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过去一年的方式有很多,文字、图片、影像都是,购物车也是。
近日,各大购物APP接连上线年度账单。紧接着,这些“花钱买来的记录”被网友们分享到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有惊讶于“自己什么时候这么有钱”的,有感慨“挣钱不易,守钱更不易”的,也有自嘲“这一年购物车全是囤的货”的。
在海量数据面前,个人的每笔订单似乎微不足道,但也是这一笔笔订单,记录下了每个人的生活轨迹、情绪起伏,他们的2022年是怎么过的,透过这些订单也能窥见一二。
为此,市界找到几个关于“购物车”的故事切片。于受访者而言,购物车不仅关乎物品,更指向曾经的阶段性生活。购物车里,不仅藏着集体记忆,也关乎生活细节、自我状态、情感表达。
等来了大米
记忆里,2022年三四月的上海应该是怎样的?
对于夏梓,以及更多像夏梓一样的上海人而言,这段记忆的*呈现方式是购物车。那些缓慢推进的物流信息、反复加购又取消的订单,以及或责备或焦急的客服对话,都成了寻回记忆的线索。
3月底,夏梓所在的小区进入二度封控。*次封控了8天,以夏梓家做的“虾仁炒饭没有虾仁”告终。充分汲取到“封控期间没人给配送”的经验,刚一解封,夏梓便冲向超市,尽己所能抢了点速食,一箱牛奶。之所以没买蔬菜,原因很简单,一来附近菜市场都没开门,二来超市货架基本已被搬空。
5天后,小区再度封控,一封便是两个多月。其间,居委会组织过几次免费发菜,而后社区团购“粉墨登场”,免费菜跟着少了起来。
4月10日,夏梓已然遁入了某种“没法安静读一本书”的状态。取而代之的是,手机不离身,每隔几分钟便在十几个团购群来回切换的焦躁。“六点起来抢菜,六点半做抗原,九点做核酸,下午一点做抗原,然后不间断蹲团购。”夏梓如是描述她的一天。
“家里大米只有三四斤了,能不能团大米?”夏梓在团购群问,团长回复:“不足80袋送不了”。尝试过团购、邻居间以物换物等各种方法后,夏梓始终没买到米,随后,她在朋友圈写了句:无能为力,只会哭,现在只能等京东了,日后喝不喝粥,全看京东本事了。
之所以寄希望于京东,原因无他,只有京东能发货,其他网购平台“输入上海地址,就显示不发货”。京东能发货是以不惜力的“自杀式”驰援为代价的,在最难的时刻,京东抽调了2000多名快递小哥,为上海消费者配送物资。
4月下旬,夏梓在群里看到一则消息:小区里有人收到京东的货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人无比动容。”夏梓现在回想起来,大家之所以激动,是因为“过久了开团购盲盒,被动接受各种配货的日子”。
没多久,夏梓也收到自己在京东买的大米。“幸得有那么个平台,能在困难时期给我少许尊严,让我不必因为任何原因低头。”收到快递后,夏梓的脑海里浮现出这么一句感慨。
(4月下旬,众多和夏梓一样收到京东货物的上海消费者自发对京东表示感谢。图源:网络截图)
后来夏梓从新闻中得知,从3月底到5月底,京东从全国各地调配了物资、设备、人员驰援上海,累计为上海运送了超15万吨包括米面粮油、药品等在内的物资,这些商品由来自四面八方的5000多名快递员,送到了消费者手里。
最终,在这个春末夏初的季节,2400多万上海消费者对京东的印象和好感度更深了,他们自发传播“小哥逆流入沪”的照片,贡献了一个又一个热搜,全国各地网友纷纷在京东上下订单以实际行动支持。
送给妈妈的礼物
翻看自己过去一年的购物清单,许梦总结出两个关键词:囤货,尽孝。前者多少带有些这个特殊时期的背景,后者则是离家打拼人的无奈与有幸。
2022年5月初,与上海逐渐恢复物流几乎同一时间,北京开始出现疫情散点爆发。紧接着,囤货热潮由上海向北京袭来。
上海网友们积极现身说法:“不要只囤自己喜欢吃的,否则三两天就得见底”“有货可囤只需囤,莫待无粮空折腰”。北漂6年,指望不上家人朋友互助,许梦欣然接受了囤货建议。11月末,在经历过快递趴窝事件后,许梦更是将“囤货”二字内化成习惯。
如今在许梦家,房间抽屉里至少躺着200个医用外科口罩,超过100个N95口罩,冰箱里待着还没派上用场的原装牛肉、牛肉罐头、黄桃罐头、电解质水,房间储物箱里挤着各种祛痘护肤品,卷筒纸、抽取式纸巾......这些都是她在京东网购的结果,“网上买可选种类多,便宜”。
与此同时,在几百公里开外的河北老家,也静置着许梦给妈妈买的新洗衣机,给爱犬“六仔”囤的200斤狗粮。
2022年下半年,北京狗证办理趋严,许梦无奈把陪了自己6年的“六仔”送回老家。“六仔”本来食量就不小,回老家后肆意在院子里奔跑,愈发心宽体胖,食欲颇佳,30斤粮不到20天就能见底。
为了让妈妈少折腾,许梦网购狗粮时尤其注意,“尽量用京东,只有京东快递员能直接送到家里”。许梦老家离村里的快递驿站1000多米,妈妈不会开车,骑电动车拉上百斤狗粮,单程得十来分钟,有点不安全。
再之后,不只狗粮,大到洗衣机,小到手机,只要是往老家买的东西,许梦都会想到可以让京东快递员给送上门。因为京东的配送网络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国各地,数十万京东小哥每天奔波在2.5万个乡镇、60万个行政村,给人们配送物美价廉的商品。
而许梦过去这一年买得最值得的东西,基本和妈妈有关。“妈妈极度节俭,唯独不舍得给自己花钱”。
许梦的印象里,父母“自我满足”的能力天差地别,爸爸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生日前还有意无意表明过几次“需要购置新鞋”的意思。妈妈则大不一样,自我认知的需求几乎为零。每次问她需要什么,都被委婉拒绝,“不需要,别乱花钱”。
2022年,奶奶开始卧病在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妈妈的生活以此为轴心忙碌起来。既要频繁手洗被弄脏的床单被罩,又得一日三餐备齐端到床前,翻身、拍背、穿衣、梳洗、喂药这一系列动作更是已然娴熟。
照顾病人是件极为琐碎磨人的活,尽管妈妈很少抱怨,但许梦能想象其艰辛。让妈妈舒服点,这成了许梦网购的主要诉求。
10月初,许梦一声不吭买了台手机寄回老家,收货人是妈妈。物流显示“收货”的第二天,许梦收到妈妈发来的一段视频。视频里,“六仔”在老家门前的泥路上来回转悠,镜头外的妈妈不时唤“六仔”,让其看向镜头。
11月初,许梦又往老家买了台洗衣机,这是和妈妈来回拉扯多次的结果。月底,洗衣机历经半个月的趴窝,终于被京东快递员送至老家门口。隔天,安装师傅上门,“起码妈妈不用每周手洗被弄脏的床单被罩了”。
安利29元马甲
裁员和怀孕,这是方沛2022年生活的两大变动。只不过,她还算幸运。
5月,方沛检查出怀孕。6月,经理通知方沛,因为公司业务调整,整个部门会被裁掉。得知方沛怀孕后,经理摆出两个方案:要么拿N+3“裁员大礼包”,再加上产假和哺乳假对应的赔偿走人,算下来大概20多万元;要么继续留下来等休完产假走人,“到时候补偿可就不一定了”。
方沛选了后者。她害怕负面情绪的叠加,也担心产后的不安全感会被失业危机无限放大。
现在翻看过往一年的购物清单,方沛能觉察出一道明显的分水岭,以6月为界。6月以后,她的购物清单只围绕两个关键词展开:一是母婴,二是性价比。
湿纸巾、棉柔巾、柔纸巾到底有什么区别?小红书上,不少母婴博主以此做视频标题,方沛一条条点进去看:“棉柔巾要蘸温水,给宝宝擦拭完屁股之后,再用柔纸巾擦干”“湿巾的用处和棉柔巾是一样的,只不过更多是外出的时候用”......
花大把时间了解完概念,接下来是掏钱囤货,方沛将其总结为“怀孕引发的一系列购物行为”,也因此学会了一个词:隐形的家务。
孕妇枕、孕妇裤、消毒柜、尿不湿、指甲剪、0岁以上婴儿玩具、湿纸巾、棉柔巾、柔纸巾......只要得空,方沛就刷手机看推荐,或者问朋友,然后到京东找自营店,把相应产品加进购物车,“一是可以直接送到家,二是价格方面也有优势”。
由于被宣判了这份工作的截止时间,“危机感”三个字一直藏在方沛心里。对应到购物车,她的不少购物习惯消失了。
要是放在以前,方沛的购物行为还有不少“冲动消费”的成分,被称之为“美丽废物”的智能手表,被吐槽“智商税”的美容仪,都曾是她购物车的“座上宾”。如今,她下单前会反复向自己确认:这个东西哪些情况下会用到?冷静的时间够不够久?还需不需要在购物车放段时间?
甚至于,方沛后来发现自己养成了一个习惯。假设京东的满减规则是“满299减50”,她就不会让自己买到319元,不仅“对满减更加吹毛求疵了”,凑单的物件也都会确保能用得上。与此同时,她也逐渐成了京东工厂货的新客,双11折扣后29元一件的京造羽绒马甲,被她向朋友推荐了好久。
(方沛在京东买的29元马甲。图源:受访者供图)
一开始方沛的朋友们还不相信,觉得不可能这么便宜,后来通过链接下单买了才知道这是真的。“质量一点不输于大牌。”
这背后起支撑的是京东有竞争力的供应链。当前,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在行业属于*水平,2022年一季度降至30.2天。与此同时,京东还与3000个品牌达成了C2M合作,将新品上市时间缩短了67%,京东计划未来三年将打造超过500个产业带品质示范工厂。
刷着过往一年的京东年度账单,方沛说:“现金流、性价比,这是当下的两个关键词。”
花钱最多的地方
有家有口的林云最怕的是麻烦。被退换货折腾过几次,她干脆成了京东的忠实用户,因为京东方便。
1月14日,了解到京东有年度账单后,林云特意打开京东APP,想看看自己花了多少钱,搜索后发现,2022年她一共收到了178个包裹,共计消费2.3万元,超过了全国98.3%的用户。
(图源:受访者林云供图)
林云是2014年开始在京东上购物的,当年就下了50多单,后来逐渐成为资深用户,并掏钱成了京东plus会员3000万用户的一员,一直续费至今。过去一年,她买了两个大件:一个是优惠了800元的苹果手机,只花了5399元;另一个是比正价便宜了400元的空调,最终花费不到6000元。
除了大件外,林云的订单里记满了家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早餐吃的南瓜饼、蓝莓、包子点心,两岁孩子的驱蚊液、纸尿裤、毛绒玩具,定期囤的洗衣液、抽纸、牙膏......
“京东说我的‘剁手’实力封神。”林云笑着说。
林云坦言,从早年间因为图省事,到如今成为习惯,京东已经成了她花钱最多、购买频率最高的APP。“现在京东上的东西是真全,早期我只在京东上买一些电脑之类的3C品类,但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商品都在京东上买。我常吃的药,以前只能去医院开,每次挂号特别麻烦,一次还只能买一盒,后来了解到京东上也有,我就在京东上买了,送货也快。”
在林云眼中,京东的服务越来越有优势,以前她家大米都是去超市购买,然后自己扛回家,而现在都是在京东上囤,京东快递小哥直接送货上门。“这一年我在京东上买的大米,少说得有几十袋,一些是自己吃,一些是送给父母。”
整个2022年,林云几乎每个月都会在京东上下单。当然,下单最多的还是618和双11两个大促期间,这两个月下的单几乎占了她订单的一半。“因为大促京东搞活动比较便宜,能省不少钱,我会把一些米面粮油、纸品清洁等常用品放在大促期间购买。”
确实,每年两次的大促吸引无数人疯狂“剁手”,给电商巨头贡献了动辄几千亿元的销售额。虽然在海量数据面前,每一笔订单看似微不足道,但也是这一笔笔订单,记录下每个人的生活轨迹。
从某种程度上看,夏梓在上海封控期间收到的大米、许梦老家门口收到的快递、方沛精打细算地购物、林云让订单记满生活痕迹,全是京东追求“用户体验、成本、效率”的结果。
这是京东从创业*天起就一直在强调的核心经营理念,是京东能打赢一场场商战的关键所在,是京东营收能连年不断地取得双位数增长的基石。
回望2022年,可以看到,京东仍在持续不断地围绕“成本、效率、体验”进行投入。不管是上海还是北京,消费者有需要,京东立即冲在前线,累计投入20亿支援各地抗议保供;为了让全国消费者更快地收到货,京东斥资90亿元将德邦物流收入麾下,给小哥们缴齐五险一金,让他们安心无忧地送货;在全时段、全周期、全场景、全渠道的“全链路”服务上,仅京东零售在用户服务方面的投入就超过400亿元……
虽然这些举措让京东收获了近6亿消费者的青睐,但京东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居安思危。一个多月前,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内部培训会上严厉批评了一些高管们,称他们偏了航,讲了太多花里胡哨的故事,涉及成本、效率、体验的太少,重申了京东经营战略的核心是“成本、效率、体验”,强调低价才是武器的战略方针。
刘强东认为,京东现在已经让一些消费者有了越来越贵的印象,这很不好,京东应该服务多层次的消费者,既要考虑有钱人,也要考虑普通人,绝不能忽视基层消费者的诉求。作为零售商,京东要做的不是替用户判断产品好不好,而是千方百计通过提升供应链把价格降下去,把服务升上来。如果做不到低价,一切竞争优势都会归零。
透过刘强东的讲话可以看出,这个深谙零售生意经的企业家一直保持着人间清醒,知道商业的本质,是用高效率给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如果因过往取得了一些成绩,就骄傲自满,那最终一定会自食其果。
确实,“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历史上有无数曾取得过辉煌的企业,最终都黯淡无光了。从中国零售行业来说,近的例子有苏宁、国美、家乐福、每日优鲜等,远的有亚细亚、乐购、乐天玛特等,而那些能实现基业长青的企业,几乎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
展望2023年,可以预见,在刘强东雷厉风行的奖惩制度下,京东会继续将业务重心放在“成本、效率、体验”上,从而让更多的普通人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文中消费者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市界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