局,来源:行行查
但当前的VR产业,实际上仍处于上游硬件发力阶段,竞争格局尚未成型。
正如前文所说,VR产品在需求方面尚未得到改善,商业化并不成熟,依然还是小众设备。一日不突破游戏机的定位,打造成通用性平台,就一日无法真正实现商业化普及。
在这一过程中,只有拥有技术优势的制造商,尤其是能将内容与技术*结合的厂商,才能获得先发竞争优势。
而今年的大环境,就是看哪些成长股在裸泳。即便荆棘遍地,真正的成长股也一定会凯旋归来。
比如pico,背靠着中国*的流量平台之一,它早不是当初栖身在歌尔股份之下的穷小子,现在是个标准“富二代”。
它能成为国内VR产业的领头羊,除了本身的技术能力,更得益于在字节体系的流量打法中,结合今日头条、抖音等高规模用户数的产品矩阵,以其分发能力,加上不惜流量成本的投入,被迅速推向前台。
这一点,在未来几年,只会越来越明显。
正如智能手机带来的革命,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兑现之前,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也是机遇所在。
04、尾声
《三体》中有这样一句话: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时间的宝贵之处,不在于漫长无际,而在于在单位时间内,人做出的某些有价值的事情。
若将之类比到商业领域,则身处一个新兴行业,产品并非为时间而决定,它应该去赋能岁月。
PC时代,中国出了联想;智能手机时代,中国出了华为、小米;电动车时代,中国除了比亚迪、蔚小理。
如今的 VR 设备距离《头号玩家》、《刀剑神域》这样的完全虚拟现实的距离还很远,可PICO 4已经在向它们靠近了,不是嘛?
别只顾着鄙视国产设备了,在新时代启航之际,赶紧上船。
VR产业方兴未艾,它看似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充满了美妙的憧憬。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