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里,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市场、中国经济、企业经营以及个人生活。随着疫情走向常态化,经济回稳的“曙光”正在前方。如何让企业家和公众恢复信心,让中国经济实现复苏,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中国的回答。
“这个‘答案’就在我们走过的历程中。”12月29日,经济观察报社执行总编辑文钊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1-2022年度受尊敬企业年会”上表示,庞大的经济体量、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等,都是中国的底气所在。
经济观察报社执行总编辑文钊致辞
文钊进一步指出,数以亿计的市场主体、不断创新突破的公司、寒冬中依然传薪抱火的企业家群体,它们是这种底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经济韧性,就需要巩固经济恢复的基础,也就是稳固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及预期。
基于此,本届受尊敬企业年会以“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主题,分为“在变局中开新局”“穿越风暴的新可能”等主要环节,以期寻找企业家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信念来源,让更多市场主体走出冬天,让中国经济冲破阴霾。
何映昆: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序幕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何映昆表示,今年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工业经济下滑势头得到扭转,三季度延续恢复态势,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回稳向上。这种回暖态势,离不开一些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勇挑大梁。
在何映昆看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引领发展的*动力,企业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着眼于全球的行业竞争已从过去企业界的单打独斗,发展成为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作战的新竞争体系;此外,世界经济正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我们需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深度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
“培育优质的市场主体,促进产业链融通,需要建立和完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控制力的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何映昆总结道。
在变局中开新局
疫情反复、原材料上涨、贸易摩擦……面对变幻莫测的“乌卡时代”,企业如何通过创新赢得“受尊敬”称号?
高培勇: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的分享了“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他表示,*,以企业和企业家代表的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根基所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第二,市场主体是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主要依托,特别在稳就业方面,市场主体发挥着顶梁柱的作用;第三,市场主体是当下需要纾困帮扶的对象。在一系列困难挑战面前,市场主体亟待渡过难关;第四,市场主体的安全,是具有基础意义的经济安全;第五,市场主体是国家做好各种宏观政策安排的根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22年7月29日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高质量发展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调动好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首先要回答好的一道时代课题。”高培勇总结道。
赵华林:“双碳”目标的下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双碳”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对此,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表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意味着中国在气候变化治理方面的突出贡献,也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双碳”目标下,赵华林认为我国绿色发展已经迈入新的阶段,生态文明也进入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阶段,将发生三个历史性转变:一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上,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结构转型;二是环境保护路径上,由气候变化和污染防治单独治理向减污降碳一体化推进;三是环境质量改善上,由量变向质变转型。
在此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是实现“双碳”的重要路径。赵华林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要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的盲目发展;另一方面要支持和促进低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高技术产业、精密制造业等。能源结构调整是指绿色能源低碳转型,包括推进煤炭消费替代、推动新能源发展、大力加快新兴电力系统建立等。
毛基业:数字化创新是通往“受尊敬”的确定性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原院长毛基业认为,数字化创新是通往“受尊敬”的确定性路径。在移动互联时代,中国打造了世界*的消费互联网生态。而在今天的物联网时代,数字技术变革是驱动创新的底层力量。未来,中国有机会将消费互联网的经验应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实现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对企业而言,毛基业认为,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是生产力,还有生产关系。利用数字技术重构企业、重构组织,从而提高生产力,让企业转变为科技企业,用数据驱动日常运营,这就是当前的创新方向。
穿越风暴的新可能
压力之下,作为市场经济主力军的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穿越“风暴”、践行高质量发展?
孟樸:数字化转型赋能全新的商业模式,加速万物互联美好未来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数字化转型是过去几年行业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移动技术则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连接终端、系统和用户,赋能全新商业模式,提升企业数字化效率,带来新的客户体验。
“这一机遇称为智能网联边缘。”孟樸表示,借助智能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应用可以实现规模化扩展,5G可以让内容丰富的数据实时从网络边缘与其他终端和云端共享,数十亿智能联网终端将对诸多行业和用户体验产生重大影响。
为此,高通与中国移动产业的合作伙伴正在积极协作,投入到数字化转型潮流中。例如针对今年颁布的5G标准新版本ReL-17,高通打造了5GRedCap、毫米波扩展、增强终端、网络拓扑扩展等多项技术,为5G的标准化普及和规模化应用提供助力。
李玲:安踏践行ESG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谈到了集团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念——“五大共生理念”:与消费者共生,与员工共生,与合作伙伴共生,与环境共生,与社会共生,表示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将是集团未来长期发展战略。
聚焦与可持续相关的环境共生,安踏提出,到2050年,整个集团实现碳中和,较中国社会提前10年。目前,安踏已经连续七年向公众和利益相关方披露公司ESG领域的重要进程和实践目标。同时,安踏将会推出更多的低碳商品,携手合作伙伴研发更多对生态有益材料并应用到商品当中。
邱勇攀:释放金融新活力—数字化生态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数字化浪潮下,金融如何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金融服务事业部总裁邱勇攀指出,通过新的金融工具,可以做到真实性保证,解决资金安全问题,实现“数字化生态金融”。
埃森哲总结了数字化生态金融的四个模式:一是传统金融产品向外拓展数字化,例如二维码;二是银行等头部机构专业能力外延到企业服务,通过司库管理或者资金管理,了解上下游的资金运用状况,从静态三张报表过渡到动态数字化;三是腰部企业的供应链协作、金融服务连接平台;四是定制化,例如埃森哲在2019年与一家银行联合,建立了资金流、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模式。
李云飞:比亚迪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汽车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激发企业创新、带动社会就业等方面提供动力。
作为参与者之一,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认为,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要更好地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价值。聚焦新能源领域,今年3月,比亚迪停产了燃油车,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业务。
目前,比亚迪掌握了三电和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并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的技术路线,陆续推出了刀片电池、DM混动技术、e平台3.0、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一系列相关技术。今年1-11月,比亚迪累计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163万辆。
2001年创刊以来,经济观察报始终紧跟时事动态,见证并记录着中国市场的历年变迁。作为与报社共同成长的年度品牌盛典,“受尊敬企业年会”已经成为业内规格最高、讨论话题最深、影响范围最广的盛会之一。寒冬终将过去,经济观察报希望借此年会,与业内外伙伴一起“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共同展望并开创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