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23,消费巨头阴影下的生存法则

有人主动换赛道去霍霍元宇宙;也有人想再搞最后一把,最终回家过年都坐不了高铁。
2022-12-27 16:51 · 微信公众号:深氪新消费 黄晓军


01

先说一个预判:2023年,新消费价值回归。

前几年,新消费被那些投机的、挣快钱的玩烂了。搞得大家一谈新消费就是网红,一谈新国货就是白牌。

真正做事的人,憋了一肚子火。在写这几句拙笔之前,还有创业者发来微信说,“你可别叫我们新消费了”。

这搞得我脸烫得以为阳了。

但回过头来看,2021-2022,行业两年没啥生气,大多混子都坚持不下去了。有人主动换赛道去霍霍元宇宙;也有人想再搞最后一把,最终回家过年都坐不了高铁。

市场经济的规律客观存在,它可能来得晚,但是一定会来的。

2023年,搬出凳子我们一起等。

02

之前写白酒品牌光良时,就声明过我的观点,消费不分新老,从你将自己划入新消费/老消费行列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输了。

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常做常新。90年代宝洁带着海飞丝对阵上海蜂花时,估计也有人说这是新消费。而再过20年,当下的新消费品牌,一定会被我们的弟弟妹妹叫做老品牌、传统品牌、古早品牌。

所以,消费就是消费,在这个行业做生意,就一定要尊重行业最古老*层的逻辑。

我的众多财经爱豆之一,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把这样的逻辑总结成了八个字——深度分销,抢占心智。

首先产品要好,这是基本前提。或许好产品自己不再会说话了,但你要相信劣品可是会一传传千里。

在产品力旗鼓相当之下,你们要比的才是渠道强不强,品牌强不强。

但在消费行业,其实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巨头。

先不说灰度打击,就算是放在正常的商业竞争上,你也不一定玩得过人家。

一般而言,巨头采取的竞争战略是总成本*。

就像可口可乐,10年前的数据就称它每天卖出18亿瓶饮料。通过这样的规模优势,它能够在采购、生产、渠道、组织等各方面降低边际成本,实现总成本*。

以至于,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这些年从来没涨价,一直3块钱。

3块钱,一个战略型的价格,是可口可乐的杀招。定价低于这个价格,中小品牌肯定赚不到钱;定价高于这个价格,用户又不咋埋单。

这个放在其他行业也会一样,就算是最接地气的辣酱领域,老干妈也是这样干的。

老干妈抢占的价格带是8-15元。新的辣酱品牌比老干妈便宜,难以盈利;比老干妈贵,又难以获得市场。

怎么办?

新进入者*竞争原则是人有我优。面对可乐夹击,元气森林就把产品做出更优解,先是0糖,现在是0防腐剂。还有全棉时代用水剌全棉无纺布做湿纸巾,bebebus拿军工出身的碳纤维做婴儿车。

新进入者的第二竞争原则是差异化。巨头做钢圈内衣,我做无钢圈的;巨头进商超,我进夫妻店;巨头做洗发水,我做男性洗发水……

差异化是新消费的主流增长路径。

03

大窑汽水的差异化。

作为国产汽水品牌,大窑汽水面对的巨头也是两乐。但它做出了一个差异化,推出了大瓶汽水。

以往,汽水行业大多是240ml玻璃装。这是一种行业定式思维,在成熟的供应链和成本结构下,鲜有人能够跳出先有的玩法,去思考一些新的东西。

但大窑汽水率先推出了520ml、550ml的大容量玻璃瓶。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扰乱用户心智中的价格锚点。

在购买同样规格的汽水时,可口可乐的3元价格,在用户心智就是一个认知锚。

但大窑汽水用一个“大瓶装”,巧妙地逃开了这个价格窘境。用户虽然精明,但在线下消费中,不止于每一个人都会看着容量计算谁更划算。

这个时候,大窑汽水加点独特的颜值、品牌属性啥的,就能够跳出可口可乐设计的竞争维度。

2021年,大窑汽水年入30亿。

04

虎邦辣酱的差异化。

辣酱行业的格局,是老干妈一家独大。它垄断了8-15元的价格带,在每个省市的商超渠道,也是“有*,无第二”的寡头式格局。

这个时候,虎邦辣酱提出了一个差异化的渠道,外卖。

2015年,百度、美团、饿了么的补贴大战上演,为外卖增添一项附加值的门槛很低。

此外,外卖行业消费的大多是年轻人,愿意尝试新产品,且对价格敏感度低。

更重要的是,外卖渠道里,还没有任何一家辣酱品牌进入。

当然,外卖用餐过程中配上辣酱以增添口味的真实需求,是这个场景能够做大的核心。

很快,与虎邦辣酱就与外卖TOP 200中的70+连锁品牌、30000+商家达成合作并向全国扩张。

到2018年,虎邦的外卖终端网络已突破10万家,并成为“网红*辣酱”。

渠道差异化背后,其实也是产品的差异化。

比如老干妈一般是半斤装产品,包装材质是玻璃瓶。这显然不适合外卖场景,虎邦辣酱需要将产品规格做到可以单次吃完的15g,并避开容易打碎的玻璃包装,而是用了洋快餐的番茄酱包装方式。

此外,虎邦辣酱还把小包装产品的价格定在3-5元。这主要是迎合外卖场景下,用户凑满减、凑包配送的场景,成为凑单神器。

当然,针对外卖场景下的年轻群体,虎邦辣酱在包装设计上更潮酷、更时尚一些。这些种种,都是在为场景服务,为场景消费下的用户体验服务。

05

认养一头牛的差异化。

乳制品行业是一个红海。

用户走到便利店想买一包牛奶,在对于伊利还是蒙牛的选择上,几乎没有多大的思考。谁离用户的手最近,估计谁就能被幸运地喝掉。

渠道为王的时代没有过去。

不少区域性牛奶品牌,甚至在每家每户的门口安装了一个牛奶箱。只要用户预订,*能够在每早起床的*时间,喝到最新鲜的牛奶。

预订,其实就是品牌在“客户关系”做了差异化。这其中,新兴乳制品品牌认养一头牛,可谓是重构客户关系的代表。

认养一头牛最核心的东西已经体现了名字上,那就是“认养”。

*种是云认养,相当于云撸猫、云养狗。用户可以淘宝或微信小程序游戏云养牛,以及观看牧场的动态及直播。

第二种是联名认养。认养一头牛联合吴晓波频道、敦煌IP等推出IP联名卡,用户可以通过购买季卡、半年卡、年卡等获得联名认养权,享受定期新鲜产品直送到家服务以及主题型会员定制权益。

第三种是实名认养,也就是成为真正的养牛合伙人。

这要求用户在*牧场提前1年预定牛奶,最高等级的会员还能给奶牛取名字,认养一头牛也会定期向会员反馈奶牛的照片和各项生长数据。

就这样,认养一头牛锁定用户的长期消费。

2019-2021年,认养一头牛的营收分别为8.65亿元、16.5亿元和25.66亿元,期间增长率分别为90.79%和55.55%。

06

前几年的新消费,差异化主要聚焦在品类。

当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等于一个品类时,就拥有更多的流量。比如我在淘宝上买拖把时,我就不会搜索拖把,而是直接找大卫;我在京东上买青梅酒时,我也不会去找分类,径直走进梅见旗舰店。

抢占心智,做品类*。就算是创造一个品类,并成为*,也在所不惜。

但到最后,行业形成了另一个词——超级细分。这个词很棒,诸多领域都能够细分出不少赛道,但内卷之后,很多赛道的市场规模其实无法支撑一个品牌的成长。

生意天花板,一定是在品类天花板之下的。

但现在除了品类,我们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差异化,这不是因为品类细分殆尽了,而是品类生意的逻辑也在变化。

以前的搜索逻辑购物,在抖音、拼多多们的推动下,正在变成兴趣电商、场景营销。这个时候的消费,往往是因为用户在玩手机的过程中,被某个场景内容所吸引,从而进行消费。

这个时候,品牌需要做的就是场景差异化。

虎邦辣酱如今已经行业第三,为什么?他没有细分品类,产品门槛也低得谁都能进,只是因为锚定了场景差异化。

因为大学寝室场景可能是老干妈,但外卖场景一定是虎邦辣酱。

在场景习惯的养成下,品牌自然会有场景溢出。你一周点5次外卖都吃虎邦之后,周末出去露营会带老干妈吗?下次寝室偷偷做焖饭时,难道不会选虎邦?

打透一个差异化场景,然后溢出到用户的其他场景,据说虎邦2022年预计收入4个亿。

差异化品类里有新品牌的机会,差异化场景下也有新品牌的空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深氪新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