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闯关港交所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第四范式,在投资领域展开了业务布局。
据市场消息称,由第四范式连同红杉等其它资本方一同参与的北京范式人工智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范式基金”)已于近期完成首次关账,一期期望规模为5亿元,目前二关也正在进行中。
由基金名称就可以看出,范式基金有着明显的第四范式的公司痕迹。出资人当中,除了第四范式(深圳)技术有限公司外,还有公司创始人戴文渊参与的北京范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AI企业“烧钱”是目前行业常态,第四范式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软件,第四范式目前服务的行业包括金融、能源、运输、零售、医疗、制造等。第四范式参设私募基金,布局投资业务,或许有更多其他的考量。
第四范式进军VC,剑指AI生态
据悉,北京范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范式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时间是2021年6月。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7月19日时,范式基金已经引入多家LP,注册资本增加至5亿元。
范式基金的创始团队有着多元化的背景,涵盖产业、学术、金融界。其中有第四范式创始人兼CEO戴文渊,其曾为百度凤巢系统设计者,华为诺亚方舟主任科学家,ACM世界冠军;第四范式首席科学家杨强,其为港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系主任,迁移学习领域领军人物;以及第四范式投资部总监戴逸伦,曾就读于剑桥、北大等,并曾任职于美银美林、鼎晖、建银国际、高盛等。
在首关LP中,第四范式作为范式基金的基石投资人,其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旗下的高精尖产业基金、红杉煜晟、嘉兴蓝信、北京希伯来等LP陆续加入,其中包括政府引导资金、全球*风投机构以及产业资本。
来源:天眼查
值得注意的是,红杉煜晟是红杉资本旗下基金,红杉资本在天使轮就投资了第四范式,并在之后多轮融资中跟投,是第四范式*大机构股东。此外,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的妻子吴茗,从2018年6月起受雇为红杉资本中国投资合伙人。
据市场信息称,自范式基金开始募资,吸引了全国多地的政府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关注,由于范式基金专注的智能化领域,高度契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的目标,便得到了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的青睐。
从2022年1月开始,到目前已有4家创业公司成为范式基金投资标的,投资轮次均是天使轮、种子轮、Pre-A轮、B+轮等中早期轮次。范式基金投资标的分别是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供应商拨云见日、企业级数据仓库技术服务商聚云位智、图数据库和图神经网络计算平台研发商意如图真、数字化智能制造专业技术供应商敏桥科技。
来源:猎云网
第四范式进军企业风险投资,更重视通过投资标的进行产业布局,以达到产业协同的作用。范式基金属于研究驱动的数字经济创业投资基金,对外投资的关注点在于,这些标的能否自身或者帮助客户形成数据的闭环从而实现智能化,进而通过智能化升级对行业底层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此外,范式基金有别于传统VC的行业研究,其定位是“数据驱动的精品VC”,旨在通过数据驱动,能为拟投企业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技术评估报告,也能让中早期投资收益进行量化。
无论是产业协同,还是让数据驱动投资,范式基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其AI业务打造生态,进一步推动商业化进程,毕竟商业化是挡在AI企业面前的*难题。
投资能否加速AI企业的商业化突破?
在信息化、数智化潮流中,AI赛道在投资市场仍然火热。作为中国市场上的决策AI龙头,第四范式自成立以来7年的时间里,已融资10亿美元,引入了红杉、腾讯多家明星投资者。
然而,在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寒武纪等独角兽成功上市后,第四范式则面临着IPO之路仍无定期的尴尬局面。
从2021年8月第四范式首次递表港交所,到2022年9月,第四范式再次更新招股书,这已是第三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AI企业都一样,第四范式也在面对亏损的“通病”。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第四范式营收分别为4.60亿、9.42亿、20.18亿、10.58亿,其中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速下降至34.3%,远低于2019年至2021年度翻倍的增长状况;同期,第四范式的净亏损分别为7.17亿元、7.50亿元、17.86亿元与5.67亿元,三年半的时间内累计亏损38.5亿元。
招股书显示,标杆用户作为第四范式收入的主要推动因素,2019年到2021年,第四范式分别服务了32名、47名、75名标杆用户,同期累计用户数目分别为79名、156名、245名。而在2022年上半年,第四范式标杆用户降至74名,总用户数目降至197名。来自标杆用户的平均收入也从2019年到2021年的830万元、1230万元、1370万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890万元。
而造成亏损的原因在于高企的期间费用,以及不断投入的研发费用。第四范式的招股书信息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第四范式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占总收入的21.7%、24.1%、17.7%和16.2%;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占总收入的19.5%、12.7%、8.6%和13.8%;研发开支分别占总收入的77.5%、57.3%、55.3%及52.7%。
来源:招股书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半中,第四范式的研发投入呈下滑趋势,第四范式方面称,研发计划将进一步加强现有的核心技术;以及投资可能引领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领域的研发团队。第四范式在新技术的直接研发投入上的速度正在放缓,投资AI生态中的创业公司,或许是解决方式之一。
单靠上市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第四范式用投资AI生态来拓宽商业化路径。
AI企业开辟生态投资路径,并不新奇。作为“AI*股”,商汤科技的对外投资较为活跃,分别是以商汤科技和商汤国香资本的身份对外出手。近期商汤科技还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投资了港股“元宇宙*股”飞天云动。
从商汤科技的投资版图中发现,商汤国香资本在2021年12月份参与设立了两家股权投资公司,分别是深圳成梧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深圳成璐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目前共对外投资了8家企业,涉及芯片、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
而商汤科技的投资活动最终可追溯至2015年12月并购人脸识别技术服务商Linkface,截至当前,商汤科技也已投资了34家初创企业,涉及领域范围包括AR/VR、人工智能、芯片、先进制造等。
和第四范式同样在IPO进程的旷视科技,同样开展了投资业务。天眼查显示,旷视科技目前共有14起投资事件,涉及零售、视觉、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
据悉,旷视科技还入股了芜湖旷沄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和北京城市大脑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两家公司,其中第四范式曾出资500万入股北京城市大脑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在科创板上市的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在今年9月份也成立了广州云从长嬴投资有限公司。
AI企业纷纷开启投资活动,对加速下游的生态布局起到积极作用。布局投资业务,意在打造产业生态,对于AI企业来说,当前的研发投入是影响盈利的主要原因,以投资弥补业务上的研发投入,是一个加速商业化布局的有效手段。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